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佛學(xué)“十二緣起”之觸支

  淺議佛學(xué)“十二緣起”之觸支

  觸,所謂【緣六處有觸】之觸,在十二緣起說中,雖說觸只緣六處,但事實上,觸即是根、境、識三者之接觸。故在一般的認識說,于前所述【緣根境生識】之后說【三事(者)和合觸】,遂將觸作為根、境、識三者之和合接觸了。這樣的解釋是有關(guān)觸的正確說明。

  觸系指在感覺、知覺之認識作用之過程中,根(感覺知覺器官或能力)與境(對象)以及識體三者之接觸,或接觸之狀態(tài)而言。由這一點亦可知,十二緣起的識、名色、六處、觸之關(guān)系,與普通認識說的根、境、識、觸之關(guān)系相同。又緣起說之中,也有依此認識說,而由根境識為始,其后則與十二緣起相同,依序為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之緣起說。由此出發(fā)不難發(fā)現(xiàn),十二緣起之識、名色、六處,也是說明根、境、識三者的關(guān)系。

  觸支是入支圓滿完成至將生起受支之間的人生緣起。

  觸支緣起是外境、根和意識三者和合而成的辯別處境支,此三者不合和將成不了觸支緣起。對成熟觸支而言,這三者缺一不可,比如,我們要造一個金瓶子,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金子、技術(shù)和工具——才可以一樣,要成熟觸支必須具備這三個的條件。

  觸支分為眼觸、耳觸、鼻觸、舌觸、無明觸和非明非無明觸。其無明觸與十二緣起支的無明是各體和分支的關(guān)系。觸支是入支增長成的名色緣起,但還未融入到感受支之間的人生緣起。故此,他們既有前后,也有因果關(guān)聯(lián)。

  所謂的觸支:外境、意識、器官三者雖已成熟,但還未感受到外境影響之間的過程。當能受到外境影響時,就已不是觸支,而轉(zhuǎn)變?yōu)槭苤Я。一個女士面對著自己的母親時,是女兒;在老師面前,是學(xué)生;但對著自己的孩子,就成了母親,而非學(xué)生或女兒。這種差別就如同平平常常一杯水一樣,有喝的有供的。

  觸:三和合是觸。因為有了六根,它就能夠感受和觸對六塵境界。

  觸是十二因緣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觸是根,所觸是境。環(huán)境的好壞,就會聯(lián)系到我們根的感受。所以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擇鄰的故事大家不陌生吧?用佛學(xué)去理解這段公案,孟母的行為充分表明了客觀的環(huán)境,對我們?nèi)说闹饔^意識有著多么大的影響和作用。

  我們經(jīng)常能夠親近高賢或者大善知識,時時受到釋理嘉言的加持,開始熏染,那一定是天天向上,步步前進。進一步,如果因緣成熟,經(jīng)常能在名山古剎清凈道場安心居住,時時刻刻常受佛教的薰陶,即能:“名山久住道心生。”清凈佛地,因緣殊勝。對于所觸的環(huán)境【遺教經(jīng)】說:“當制五根,勿令放逸于五欲,譬如放牛之人,執(zhí)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又如惡馬,不加控制,將牽人墜于坑阱”。能夠把住這個觸的大關(guān),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在十二緣起圖里,觸,是用男女交媾來表示。由于上一支“六處”的條件完備了,此時,以至于長大成人后,在感觀、外界事物、心識三者相遇時,便會產(chǎn)生作用和反應(yīng)。我們透過視覺,聽覺等與外境接觸,便有了苦、樂及中性的直覺。這便是“圖”要說給我們聽的“話”,也點明了觸支的法則。

  觸,存在,有知覺觸與無知覺觸之分。有知覺觸,是能夠感覺到的“觸”。無知覺觸,多半源于天生慧根所“觸”。亦可以:有名意法之觸和無名意法之觸。總說是感知出的觸支。

  稍有些復(fù)雜,我們慢慢細說剖析。

  就中華“三”教文化而言,佛學(xué)有它特殊的文化屬性。讀了經(jīng)典之后要去“悟”去“觀想”,這就有了天性慧根之說,慧根深厚者開悟的就早些、快些。反之則會慢了許多,甚至要用一生去“悟”,這也就是佛學(xué)難以成“顯學(xué)”,越學(xué)越有興趣,越感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道理,這個話題在前面我也有涉略。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根、塵、識和合的心理作用成為“觸”。這是一個心理作用成為了我們的“心所”。不是漢語言文字兩個東西接觸之意。是要說明,胎兒從母體中出來后,六根就接觸到的外境。胎兒一出世,第一個接觸外境的是身觸,而第一個受是苦受。同樣的,眼、耳、鼻、舌、意與外境接觸時,也產(chǎn)生眼觸,耳觸、鼻觸、舌觸和意觸。由識至受皆由過去業(yè)力引起,不自在故是苦果。也就是講,胎兒落地后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耳朵聽到的,舌頭感覺到的,潛意識領(lǐng)悟到的,在身體觸到的引領(lǐng)下,所先知先覺的都是“觸”的全部過程。

  所以,我說觸是十二因緣中十分重要的一支,就是這個道理。觸,在我們由生到死的過程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感知了“觸”就可以進一步感知了佛學(xué)的“因果”觀。

  觸,這個問題很關(guān)鍵。當我們在感受境界時,就會心生顛倒、執(zhí)著,遇到樂境現(xiàn)前就會生貪;逆境現(xiàn)前就會生嗔。如果我們在觸緣受時,能做到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能夠把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意了,做到如象彌勒佛在【瑜伽師地論】上講的:“菩薩于定位,觀影唯是心。義相既滅除,審觀唯自想。如是住內(nèi)心,知所取非有,次能取亦無,后觸無所得。”慧能六祖也說過:“若即說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即無著也。”七佛破空偈里拘留孫佛也說到:“見身不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知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見身不實就破外境執(zhí),了心如幻就破能取執(zhí),了知身心本性空就是知能取所取都空。在根塵接觸時,能遠離我法執(zhí)著,不生顛倒,當下就能解脫。

  佛慧生就緣于覺之悟生,有覺是悟法之前提,但想一個沒有觸法、六根不全之人,難成覺悟,故悟解佛慧,先要有正念的感覺,正知的知覺,才能有正道的心覺,有了這正道的心覺,才能有悟之緣起,這也便是十二因緣觸支之重了。

  這才是佛法真諦,慢慢領(lǐng)悟就會明白。

  根者境者識之者

  有形無形觸法生

  無明非明非無明

  空與不空妙覺通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