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宗門大德開示觀心法要

[佛學(xué)常識] 發(fā)表時間:2021-07-21 作者:未知 [投稿] 放大字體 正常 縮小 關(guān)閉

歷代宗門大德開示觀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曰:“會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緩緩靜心。更重教汝。好自閑靜身心。一切無所攀緣。端坐正念善調(diào)氣息。懲其心不在內(nèi)不在外不在中間。好好如如穩(wěn)看看熟則了見此心識流動。

  猶如水流陽焰曄曄不住。既見此識時唯是不內(nèi)不外。緩緩如如穩(wěn)看看熟則返覆銷融虛凝湛住。其此流動之識颯然自滅。滅此識者乃是滅十地菩薩眾中障惑。此識滅已其心即虛凝寂淡泊皎潔泰然。”

大慧宗杲禪師開示觀心

  大慧宗杲禪師在答李郎中說:“欲妙喜因書指示徑要處,只這求指示徑要底一念,早是刺頭入膠盆了也,不可更向雪上加霜。

  雖然有問不可無答,請左右,都將平昔或自看經(jīng)教話頭、或因人舉覺指示得滋味歡喜處,一時放下依前百不知百不會如三歲孩兒相似,有性識而未行,卻向未起求徑要底一念子前頭看,看來看去,覺得轉(zhuǎn)沒巴鼻,方寸轉(zhuǎn)不寧怗時,不得放緩,這里是坐斷千圣頂額處。

  往往學(xué)道人,多向這里打退了。左右若信得及,只向未起求徑要指示一念前看,看來看去,忽然睡夢覺,不是差事,此是妙喜(大手:妙喜即大慧宗杲)平昔做底得力工夫。”

黃龍禪師開示觀心

  諸上座,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爾諸人要參禪么,須是放下著。放下個甚么?放下個四大五蘊,放下無量劫來許多業(yè)識。向自己腳跟下,推窮看,是甚么道理?推來推去,忽然心華發(fā)明,照十方剎。

  可謂得之于心,應(yīng)之于手。便能變大地作黃金,攪長河為酥酪。豈不暢快平生。莫只管冊子上念言念語,討禪討道。禪道不在冊子上?v饒念得一大藏教,諸子百家,也只是閑言語,臨死之時,總用不著。

月溪禪師開示觀心

  大乘用功破無始無明,用六根隨便那一根,但我們南瞻部洲的人 (即是這個地球) ,以眼、耳、意根為利,考察古人用功,用眼、意為多數(shù)。

  如用眼根,眼就不向外看,向內(nèi)看到清清凈凈的,向見聞覺知里面來看,看來看去看到山窮水盡,達(dá)到黑黑暗暗、一無所有的無明窠臼境界,就是圖表上寫的“無始無明”;臨濟(jì)祖師說的“湛湛黑暗深坑,實可怖畏”。

  這時不可停止,再向前看,看得多,因緣時至靂的一聲,無始無明窠臼就會打破,無明一破豁然貫通,徹天徹地的看見本來面目佛性了。

  古人云:佛性從內(nèi)求。千萬無從外求;蛘呶覀儧]有時間來內(nèi)照,眼由他看,耳由他聽,意由他想,但是于其中要執(zhí)持一個念頭下疑情:我們的佛性究竟在甚么地方?被無始無明遮障,向無始無明還本來佛性。

  不論何時何地、閑著、忙著,片刻不忘,好似失去寶珠必定要將他獲著一樣。如是觀照,機(jī)緣一到,靂的一聲也可以見佛性。如能照此修行,豁然貫通見本來佛性,到此時本來佛性是法身,見聞覺知智是報身,六根行是應(yīng)身,名為一體三身。

  古人云:見性后就算是到家了以后就不用功修。

虛云老和尚開示觀心

  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誰?有的看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的本來面目?晚近諸方多用看念佛是誰這一話頭。其實都是一樣,都很平常,并無奇特。如果你要說看念經(jīng)的是誰?看持咒的是誰?看拜佛的是誰?看吃飯的是誰?看穿衣的是誰?看走路的是誰?看睡覺的是誰?都是一個樣。誰字下的答案,就是心。

  話從心起,心是話之頭;念從心起,心是念之頭;萬法皆從心起,心是萬法之頭。其實話頭,即是念頭。念之前頭,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話頭。由此你我知道,看話頭就是觀心。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就是心。

  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就是觀心;性即是心,“反聞聞自性”即是反觀觀自心;“圓照清凈覺相”,清凈覺相即是心,照即是觀;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觀佛,觀佛即是觀。所以說,看話頭,或者是說看念佛是誰?就是觀心。

  什么叫“話頭”?“話”就是說話,“頭”就是說話之前。如念“阿彌陀佛”是句話,未念之前就是話頭。所謂話頭,即是一念未生之際。一念才生已成話尾。這一念未生之際,叫做不生;不掉舉、不昏沉、不著靜、不落空,叫做不滅。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回光返照這不生不滅,就叫做看話頭。

  老參的難易如何?所謂老參,是指親見過善知識,用功多年,經(jīng)過了一番鍛煉,身心純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參上座的難處,就是在此“自在明白”當(dāng)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寶所。能靜不能動,不能得真實受用,甚至觸境生情,取舍如故,欣厭宛然,粗細(xì)妄想依然牢固。

  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頭,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終于不能得果起用。老參上座,知道這個困難,立即提起本參話頭,抖擻精神,于百尺竿頭再邁進(jìn)若是參禪看話頭,就看念佛是誰?你自己默念幾聲阿彌陀佛,看這念佛的是誰?這一念是從何處起的?當(dāng)知這一念不是從我口中起的,也不是從我肉身起的。

  若是從我身或口起,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猶在,何以不能念了呢?當(dāng)知此一念是從我心起的。即從心念起處,一覷覷定,驀直看去,如貓捕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沒有二念……行住坐臥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緣時至,觸著碰著,忽然大悟。此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直至無疑之地,如十字街頭見親,得大安樂。

  行人都攝六根,從一念始生之處看去,照顧此話頭。看到離念的清凈自心,再綿綿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蘊皆空,身心俱寂,了無一事。從此畫夜六時,行住坐臥,如如不動。日久功深,見性成佛,苦厄度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