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眼看臺灣》最佳寺院“擴建”法

  2007年12月19日星期三

  中臺山的建筑,無論從氣勢、構(gòu)思還是設(shè)計,都堪稱臺灣佛教建筑的翹楚。其雄渾的身姿,華麗的裝飾,中西的融會,古今的結(jié)合以及科技的展示,讓人嘆為觀止。當(dāng)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量金錢投入的基礎(chǔ)之上。

  我到過中臺山,想不到世界上還有一座這么雄偉的佛寺。

  中臺山以其無可匹敵的投入,造就了它的第一,卻也因此而備受人們的詬病。

  那年護法佛舍利赴臺供奉,有天看到李敖在電視臺上做節(jié)目,恰好就是在罵惟覺老和尚,說他營造中臺花了臺灣太多的錢,是致使臺灣經(jīng)濟不景氣的原因之一。當(dāng)時沒有太放在心里,因為李敖的張狂是人所共知的,他誰不敢罵呢!

  可是,這次到臺灣,接觸的朋友中——并不都是另外山頭的人,許多人都對中臺多有非議,他(她)們不無遺憾地感嘆:“臺灣經(jīng)濟最好的年代,佛教界把錢主要都用到了修寺院,實在可惜!”

  我認為,寺院不能沒有,可是也絕對不宜過大過奢,畢竟它們都是有為法,有為皆無常。君不見,神州大地多少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名寺梵宇,不是隨著時空的流轉(zhuǎn)灰飛煙散,就是淪為他人贏利的工具(試舉幾例:北京的潭柘寺、紅螺寺、大覺寺、白塔寺、法海寺、碧云寺等,都是莊嚴雄偉的古剎,可是全部都屬旅游局),能永遠屬于佛教修行場所而不變化的有多少呢?

  盡最大可能地把佛法裝進更多人的腦子里,這才是最佳的寺院“擴建”法。堅不可破,牢不可穿!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