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解脫與佛教思想 一
壹、人生的探討及剖析
人生的探討及剖析,就是站在宗教、哲學立場上,對我們生命及生活作一番形而上的探討。
我們從生至老死,都在走人生這條路。人生的真理意義、價值究竟如何?這是知識分子最關(guān)切的問題。若能知曉人生的真理,就能得到解脫安樂。從古至今,多少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大宗教家,對這個問題,都做各種層面的剖析及探討。一切學術(shù)思想離不開討論人生問題。
莎士比亞說人生像舞臺,每個人在這人生大舞臺上都在扮演一個角色。而宗教使我們了解各人角色的價值和意義。因此我們談宗教思想,離不開人生問題。
而關(guān)系人生最密切的就是生命問題。為何到現(xiàn)代,宗教還能存在。而且受一般知識分子熱心追求。就是宗教探討到生命問題。一般知識、學術(shù)所提供的領域做在今生,著我們探討到此生以后的問題,就非一般學說思想所能解答的了。
一切宗教都談到來世來生。接觸此種思想,會給予吾人心靈很大震撼。因為人類都有要求無限存在的追求、存在的幸福、快樂和解脫。而宗教說明了人類死后,靈魂不滅,生命并未消失。還有幸?鞓返木辰缈梢宰非。這□予吾人很大欣慰感。人們不會感到死了以后的迷失和空虛。這是宗教提供的層面,因此可說宗教哲學就是生命哲學。盡管在現(xiàn)代這個物質(zhì)文明時代里,許多人高喊宗教是迷信、落伍。但是宗教探討到生命的由來及去處,所以有其存在的價值。
一、生命之謎
雖然從古至今很多宗教、學術(shù)思想,對生命作很多層面的剖析。但是生命始終是個謎。現(xiàn)代也有宗教家、哲學家說已發(fā)現(xiàn)生命的真理,但始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一個定論。對生命真相不了解,在佛家來講就是謎。研究佛學就是要打開這個宇宙人生的大謎。
今天想以生命問題跟各位研究人生解脫與佛教思想。著重在生命活動的過程形態(tài),首先說明一般社會上對人生所抱的態(tài)度。
1.生命之愛悅
有些人從生到老死,對生命活動過程都感覺幸?鞓,這種人稱之為生命之愛悅。就是一般人所說樂觀的人生觀。這種人從小無論家庭、求學、作事都很順利。沒遭受什么重大煩惱挫折。因此對生命的感受是順利、愛悅,發(fā)諸于情緒的表現(xiàn)就是樂觀進取。
這種樂觀人生觀,是否正確?又是一個問題。不過,社會上包這種人生觀的人不少。其實說樂觀或悲觀,消極或積極,這是與環(huán)境遭遇有關(guān)的。
2.生命之哀悲
此種與第一種剛剛相反。就是悲觀。這種人的環(huán)境悲慘,或者遭受過重大挫折打擊和痛苦?陀^來說,這種人不是不奮斗,而是環(huán)境帶有一種重大影響力,使他回天乏術(shù)。因此在這重大苦打擊之下,對生命過程的要求及突破就有了限制。對生命的領受、體會,覺得是束縛、悲哀、痛苦和消極。
這種人也很多。例如許多文學家就很悲觀。因為遭受痛苦,而用文筆表達出來。他們的作品之所以能感動讀者,就是他們透過內(nèi)心真實的感觸。而一些同樣遭遇的人看到言些作品,就會有深得我心的感覺,也就會跟隨著抱同樣態(tài)度。
- 上一篇:因果業(yè)報
- 下一篇:《心經(jīng)》是人生的大智慧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