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眼看臺灣》從環(huán)?锤母

  2007年12月13日星期四

  法鼓山對環(huán)保工作的重視令一般人難以想像。

  這次的大悲心水陸,不用紙牌位,不寫紙文疏,不折紙錢寶,不扎紙人馬,連最后送圣時也不燒一片紙。其中一切用到紙的地方,都以電子設(shè)施模擬。這無疑是中國佛教法事活動史上的一次劃時代改革!

  其實,法鼓山對傳統(tǒng)佛教的改革,并非由此而始,自從創(chuàng)辦法鼓山,圣嚴(yán)長老就開始秉持并推行這一理念。法鼓山最初的成立,長老沒有先向主管宗教的部門申請,而是向臺灣“政府”中的教育部門立案,因此它一開始運轉(zhuǎn)的主軸就是教育。

  現(xiàn)在,整個法鼓山就是一個教育園區(qū)。所以,偌大一個法鼓山,竟然沒有一鼎可供信眾燒香的大香爐,也沒有賣高香、售粗燭的地方。當(dāng)然,抽簽算卦之屬更不可能出現(xiàn)。雖然如此,它也深受社會愛戴,并廣為大眾傳誦。

  隱約感覺,這與某一個時代相似,那時有一位圣人住世,他被人親切地稱呼為“世尊”。

  說到這里,大家應(yīng)該明白,我所談的其實已不僅是環(huán)保的問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