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jīng)大全 > 瑜伽師地論 >

唐玄奘大師與《瑜伽師地論》

  唐玄奘大師與《瑜伽師地論

  釋圣地 撰

  ·奘師幼年出家,宿根豐厚,天資聰慧,遍參國內(nèi)諸師,雖于諸師所傳皆能知曉,但于佛陀教法“百有余疴”不得通途;遂發(fā)心前往佛陀教法發(fā)源地印度,求取佛陀教法真實義。

  ·奘師于長安會遇一印度那爛陀寺僧人,得知印度那爛陀寺現(xiàn)有慈氏菩薩所說之《十七地論》(即瑜伽大論)100卷。而漢地僅有真諦法師所譯其中三卷。慮及因法寶不全,而致中土諸師所解各異,遂更堅定其西行取經(jīng)之信心及目標(biāo)。奘師上書西行計劃雖未獲準(zhǔn),然其舍身求法之愿真切不移。師趁荒年孤身孓影偷渡出境,唯為求取《瑜伽師地論》。

  ·奘師游歷五印度,如同華嚴(yán)善財童子一般遍參諸學(xué)。雖與一切明處皆潛心修學(xué),但其始終留心在《瑜伽師地論》。未求取瑜伽大論死不瞑目,未能通達瑜伽大論終不安心。

  ·奘師歷經(jīng)三年艱辛,終至那爛陀寺。初參正法藏戒賢和尚第一句話即言:弟子玄奘從東土大唐而來,唯為依止和尚學(xué)習(xí)《瑜伽師地論》,請和尚慈悲攝受。于是戒賢和尚親授《瑜伽師地論》與奘師,歷經(jīng)三遍,歷時五載。奘師于大論通達無礙后,即告別師友回國。

  ·奘師回國后得到唐太宗李世民之護持,隨即開始翻譯經(jīng)論。首譯者即為《瑜伽師地論》和以此大論為中心的翼叢經(jīng)論。待瑜伽大論翻譯完畢,即請?zhí)诨实蹫橹魇ソ绦颍再Y弘傳大論。唐太宗崇信大師,即令抄寫九部大論,以傳九洲,令天下有緣人皆能學(xué)習(xí)。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