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論著 >

評無量壽經

\

一、無量壽經。有五譯。初譯于后漢、月支、支婁迦讖。三卷、文繁。名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次譯于吳、月支、支謙。有二卷。名佛說阿彌陀經。以日誦之經,亦名佛說阿彌陀經。故外面加一大字以別之。又有趙宋王龍舒居士。會前二譯。及第三譯。并第五趙宋譯。四部、取要錄之。名大阿彌陀經。當時大興。后因蓮池大師。持其有不依經文之失。從此便無人受持者。大藏內有此經。各流通處均不流通。有謂另有一種者。即此經也。第三譯。即佛說無量壽經。二卷,F皆受持此經。即曹魏、康、各國僧鎧譯。第四。即大寶積經、第十七無量壽如來會。此經王龍舒未見過。乃唐菩提流志譯。前有元魏名菩提留支。非唐人。世多將留支訛引之。第五譯。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趙宋法賢譯。原本二卷。以宋人以所譯經多為榮。故分兩卷。于絕不宜分處而分。今刻書本作一卷。就中。無量壽如來會文理俱好。而末后勸世之文未錄。故皆以康僧鎧之無量壽經為準則焉。

二、無量壽經中有三輩。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惡業(yè)之人。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龍舒死執(zhí)三輩即是九品。此是錯誤根本。故以下輩作下三品。其錯大矣。故上輩不說發(fā)菩提心。中輩則有發(fā)菩提心。下輩則云不發(fā)菩提心。無量壽經三輩。通有發(fā)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謂。下輩罪業(yè)深重。何能發(fā)菩提心。不思下輩絕無一語云造業(yè)事。乃系善人。只可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將下輩作下品。違經失理。竟成任意改經。其過大矣。在彼意謂。佛定將一切眾攝盡。而不知只攝善類。不及惡類。彼既以善人為惡人。故云不發(fā)菩提心。死執(zhí)下輩即是下品。故將善人認做惡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臨終苦極。一聞佛名。其歸命投誠。翼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奮感激。比臨刑望赦之心。深千萬倍。雖未言及發(fā)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與誠。實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經文義。而據觀經。硬誣蔑善人為惡人。竟以惡人為判斷。王氏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無量壽經。何無事生事。王氏之誤。蓮池大師指出。尚未說其何以如此。今為說其所以。由于死執(zhí)三輩即九品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