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千佛山白云禪師談大悲法
千佛山方丈上白下云老禪師梵密師承有二:
一
夢殊頭陀于大陸行腳時,曾于四川蒙山參訪能海大師,大師暗中勘驗行者,屬意夢殊頭陀。遂于1939年深冬,冒著嚴寒飛雪,跋山涉水,深入桃花江上游浮丘山的雷音寺,以強傳逼授方式,將梵密中不傳之密─曼殊室利十種無盡甚深大愿修法、文殊大威德怖畏金剛十三尊安善成就方便觀誦修法、曼殊師利五字輪陀羅尼法、金剛瑜伽秘密平等成就四種無量吉祥勝心觀身成佛大法,心授「衣缽真?zhèn)鳌梗n字「寬一」,學法名「曼殊伽陀摩地沙怛婆耶」,金剛薩埵名「曼殊伽陀阿嵐跋折那」,肯定諾言:「梵法止于寬一,黃密普渡有緣!」爾后,寬一(白云禪師),共結(jié)六年密夏于蒙山,精勤苦修!
二
1941年夏,夢殊頭陀行腳泰北時,得識印度苦行僧「讖托那庫瑪」,歷經(jīng)四十九天,傾囊相授,學會大悲法、七種大手印法,及「阿利耶缽羅芷迪室婆那摩帝剎怛波」諸法,并賜號:曼殊伽陀摩帝剎怛波耶。
梵密之傳授
早期,顯密共法中的「大悲法」與「觀世音菩薩法門」,云老禪師只針對門下出家弟子傳授,直到1989年9月于千佛山菩提寺的觀音法會上,始開放對在家信眾傳授。
大悲法
是顯密共法,普及僧俗,如法行修,可得大利益;此法分三階段,前二段,僧俗皆可學習,第三階,基于戒律則僅限于出家僧尼。
大悲法的行修規(guī)定
有其限制,而且修法的時間較長。初階段,每日行修時間必須在下午一時至十一時之間;自行法之日起,連續(xù)四十九天必須如儀軌所規(guī)定,不能中斷:誦持大悲咒四十九遍,拜八十出相,用咒語持ㄧ百零八遍的咒心,及二十一遍大悲咒三密加持之觀水;并得肯定于「瑞相」的展現(xiàn),即能將一杯八分滿的水觀至溢滿滾出,方能進入次階段。
這種初階段的行修,往往會經(jīng)過一至兩年,才能展現(xiàn)瑞相。雖然行修者如儀,四十九天從不間斷,那也只是方便行者,偶爾因故不能行法;四十九天圓滿之后,可以每月中斷一或二日;否則,四十九天里,即使修法四十八天,也必須從頭再來。
大悲水的妙用
云老禪師于1959年至1964年間,于高雄甲仙苦行住茅蓬時,刀耕火種,自耕自食,種植了好幾甲的「甲仙芋仔」、姜、花生、果樹,及旱稻,因不能噴灑農(nóng)藥,果樹導致被蟲嗜噬果實殆盡,只好將一壺水用大悲法三密(印、咒、觀)加持觀水至滿溢后,再倒入大桶水中一起攪拌,以此水噴灑果樹,所有蟲類,皆立即遠離。
此外,大悲法的修持到家的話,如遇有人喝農(nóng)藥中毒身亡者,全身具發(fā)黑,在一至七遍大悲咒中,即可令全身之毒退散,恢復原來的膚色,得以好死善終。
大悲法
是屬于顯教、密教的共法,或是密教中的顯法,也是顯教中的密法。
大悲法的傳授,早期只是針對門下出家弟子而傳;直至民國七十八年九月才公開對外傳授。
大悲法共分三個階位法,在家眾,于第一階位修學經(jīng)過二至三年以后,若欲增上行修功德,可請求上師,授予第二階位法。如系出家眾,尚可行修第三階位圓法(基于戒律故)。大悲法有其時間之限制,而且修法時間較長。如第一階位法,須經(jīng)七七日(四十九天),不得中斷,四十九天圓滿后,若因故不得已,可間斷一至二日,以每月為一個階段。行修時間為下午一時以后至十一時止。
通常一般學佛者,只知持大悲咒,不知此大悲法之殊勝;大悲法不僅要持大悲咒四十九遍,拜八十出相,用梵語持一0八遍的咒心,及二十一遍大悲咒三密加持之觀水;若能將一杯八分滿的水觀至溢滿出來,這表示真正的相應(yīng)。其大悲水之療效,可治癒百病。
云老禪師當年在高雄縣甲仙鄉(xiāng)住茅蓬時,曾種植一些果樹,因不能噴灑農(nóng)藥,導致被蟲噬囓果實;只好將一壺水用大悲法三密加持觀水,不用多久,水果然滿溢,再將此壺水倒入大桶水中去攪拌,然后噴灑在果樹上,所有的蟲類,皆立即遠離,不再噬囓果實了。
此外,大悲法行修功夫到家的話,遇有人喝農(nóng)藥或中毒死亡者,其全身發(fā)黑的情況下,在一至七遍大悲咒中,即可令全身之毒退散,恢復原來的膚色,得以好死善終,這全賴行者之修養(yǎng)功夫而來論定了。
客問:修大悲法可須回向?有沒有什么限制?
師答:修大悲法是自己的事,毋須回向。大悲法與觀世音菩薩法門是顯教中公開的密法,只要是三寶弟子都可以學,否則即為盜法,不正當且不可能有任何成就的。
客問:修大悲法時,為何會想起過去許多悲苦之事?
師答:那是妄想雜念,不夠清凈故。正勤修學時要清凈身口意,方能專心一意地修持。
客問:在觀像時持咒心,觀像就不易觀清楚,怎么辦?
師答:因為咒心不熟故,三業(yè)要收攝,利用三密而合一。凡所有法門均是幫助吾人調(diào)理思想,修養(yǎng)吾人之身、口、意,而大悲法只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運用思想、發(fā)揮智能,還要能融于生活之中。學佛是要學智能,懂得道理好修行,處事才能圓滿,不僅不會傷害別人,還可以保護自己。
客問:修大悲法觀菩薩相要如何觀?
師答:觀頭面,以其正面為重點,不管觀什么佛菩薩像必須是自己所喜歡的,這樣才容易相應(yīng)。
客問:師父,做大悲法中間一個小階段忘了,可是做完之后才發(fā)覺,那會怎么樣?
師答:那就不算,所以「大悲法」需要顧慮到自己有沒有時間,如果時間不夠,剛開始就不要把它當作是種修行,先把它當作學習的過程,就是忘了一點,少了一點或做錯了都不要緊,可是若正式開始把它當修養(yǎng)就一點都不能馬虎,而觀世音菩薩法門就方便多了。
客問:修大悲法最后觀水階段,如果時間來不及,有沒有關(guān)系?
師答:其實你不要把時間放在觀水上,如果真正想要觀水的話,可以把過程中的遍數(shù)減少,像持廿一遍的,可以持七遍;一○八遍的持四十九遍或廿一遍。只是凡關(guān)系到持咒的數(shù)目,有個條件,要就七遍、廿一遍、四十九遍或一○八遍,其它數(shù)不在內(nèi)。只不過修大悲法,前四十九天最好不要改,要按照規(guī)定去做,一天也不能耽誤。滿四十九天之后,由于工作關(guān)系,難免時間上不能把握,有時耽誤一兩天,并沒有關(guān)系。然而,這是一種方便,并非表示可以耽誤,甚至有時間也不去做,就變成懈怠放逸了。切記前四十九天絕對不能少,也絕對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通常第一階段,行修兩、三年并不算長,菩提寺的出家眾中,有人于第一階段就曾修學過七、八年。
只是行修大悲法,剛開始可以采取學習的方式,等到完全熟悉,閉著眼睛都可以背了,那時,就可以正式開始修大悲法了。
客問:修持大悲法,在觀水時,久了眼睛都會酸,是不是光線的關(guān)系?
師答:不是,可能是觀水的杯子放得太高或放太低,必須以水平線為準才不會累;杯子的水不要裝滿,半杯水即可,以水的水平線(不是以杯子的水平)與自己的視線成平行,張開眼睛就看得見(不吃力),若往上看或向下看都會累,所以可能是擺的位置有問題。
有的時候把自己的姿勢改一改,或者把放杯子的位置調(diào)整一下都可以。其實也不要太過執(zhí)著,那只是訓練的一種方法,如果一味的執(zhí)著,一開始觀就想到水會不會動,那就變成妄想雜念了。
客問:學了梵密再做大悲法或觀世音菩薩法門有沒有關(guān)系?
師答:沒有關(guān)系,學梵密,顯教的東西都不受限制,所要求的是不可以再去學其它的法,是指其它的密法而言,顯教的法不在限制內(nèi)。大悲法中只有最后四句咒心必須以梵文發(fā)音念,前面八十句不論用國語、臺語、客家語、甚至用英語都沒有關(guān)系,沒有限制,而且也沒有各式各樣的要求;但是梵密就有一定的儀軌,有各式各樣的要求與限制。
客問:什么是大悲出相?有人說持念大悲咒得與觀世音菩薩相應(yīng),就叫大悲出相?
師答:有關(guān)大悲出相這部經(jīng)籍是中國人作的,以大悲咒為中心,為了讓不識字的人好學習,于是以相顯示修養(yǎng)的方法,不是相應(yīng)不相應(yīng)的問題。其中八十位,即八十句咒語,真正咒心是末后四句。每一句咒語有其意義、有一菩薩或神的圖象,那只是假設(shè)一個相,而表示依于咒語顯現(xiàn)某種力量,切莫以相為依據(jù),而后在一個相一個意義上打轉(zhuǎn),那只是適合于修養(yǎng)的一種方法,所以說,以咒語來顯出其相上的力量叫出相,不是執(zhí)著于相。
它是假設(shè)一個相,因為密宗講究依于相而起修;比方修曼陀羅法或用什么方法,能夠突破;出離即突破之意,可是要有相才能出離,所以才涉及到「相」。這是依于佛法中法要方式而得,先設(shè)計一些相,然后依于咒語出離其相,不要執(zhí)著其相,但若連這些都沒有,就會造成只會背咒語而已,但要突破、要出離,則必須依于「有」。
客問:修大悲法時,要不要依于圖象作觀想?
師答:不需要,念咒語看一眼即可。好比一些聚會場合,與人初識,即使有人一定要拉拉手,你不會刻意去記他是什么樣子,可是你會聽到他講了些什么,這是人的一種分別心,也是習氣使然。一些法門便是配合人的習氣而設(shè),教人怎樣慢慢離習氣而清凈,最后有顯道的機會,這是種方法,所以叫法儀。
介紹佛陀的道理方法也一樣,一般只是照文字或以自己意識去解經(jīng)文,抓不到法要,結(jié)果都是分別計較,如果能把握住法要就不同;一部六祖壇經(jīng),可以講得很好,也會講得一文不值,可以講得讓人對釋迦牟尼佛都可以不在意,就看你怎么去講,可是所講的真正目的,是讓人從你思想表現(xiàn)上得到利益,而不是起分別。
客問:請問行修觀世音菩薩法門是否須回向?
師答:做觀世音菩薩法門一定要回向,以前來菩提寺學大悲法,一定要皈依三寶,才夠資格學習。只是念大悲咒或是別人教你,抑或沒有皈依三寶勉強學了,在佛法中叫做盜法(偷盜佛法),這不會有成就的。
- 上一篇:大般若經(jīng)要解
- 下一篇:如何覺悟自我
- 白云禪師:無明的突破是否牽涉所知障?
- 白云禪師:如何理解“與生死有關(guān),與道相應(yīng)”?
- 白云禪師:“法”是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 白云禪師:福德與功德有何差別?
- 白云禪師:“舍”的究竟意義是什么?
- 白云禪師:同體大悲之“同體”是否指去掉那個“我”?
- 白云禪師:什么是空空、有空?
- 白云禪師:什么是無余?
- 白云禪師:“法相假立”的法義是什么?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白云禪師:如何覺悟自我
- 白云禪師:語言的尊嚴
- 白云禪師:大般若經(jīng)要解
- 白云禪師:最善巧的方便就在身邊
- 白云禪師:何必在別人的情緒中悲歡
- 白云禪師:如何才是修行
- 白云禪師:菩薩行道與現(xiàn)實生活
- 白云禪師:認識佛教與佛法
- 白云禪師:禪宗面面觀
- 白云禪師:佛法的智慧論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無明的突破是否牽涉所知障?
- 白云禪師:福德與功德有何差別?
- 白云禪師:“法相假立”的法義是什么?
- 證嚴法師:善是什么?
- 一誠法師:為什么嗔心“第一難治”,如何治嗔恨心?
- 本源法師:善的標準是什么?
- 弘一法師/慶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虛云老和尚: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濟群法師: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安法師文章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妙境法師講解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白云禪師]無明的突破是否牽涉所知障?
- [普洱茶]生茶、熟茶存多長時間適合喝?
- [禪宗典藏]《禪苑清規(guī)》規(guī)定如何繁復瑣碎?
- [哲理故事]放下、看開,人生自會快樂
- [佛經(jīng)故事]三重樓喻的原文與翻譯
- [佛與人生]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帶笑
- [佛學常識]舍利弗尊者為什么號稱智慧第一?
- [白云禪師]如何理解“與生死有關(guān),與道相應(yīng)”?
- [綠茶]六安瓜片的傳說故事
- [禪宗文化]洪州禪地位如何?
- [哲理故事]別讓自己的心背上沉重的包袱
- [佛經(jīng)故事]嘆父德行喻的原文與翻譯
- [佛與人生]如何分辨“需要”與“想要”?
- [佛學常識]出家做和尚有年齡的限制嗎?
- [白云禪師]“法”是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 [禪茶]中國茶道盛于宋代的原因
- [禪宗文化]禪宗在唐代興盛有哪些社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