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內律要決二意
第四內律要決二意(一明五篇戒滅不滅相。二明十惡十善業(yè)滅不滅相)
第二別明善惡業(yè)現(xiàn)者。行人系心思惟諸佛實法。至心精勤加其功德。有種種善惡業(yè)現(xiàn)。
一明犯五篇戒滅不滅相者。若業(yè)相現(xiàn)者。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無頭無手無腳;蛞姛o衣深坑。及余破器。當知是犯初篇戒相。行者若于夢中及坐中。若見人無耳鼻。身體缺破諸根不具。及諸穢器;蛞姸嘤信I疚坌墓蚕啾С。當知是犯第二篇戒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形容憔悴著垢膩衣。及乘破車畏身墮落。見已憂愁;蛞娚眢w無衣纜縷破壞。當知是犯第三篇戒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破缽空器黑色衣裳;蛞娋茲{非時食啖。更相排蕩。當知是犯第三篇中九十事戒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所有境界暯暯不能明凈。心不悅樂身體沉重于所行行不得滋味。當知是犯第四篇提舍尼戒。及前后方便。六聚及七聚破戒相現(xiàn)。善相現(xiàn)者。若見惡相已至心懺悔。破戒罪滅已善相即現(xiàn)。夫欲修道受法。先須凈戒。戒若清凈法得增長。隨輕重之相悉現(xiàn)在前。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頭戴寶冠。身被瓔珞。身相微妙。當知即是行者懺悔初篇戒凈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寶鬘在行人頂上;蛞姸苏酥T根具足。當知懺悔第二篇凈戒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細滑薄衣;蛞妵勒腥。執(zhí)持衣缽威儀清凈。當知行者懺悔第三篇戒凈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完器鮮白。色衣僧事和合。或見清凈飯佛及僧。當知行者懺第三篇九十事戒凈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自覺身柔軟舉動輕利。于所學法心生歡悅。當知行者懺第四篇戒凈相現(xiàn)。及前后方便。第六第七戒凈相現(xiàn)。略示出五篇一翻善惡相。其間子細自非行證口決豈可文載
二明十惡十善業(yè)滅不滅者。行者業(yè)相雖復眾多。不出十善十惡。行者藉懺悔力故。皆現(xiàn)在前。十惡業(yè)者。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境界粗惡。眾人執(zhí)持刀杖更相殘害;蛞娙诵髞硭髅;蛞姅嗟类亮R;蛞姸嗖∪壽命短促。當知是殺生業(yè)相現(xiàn)。行者于夢中。若見滓粕垢穢衣裳服飾;蛞婋s衣寶物來在腳下。或見倉庫破壞。或見自身荒怖處黑山巖穴;蛞娯毟F人來。或負他債。當知即是偷盜業(yè)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大山巖青色崩頹墮落。斷遏道路;蛞姶笏坡;蛞娙揪硳粢堋U跀嗖坏猛。或見對境即起染心;蛞娋鞂俜欠ā.斨且喱F(xiàn)。行者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粗惡之事。更相誹謗;虮凰N惑迷失正路。雖自有理枉抑不申。當知是妄語業(yè)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兩山障閡音信不通;蛞娪H友離隔眷屬不和。當知是兩舌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聞惡聲振吼。心懷驚怖無處自容;蛞娪腥肆R言。汝欺我我今報汝;蛞娪腥烁喽氛姟.斨菒毫R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吐氣出口下如糟粕;蛞娮钥诎l(fā)言吃澀不出。設有音辭不自明了。以告前人人不信受。當知綺語業(yè)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云起猶如黑風;蛞姸嘤哓澲果報;蛞娢鍓m境界紛亂在前;蛞娮陨硐輿]不能自出。當知是貪欲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及行坐中。若見七寶山云霧覆蔽。變成土石。心生怖畏;蛞娪腥藫]手打捶忿恨恚怒;蛞娙藖頌樽鲪纴y;蛞娪腥藖頎恳聦⑷。悔謝不解。或見毒蛇遍地吐毒向人。當知即是嗔恚相現(xiàn)。行者若于夢中若行坐中。若見雜砂礫石坌污行人。若見前境覆如斷云來闇。行人令心路冥塞不知趣向;蛞姾谙蠼粰M;蛞娺叺刂瞬恍三寶。心懷諂曲猶豫;蛞娡私還俗。當知即是邪見相現(xiàn)。此略出十種粗事。十惡業(yè)相現(xiàn)。行者若見如是惡已。若能至心懺悔。十惡業(yè)滅。爾時善相自現(xiàn)。行者若見黑色變?yōu)榘S色。眾生相視其心悅樂敬愛無厭。當知是懺殺生業(yè)滅相現(xiàn)。若見寶樹華果具足;蛞娭T財物。眾人互相賞遺。當知是懺盜業(yè)滅相現(xiàn)。若見蓮華滿閻浮提;蛞姳娙私詮娜A化生;蛞娗叭藶檎f清白之法。當知懺淫業(yè)滅相現(xiàn)。若見有人示七寶城。城內人民示其精妙堂舍。其心歡喜轉面余方亦見。當知是懺妄語業(yè)滅相現(xiàn)。行者若見眾集聚說和合法。聚會歡娛慶樂。當知是懺兩舌罪業(yè)滅相現(xiàn)。若見大路凈潔。遠行人歸慈心慰問。如父如母;蚵劮Q贊三寶音聲。當知是惡罵業(yè)滅相現(xiàn)。行者若見善知識誡勸精進。說真法要心生信樂。如說修行。當知是綺語業(yè)滅相現(xiàn)。行者若見身受大苦惱。忽自警悟。皆是計有身心。為眾苦之本。骨節(jié)虛假種種諸蟲。自見己身。如大地獄一切火然。焚燒凈盡。當知是貪欲業(yè)滅相現(xiàn)。行者若見一切憔悴眾生。變成端正和顏相向。天開日現(xiàn)一切光明;蛞娍菽久。當知是嗔恚業(yè)滅相現(xiàn)。行者若見如意寶珠雨一切寶。眾生采用無盡或見比丘執(zhí)持應器愛樂心生;蛞姳惹馂檎f勝法。呼之共入三昧。當知是邪見業(yè)滅相現(xiàn)。良由行人懺悔功成十善標相現(xiàn)已無量。何況其中現(xiàn)相百千萬品不可具述。問曰。相貌無量。行者修行各別。得法亦異。何一類耶。答曰。初云略示。行者令知行道有此境界。直明五篇中一戒七支犯相;蚓壺澠。或緣嗔起;蚓壈V起。三七二十一犯相。有二十一持相。亦二十一初受戒時。始從阿鼻獄上至佛身。遍三千大千世界有情無情。皆發(fā)無作戒。約一戒明持犯眾多。乃至大小乘不可說不可計微塵無邊故。持犯相亦無邊。或標相。或現(xiàn)相。不可文載。行者若自久行。或教人行。如上方法一一成就。自他既明。與經中皆合。佛不虛說。唯除不至心及緣不具。非可如何。若此救急之法。定能滅罪增壽長福。若無如是知識。及新學三昧心強行者。此則如經中明得遮道法。如不善咒捉于毒蛇。十惡十善及障道法。亦不可計。行者爾時自以智力斟酌。或他為決疑。莫見一相應生邪見。何以故。相相不同隱顯輕重有異心。若明了如鏡凈好丑自現(xiàn)。問曰。諸法實相無有善惡之相。云何行諸佛實法而有相現(xiàn)。答曰。諸法實相無相。能示世間之相。行者行道不念相不念無相。但觀心實性。心凈則一切法凈。心盡則一切法盡。但心心增上功成相現(xiàn)。喻如水盆處之密室。雖無心分別而眾相自現(xiàn)。問曰。相現(xiàn)之時真?zhèn)坞y知。云何可得別識而取舍耶。答曰。真?zhèn)螌嵶噪y識。若好知識自為決定。雖然行者四儀一切相不得取。不得舍。若念想觀除能見般若。若取如人取虛空。若舍如人舍虛空。平等法界亦復如是。修行分中廣明條教。此不可載矣。
- 上一篇:念佛往生毋需圓伏惑業(yè),但需臨終暫伏煩惱
- 下一篇:第三禁法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