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因果啟示 >

孝德致感

  孝德致感

  顧忻。以母疾。葷辛不入口者十載。雞初鳴。具冠帶。率妻子。詣母室問所欲。如此五十年。未嘗離左右。母老。目不能物。忻日夜號泣。祈天。刺血寫佛經(jīng)數(shù)卷。母目忽明。燭下能縫纴。九十余無病而終。(孝義傳)

  顧忻宋朝秦興人,在他十歲時,不幸父親就去世了。從此母子兩人相依為命,顧忻事奉母親,非常孝順,可是母親體弱多病,顧忻憂心忡忡,想盡辦法挽救母親,于是自己發(fā)心,戒除葷肉五辛之類食物,一概不入口,整整十年,每天至誠祈求母親身體,早日康復。果然孝心所感,母親身體,終于康復。

  顧忻成家后,仍然每天早晨,雞剛報曉,便起床帶領妻子到母親房間來問安,并隨侍左右服勞奉養(yǎng),如此五十年間,不曾一日間斷,也不曾一日離開母親左右。

  后來母親年老,眼睛忽然看不見,顧忻非常憂傷,日夜對天號泣祈求,又至誠刺血書寫佛經(jīng)數(shù)卷,用以回向,祈求佛菩薩加被,使他母親重見光明。不久其母眼睛,果然康復,并能在燭光下縫紉衣服。

  后來其母安享天年,到九十余歲,臨終時,毫無病苦,安詳而逝。

  ※孝經(jīng)云:“孝悌之至,通乎神明。”綜觀顧忻為母茹素,為母對天號哭,乃至為母刺血寫經(jīng),至誠祈求加被,其精誠孝心,哀感天地神靈,諸佛菩薩,業(yè)力因而轉(zhuǎn)變,終得病弱轉(zhuǎn)為康健,眼瞎重見光明,更能安享高齡,無疾善終。足證至孝心力不可思議。

  忠厚余慶

  嘉靖間。楊博父。服買淮揚。有關中鹽商。寄千金其家。一去不返。公埋金花盆中。上植時卉。遣人于關中物色之。則商已謝世。止一子。公邀之至。指花盆謂曰。此若翁所寄千金也。其子愕然不敢取。公曰。此汝家物。何必辭。子叩謝。攜金去。后生博。官總督。吏部尚書。博子俊民。官戶部尚書。

  明朝名臣楊博的父親楊公,是個商人,曾經(jīng)在淮揚地方經(jīng)商,當時有一位從關中來的鹽商,將一千金的錢寄放在楊家,請楊公暫時代為保管。不料那鹽商離開以后,竟然一去不回,楊公不知如何才好,便將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種植花卉,并派人到關中去尋找,后來找到了鹽商家,不料那鹽商已經(jīng)去世了,家中只有一個兒子,楊公得知消息后,便邀請那商人兒子到楊家來,指著花盆說:“這是你父親生前所寄托的金錢,現(xiàn)在就交由你帶回去吧!”那商人的兒子感到非常驚奇,不敢收取。楊公說:“這是你家的財物,何必推辭呢?”于是說出原由,那商人的兒子非常感動,于是叩謝攜帶那筆金錢回去。

  后來楊公生了兒子叫楊博,自幼聰明好學,嘉靖年間中舉進士,官任戶部郎中,累官薊遼總督,屢次退卻寇盜有功,其后召回朝中,升任吏部尚書,明世宗賞識楊博辦事安閑有識量,倚重他如左右手,楊博的兒子俊民,也中舉進士,累官戶部尚書,世代顯貴。

  ※試觀楊公,受人之托,自始至終忠人之事,雖然托寄人,發(fā)生變故,不來取回,可是楊公不但一介不茍貪,不吞沒,而且千里迢迢,尋訪其人,并將財物交還遺孤,完成任務。一個平民商人,竟能具有可以托孤寄命的人格操持,難怪終得賢德子孫,光耀門第,世代貴顯。足征天報厚德,絲毫不爽。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