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不得心常愛,學(xué)會完美地轉(zhuǎn)身
求之不得心常愛,學(xué)會完美地轉(zhuǎn)身
現(xiàn)實生活中,任何一個人都沒有通天徹地的本領(lǐng),所以,這就注定了世間有很多事情都很難盡如人意,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常常陷入“求之而不得”的痛苦之中,難以解脫。
面對這些情況,要想身心得到自由,我們在生活中就必須學(xué)會放下那些抓不住也沒必要抓住的累贅。
佛法之中,最常被世人利用的智慧就是“放下”。佛法教導(dǎo)我們要舍得,只有舍掉陳舊不堪的執(zhí)著,才能得到新的觀念、新的思維;只有能夠放下不切實際的妄想,才能輕松上路,才能有機會比別人跑得更快,跑得更遠。
佛殿上,彌勒佛面向山門而坐,象征著佛教的山門對一切眾生敞開,不管是誰,無論貧富貴賤,都能得到彌勒佛的笑臉相迎。在彌勒佛面前,一切平等,眾生平等。
那么,彌勒佛的快樂究竟來源于何處呢?他的快樂,來源于提起與放下的智慧。
傳說彌勒佛是由布袋和尚轉(zhuǎn)世而來的,他有一個很經(jīng)典也很重要的動作,就是將布袋提起和放下,以此來度化眾生,解開煩惱。彌勒佛的布袋,拿起來放下去,即是代表了提起和放下。如果有人向他尋求化解煩惱的方法,他就把布袋往下一放,告訴人們要放下,因為放不下,所以才會引出諸多無端的煩惱。
然而,看似非常簡單的兩個動作,卻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的,所以,他們只能在煩惱和虛妄中度過一生。
因此,彌勒佛才會“笑天下癡迷之人”。那么,到底怎樣才算提得起和放得下呢?
很久以前,一位寺院的方丈派兩個弟子下山化緣。師兄弟二人奉命下山。當(dāng)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正要過河時,發(fā)現(xiàn)河邊站著一個姑娘,可能是因為水流太湍急了,所以她遲遲不敢過河。大師兄看到這個姑娘面露難色,于是就走過去,毫不猶豫地把姑娘抱起來,從河上走了過去,然后放下她轉(zhuǎn)身走了。
不一會兒,小師弟也過了河,他追上師兄問道:“師兄,自古道,男女授受不親,況且咱們是佛家弟子,你怎么能抱一個姑娘過河呢?這樣做不是犯戒了嗎?”
大師兄回過頭,笑了笑,然后說:“師弟,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為什么還抱著不放呢?”
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故事中小師弟一樣,沒有提起也沒有放下,因此心中生出無限的煩惱。而那個大師兄,面對一位弱不禁風(fēng)的姑娘,首先提起的是男子漢大丈夫當(dāng)仁不讓、敢作敢為的英雄本色,因為他必須幫助那位姑娘。
而到了河對岸,如果他還繼續(xù)抱著那位姑娘,或者和她說話聊天,那他就是放不下。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提起與放下其實在很多時候都是同時進行的,故事中的大師兄在提起男人本色的同時,放下的是和尚的角色,而在他放下男人本色的同時,提起的是和尚的角色。
為什么彌勒佛能輕松地提起和放下呢?因為他看懂了提起和放下的真正內(nèi)涵:提起的都是責(zé)任,而放下的都是與責(zé)任無關(guān)的事情。
我們在人生中要面對許多的責(zé)任,要提起這些責(zé)任,就要放下兒女情長,所以及時轉(zhuǎn)身很關(guān)鍵,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大師兄一樣,轉(zhuǎn)身就要即刻放下,倘若放不下,煩惱就會隨之而來。
所謂“智者無為,愚人自縛”,功名、金錢、愛情、事業(yè),皆心中所欲,人總是喜歡給自己的心靈套上一副無形的枷鎖,而正是一味地追求,無節(jié)制的欲望,才使得人緊張忙碌,疲于奔命,這就是放不下。相對于人生而言,只有放下對名利物欲等的“饑渴”心理,才能體悟到人生的真諦——快樂自適才是生命的本質(zhì)。
按照南懷瑾老先生的說法,談到佛法,歸根結(jié)底其實只有兩個字:放下。懂得放下的人是智慧的,因為放得下,就會獲得自在。然而,卻有很多人錯誤地理解了放下的概念,認為佛教中所說的放下就是逃避,放棄一切。
其實不然,提起與放下的智慧并不是消極地逃避,而是要人們學(xué)會專注地扮演好當(dāng)前的角色。提起與放下的智慧就是專注,即專注于當(dāng)前所面對的人、物和事情。只有專注才能心無雜念,才能有高效率,才能擺脫煩惱,獲得成功。這也正是彌勒佛的智慧和快樂:該提起時就提起,該放下時就放下,在提起和放下之間學(xué)會完美地轉(zhuǎn)身。唯有如此,才能擁有自在、快樂的人生!
- 上一篇: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下一篇: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競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xué)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fēng)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dǎo)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jīng),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xué)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dāng)代最受歡迎的佛學(xué)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一動不如一靜
- 認真活在當(dāng)下
- 你要懂得,體驗自我內(nèi)心的世界
-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tài)
- 茶要用沸水沏才會清香
- 有時候壓力會成為負擔(dān)
- 誰都有所不能
- 珍惜自己所擁有,就是最大的財富
- 任何時候都不要失衡
- 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 不要為了轉(zhuǎn)瞬即逝的快樂作繭自縛
- 多審視自己的言行
-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 真正困擾你的,是自己本身的執(zhí)念
- 不要讓別人的行為影響到你的情緒
- 喜歡搬弄口舌的人,會讓別人感到討厭
- 為什么我們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 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 修心,是治愈一切煩惱的良藥
- 所謂修行,實際上就是做好無數(shù)的小事情
- 真心本性是最珍貴的財寶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zhuǎn)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jì)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yīng)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
- [星云大師]衣缽與傳法的關(guān)系如何?
- [金剛經(jīng)]《金剛經(jīng)》的“佛法非佛法”是什么意思?
- [花茶]茉莉花茶“窨”的次數(shù)越多越好嗎?
- [禪宗文化]玄覺《永嘉證道歌》(節(jié)選)
- [佛經(jīng)故事]心量廣大才能做大事,白香象的故事
- [哲理故事]懂得放下,才是生活的智者
- [佛化家庭]正確對待情感問題
- [入門須知]中國漢地第一尊佛像是什么時候,由什么人建造的?
- [星云大師]勸君修道莫生瞋,法中無我亦無人的解釋
- [黑茶]沖泡黑茶應(yīng)注意什么?
- [禪宗公案]寸絲不掛
- [生活故事]心中無事一床寬
- [哲理故事]不舍一株菊花,哪得一村菊香
- [佛與人生]不要問為什么,要先問做什么
- [佛學(xué)常識]什么是誕生偈?
- [星云大師]昔生未了今須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釋
- [黃茶]黃茶的品質(zhì)特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