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法則的殊勝緣起

\

  (因緣:2011年2月,溫州新建般舟道場開光之前,祈請慈師開示般舟行法,并為道場和行法人給予祝福和囑咐。因師父不能親自前往,故在雞足山錄音如下)

  第一,一定要知道這個法的來源。這是我們賢劫第四佛——釋迦文佛在印度王舍城邊的竹林精舍,與無量人天宣化的這樣一個一切諸佛成佛的必經(jīng)之路,或者說必修之法,是這樣一個尊勝的法則。在我們?nèi)藟畚迨岳?這個法是最為尊貴的,乃至說賢劫千佛出世,沒有一個世尊能離開這個法的,一切諸佛出世的必然的常行道,不出于三昧而廣利世間。所以說這個法又稱為常行道。它的來源就是我們這個閻浮提示現(xiàn)的釋迦文世尊提出來西方阿彌陀佛這個具法報化一身的這樣一個住世的世尊,現(xiàn)在住世的世尊,這樣演化的一個法則,乃至盡未來際這個法不可散壞、不可丟失的一個殊勝因緣,所以稱為無量壽、無量光的教法,能開啟一切眾生的如來藏性,能令一切眾生入究竟真實利益,解脫生死,超越九界輪轉(zhuǎn),入于一真真實法界,或者說成就如來藏的功德妙用,或者說揭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的這個真實實相。

  這個教法稀有難得在什么地方?就是它的確是能令眾生憶佛,念佛、心智如佛,因本凈一如故。眾生心與佛心在本凈這個根本因緣上是一如的,所以依本凈一如而行持念佛,所以“立一念,斷諸想”。此一念者,因本凈一如故,稱為一念。此一念,非對待,非對立,是圓明,是清凈,是真實,是智慧,是慈悲,是善巧,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本凈緣起,是如來藏性緣起,藏性起作用的一個緣起,本凈心起作用的一個緣起,所以遠(yuǎn)離一切染著心,令一切染著心歸于本凈,所以九界同歸,法界真如。它是這樣一個十分殊勝的理念,非是某一人、某一事、某一角度得失之法,所以超越一切染識對待,所以但依本凈,依一心,依真如,依如來藏,依諸佛親證的大般涅槃的功德實相來作為緣起修法的,所以所依境甚為殊勝、真實、不可思議。緣起清凈,緣起真實,果地覺因地心的這種究竟之意、了義真實。

  所以眾生若能聽聞、若能實踐,一切無始以來的業(yè)障一時消除,絕無剩余,若依如來藏本凈心故來念佛修持,一切無始以來的業(yè)障一時消除!無有殘余。所以它殊勝尊貴在這個地方。就象佛在《楞嚴(yán)經(jīng)》舉的那個例子一樣,此大佛頂首楞嚴(yán),若眾生聞此名,或持此咒,一切業(yè)力一時蕩盡,無有剩余。佛在《央崛經(jīng)》上,在許多經(jīng)典上都講這樣的功德,就是如來藏,我們這個本質(zhì)心的這種清凈,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的這個清凈,若聞之,若起用,剎那之間無始以來的一切造作一時散壞,如大日輪出于閻浮提,閻浮提一時光明,一切黑暗一時消除,無有剩余。這個剩余,是眾生自我遮蔽份,絕對不是陽光下的真實,這個大功德藏是真實不虛的。所以它的殊勝與尊貴就來自于佛陀以究竟真實了義之教令眾生心智一時與佛同,因為與佛同故而念佛,所以念佛相應(yīng),消除一切眾生煩惱、業(yè)力、困惑,成就無上菩提的道業(yè)!所以這個法甚為稀有難得!若有聽聞?wù)?是為具足,是為入菩薩地,是為不退轉(zhuǎn),佛愿住持,佛力住持故,佛愿尊勝故,稀有故,了義故,眾生聽聞即能步入故。

  佛在《央崛經(jīng)》上這樣講:佛告文殊,文殊啊,諸有眾生聞釋迦佛殊勝名號,聞即入菩薩位,何以故呢?佛愿殊勝故。佛愿殊勝是什么呢?聞佛愿一切眾生必得度脫,聞佛名故,顯佛愿。佛愿是什么呢?聞名必得度脫,若不度脫佛誓不舍棄誓愿。所以一切諸佛名甚為殊勝難得。阿彌陀佛名、釋迦牟尼佛名,都是這樣的。因為釋迦牟尼佛只有贊他方殊勝功德的佛名,他方如來會贊釋迦文佛的殊勝名號。無量世界的諸佛都會這樣贊嘆:汝等因聞釋迦牟尼佛殊勝功德牟尼寶號故,聞即得不退轉(zhuǎn)!他方世界是這么贊嘆釋迦佛的,釋迦佛會贊嘆阿彌陀佛,說:汝聞阿彌陀佛殊勝功德名號故,聞即具足無上大利,得不退轉(zhuǎn)。都是一樣的。因為名號里就有諸佛的誓愿、殊勝功德力、一切諸佛所成的甚深功德利益。

  因為法界清凈故,名號具足,因為你的法界不清凈,佛號就不具足,所以依本凈故,名號就會具足,簡單了啊?你心里是干干凈凈的,這個名號就是具足的,“南無釋迦牟尼佛”就具足了,具足一切法益,一切勝愿,一切功德,一切修持,一切智慧,一切善巧。那我們要是依本凈心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法界眾生就具足清凈,成就功德,得不退轉(zhuǎn),了義真實。因為我們以染著心,開始動念了,分別、執(zhí)著、得失,所以雖念具足名,不得具足利益,何以故呢?心不相應(yīng),分別所執(zhí)取故,分別執(zhí)著他就會執(zhí)著某一點。佛都這么講的,我也這么講,因為你心里不干凈的時候,你念佛就不具足,心里干凈的時候,念佛就具足。所以一心念佛,斷諸想,心智具足故,念佛就具足,所以妙用無窮,廣度法界一切有情,于一念之間成就無上菩提,一切業(yè)力一時散壞,十方諸佛袒露真實面目,清凈無染故。要不然我們就開始見聞覺知、分別妄想、貪嗔癡慢疑。疑拿大頭,這行嗎?那行嗎?所以它的殊勝功德就在于這個地方。

  怎么來把這個教法傳播給溫州一帶人民呢?或者說這個道場的行法者呢?我感覺就要把釋迦文佛在這個閻浮提,在這個竹林精舍宣化這個教法的殊勝講出來。大家就能接受這個法則。要不然它的緣起不殊勝,你的修法就不殊勝;緣起殊勝,我們的心接受殊勝了,所依境殊勝,功德就殊勝,成就就殊勝。這可能是開大光,真實光,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智慧光,歡喜光,超日月光,一切言說的光明都可以在這里面都可以顯現(xiàn),所以說是無量光。于此大家行無量光,就是心無掛礙故,心是無量;心無染著故,是智慧光;無對待故,是無對光;無邊所照射故,稱為無邊光;實際皆是我們現(xiàn)前心念所致使,所運用。誰的現(xiàn)前呢?誰修證誰用這個現(xiàn)前心念。超日月光、不思議光,稱為難思光,不思議就建立光明了,一思議就建立分別執(zhí)著了。所以業(yè)力支使,分別執(zhí)著,貪嗔癡慢疑自然生起,埋沒光明,走入黑夜,六道輪轉(zhuǎn),所以一念超越,業(yè)力散壞,出離生死,不離當(dāng)下一念,敢抉擇,就是念佛者,不敢抉擇,就是念業(yè)力分別執(zhí)著者。念念清凈,念念真實,你念念不清凈,沒問題,你知道本質(zhì)清凈,妄想虛幻,非有實質(zhì),所以妄想的這個業(yè)力就會散壞。

  所以欲開此光,要知道它的緣起,說釋迦佛,乃至十方一切諸佛親證之法益,由釋迦牟尼佛來傳達,我們來接受實踐。所以一切要傳達這個法的,只能作阿彌陀佛的代言人,十方諸佛的代言人,釋迦牟尼佛的代言人,直接傳達這個法則的殊勝,不折不扣,以究竟了義回施眾生。不能拿自己的想法去說!拿自己的想法去說就慘啦。這里面沒有個人的認(rèn)為,只有十方諸佛的宣化與真實的利益。所以這個道場,雖然我們沒有去,但是十方諸佛同護此道場,因為啥呢?這兒的人要念佛。十方諸佛會悉皆現(xiàn)前的,若見不見,十方諸佛悉皆現(xiàn)前。釋迦文佛在《般舟經(jīng)》中講啦,說若人聞這個經(jīng)、讀這個經(jīng)、傳播這個經(jīng)、解釋這個經(jīng)典、依法實踐這個經(jīng)典,十方諸佛親臨,親證此人,不舍此人。對不對?雖然我們都沒有去(溫州般舟道場),但是不妨來去,沒有去的都去了。何以故?十方諸佛都去了,我們還不去嗎?所以無來去中作真實祝福。依法行故,十方諸佛所悉皆現(xiàn)前,同時作證。如《阿彌陀經(jīng)》中寫的一樣,十方諸佛所護念經(jīng),以無異神變攝化十方眾生,饒益十方有情。你只要念佛,不念自己的業(yè)力分別執(zhí)著,十方諸佛同一攝化,不作舍離。十方諸佛沒有來去,心凈故一定見佛,心不凈故一定見業(yè)力。是不是?

  所以這個開光,是十方諸佛同現(xiàn)無相身,同現(xiàn)佛性身,同現(xiàn)一如心來加持這個道場,來加持這個(道場的)三圣像,來顯諸佛的功德。說相者,諸佛性顯,功德顯,諸佛悉皆現(xiàn)前顯,所以稱為無量壽佛嘛。那大家念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量光無量壽依名號故而現(xiàn)身,此身若見不見。啥叫見?沒有分別執(zhí)著就見了。說“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啥如來啊?心自如,心自來,光明來。

  (在行法的過程應(yīng)注意什么?)

  儀軌、讀經(jīng),依三字訣,要熟讀熟背三字訣。我給大家講的不離三字訣,不離證十方諸佛悉皆現(xiàn)前三昧佛說的那四法五法,大家可以貼出來,熟讀熟記,來運用它。依法修法才能成就啊,你說呢?

  有行法之處,我們心念都不舍的,心念相隨,心念隨喜的,這是一定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