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國閉關緣有在,弘化立社法無窮

  報國閉關緣有在,弘化立社法無窮

  印光大師想到香港隱居,身邊的法師如真達和尚、德森法師,上海凈業(yè)社的居士其實都不想大師離開,也多次挽留大師。大師生病,真達和尚及關絅之、沈惺叔、趙云韶諸大居士都來看望,再次挽留。真達和尚說:“此去香港,路程遙遠,您老不慣于坐船,如果去,吹了海風,恐怕又得生病。”又說:“您老在浙江、江蘇、上海的信眾極多,如果離開,大家都會感到失望,就會感到失去了依靠。我看您還是就在江蘇、浙江一帶閉關,就算什么事也不做,也能讓大家安心啊。”大家都覺得真達和尚說得有理。關居士也說: “師父您就留下來吧,閉關的地方我們來安排。”在大家的反復挽留和勸說下,大師終于同意留下來就近閉關。

  大師閉關前的心情怎么樣呢?他在給徐蔚如居士的信中說:“光于去臘病旬余,因茲取消香港之行,F(xiàn)病已復元,不日將往蘇州活埋。昨已將張慧擴為其女師昭所任之印書款一十元接到,今為彼一信,祈為轉致。錫周處,隨便見之,亦祈說之。所有閉關諸事,概由真達和尚及其徒明道師料理,不須掛念。光今年已滿七十,想亦不久人世,倘或數(shù)年不死,及大有所得,或可一出。否則畢此一生,當不復出,以免自誤誤人也,F(xiàn)今欲令一切人得益者,除提倡家庭教育及因果報應,決無大效。佛法、世法欲令進化,均不出此二法。彼唯談玄妙、撥棄事修者,適足以增長著空之邪見耳,不唯無益,而又害之。”

  真達和尚與關絅之、沈惺叔、趙云韶等諸大居士商量安排大師閉關的地方,正好高鶴年居士辦義賑來到上海,大家一起商量,覺得蘇州穿心街的報國寺寺院不大,比較僻靜,是適合用來閉關的地方。大家委托高鶴年居士去蘇州一趟,勸報國寺現(xiàn)在的主人清禪法師把報國寺讓給大師閉關。經(jīng)過作工作,清禪法師同意了。真達和尚于是派弘傘,明道二師,前往接管,花數(shù)千圓進行了整修。

  報國寺原在文廟西,始建于宋咸淳年間,名報國禪院。元至元二十二年由湖道肅政廉訪使捐贈重建,普照任住持,一時禪風甚盛。明初禪院錄開元寺,景泰天順年間僧志學請于朝廷改院為寺,遂成叢林。成化年間住持成釗大擴規(guī)模,殿宇、客寮、齋堂、庫房等計有數(shù)百間,占地47畝,成為巨剎。嘉靖萬歷年間東南擾亂,佛法漸衰,報國寺亦漸頹廢。萬歷末僧慧如苦行重興,茂林繼之,以慈悲心接物利人,以智慧力敷教弘化,專持阿彌陀佛名號,受法三千余人,受戒萬余人,飯僧數(shù)十萬人,是為報國寺最盛時期。

  清咸豐后,佛教復衰,至光緒末,僧楚泉見寺日趨衰敗,發(fā)心重興,特赴京請頒藏經(jīng)。楚泉離寺后,江蘇巡撫程德全聽信幕僚謊話,言報國寺有寺無僧,遂將全寺沒收改建植園。楚泉請經(jīng)回蘇,寺已易主,只得借地安藏以待機緣。民國二年程德全罷官閑居,研究佛學而生信心,深悔當初毀寺之舉,于是在民國十年出資購穿心街原中軍衙署,重建報國寺,但規(guī)模較小,僅四畝有余,延請楚泉住持。

  二月,報國寺修理完畢,諸位法師和居士送大師前往蘇州。郭介梅居士有送老人到報國寺閉關詩曰:“每從絮果證萍因、慧鏡光寒謝絕塵。凈域禪關參一指、仁山智水悟三身。椿松樹蔭靈巖曉、桃李花榮佛國春。世界挽回千萬劫、慈航引導出迷津。”大師的行李并不多,只有簡單的鋪蓋和幾箱經(jīng)書,以及伴隨大師數(shù)十年的小木凳(作枕頭用)。

  之前,凈業(yè)社諸位居士認為,大師人雖閉關,但法貴流通,于是稟明大師,擬在佛教凈業(yè)社成立流通部及贈書處。大師就命明道法師管理上百種經(jīng)書的紙版和數(shù)萬冊尚未發(fā)出去的經(jīng)書。明道法師與關絅之等居士擬訂流通辦法,分全贈、半價、照本三種。這種流通辦法,旨在弘法利生,與一般書店的營業(yè)謀利截然不同。各處需要印書都可與流通部接洽辦理。

  三月,大師撰《佛教凈業(yè)社流通部序》;仡櫫魍ㄉ茣、佛書概況:“光濫廁僧倫,已五十年,于世出世俱無所益。每念世道人心,愈趨愈下。擬流通善書,及淺近佛書,以期挽回。民國七年遂有《安士全書》之刻。以此書即世間因果,顯儒釋真理。智者觀之,直登覺岸。愚夫觀之,亦出迷途。至十年友人勸縮小排印,遍布全國。但以人微德薄,只募印五六萬部。自后陸續(xù)印者,亦達五六萬部。《印光文鈔》,亦印數(shù)萬。此外單本者,有十余種,隨緣印施。黃涵之《彌陀白話注》,已印數(shù)萬。《心經(jīng)》及《朝暮功課白話注》,當更為學佛者所樂觀。許止凈《觀音本跡頌》,已印八萬!稓v史感應統(tǒng)紀》,已印六萬。此書后來,當有數(shù)十百萬印行之事,實為挽回世道人心之一大根據(jù)。此各種書,均留紙板,或二三四付不等,以期后來續(xù)印耳。”敘佛教凈業(yè)社流通部緣起:“光老矣,欲滅蹤長隱,以待臨終。而王一亭、施省之、聶云臺、沈惺叔、關絅之、黃涵之等,與明道師商定,在凈業(yè)社內,設立流通部,安一二真心實行,自利利人之士,以料理印施等事。則源源相續(xù),流通無已。除此板外,若有合機益世之書,亦當排印流通。”佛教凈業(yè)社流通部的贈書部分就是弘化社的前身。

  四月,真達和尚、德森法師等恭送大師正式入關開始閉關。關房兩間,內為禮佛誦念經(jīng)行之所,外為著述起居之所,有朝外的窗戶。大師在關房窗戶上貼的閉關啟中說:“虛度七十,來日無幾。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謝絕一切,專修凈土。倘鑒愚誠,是真蓮友。釋印光謹白。”

  起初大師本欲謝絕人事,閉關專修,但經(jīng)不起諸弟子的追隨不舍,即在關中時常方便說法,接引弟子,因此弘化事業(yè),比以前更為盛大,所謂足不出戶,而成教于天下。弘一大師謂之為弘化極盛之最后十年,即是指此而言。

  而經(jīng)書流通方面,到1931年春,佛教凈業(yè)社流通部業(yè)務擴大,于是宣布弘化社正式成立。同時,印光大師認為上流通經(jīng)典有佛學書局、功德林、有正書局等多家,而蘇州卻一家也沒有,提議將弘化社遷到蘇州辦理,明道法師和諸大居士經(jīng)過開會一致贊同,這樣弘化社就遷到了蘇州報國寺,在大師的指導下開展流通工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