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改過遷善,并修凈業(yè),惟貴真誠,最忌虛假
與泰順林枝芬居士書一
李綱是一通方作家。以易①與華嚴對論,謂其全合,是善知識不拒來學,引人入勝,就彼所知而令擴充。如孟子以齊王不忍一牛之死,推此惻隱之心,可以保民而王②天下。非謂徒愛一牛而便能王天下也。是引喻,非敵論。凡讀古人文字,貴得其意,否則糟粕而已。夫華嚴乃如來自證之法。所有諸度諸位,皆是實事,皆可表法。聲聞四果,雖處法會,猶如聾啞。人天凡品,豈能知見。縱有天龍八部,皆已親證法身,為上求下化利益有情,特現(xiàn)八部身耳,非實業(yè)之凡夫也。易乃立虛象以兆吉兇,順天理而導人情。是治世之常法,非出世之大道。乃倫常之儀準,非佛道之標的。然通佛法者,法法頭頭,無不是道。橫說豎說,有何軌跡③。若未能徹了自心,亦效其說,如庸醫(yī)未能診脈,即效剮骨。弱羽尚難棲枝,即欲奮飛。其不自他俱殞軀命者鮮矣。今以喻明。易以父母稱為嚴君。又古人以邑令亦稱為君。豈父母邑令,與圣天子敵體相齊,無有高下也。又如舉一漚④曰此海也,舉一塵曰此地也。知漚與塵,是海與地之少分則可。謂漚塵與海地同其深廣,同其博厚,則不可。一隙之日,即照天照地之日。一管之天,即無邊無際之天。但當出戶而瞻⑤日,舍管而窺⑥天。豈可謂隙之外別無有日,管之外別無有天哉。古人為儒者道,語多類此。若即為實說,是抑⑦圣天子與邑令同其尊也。俾海地與漚塵同其深廣博厚也。一隙一管之天日,與無邊無際之天日,同其普遍也。是齊東野人之鄙⑧論,非明心見性之法言也。閣下且宜持戒念佛,以儒家修持為常法,以佛教修持為加行。入理深談,且緩數年。欲學佛祖,先須取法圣賢。倘躬行有玷⑨,倫常乖舛⑩,尚為名教罪人,何能為佛弟子。佛教雖出世法,然遇君言仁,遇臣言忠,遇父言慈,遇子言孝,由淺而入深,下學而上達。熟讀安士全書,可以知其梗概矣。凡人改過遷善,并修凈業(yè),惟貴真誠,最忌虛假。不可外揚行善修行之名,內存不忠不恕之心。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如此方可希圣希賢,學佛學祖。為名教之功臣,作如來之真子。固不在窮達緇素上論也。不慧之所望于閣下者,望閣下亦以望一切親知。則不負一至普陀朝禮大士,與不慧一得覿11面,而即聞佛乘也。 (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書一)
注解:
①易(yì):古書名《易》,即《易經》,也稱《周易》。
②王(wàng):統(tǒng)治。
、圮壽E(guǐ jì):途徑。
、軡a(ōu):水泡。
、菡(zhān):向遠處或向高處看。
⑥窺(kuī):從小孔或縫里看。
、咭(yì):壓;壓制。
、啾(bǐ):粗俗。
⑨玷(diàn): 白玉上面的斑點,亦喻人的缺點、過失。
、夤遭(guāi chuǎn):不齊;謬誤。乖,不順;不和諧。舛,錯誤;錯亂。
11覿(dí):相見。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印光大師: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印光大師: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印光大師: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印光大師: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印光大師: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印光大師: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印光大師: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印光大師: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印光大師: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印光大師: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印光大師: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印光大師: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印光大師: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印光大師: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印光大師: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
- 印光大師: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印光大師:富貴使人迷惑,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印光大師:每日功課都應回向法界眾生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烏龍茶]漳平水仙是什么茶,怎么制作出來的?
- [禪宗五家]萬松行秀是怎樣使曹洞宗宗風大振的?
- [哲理故事]忍耐記心間,煩惱不沾邊
- [宗門故事]是法平等,惟政禪師的慈悲
- [佛與人生]追著別人的幸福跑,你永遠不會幸福
- [佛學常識]法相宗緣何而來
- [其他漢傳法師]眾生的自性又叫佛性,具備不缺不少的了了常知
- [普洱茶]普洱茶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普洱茶名的來歷
- [禪宗典藏]《指月錄》是怎樣一部禪門經典?
- [佛經故事]世上沒有單獨存在的東西
- [哲理故事]常釋懷,做人何必太較真
- [佛與人生]不要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 [佛學常識]什么是六相
- [其他漢傳法師]一計漂亮常知歌
- [紅茶]古樹紅茶的功效、作用與工藝
- [禪宗五家]臨濟宗在元代保持著怎樣的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