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符合常識判斷而輕信

不因符合常識判斷而輕信

  “不因符合常識判斷而輕信:不要以為某事正好符合個人的常識判斷,就相信或接受,這樣僅是基于個人思考傾向所做的粗略判斷,我們太喜歡這樣的判斷方式,以致養(yǎng)成習慣?浯蟠祰u的哲學家大量使用這種方式,并認為這樣做是聰明的。”

  法無定法,所以不能相信!唯物主義說世界是物質(zhì)的,唯心主義說世界是唯心的;他們都有他們的理由!唯物主義說物質(zhì)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唯心主義說意識第一性,物質(zhì)第二性。馬克思說,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zhì)和意識何者第一何者第二的問題。無論唯心主義認為的意識第一性,還是唯物主義認為的物質(zhì)第一性,對我們而言,我們都覺得這是一個真理!甚至于唯物主義更有說服力!很多人當年接受的,就是這種教育。

  面對佛教提倡的緣起論的時候,我們會陷入思考:因為心是離不開物的,物是離不開心的;沒有辦法把誰排在第一?或把誰排在第二?它們必須要合作,才能成就某種事物!就像你面對的水是氫2氧1(H2O),你說氧是第一還是氫是第一?不能把它們分出誰是第一,它們必須合作才是水!世界命運共同體的提倡,正是說明了這個觀點!

  心離不開物,物離不開心;心是物的心,物是心的物,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緣起的過程,你怎么樣認識主觀和客觀呢?沒有辦法!所以不可強分,強分是沒有意義的!強分是一廂情愿。所以不要去相信,有一個所謂的符合常識的判斷,否則就會輕信而被困擾。這不應該被認為是懷疑論者!應該是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和實踐……

  前些天,有人找我麻煩了,他說:“法師,我認為你們的佛教信仰是客觀唯心主義……”我說:“這是你的權(quán)利!愛怎么認為就怎么認為吧,我沒有感覺!你是按照過去那個舊的套路,給佛教下的定義;你說我是客觀唯心主義,我承認,按照那個標準,我是客觀唯心主義;可是我并不需要那個標準,也不接受那個標準,我有我自己的標準。”

  就像有人說佛教是唯心的,也有人說佛教是唯物的,我說:“對不起,佛教既不是唯心的,也不是唯物的。”當年亞歷山大遇到誰也解不開的繩結(jié),于是拔出劍來斬斷!無論別人怎么說,錯了!因為法無定法!

  有人問,佛教為什么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因為眾生的心太脆弱,所以我們的下手處就在這心上,從心開始!人生的幸福、痛苦感覺,完全都來源于脆弱、敏感的心,所以心是修學的下手處;輪回也是從這里來的!所以學佛要從心開始!

  佛教不接受唯心或者唯物!心和物作為一種認識、一種載體,我們面對它!但我們不說它是唯一,或者它是一個單一!因為我們承認緣起論,緣起論需要有各種條件,如果沒有條件,任何事物都是不能成立的!

  不要說符合常識判斷,然后就輕信了!我們曾經(jīng)聽過杯弓蛇影;還有關于黑暗中誤認為:繩子就是蛇的故事!最后,我們自己把自己嚇死了,因為那是錯覺,是輪回!所以我們要走出錯覺和輪回!

  原標題:不因符合常識判斷而輕信——哈爾濱極樂寺靜波法師開示節(jié)選

  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點一盞明燈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