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二年四月初五日佛七共修第二課
二O一二年四月初五日佛七共修第二課
主講:悟演法師
佛法從漢哀帝元壽二年傳入中國,融合了儒學、道學以及中國的本土文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參禪而坐,夜睹明星,豁朗開朗,知道“天上天下,為我獨尊。大地眾生,皆有佛性。”由此,不難看出佛教由禪定而生。末法眾生無論出家眾、還是在家眾,必須用心辦道,參禪念佛,禪凈雙修,一心皈命極樂世界,最終求得九品蓮花,超生凈土。
從“夜睹明星”這則公案可以看出佛陀的禪法是人性禪法,不是木頭禪,是一心禪。是用這顆心去照耀世間一切法界,所有法界都在一心之中。禪修應在心上做功夫,不是刻板去壓制自己,是釋放自己能量,讓自己的身、自己的心安然于當下。明白緣起緣滅的道理,通過因緣觀,明白當下人和事,以了心之機來了緣脫緣,讓自己在清凈無染著情況下去趨近佛法,走上成佛之道。我們每個人都是佛,只是我們在迷惑在徘徊。
禪修應一心,專注,關注自己呼吸,用心去朗照世間而如如不動。這就是禪修的一個過程。
禪修中出現(xiàn)的境界例如打瞌睡、上火等都是修行阻礙,到一定境界出現(xiàn)的神通靈異也是不究竟的。
禪修是讓自己的心充滿能量智慧,知道世間一切人和事本性是空,是妙有。當下隨緣而入行,干凈利索,快刀斬亂麻,不要前念生,不要后念起,這就是禪。
佛教三大語系,漢傳對治妄念,通過參公案、參話頭等達到止觀而明心見性。南傳依據(jù)次第法,通過觀照呼吸的方式覺知我們的心與心所所存在的狀態(tài),這就是業(yè)處。南傳佛教重點與妙處在于業(yè)處下功夫。業(yè)處是我們參禪機的一個制勝的基點和法寶。藏傳佛教通過禪修方式達到寂靜狀態(tài),通過身結手印,意存觀想,口誦真言,達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藏傳禪法也是心地功夫,通過身口意三業(yè)相應相隨,達到佛心朗照,斷緣徹悟。
作為當代佛弟子要知道禪的方法和要點:
禪的口訣:身直而脈直,脈直而氣流,頭正肩平,兩眼微垂視鼻尖,兩手放在膝蓋上,氣沉丹田三指處,心氣合一坐蒲團,兩個腰眼充盈起,七支平衡入禪定。
實修要點:
坐禪不要刻意去規(guī)范自己的氣和行為姿勢,一定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進入禪修的境界,并且心氣合一。
氣沉丹田要點是兩個腰眼一定要有力量。這才能讓身體達到七支平衡。無論男女平時走路坐禪腰眼都要充滿氣場,不能隨意而行。這是要點之要。
要把自己觀想成觀音菩薩,自己與觀音菩薩沒有區(qū)別。
通過禪修的方法降伏自心,把心降伏住了,氣也就順了,心氣也就合一了。在禪修中不住于任何境界,安然于當下。明白法性本質是空的,明白自己呼吸的長短疾緩,我們的心、氣都在自然狀態(tài)之中。我們的身體是空的,又是相連的,這就是心所的感覺。除此之外,別無他念。懂得在業(yè)處上去做文章、去修學,會很快進入禪那境界。
因此而來,坐禪的人要用禪的理念,禪的狀態(tài)去面對人事。執(zhí)著于任何人事,最終緣起緣滅都是枉然。如果懂得用禪心來面對人事,當下的心就會懂得如何把持。我們往往在人事之中牽強附會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行為,其實都是錯的。因為我們要么偏激,要么消極。而真正有禪心的人,他的智慧是中道實相。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皆大歡喜,廣結善緣。如果我們具備禪心,我們的家庭事業(yè)、愛情工作等等都是自然和諧。禪心就是要達到自然無我的境界。
無念為宗,即沒有任何念頭。念頭起時馬上對治,放下,你就會明白很多道理。學佛參禪念經(jīng)往往執(zhí)著于文字,法相上去分別做義。宗大師也說“后人之學當?shù)迷诜ㄐ陨纤季S體悟!蔽覀儧]有認真聽取,而形成種種所知障。對所有的經(jīng)典從法性上去覺知、體悟,不是冥思苦想。應在快樂的狀態(tài)上去自然地了這個心,這個氣。心氣了了,就進入禪的境界。
佛法微妙唯乎在誠,法相為空,體證為宗,F(xiàn)代人缺乏覺悟心,在顛倒迷惘,因此有種種煩惱。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用禪心來工作學習呢?也就是隨緣入行,歡喜結緣,覺悟自心,普利有情,增長福德,廣種菩提。這才是真正的禪那者,是禪修的修行準則。
作為禪那者應該用自己的慈悲去廣結善緣,微笑生活。不應該生活在對錯分別之中,善用智慧、福德去圓滿一切,這才是禪心在具體生活中的具體體用。
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不好的人事,不要去分別,不要刻意去改變,而應該去完美它、發(fā)展它,使之成為自己的福德。這就是廣種福田,隨喜功德,這是禪的智慧。
當聽到、看到、聞到一切不吉祥的、不完美的人和事,這都是自己福德不足。任何人的修行在于自己的內心,不在外相,更不是以讀了多少經(jīng)典為炫耀資本。佛法的根本是讓心空起來,修行也是修心,只有空腔作用,才能與宇宙相融,與自然和諧。
氣在哪?氣在心,心氣合一。
禪修業(yè)處在鼻尖,心知道氣通過鼻子,有呼有吸。
氣在心,以心做氣,氣心一如,與佛法所說體用一如無有分別。
心氣點在丹田三指處。
我們要在禪心伴隨下智慧自己生活,真正智慧人生,成佛之道。把心安住在一師一法一道場,一個真心一蒲團。切記!這種方法能讓自己智慧解決人生無明困惑。
這次的功課:找出自己生命階數(shù)。每個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吉祥數(shù)字和人生規(guī)則,如何解讀?要通過禪修,用禪解讀人生。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丹陽寶林禪寺
- 上一篇:二O一二年四月初六日佛七共修第三課
- 下一篇:二O一二年四月初四日佛七共修第一課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