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大安法师简介
公益活动

供養(yǎng)的意義

  供養(yǎng)的意義

  濟 群

  一說到供養(yǎng),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許多寺廟都有給佛、菩薩上供的習(xí)慣;還有天天吃飯之前,我們都要供佛,所謂“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養(yǎng)也是修行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表達對佛陀的尊重和恭敬。供佛并不表示佛一定要吃我們的東西,到時候你不供養(yǎng),佛就得餓一頓肚子了,不是這么回事。供養(yǎng)是表達我們對佛陀的虔誠和恭敬,同時也表示我們對佛恩的報答!佛教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師長恩是其中之一。佛陀是我們的本師,當(dāng)然也屬于師長的范疇。因為有了佛陀的出世,我們才懂得怎樣去認識真理,才知道怎樣修行,才知道怎樣擺脫煩惱痛苦,佛陀于眾生有大恩德,我們粉身碎骨報答佛陀的恩情也報答不盡。我們除了禮敬、稱贊如來以外,還要供養(yǎng)。

  “廣修供養(yǎng)”。從經(jīng)文表面上看,雖然只說到供養(yǎng)諸佛,但是從經(jīng)的內(nèi)容來看,其實已包含了供養(yǎng)一切眾生。廣修供養(yǎng)不僅僅是供養(yǎng)佛,而且要供養(yǎng)世界上所有對我們有恩惠以及沒有恩惠的人。如我們的父母、親戚、朋友,凡是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都要懷著一種感恩的心情去報答他們。佛教中提倡培植三種福田:一是恩田。對我們有恩的人,我們要知恩報恩,懷著一種感恩心,來報答他們的恩情。佛經(jīng)里面講:一個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因此,一個學(xué)佛的人如果在家里連孝敬、供養(yǎng)、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話,那你就不是一個好佛子。二是敬田。凡屬于我們恭敬的對象,如師長、老師、善知識、諸佛、菩薩,這些都是我們的敬田,我們都要供養(yǎng)他們。三是悲田。悲田,指我們慈悲的對象,如那些貧窮的人、乞丐。他們?nèi)背陨俅?生活有困難,需要人們幫助,作為學(xué)佛的人,我們要本著一顆慈悲的心,去同情他們,幫助他們。

  佛教把培福叫種田。種田,就像農(nóng)民春天播種,秋天收獲。如果春天不播種,那么到了秋天,就一無所獲。一個人的福報從哪里來的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有的人在一生中,任何好事都落不到他的頭上,于是怨天尤人,說老天爺沒長眼睛,不幸的事情總落到自己頭上。事實上,運氣好不好,并不是取決于老天爺,倒是與個人的福報有關(guān),而福報來源于培植福田。廣種恩田、敬田、悲田,通過布施、供養(yǎng)才會有福報。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shù)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睙o量無邊的佛,每一尊佛的身邊都有很多的菩薩海會圍繞。這就告訴我們,我們供養(yǎng)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供養(yǎng)的意義,一是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二是培植福田,增長福報;三是滅除慳貪,滅除吝嗇、小氣。供佛,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克服小氣。如果沒有供養(yǎng)、布施心,舍不得把東西拿出來,將來會得貧窮的果報。

  布施、供養(yǎng)是“存錢”的最佳方式,而且“利息”很高。一個人的財富不是靠拼命賺錢就能得到。而是靠福報,靠運氣。供養(yǎng)、布施不僅能培植福報,同時也能克服自己的貪心和執(zhí)著。一個人如果貪著財物,舍不得把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就像銀行里沒有存一分錢。

  人因為貪著的緣故,因此不能廣修布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拿去送人。送人的衣服往往是過時的,自己不喜歡穿的,才會比較大方地送給人家,很少有人能把剛買的時裝送給他人。再比如送人家電器,總是看家里那些用不著、用舊了的拿去送人,不會把剛買回來的大彩電搬去送人。為什么我們舍不得把最高檔、最貴重的東西送給人家?那么,布施的本身也是在破除我們的自私、慳貪、執(zhí)著和煩惱。

  我們執(zhí)著某種東西,這種東西往往就是我們產(chǎn)生煩惱的根源,執(zhí)著是我們解脫生死最大的障礙!在佛教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過去,有一個禪師,他的修行境界很高,對任何東西都不會貪著。惟一使他貪著的是一個缽,因為這個缽是皇帝賜給他的。這一天,他感覺到壽命就要到盡頭了。果然,閻王爺派了兩個小鬼來抓他。禪師的功夫高得很,他往那里一坐,進入禪定的狀態(tài)。那兩個小鬼四處尋找,連個人影都不見,怎么也找不到他。護法神告訴他們說:這個禪師的修行境界很高,你們想找他是很困難的。不過,有一個辦法可以讓你們見到他:這個禪師有一個缽,這個缽是他特別喜歡的東西。你去把他的缽拿來敲一敲,他聽到敲缽聲肯定會出來的,不信你們試試看。

  無常鬼變成一只老鼠,在禪師的缽上跳來跳去,缽發(fā)出了響聲,禪師馬上從定中出來,他怕這個缽摔壞了!這時,兩個小鬼一下子撲了過去,用鐵鏈套住了他的脖子說:對不起,請你跟我們走一趟。禪師意識到缽給他帶來了禍患,于是,禪師把缽?fù)厣弦凰?進入禪定狀態(tài),無常鬼又找不到他了。缽沒了,禪師的命卻保住了。

  摘自《學(xué)佛者的信念》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
莲池大师佛学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