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看小資學佛者

  也看小資學佛

  問:最近網上有篇流傳很廣的文章《莫做“小資”學佛者》,對僅僅把學佛作為生活的點綴,而不求真正皈依、徹底覺悟的現象進行了較為嚴厲的批判。法師您怎么看待這種批判呢?

  法師:每個人對人生的思考程度不同,對佛教的認識各異,學佛態(tài)度自然也不一樣,這很正常。

  佛教也有人天乘教法,指導我們如何過好現實生活,如正當追求財富,并以良好心態(tài)享受財富。但真正的學佛,必須導向出世解脫。這就要深刻意識輪回的本質是苦,然后發(fā)出離心,解除生命內在的迷惑煩惱,獲得解脫自在的人生。這才是佛教致力的目標,但我們不能以此要求所有人,因為每個人的悟性不同、對佛法的認識和需求不同。所以,我認為這不是批判而是引導的問題,需要善加引導。

  在《阿含經》中,佛陀也是先說端正法,再說正法要。所謂端正法,就屬于世間生活層面,正法要則是導向解脫,其中有一個引導的過程,我們不能拿自己的標準去批判別人。各人因緣不同,學總是比不學好,先種種善根,然后有因緣再引導他走向解脫。

  問: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學佛組織,您認為這些組織在將來佛教復興的過程中會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

  法師:我覺得這樣一些組織對于開展弘法是有利的。社會上有這么多民眾,光靠幾個出家人或幾座寺院來弘法,肯定是不夠的,況且真正有弘法意識的寺院也不是很多。所以我非常希望社會或高校能 有更多的學佛團體,讓更多有緣人接觸到佛法。當然,這個過程也需要有人引導,能夠傳播正信佛法。如果缺乏引導,有時也會走偏?偟膩碚f,多一些團體總是好的,能為社會大眾創(chuàng)造接觸佛法的因緣。

  問:我記得您在2001年有篇《居士佛教探究》,其中提到對“居士佛教”的一些看法,七年過去,您的觀點有什么變化嗎?

  法師:當時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歐陽竟無的兩個觀點:一是覺得出家人能做的所有事居士都可以做,包括接受皈依。二是他覺得出家人屬于自了,弘法應該由居士來做,感覺這說法存在問題,所以我就根據他提出的觀點逐一批判,F在佛教界也有“二寶居士”的現象,只承認佛和法,不承認僧寶,覺得自己以佛為目標并依法修行即可。他們還引用印老的觀點,認為從“理和同證”的層面來說,居士也可以成為僧伽。僧是“以和為義”,包括“事和”與“理和”!笆潞汀本褪恰六和”,“理和”就是證得空性。之所以會忽視僧伽,原因是片面強調“理和”而否定了“事和”。事實上,空性雖是佛法修證的核心內涵,但佛教在世間的流傳是離不開制度保障的,它需要有倫理綱常、長幼次序,否則就很容易亂套。

  當然,現在教界自身的問題也不少。作為僧人來說,社會對此有任何批判和攻詰,我也覺得蠻正常。我們確實需要加強自身建設,需要多多反思,而不是人家一攻擊就不高興。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對于一些誤解,我們有責任,也必須加以澄清。

  ——摘自《有聲有色,無心無相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