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人生真實相

  寄居人生真實相

  自己作為一個出家人,過得是云水(像云一樣來去飄蕩,像水一樣流動不息)生活。所以自己常常把自己比喻成為一個“寄居蟹”,在這里住一段時間,在那里住一段時間。也許世間的人會說,這就是文人描繪的“居無定所”困苦人,但是自己從來不認為這是一件困苦的事情。

  實際上,這樣的生活是佛陀給我們制定下來的,而且佛陀在制定出家人這樣的生活方式時候是更加嚴格,要求出家人在一棵樹下安住不能超過三天。當然佛陀時代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在地域還是在習俗等等方面變化太大太大了,但是佛陀給我們規(guī)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出家人容易得道成佛。

  所以,不管地域的變化也罷;時代的變化也罷;習俗的變化也罷,我們出家人遵照了佛陀給我們制定的生活方式生活。實在做不到的時候,達道有智慧的祖師們就變通一下,按照佛陀制定這些方式的精神,給我們制定現在的生活方式。所以,從現在的出家人生活方式中,我們可以看到佛陀的精神也能感受到祖師的苦心。

  所以,寺院的管理中心叫做客堂。在寺院里面的所有人都是客人,大家要做什么事情就找到客堂去,即使是主持、當家也不例外。要做什么事情都由客堂安排,客堂管理人員叫知客,是常住派遣下來的。常住的意思也很明顯,就是比較常久住在這里的意思,常住的人就是常久居住在這里的客人。

  所以,自己不管是住到哪里,都做好隨時準備遷移,隨時準備把這具色殼子交還給人家。當然,在做好這些準備的前提下,自己會做好自己的本份事。這就是所謂的做空花佛事,度幻化眾生。因為,自己盡管知道自己也不過是客人,但是自己還知道要努力去為客人服務。

  其實,人的一生真的就是這樣,處于一種寄居狀態(tài)。我們的一生就跟水一樣漂蕩不息。有的人會說,水總是要歸流大海,融入大海就是水的歸屬。還寫出了很好聽的句子“畢竟水將朝海去,到頭云定覓山歸”。自己也寫過《畢竟水將朝海去》的日記,但這是這一期人生的趨向。

  從整個人生來說,即使能像水一樣朝海去,也不是我們的歸屬;出家人最后要像云一樣,要住到山里面也不是究竟的。因為這只是這一生的漂蕩,這只是這一期生死的歸屬,不是永久的。那么,這里面就有一個問題,我們的歸屬到底是什么?張拙秀才說的非常好:“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打個比喻來說吧,我們剛才說了,即使水歸到了海里面也不是究竟的。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海水還會蒸發(fā),被蒸發(fā)的水還會到空中變成云霧;云霧聚集多了就會變成雨水;然后下到高山、或者大地、或者平原、或者山川野谷、或者溝渠人家、或者……人生這就像水一樣,也會隨著自己的命運或者叫業(yè)力隨處而落。

  不管是在高山的流水,還是在其它地方的流水,都會想辦法奔向大海。在奔向大海的時候,會被困在江河湖泊、或者山溝水渠、或者人家水管、或者……它們的命運或者被用來漂船運木;或者被用來灌溉養(yǎng)殖;或者被用來飲用漂洗;或者……甚至用來沖刷馬桶糞便……如此等等水有很多說不完的不同命運。

  水在這些不同的命運前面,從不挑剔。不管是被制成冰川古泉;或者被制成瓶裝甘露;或者被棄污溝濁河;或者被送入溝渠水管;或者被……水從不埋怨嘆氣,總是履行自己的職責,而且從不放棄奔向大海之心。不管是被珍藏還是遺棄,水都默默、認真地完成著自己任務。

  水不管是被用來珍藏還是治病;不管是被用來泡茶還是煮飯;不管是被用來洗衣還是刷墻;不管是被……就算是被用來沖刷馬桶,水也是默默地把糞便清洗干凈。水從不怨天尤人、攀高比下、都是在隨順命運,然后再默默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并且不忘奔向大海。

  我們人生也是如此,隨著我們的業(yè)力或者叫命運會安居樂業(yè);或者流落他鄉(xiāng);或者金榜提名;或者懷才不遇;或者……甚至出家行道;或者沿街乞討……都會和水一樣,隨著我們的業(yè)力或者叫命運天涯海角地到處流浪?赡艹墒コ赏;可能為賊為寇;可能得道成仙;可能流落街頭;可能……

  這個時候,我們如果能夠和水一樣,不去怨天尤人、攀高比下,去隨順我們的命運;去默默地承受我們人生;去無掛礙地完成我們的使命;去……我們就會像水一樣地快樂自在;就有機會奔向我們人生的大海;去成就我們的事業(yè);去實現我們的理想;去幫助苦難的眾生;去……

  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真實相,我們是寄居于此的生命,我們就像水一樣在流浪。我們能否在像水一樣的流浪生涯中樂此不疲,在順境中不樂不迷失;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在……就決定著我們的人生是否快樂;就決定著我們的人生是否美滿;就決定著我們人生是否安樂;就決定著……

  我們的人生像水一樣,隨順世間的因緣,無掛礙地漂蕩,這才是我們人生的真實情況。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樣隨順,我們就是圣人。反之,則處處不如意;處處碰壁;處處失敗;處處……所以,我們應該記住,我們的人生不過是個暫時寄居在這里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