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簡稱《觀經》。與《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部經。宋畺良耶舍譯。另有異譯一種,已佚。此經進一步發(fā)揮了《無量壽經》的凈土思想,敘述釋迦牟尼佛應韋提希夫人之請,在頻婆娑羅宮為信眾講述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和極樂凈土莊嚴的十六種觀想方法(十六觀)...[詳情]
大話《觀無量壽佛經》之四
大話《觀無量壽佛經》之四
俗話說的好,沒有不透風的墻。無論你做得如何保密,消息還是會接二連三地傳到摩揭陀國王頻婆娑羅那里。然而,我們的這位大王,一者念在自己過去曾經有愧于太子,希望通過現在對太子行為的放縱,來彌補已往的缺憾。二者太子的聰明果敢,在大王眼中正是身為一國之君應該具備的能力。太子畢竟長大了,是應該有自己想法的時候了,因此上頻婆娑羅王也樂得看到太子盡快地成長起來,擔當國家重任。因此上,在關于太子宮的負面消息面前,頻婆娑羅王一壓再壓,并沒有下旨干預。這就使得太子拉攏朝臣少壯派的行動進展得異常順利。這一喜訊很快傳到了提婆達多耳中,冥冥之中,他有一種預感,頻婆娑羅王必將死于自己的愛子之心。
終于在一天夜里,阿阇世、提婆達多在追隨者的簇擁下,率領一隊人馬闖入王宮,發(fā)動了政變。處于日常守備的王宮衛(wèi)隊根本無法抵擋蓄謀已久的叛亂者,他們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很快攻到了國王的寢宮,控制了全局。正在寢宮中安睡的頻婆娑羅被自己的太子易如反掌地打入了地牢。頻婆娑羅王的時代就這樣終結了。天還是那個天,國還是那個國,夜依然那么靜,百姓仍然在酣睡。一切都是那么寧靜自然!
次日清晨,阿阇世按照提婆達多的安排,以頻婆娑羅王的名義詔告天下,大意是說,寡人年邁體弱,今禪位于太子阿阇世,擇日舉行登基大典,附屬各國屆時朝賀云云。有了提婆達多的出謀劃策,一切做得都是那么天衣無縫,無驚無險。這時的阿阇世對提婆達多的才能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再說那位被親生兒子搶去王位、投入地牢的頻婆娑羅王。他從皈依佛陀以來,由于深受佛陀因果思想的教育,對自己父子之間的仇怨所導致的惡果,他早就做好了坦然面對的思想準備。從兒子政變逼宮的那一刻起,他知道償還果報、消除夙孽的時候到了,所以他不但毫無怨言地接受了這個結果,而且對太子的一錯再錯生起了深深的悲憫之心。
他和阿阇世一樣,也做過太子,也年輕沖動過,他知道王權對那些太子們的誘惑有多大;仡欁约旱囊簧,從太子到國王,再從國王到階下囚,正因為自己生在了王室,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一言一行都要為國家著想,為皇家著想,可什么時候才能為自己想一想呢?雖然在常人眼中,國王掌握著天下生殺大權,但在頻婆娑羅王眼中,王權無異于一副枷鎖,限制了自己的言行,禁錮了自己的精神,尤其是皈依佛陀以來,這種感覺越來越明顯。正如佛陀所言,權勢欲望是眾生最大的愚癡,多少人間的悲劇因它而起,多少親情的滄喪因它而有。阿阇世啊!我可憐的兒子。父王醉心佛理,已經放下了。你要的話拿去就是,又何必來爭呢?難怪佛陀也說,愚癡的人只有在做盡了愚癡的事情之后,才有可能覺悟。自己今天的覺悟,或許也是這樣得到的吧?殺道人、摔太子,想想當初的那個頻婆娑羅,又何嘗不是癡呢?想當初,自己身在王位,心卻在地牢。而如今,身雖在地牢,心卻解脫了?磥矸ń缡枪裏o私的,這可能就是佛法所說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吧?
這時的頻婆娑羅,心中沒有了王權的桎梏,卻多了一份佛法甘露的滋養(yǎng)。非但沒有任何受折磨的跡象,反而對佛法生起了前所未有的渴望。每日在地牢之中,面向靈山,遙禮世尊,精進參悟佛理。
- 上一篇:大話《觀無量壽佛經》之三
- 下一篇:大話《觀無量壽佛經》之五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