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正理門論》講記之三
《因明正理門論》講記之三
陳那論師下邊兒就是把“一切皆是無常”按喻給解說的,說若是喻的話,有什么樣的情況。
“由合喻顯非一切故”。在“聲為常,一切皆是無�!边@個論式中,“聲為�!笔亲�,“一切皆是無�!笔钱惙ㄓ�,“由”是按照,“合喻”指喻的合作法、離作法,同喻是合作法、異喻是離作法,現(xiàn)在說“一切皆是無常故”是錯誤的異喻,異喻應該是離作法,所以,這個“合喻”我們說是指“喻的構作規(guī)則”。按規(guī)矩來說,應該是“無常者是一切法”,這才符合異喻的構作規(guī)則--“宗無因不有”。憑這個異法喻就可以反證出來“常者非一切法”,這“常者非一切法”是同法喻,同法喻的規(guī)則是“說因宗所隨”,這幺一來,我們就可以得出,完整的論式應該是:
宗:聲為常。
因:非一切故。
喻:非一切法是其常
無常者是一切法。
這個論式才是完整的,那幺我們對照一下原論式“聲為常,一切皆是無常故”,這么比照的話,確實“一切皆是無�!笔莻€錯誤的異法喻而已,不能說是宗過。
這個解說我覺得理由還不充分,本來人家古因明師說是“宗因相違”,就是說人家是把“聲�!碑斪髯�,把“一切皆是無�!碑斪饕虻�,你陳那論師卻說“一切皆是無常”是錯誤的異法喻而不是因,有了“一切皆是無�!笔清e誤的異法喻這個前提之后,根據(jù)異喻的規(guī)則重新推出一個因來,構作一個新的論式,你把你又推出來的新論式作為完整的、正確的論式,與原論式對照,得出結論,說“一切皆是無常”是異法喻。這是不是違背公例?陳那論師完全是先給人家古因明師扣上一頂大帽子--你的“一切皆是無�!笔清e誤的異法喻,這是一個斷言,是一個結論,這個結論是還沒有經(jīng)過證明的結論,接著你陳那卻把這個還沒有經(jīng)過證明的結論當作前提又推出一個新論式,因為你推出的這個新論式是建立在還沒有經(jīng)過證明的“‘一切皆是無常\’是錯誤的異法喻”上,所以,我說你陳那推出來的這個新論式是作不得數(shù)的。我只能說在你又推出的這個論式“聲常,非一切故,非一切法是其常,無常者是一切法”中,“一切皆是無�!笔清e誤的異法喻,而在最開始舉出的論式“聲常,一切皆是無�!敝�,人家是因。這有什么不妥當嗎?
我覺得我完全可以作這樣的假設:“一切皆是無�!笔钦_的異法喻。我們根據(jù)“‘一切皆是無常\’是正確的異法喻”這個前提,按照異法喻的構作規(guī)則--宗無因不有--我們可以推出這樣一個論式,“聲非一切,常故,常者非一切,一切皆是無�!�,然后我把我推出來的這個論式當作正確的論式,與原論式比較,這樣我就可以再得出一個結論。
我還可以作這樣一個假設:“一切皆是無�!笔钦_的同法喻。我們根據(jù)“‘一切皆是無常\’是正確的同法喻”這個前提,按照同法喻的構作規(guī)則--說因宗所隨--我們就可以推出這樣一個論式,“聲無常,一切故,一切皆是無常,常者非一切”,然后我把我推出來的這個論式當作正確的論式去與原論式比較,我就可以再得出一個結論。
我還可以假設:“一切皆是無常”是錯誤的同法喻。我們根據(jù)“‘一切皆是無常\’是錯誤的同法喻”這個前提,按照同法喻的構作規(guī)則,我們就可以推出這樣一個論式,“聲是一切,無常故,無常者是一切,非一切者皆�!�。然后我把這個論式當作正確的論式與原論式比較,豈不是又一種結論?
我這樣的假設有沒有道理呢?你陳那可以先來一個斷言:“一切皆是無�!笔清e誤的異法喻,我為什么不能來作個斷言?總不能說因為你陳那是新因明的創(chuàng)始人就只許你而不許我吧?學理上的事兒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壟斷得了學問的!我覺得陳那論師的這個作法確實是有點兒太“法西斯”了,這簡直是中國人的“意圖倫理”--先說你是壞蛋,然后去搜集你的黑材料來證明你確實是個壞蛋。因為你帶有有色眼鏡--他是一個壞蛋,當然搜集到的材料盡是能夠證明他是一個壞蛋的材料。
這就是說,古因明師說“聲常,一切皆是無常故”是宗過,我剛曉不承認,而你陳那論師說“一切皆是無�!笔钱惙ㄓ魑覄倳砸膊怀姓J。下邊還看陳那論師的《因明正理門論》原文。
“此因非有,以聲攝在一切法中故”,就是說,這個正確的論式呢,正確的論式是指陳那論師又推出來的“聲常,非一切故,非一切法是其常,無常者是一切法”,說,在這個論式中,實際上因支是不具備的,因為“聲”是“一切”這個集合中的一個元素而已,“聲”與“一切”可劃為同類,不是屬性。立論者也好,論對者也罷,都不會承認“聲”上有“非一切”義,“聲”有“非一切”這么一個屬性。雙方都不承認聲上有非一切義就是兩俱不成因。
“或是所立一分義故”,這是古因明師的一個補救。古因明師說,象“聲為常,一切皆是無常故”也應該是宗過,陳那論師說,不對,象這個論式,其實是不完備的,當然,在因明式子中,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情況,三支可能只說了宗支、因支,就是說三支不完備,但是這是因為另外一支大家都知道,所以省略了沒說,這個情況是允許的,但是“聲為常,一切皆是無常故”這個式子很顯然不是這種情況。陳那論師說,“聲為常,一切皆是無常故”這個式子中,其實“一切皆是無�!笔怯髦Ф皇且蛑�,而且是異法喻、是個錯誤的異法喻,不能把“一切皆是無�!碑斪饕蛑�,你這個式子若完整寫就應該把因支“非一切故”加上,把異法喻改為“無常者是一切法”。針對陳那論師的這個說法,古因明師說,“聲”可不是“一切”呀,“聲”只是“一切”內的一個而已,就是“聲”自身,并非其它一切,所以說以“非一切”作為因是可以的,沒什幺說不通的。陳那論師說,不行,“聲”是一切中的一部分,還是有過失的,“一部分”就是《因明正理門論》論文中的“一分”�!八ⅰ笔侵缸凇N覀冎�,宗支應該是由“有法”和“法”兩部分組成的,就是宗前陳、宗后陳兩部分,或者說是主詞、謂詞兩部分,按你的意思只是用“非一切”代替了“聲”,就是把宗前陳作了因,就是說“非一切”在你這個論式中通于宗前陳“聲”,而不能通于宗后陳“常”。這時小乘論師插話說,若我用“非一切”指代“常、無�!钡饶�?這不行,為什幺?因為“非一切”已經(jīng)代替“聲”了,按你小乘的說法,“聲”是實在的,它是七十五法中的其中之一,“常、無常”是屬性,不在七十五法之中,是不能用“非一切”既指“聲”又指“常、無�!钡�,干什幺事總得有個類的區(qū)分吧,同一類的東西才能放在一起,若把不同類的東西就要壞事兒。所以,你既想用“非一切”來通“聲”,又想讓它通“�!笔钦f不過去的。若立這幺樣的論式:
宗:聲無常。
因:所作性故。
這個論式的因支“所作性”就不但通于宗前陳“聲”,而且通于宗后陳“無�!�,這就是正確的論式了。這就是“或是所立一分義故”。
“此義不成,名因過失”。這是說的“聲為常,非一切故,無常者是一切法”這個論式,說這個論式的因支“非一切故”是不能成立的,所以這個因支有過失。
總說一下。這一段是說,古因明師和小乘論師把因和宗相互頂牛的情況也叫宗過,其實這種分法是不合適的。當時他們舉的因與宗頂牛的例子是“聲為常,一切皆是無常故”,他們說這個例子就是宗有過失,其實這個例子不應該是宗有過,因為這根本算不上一個論式,“一切皆是無�!辈荒苷f是因支,它只是一個有錯誤的異法喻,犯的是倒離的錯誤,我們以異法喻為跳板可以推出其因支應該是“非一切故”,但這個因支“非一切故”卻只能通于宗前陳“聲”,而不能通于宗后陳“常”,因為“聲”包含在“一切”之中,這就是“宗義一分為因”,因支“非一切故”就是有過失的因。陳那論師的這話我不服氣,外人會說,我的因支是“一切皆是無常”,而你說因有過失是你陳那重新推出來的那個論式“聲為常,非一切故,無常者是一切法”的因有過失。
關于這一段,我還有話,稍等一下再說,大家先竾嘿竾嘿(河南方言,思維、動動腦筋的意思)。咱先接著說《因明正理門論》原文。
喻亦有過,由異法喻先顯宗無后說因無。應如是言:無常一切。是謂非“非一切義故”。然此倒說“一切無�!�,是故此中喻亦有過。
這還是分析前邊兒舉的例子。說“聲為常,一切皆是無�!边@個式子,我陳那說它的因支有過失,當然,它本來是沒有因支的,它的因支沒有說出來,讓人琢磨了半天才琢磨出來,不是說是因為一目了然,所以省略了。我陳那說這個式子的“一切皆是無�!逼鋵崙撌怯髦�,是異法喻,我說它因支有過失,其實最明顯的還是喻支有過失。
論文說“喻亦有過”,為什幺呢?因為異法喻的表述應該是“先顯宗無,后說因無”,就是“宗無因不有”,這是離作法。按照“宗無因不有”這個規(guī)矩,則異法喻應該這幺說,“無常者是一切法”。
“是謂非非一切義故”,在義凈法師的譯本中是把“義故”寫作“故義”。這句話是說,正確的異法喻就排除了“非一切義”。
“然此倒說一切無常,是故此中喻亦有過�!北緫撌窍日f無常,后說一切,這才符合異法喻的規(guī)則,起到異法喻助因成宗的功能,但這個式子卻是反過來先說一切后說無常,這樣就起不到助因證宗的作用,所以這個異法喻也是錯誤的。
陳那論師是把人家這個論式“聲常,一切皆無常故”的“一切皆無�!碑斪鳟惙ㄓ鱽碚f的,所以說“喻亦有過”,因為外人最初立這個論式是把“一切皆無�!弊鳛橐騺碚f的,所以,不存在喻有過失。
陳那論師的說法、討論,其實是改換話題了,本來是討論“聲常,一切皆是無�!边@個論式的,而陳那論師卻換成了討論“聲常,非一切故,非一切法是其常,無常者是一切法”這個論式。這根本就是轉移話題!我說“聲常,一切皆是無�!笔且粋€有錯誤的論式而已,可陳那論師說“聲常,一切皆是無�!备揪筒皇且粋€論式,若不是一個論式的話,直接否定就算了,也沒必要換成討論“聲常,非一切故,非一切法是其常,無常者是一切法”這個論式吧~~你陳那的這段討論也就是多余的。
陳那論師《因明正理門論》原文中的討論,我想,可能是陳那論師自己設立的問答討論,而不是實際當時討論的記錄,若是我的話,我根本就不會隨著陳那論師的話而改變自己的話題,還來補救說“所立一分義”等,我根本就不隨陳那論師轉移話題。陳那論師我覺得是違背了公例。在“聲常,一切皆無常故”這個式子中,只能說因支力度不夠而已,不能說“一切皆無�!笔怯鞫皇且�。
回過頭來接續(xù)剛才的話題。剛才我說了,我說陳那論師的“‘一切皆是無常\’是個錯誤的異法喻”只是一個沒有經(jīng)過論證的斷言而已,建立在這個斷言上的論式“聲常,非一切故,非一切法是其常,無常者是一切法”所以作不得準。于是,我來作了個假設,假設“一切皆是無�!笔钦_的異法喻,我就以“‘一切皆是無常\’是正確的異法喻”為前提,推出一個論式,“聲非一切,常故,常者非一切,一切皆是無�!�,我把我推出來的這個論式與原論式比較,得出一個結論。我又作了一個假設:“一切皆是無�!笔钦_的同法喻。根據(jù)“‘一切皆是無常\’是同法喻”這個前提,推出一個論式,“聲無常,一切故,一切皆是無常,常者非一切”,我再把我推出來的這個論式當作正確的論式與原論式比較,又得出一個結論。我還作了一個假設,假設“一切皆是無�!笔清e誤的同法喻。根據(jù)“‘一切皆是無常\’是錯誤的同法喻”這個前提,以推出來一個論式:“聲是一切,無常故,無常者是一切法,非一切者皆�!薄N野堰@個論式當作正確的論式與原論式比較,又是一種結論。
我這么一推,有毛病嗎?我覺得沒有毛病。既然沒毛病為什么陳那論師只是斷言“一切皆是無�!笔清e誤的異法喻而沒有斷言它是正確的異法喻、是正確的同法喻、是錯誤的同法喻呢?陳那論師為什么這么斷言呢?他這么斷言的用意何在呢?我剛才說了先讓大家動動腦筋的。大家說說看。
還是我來說吧~~這個問題實際上也困擾我了好久,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可費了老大鼻子勁兒了(河南方言),請教了好幾位行家里手,還給韓廷杰老師爭得臉紅脖子粗的,查找了不少書,不過終于弄明白了,還算不錯。陳那論師為什么要斷言“一切皆是無�!笔清e誤的異法喻而不斷言它是錯誤的同法喻、是正確的同法喻、是正確的異法喻呢?
我們看一下剛才咱作的假設,假如說“一切皆是無�!笔钦_的異法喻,咱們推出來的新論式是啥?是“聲非一切,常故,常者非一切,一切皆是無�!�;假如說“一切皆是無�!笔钦_的同法喻的話,咱們推出來的新論式是啥?是“聲無常,一切故,一切皆是無常,常者非一切”;假如說“一切皆是無常”是錯誤的同法喻的話,咱們推出來的論式是啥?是“聲是一切,無常故,無常者是一切法,非一切者皆�!�,咱們知道,這一部分是說啥的?是說宗過的,陳那論師說宗過有五種,他不能讓出現(xiàn)第六種宗過的,要是出現(xiàn)了第六種宗過的話,就是他陳那的理論不完善。咱們假設“一切皆是無�!笔钦_的異法喻、是正確的同喻、是錯誤的同法喻后,所推出的論式宗支是啥?一個是“聲非一切”,一個是“聲無常”,一個是“聲是一切”。為什么不能讓出現(xiàn)“聲非一切”、“聲無�!薄ⅰ奥暿且磺小蹦�?這就涉及到了因明的根本。在以前我給作過一個因明和邏輯的辨析,曾有人問辨析這有啥用?確實在當時也看不出來我作這個辨析有什么用,但到這兒就用上了。這就是因明和邏輯不同的地方。因明辯論是在辯論的開始就對自己的結論成竹在胸,舉出因和喻只不過是告訴論對者,“我是有理由的”,而邏輯是最開始還沒有結論,還不知道結論。因為因明是立論者最開始就已經(jīng)知道結論,已經(jīng)成竹在胸,所以結論是根本不能變的,就是宗支是不能動的。
這樣對照一下咱們作的假設,咱們假設“一切皆是無�!笔钦_的異法喻也好,是正確的同法喻也好,是錯誤的同法喻也罷,重新推出來的論式恰恰是把宗支給改變了,變成了“聲非一切”、“聲無�!�、“聲是一切”,所以咱們的假設是錯誤的。這時候就知道了,陳那論師斷言“一切皆是無�!笔清e誤的異法喻,并不是隨便的,而是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的。所以,剛才我說的一切都是錯的,還是人家陳那論師對。
這就好了。
如是已說宗及似宗。
這就說完了正宗和似宗。
- 上一篇:《因明正理門論》講記之二
- 下一篇:《因明正理門論》講記之四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