卷二
兵勢夫行兵之勢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勢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風氣調(diào)和;地勢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門幽洞,羊腸曲沃;人勢者,主圣將賢,三軍由禮,士卒用命,糧甲堅備。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勝敗賢才居上,不肖居下,三軍悅樂,士卒畏服,相議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勸以刑賞,此必勝之征也。士卒惰慢,三軍數(shù)驚,下無禮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敵,相語以利,相囑以禍福,相惑以妖言,此必敗之征也。
○假權夫?qū)⒄?人命之所縣也,成敗之所系也,禍福之所倚也。而上不假之以賞罰,是猶束猿猱之手,而責之以騰捷;膠離婁之目,而使之辨青黃,不可得也。若賞移在權臣,罰不由主將,人茍自利,誰懷斗心?雖伊、呂之謀,韓白之功,而不能自衛(wèi)也。故孫武曰:“將之出,君命有所不受。”亞夫曰:“軍中聞將軍之命,不聞有天子之詔!
○哀死古之善將者,養(yǎng)人如養(yǎng)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后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饑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三賓夫三軍之行也,必有賓客群議得失,以資將用。有詞若縣流,奇謀不測,博聞廣見,多藝多才,此萬夫之望,可引為上賓;有猛若熊虎,捷若騰猿,剛如鐵石,利若龍泉,此一時之雄,可以為中賓;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為下賓。
○后應若乃圖難于易,為大于細,先動后用,刑于無刑,此用兵之智也。師徒已列,戎馬交馳,強弩才臨,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敵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身沖矢石,爭勝一時,成敗未分,我傷彼死,此用兵之下也。
○便利夫草木叢集,利以游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前林無隱,利以潛伏;以少擊眾,利以日莫;以眾擊寡,利以清晨;強弩長兵,利以捷次;逾淵隔水,風大暗昧,利以搏前擊后。
○應機夫必勝之術,合變之形,在于機也。非智者孰能見機而作乎?見機之道,莫先于不意。故猛獸失險,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蠆發(fā)毒,壯士彷徨而失色。以其禍出不圖,變速非慮也。
○揣能古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勝負。主孰圣也?將孰賢也?吏孰能也?糧餉孰豐也?士卒孰練也?軍容孰整也?戎馬孰逸也?形勢孰險也?賓客孰智也?鄰國孰懼也?財貨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觀之,強弱之形,可以決矣。
○輕戰(zhàn)螫蟲之觸,負其毒也;戰(zhàn)士能勇,恃其備也。所以鋒銳甲堅,則人輕戰(zhàn)。故甲不堅密,與肉袒同;射不能中,與無矢同;中不能入,與無鏃同;探候不謹,與無目同;將帥不勇,與無將同。
○地勢夫地勢者,兵之助也。不知戰(zhàn)地而求勝者,未之有也。山林土陵,丘阜大川,此步兵之地;土高山狹,蔓衍相屬,此車騎之地;依山附澗,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草淺土平,可前可后,此長戟之地;蘆葦相參,竹樹交映,此槍矛之地也。
○情勢夫?qū)⒂杏露p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智而心怯者,有謀而情緩者。是故勇而輕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貪而喜利者,可遺也;仁而不忍者,可勞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謀而情緩者,可襲也。
○擊勢古之善斗者,必先探敵情而后圖之。凡師老糧絕,百姓愁怨,軍令不習,器械不修,計不先設,外救不至,將吏刻剝,賞罰輕懈,營伍失次,戰(zhàn)勝而驕,可以攻之。若用賢授能,糧食羨余,甲兵堅利,四鄰和睦,大國應援,敵有此者,引而計之。
○整師夫出師行軍,以整為勝。若賞罰不明,法令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之師,無益于用。所謂整師者,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當,退不可逼,前后應接,左右應旄而不與之危,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矣。
○厲士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贍之以財,則士無不至矣;接之以禮,厲之以信,則士無不死矣;畜恩不倦,法若畫一,則士無不服矣;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則士無不勇矣;小善必錄,小功必賞,則士無不勸矣。
○自勉圣人則天,賢者法地,智者則古。驕者招毀,妄者稔禍,多語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賞于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者滅。
○戰(zhàn)道夫林戰(zhàn)之道:晝廣旌旗,夜多金鼓,利用短兵,巧在設伏,或攻于前,或發(fā)于后。叢戰(zhàn)之道:利用劍楯,將欲圖之,先度其路,十里一場,五里一應,偃戢旌旗,特嚴金鼓,令賊無措手足。谷戰(zhàn)之道:巧于設伏,利以勇斗,輕足之士凌其高,必死之士殿其后,列強弩而沖之,持短兵而繼之,彼不得前,我不得往。水戰(zhàn)之道:
利在舟楫,練習士卒以乘之,多張旗幟以惑之,嚴弓弩以中之,持短兵以捍之,設堅柵以衛(wèi)之,順其流而擊之。夜戰(zhàn)之道:利在機密,或潛師以沖之以出其不意,或多火鼓以亂其耳目,馳而攻之,可以勝矣。
○和人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則不勸而自戰(zhàn)矣。若將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謀不用,群下謗議,讒慝互生,雖有湯、武之智而不能取勝于匹夫,況眾人乎?○察情夫兵起而靜者,恃其險也;迫而挑戰(zhàn)者,欲人之進也;眾樹動者,車來也;塵土卑而廣者,徒來也;辭強而進驅(qū)者,退也;半進而半退者,誘也;杖而行者,饑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數(shù)賞者,窘也;數(shù)罰者,困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幣重而言甘者,誘也!饘⑶榉驗閷⒅,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饑;軍火未然,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威令夫一人之身,百萬之眾,束肩斂息,重足俯聽,莫敢仰視者,法制使然也。若乃上無刑罰,下無禮義,雖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桀紂之類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賞罰,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孫武、穰苴之類也。故令不可輕,勢不可通。
○東夷東夷之性,薄禮少義,捍急能斗,儀山塹海,憑險自固。上下和睦,百姓安樂,未可圖也。若上亂下離,則可以行間,間起則隙生,隙生則修德以來之,固甲兵而擊之,其勢必克也。
○南蠻南蠻多種,性不能教,連合朋黨,失意則相攻。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昆侖,東至洋海,海產(chǎn)奇貨,故人貪而勇戰(zhàn)。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戰(zhàn),不可久師也。
○西戎西戎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處,米糧少,金貝多,故人勇戰(zhàn)斗,難敗。
自磧石以西,諸戎種繁,地廣形險,俗負強很,故人多不臣。當候之以外釁,伺之以內(nèi)亂,則可破矣。
○北狄北狄居無城郭,隨逐水草,勢利則南侵,勢失則北遁,長山廣磧,足以自衛(wèi),饑則捕獸飲乳,寒則寢皮服裘,奔走射獵,以殺為務,未可以道德懷之,未可以兵戎服之。漢不與戰(zhàn),其略有三。漢卒且耕且戰(zhàn),故疲而怯;虜?shù)莲C,故逸而勇。
以疲敵逸,以怯敵勇,不相當也,此不可戰(zhàn)一也。漢長于步,日馳百里;虜長于騎,日乃倍之。漢逐虜則赍糧負甲而隨之,虜逐漢則驅(qū)疾騎而運之,運負之勢已殊,走逐之形不等,此不可戰(zhàn)二也。漢戰(zhàn)多步,虜戰(zhàn)多騎,爭地形之勢,則騎疾于步,遲疾勢縣,此不可戰(zhàn)三也。不得已,則莫若守邊。守邊之道,揀良將而任之,訓銳士而御之,廣營田而實之,設烽堠而待之,候其虛而乘之,因其衰而取之,所謂資不費而寇自除矣,人不疲而虜自寬矣。
- 太上感應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篇感應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