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般若凈土中道實相菩提論
- 觀經四帖疏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毗婆尸佛經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
- 凈土修學導引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百喻經》原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原文
- 凈土探微
- 彌勒凈土論【松本文三郎 著】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慈悲道場懺法
- 大乘無上續(xù)論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佛說七佛經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般泥洹經原文【西晉 白法祖譯】
- 般泥洹經
- 中阿含經
- 佛說千佛因緣經
- 《賢劫經》原文
- 安樂集
- 歧路指歸
- 清蓮飄香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凈土風光
-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
- 了然法師:入香光室
- 思歸集
- 導歸凈土
- 印光大師文鈔
- 李濟華居士遺集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湯厄
湯厄(一)
辛丑孟春十日,予隨例入、偈ё惴袦,從踵及股。既而調治乖方,兩月而后愈。雖備歷諸苦,而于苦中,照見平日過咎,生大慚愧,發(fā)菩提心。蓋平日四大②無恙,行坐隨意,眠起隨意,飲食隨意,談笑隨意,不知其為人天大福也。安享此福,無復思念六道眾生。且我此一餉③安樂時,地獄眾生,銼燒舂磨者,不知經幾許苦矣;餓鬼眾生,飲銅食血者,不知經幾許若矣;畜生眾生,卸鐵負鞍,刀割鼎烹者,不知經幾許苦矣?v得為人,而饑寒逼迫者,疾病纏綿者,服役疲勞者,眷屬分離者,刑罰責治者,牢獄監(jiān)禁者,征輸困乏者,水溺火焚而死者,蛇螫④虎嚙⑤而死者,含冤負枉而死者,其苦亦不知幾許,而我弗知也。自今以后,得一餉安樂,即當思念六道苦惱眾生,攝心正意,愿早成道果,普濟含識,俾齊生凈土,得不退轉。剎那自肆,何以上報佛恩而下酬檀信也,勵之哉!
[注釋]
①隨例入浴:依佛制半月洗浴一次。
、谒拇: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世間的一切有形物質,皆由四大所造。如人體的毛發(fā)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堅硬性的地大;唾涕血液,痰淚便利等是潮濕性的水大;溫度暖氣是溫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風大。
、垡火A:餉,通晌,一晌,即一會兒。
、荏:毒害。
、輫:咬。
[譯文]
萬歷辛丑(1601年)正月初十,我隨例到浴堂洗浴,不小心跌入滾熱的湯里,從腳后跟到大腿皆被湯傷。后又因治療不得法,經過二個多月才痊愈。這次湯厄雖然吃了不少苦頭,而于痛苦之中,反省自己,才覺察到平日所犯的過失不少,因此生大慚愧,發(fā)菩提心。想起平日身體沒有病痛時,要走就走,要坐就坐,想睡就睡,想起就起;飲食隨意,談笑隨意,從來覺得這樣的生活,是人天中的大福!而我一向安享此福,何曾想到六道眾生的慘狀。且在我現(xiàn)前這一會兒安樂的時間里,在地獄里的眾生,正受著刀銼、火燒、臼舂、碾磨,不知經歷了多少的痛苦。在餓鬼道的眾生,渴飲銅汁,饑食血污,不知經受了多少的痛苦。而那畜生道的眾生,如牛馬之類,則受卸鐵負鞍之勞;如豬羊之群,則遭刀割鼎烹之痛,也不知經受了多少的痛苦啊!即使生在世上做人,也有受饑寒逼迫的痛苦,有服役疲勞的痛苦,有疾病纏綿的痛苦,有眷屬離別的痛苦,有犯罪遭刑罰懲治的痛苦,有被監(jiān)禁在牢獄的痛苦,有遭橫征暴斂困乏的痛苦。又有水溺火焚而死的,有被蛇螯虎噬而死的,有含冤負屈而死的。人世間的痛苦不知有多少呀,而我全不念及。自今以后,只要我能得片刻的安樂,就要思念到六道中有許多眾生正在受苦受難,急待救拔;即當攝心正意,愿早成道果,廣度眾生,使一切眾生同生凈土,得不退轉。假如不這樣發(fā)心,稍自放逸,如何能上報佛恩,下酬信施呢?因此,我要經常這樣勉勵自己!
湯厄(二)
予平日論到病中做工夫處,亦知畢陵伽婆蹉①所謂純覺遺身②矣;亦知馬大師③所謂有不病者矣;亦知永嘉④所謂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馓毒藥也閑閑矣;亦知肇公⑤所謂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矣。及乎足入沸湯,從頭簡點,痛覺在身,誰是遺身者?我今受病,誰是不病者?鋒刀毒藥切于肌膚,誰是坦坦閑閑者?四大五蘊實為吾身,實為吾累,誰是本空非有者?乃知平日干慧⑥都不濟事。若無定力,甘伏死門。彼口頭三昧,祗自瞞耳。噫!可不勉歟。
[注釋]
①畢陵伽婆蹉:意為余飛。于過去五百世常為婆羅門種,性情驕慢。至佛世時,出家為聲聞弟子,猶有粗言余習。
、诩冇X遺身:出《楞嚴經》卷五,乃畢陵伽婆蹉修證圓通之法。意謂如能純一觀注本覺真心,便能把執(zhí)為自我的識身妄念一起遺忘了。
③馬大師:即唐朝高僧道一禪師。四川什邡縣人,姓馬。習定于衡岳,遇懷讓大師,傳禪宗心印。大歷中居豫章開元寺,聚眾說法,時稱馬祖。貞元中于建昌石門同示寂。憲宗賜謚大寂禪師。
、苡兰:唐高僧玄覺禪師。字明道,溫州永嘉人。初謁六祖,問答相契,便欲辭之,祖留一宿,謂之一宿覺。卒謚真覺大師。有《證道歌》、《永嘉集》、傳世。
、菡毓:即僧肇。鳩摩羅什門下四哲之一。初以老莊為心要。嘗讀老子道德經,嘆曰:美則美矣,未盡善也。后讀舊譯之維摩經,嘆未曾有,歡喜頂受,始知所歸,自此出家為沙門。時羅什至長安,姚興命僧肇、僧睿等入逍遙國,評定經論。肇所著般若無知論,涅槃無名論等,皆妙盡玄微。年三十一遭秦主難,臨刑說偈曰:“四大元無主,五蘊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
、薷苫:指空談理信紙,而沒有真實受用。與口頭三昧意同。
[譯文]
我平日論到病中要怎樣做工夫的問題,也知道當學畢陵伽婆蹉那種所謂“純覺遺身”的忘我境界;也知道當學馬大師那種所謂“有不病者”的超然物外的工夫;也知道當學永嘉大師那種所謂“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的從容態(tài)度;也知道當學肇公所謂“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的無我精神。及至失足落入沸湯時,把以上各種方法從頭拿來勘察運用,結果全無效驗。痛覺分明在身,怎么也遺忘不了這個識身;我今正受著痛若的熬煎,誰能擺脫得了這種痛苦?身上燙傷的地方,猶如鋒刀和毒藥剌痛肌膚上,痛苦難禁,誰能做到坦坦閑閑?此時的四大五蘊實實在在便是我的身體,也實因為有這個身體才累我受這種種楚苦,誰能說是本空、非有呢?到這個時候才徹底認識到平時所憑籍的許多空談理信紙,用在病苦時毫不濟事!假如沒有高深的定力,當備受痛苦難忍時,恐怕只有甘心屈服于死神?梢娔切┤狈嵺`的口頭三昧,只是自己欺騙自己罷了。所以,學道的人應當于真實處勉力用功啊!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讀誦無量壽經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