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yè)道經(jīng)
《十善業(yè)道經(jīng)》中文版本為唐朝實叉難陀翻譯,北宋施護所譯《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jīng)》為同經(jīng)異譯,本經(jīng)出自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jīng)》,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釋迦牟尼佛在娑竭羅(意為:咸水海)龍宮,為龍王所宣說的經(jīng)典...[詳情]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講記八 4 布施的利益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講記八(4)
四、布施的利益
布施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
第一,布施能夠克服我們內(nèi)在的慳貪和吝嗇。我們修學(xué)佛法要熄滅我們的貪嗔癡,我們在世間上有時候會受到傷害,很多情況下我們之所以受傷是貪引起的。今天就有一位來跟我講,他炒股,做金融,幫別人理財,許諾很大,百分之三十的回報,結(jié)果碰上市場不景氣,這一賠就是幾百萬啊。不但把自己所有的積蓄乃至把父母的積蓄都賠進去還不夠,債主還要上門來。他犯的是什么錯誤啊?貪啊,很想迅速致富。大多數(shù)人都想找一個捷徑。迅速致富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誠實。成佛最快的方法是什么?老實。我們之所以會使自己陷入困境,往往都是不老實,總想占小便宜,總想貪多圖快,結(jié)果不但傷害自己,還傷害家人。所以我跟他講,不是說不允許你炒股,炒股就要做好虧損的準備。就是你要有這種心量,假如你炒股虧了,就當(dāng)是奉獻了,所以不要借錢去搞投資。你要是拿自己的錢去投資,最后你就是虧了,可以承受。股市里暴富的神話很多,經(jīng)常聽到某某人拿個十萬塊錢去炒股,過了一年就成了幾十萬。拿一百萬去炒股,過了兩年就是幾百萬幾千萬?墒俏覀儧]有看到,百分之九十幾的炒股的最后都是虧損。所以,由于這種貪心使自己陷入一種無法面對的境地。所以說我們學(xué)佛、修行,很重要一點就是要對治我們的貪嗔癡。
首先是對治貪,因為貪會傷害我們。什么可以對治我們的貪呢?布施啊。布施能克服我們內(nèi)在的慳貪和吝嗇。每一個人都會有貪心有吝嗇心,而對治慳貪和吝嗇心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布施,所以布施對我們的意義非常重大。這是第一條利益。
第二,布施可以克服我們對財物的貪著。一個肯布施的人他對于財物的貪著就會比不肯布施的人要小。大家觀察這樣的一個心態(tài),當(dāng)我們把錢從外面放入我們口袋的時候那個感覺,和把錢掏出去給別人的時候那個感覺,大家有沒有注意下這個微細的感覺不一樣。一個肯布施、習(xí)慣于付出的人,他對財物的貪著就比不肯布施的人要小。如果經(jīng)常修布施,久而久之,貪著的心就會越來越小,越來越淡。而一個貪著心非常重的人,他什么都舍不得,結(jié)果他擁有的東西就會成為他的負擔(dān),他擁有的越多煩惱就越大。
一個著名的故事就是守財奴葛朗臺的故事,他每天最重要一件事情就是點一點倉庫里的鈔票。我們有沒有習(xí)慣,每天點一點我們擁有多少鈔票?而且他每天最大的擔(dān)心就是失去這些鈔票,失去這些財寶。所以佛教里經(jīng)常有這樣的故事,有一次佛陀跟弟子在外面走,看見路邊有一塊金子,佛陀說這是毒蛇,弟子說,嗯,這是毒蛇,然后就接著走過去了。這時候旁邊有一個農(nóng)夫一聽,啊,有毒蛇我看看,現(xiàn)在哪有毒蛇啊?有一塊金子!他說,這好東西啊!于是就把金子拿回家里去了,結(jié)果過沒兩天,因為小偷搶了東西,官府要破案啊,結(jié)果一下子就從他那里就搜到了金子,就把他抓了起來。農(nóng)夫有口難辯啊!這時候他才明白為什么說佛陀講“是毒蛇”的含義。
其實錢本身沒有對錯,關(guān)鍵是你怎么用它。錢不會害人,害我們的是這一顆貪心,所以我們有錢是一種福報,但你如果不能好好去用,這些錢反而會害了我們。所以,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善于去管理自己擁有的這些財富,善于把它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掙錢需要智慧,花錢更需要智慧,所以我們要學(xué)會布施。
第三,布施可以增長我們的福德。一個人的福德從哪里來,只有通過布施、種福田才能在未來的生命里得到福德。修行要成佛,要修兩種資糧,福資糧和慧資糧。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我們不修福資糧,慧資糧也很難出來。有些人講,我不求福報,我只求了脫生死,但實際上福報對我們非常重要,不要小看這個福報啊。當(dāng)然我們要修無漏的福報,只有通過布施種福田才能在未來的生命里頭得到不斷增長的福報。
第四,我們現(xiàn)在擁有的這一切,金錢、房子、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辛辛苦苦努力一輩子掙了那么多錢有沒有意義啊?大家想不想知道一種方法可以把這個錢帶走啊?這就跟大家講,布施可以使我們把今世的財富帶到來世。這個對于很多喜歡錢的人也是一個福音呢。人的生命是無常的,正是因為人們不相信有前生后世,所以很多人有錢就自己拼命花,他覺得花了才是自己的。所以說有一句話叫“有錢不花,死了白搭”。小沈陽講一句話,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人死了錢沒花完。其實這句話沒有錯,關(guān)鍵是把它花在誰的身上,你把這個錢在自己身上花完了,真叫白花了;你要把這些錢用在眾生身上,那你這個錢就花得有價值。當(dāng)我們?nèi)ナ懒?我還有一大堆錢沒有來得及為眾生服務(wù),那真是悲劇啊。小沈陽講這句話沒錯,但不要用反了,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人死了還沒有把這些錢布施出去。
這些人為什么這樣去吃喝嫖賭、胡吃海花呢?就是害怕自己一旦死了,財富一分錢也帶不走。不過今天告訴大家一個福音,告訴有錢人把錢帶走的奧妙,告訴大家這個訣竅——布施。布施就像做生意的人進行投資一樣,會投資的人他用錢賺錢,錢就會越來越多;不會投資的人,有錢就花,拼命花,結(jié)果坐吃山空。其實會布施的人也是如此啊,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福報是有限的,有一句話叫,有福不用愁,沒福想破頭啊。有些人掙錢很容易很簡單,他也不用很努力,錢就自動往他這里走。比如說,他一生下來就生在億萬富翁的家庭里頭。有福的人不用愁,沒福的人,你看掙一分錢都很難,真是這樣子。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增加我們的福報,而布施則能增加我們的福報。你要是不會布施光會花錢的話,你過去的福報就像存款,你現(xiàn)在去享受,就是把過去的存款在花,你光花錢、取錢不存錢,你銀行的錢不就越來越少嗎?當(dāng)銀行的錢用完的時候,你還有錢可花嗎?還能享受嗎?如果說你在銀行再透支了怎么辦?你倒欠的錢還要付利息,你要是利息不還,銀行就要追究你的責(zé)任啊。所以說我們不但要花錢,還要存錢。怎么存錢?就是布施,布施就是在自己的福報銀行里頭不斷存福報。如果說你存福報的速度大于你享受、花福報的速度,你這個福報就花不完。所以,有些人前半生很富有,到后半生就窮困潦倒了。過去有一句話叫“富不過三代”,現(xiàn)在有兩句話,“富不過一代”“富不過十年”。能夠保持十年一直富下去的已經(jīng)算是不錯的。你看看十年前很富有的人,現(xiàn)在是否依然富有呢?不一定了。當(dāng)然反過來也是,十年前很窮的人現(xiàn)在是否還依然很窮呢?也不一定了啊。還有的人本來他的福報可以活到八十歲,但是由于提前透支完了,把自己的福報吃喝嫖賭花完了,結(jié)果到了四十歲就離開這個人世了。所以我們學(xué)佛的人要修布施,廣種福田啊。
既然修布施有那么多好處,我們就應(yīng)該廣修布施,布施就好比救火一樣刻不容緩。因為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受到無常規(guī)律的支配,這種無常的猛火一刻不停地在燃燒,無常的大風(fēng)也一刻不停地在吹肆。生命無常啊,人的生命過了一天也就意味著向死亡靠近了一天,而且人的生命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纯次覀兊耐瑢W(xué)、朋友,是不是有一些已經(jīng)不在世了?可是他在去世以前有沒有想過他會在那個年紀就去世?沒有。所以我們不要有這樣的自信,以為我們能逃脫無常的懲罰。生命危脆,隨時有死亡的可能啊。一口氣上不來,即使是萬貫家財,也是兩手空空,一分錢也帶不走。所以面對現(xiàn)實,唯一的辦法就是趁我們還健康、有能力,還有多余的財物趕緊修布施,趕快去救濟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去救濟貧困,去孝敬父母,去恭敬三寶。把這些財物盡量拿出去做好事。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獲得無窮無盡的財富,這就是有智慧的人。與此相反,那些愚癡的人由于沒有智慧,想為自己好,結(jié)果有錢就拼命去享受,去浪費,就好像有一些暴發(fā)戶一樣,有了錢以后忘乎所以,甚至吃一頓飯揮霍幾萬塊錢、幾十萬塊錢。
一個人能夠掙錢靠什么?你說靠能力,我們有能力啊!跟能力有關(guān)系,其實根本的一點是你命里有沒有這個福,你得有福報才行。你看看我們周圍的朋友有能力的人不少,中國缺聰明人嗎?聰明人真不少,可是聰明人是不是都能夠發(fā)財?不一定啊。你看看那一生當(dāng)中郁郁不得志的都是聰明人,所以掙錢要有能力,要有智慧,其實花錢更需要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才懂得花錢。有智慧的人怎么花錢?布施啊。
- 自己業(yè)障很重,應(yīng)如何改變?
- 修行什么法門會遇到五十陰魔?
- 把功德回向給別人,會被對方的冤親債主纏上嗎?
- 受五戒后可以喝紅酒嗎?燒菜能放料酒嗎?
- 弟子吃素,和別人吃飯時顯得格格不入,該怎么辦?
- 念再多佛咒,若念念貪嗔癡,還有功德和護法神?
- 喪失特別在意的孩子,要去尋找救他嗎?
- 偶爾覺得佛法好像一把枷鎖把我鎖住了,如何是好?
- 受五戒后因應(yīng)酬,把酒戒給舍了,這樣如法嗎?
- 如何按時持誦經(jīng)典為好?
- 寶寶經(jīng)常生病,是因為過去墮胎的嬰兒嗎?
- 給家人買佛菩薩吊墜會擔(dān)什么樣的果報?
- 好的修行人是不是不應(yīng)該討厭任何工作?
- 如何幫助不信佛的病人樹立念佛的信心?
- 去道場禪修可以提高定力、智慧嗎?
- 佛弟子可以開炸雞店嗎?會有因果嗎?
- 學(xué)佛與做生意之間是否有障礙?怎么辦?
- 敬畏心是什么?不敢看天王殿與敬畏鬼神的區(qū)別
- 釋迦牟尼佛為什么在畜生道也能修行?
- 不信佛的人都能往生,那還要精進修行嗎?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