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與危險

\

  人有若干層次的需求,分別為生理、安全、社會的尊重、自我實現(xiàn),以及靈性即宗教等?梢,人有安全的需求,趨生避死,趨利避害,這是天生的本能。

  為了找到趨向安全的方法,各階層都是絞盡腦汁地想盡方法,用盡措施。

  國與國之間,忙著武器的競爭和國際或多邊協(xié)議的簽定。人與人之間,忙著在為住房裝上防盜門與防盜網(wǎng)。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每天每時,你能看到:世界各地,不安全的事件頻頻發(fā)生。

  國家、社會、家庭、個人,都在防范,為什么就不能使安全之國安全的社會降臨呢?

  從宗教,尤其是佛教的角度看,我們追尋安全的方法,存在的問題。因為,我們是從外部防范和防范別人。但是,其根源,實際上是內(nèi)心和自己。根據(jù)佛教教義,如不能解決內(nèi)存的防范根源,僅憑加強外在的防范,其效果是有限的。而且,還會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為,互相間有形無形的防范,必將導致互相間隔閡與互不信任,互相間產(chǎn)生錯誤的判斷,給自己造就更多的假想敵。由此,導致更深程度的互相防范,形成惡性循環(huán),破壞了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融洽,使人與人之間越防越疏遠,以至本為追求安全,卻越來越危險。

  事實體現(xiàn)也是如此,美國說伊朗與朝鮮等是罪惡軸心國,防范他。反之,伊朗、朝鮮等也就防范美國,并且,頂著壓力搞核武器計劃。本來,雙方都為了自身的安全,現(xiàn)在,雙方更不安全了。美國在伊拉克的反恐,現(xiàn)在,越反越恐了。

  可見,許多時候,人與國都是以安全的名義去毀滅安全。

  佛教認為,國與國、人與人的安全,無法靠防范別人的行為和靠防范別人的心來取得。而是首先要防范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心,設(shè)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并防范自己的貪嗔癡和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息滅貪嗔癡,便息滅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朔瞬话踩信c不信任感,就不會去防范,就不會去強化防范的措施——無論是防御性還是進攻性。這樣,就可消除互相間溝通、對話、諒解、相互促進的屏障,為世界的安全創(chuàng)造了條件。如能如此,世界的危險隱患雖然存在,但其安全系數(shù)就必定大大提高。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