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六十一卷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六十一卷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辯賢圣品第六之五
如是熟修不凈觀持息念。二加行已能次第引所緣不雜。身受心法念住現前。復于不雜緣法念住無間。引所緣雜法念住生。次應修總緣共相法念住。此法念住其相云何。頌曰
彼居法念住總觀四所緣
論曰。雜緣法念住總有四種。二三四五蘊為境別故。唯總緣五名此所修。彼居此中修四行相?傆^一切身受心法。所謂無?嗫諢o我。然于修習此念住時。有余善根能為方便。彼應次第修令現前。謂彼已熟修雜緣法念住。將欲修習此念住時。先應總緣修無我行。次觀生滅次觀緣起。以觀行者先觀諸行從因生滅。便于因果相屬觀門易趣入故;蛴杏钕扔^緣起。此后引起緣三義觀。此觀無間修七處善。于七處善得善巧故。能于先來諸所見境。立因果諦次第觀察。如是熟修智及定已。便能安立順現觀諦。謂欲上界苦等各別。于如是八隨次第觀。修未曾修十六行相。彼由聞慧于八諦中。初起如斯十六行觀。如隔薄絹睹見眾色。齊此名為聞慧圓滿。思所成慧準此應說。次于生死深生厭患。欣樂涅槃寂靜功德。此后多引厭觀現前方便勤修漸增漸勝。引起如是能順決擇。思所成攝最勝善根。即所修總緣共相法念住。從此無間生何善根。頌曰
從此生暖法具觀四圣諦
修十六行相次生頂亦然
如是二善根皆初法后四
次忍唯法念下中品同頂
上唯觀欲苦一行一剎那
世第一亦然皆慧五除得
論曰。從順決擇勝思所成。總緣共相法念住后。有修所成順決擇分。初善根起名為暖法。是總緣共相法念住差別。如是所起是當所修。能燒煩惱薪圣道火前相。如鉆火位初暖相生。法與暖同故名暖法。住空閑者執(zhí)暖法前。已起修所成共相法念住。雖亦有此而不皆然。若有先離欲界染者。依色界攝修所成慧。厭患生死欣樂涅槃。多厭行俱作意次第。能引異類暖善根生。諸有先時未離欲染。依思所成慧引暖善根生。故彼不應作一向執(zhí)。此善根起分位長故。能其觀察四圣諦境。由此具修十六行相。觀苦圣諦修四行相。一無常二苦三空四無我。觀集圣諦修四行相。一因二集三生四緣。觀滅圣諦修四行相。一滅二靜三妙四離。觀道圣諦修四行相。一道二如三行四出。此相差別如后當辨。如契經說。此二癡人違越我法毗柰耶故。于中乃至亦無暖法。諸無暖者一切皆名違越正法毗柰耶不。不爾。二人資糧已備。有障法故退所應得故。言違越法毗柰耶。非諸無暖皆名違越。或此二人遇佛出世。舍所親愛歸佛出家。于古圣賢所游徑路。已得安足若勤修習必于現身逮得勝利。以彼違越法毗柰耶。于諸勝利皆悉退失。下至暖法亦不能證。是故諸有遇佛出家。同此二人不能起。暖方名違越法毗柰耶。非諸無暖皆名違越。然諸暖法雖緣四諦。而從多分說厭行俱。以起彼時蘊相多故。行者修習此暖善根。下中上品漸次增進。于佛所說苦集滅道。生隨順信觀察諸有。恒為猛盛焰所焚燒。于三寶中信為上首。有修所成順決擇分。次善根起名為頂法。是總緣共相法念住差別。頂聲顯此是最勝處。如吉祥事至成辦時。世間說為此人至頂。謂色界攝四善根中。二是可動二不可動。可動二中下者名暖。上者名頂。動中上故。不動二中下者名忍。于四諦境極堪忍故。上者名為世第一法。世中勝故猶如醍醐閑居者言修此善品。其相至頂故名頂法。此境行相與暖法同。謂觀四諦境修十六行相。何故唯說彼緣滅道。如契經說于佛法僧生少小信是名為頂。說信佛僧顯緣道諦。信法言顯緣滅諦故。無如是過。此信法言已具顯緣三諦信故。如說于苦得現觀時得法證凈。乃至廣說。或由滅道于生信勝。無過失故此中偏說;蛴蓽绲揽尚趴汕。余不可求故此不說。如是暖頂二種善根。初安足時唯法念住。后增進位四皆現前。初安足言顯以行相。最初游踐四圣諦跡。后增進言顯從此后。下中上品次第數習。諸先所得后不現前。于彼不生欽重心故。以勝加行引此善根。故已得中不生欽重。然此頂法雖緣四諦。緣三寶信多分現行。此頂善根下中上品。漸次增長至成滿時。有修所成順決擇分。勝善根起名為忍法。是總緣共相法念住差別。于四諦理能忍可中此最勝故。又此位忍無退墮故名為忍法。世第一法雖于圣諦。亦能忍可無間必能入見道故。必無退墮而不具觀四圣諦理。此具觀故偏得忍名。故偏說此名順諦忍。此忍善根安足增進。皆法念住與前有別。此與見道漸相似故。以見道位中唯法念住故。然此忍法有下中上。下中二品與頂法同。謂具觀察四圣諦境。及能具修十六行相。上品有異唯觀欲苦。與世第一相鄰接故。由此能準暖等善根。皆時具緣三界苦等。義已成立無簡別故。忍下中上如何分別。旦下品忍具八類心。謂瑜伽師以四行相。觀欲界苦名一類心。如是次觀色無色苦。集滅道諦亦如是觀。成八類心名下品忍。中忍減略行相所緣。謂瑜伽師以四行相。觀欲界苦乃至具足。以四行相觀欲界道。于上界道減一行相。從此名曰中品忍初。如是次第漸減漸略行相所緣。乃至極少唯以二心觀欲界苦。如苦法忍苦法智位。齊此名為中品忍滿。上忍唯觀欲界苦諦。修一行相唯一剎那。此善根起不相續(xù)故。上忍無間有修所成。初開圣道門世功德中勝。是總緣共相法念住差別。順決擇分攝最上善根生。此即說名世第一法。此有漏故名為世間。是最勝故名。為第一。有士用力離同類因。引圣道起故名最勝。是故名為世第一法。有余師說。此有漏故名為世間。成此必無斷善根理故名第一。彼說不然。諸有修習施戒聞等殊勝善根。亦不斷善不往惡趣。非皆可名世第一法。故彼所說非決定因。又彼自說與定相應。念住等差別名世第一法。然有得定念住差別。于后退失復斷善根如天授等。故伽他說
乃至彼愚夫由生長無義
損害諸白分知于頂退墮
依天授說如是伽他。又理應然天授曾得神境通等勝功德故。由彼得定念住攝善。仍斷善根是故彼宗。世第一法亦非決定不斷善根。又成世間離欲道者亦不斷善。應名第一成彼必無斷善根故。若謂彼道非為決定。不斷善根以有退故。是則汝宗世第一法。許有退故應容斷善。以彼宗許第一有退。如言此退亦不相違。謂此退言于教及理。皆無違故許亦無失。然彼復說此或無退。以善根中此殊勝故。如是于證理亦不成。于諸行中殊勝作意亦應不退。彼宗許此于善根中是殊勝故。非此即是世第一法。以彼教中各別說故。若謂如是世第一法一切不退。此亦非因彼于善根亦殊勝故。一切不退應名第一。故彼所言不斷善故名第一者非為善說。彼復有說此有漏故。名為世間。住等引中觀四諦故名為第一。理亦不然。已見諦者有住等引。俗智現前觀察四諦應名第一。若謂第一能入離生。又必應依異生身者。亦不應理因相等故。又諸行中殊勝作意。亦有此相應名第一又無經說此觀四諦。故彼所言定不應理。由此所說此有漏故名為世間。入離生故名為第一。于理為善。此如上忍緣欲苦諦。修一行相唯一剎那。如如減略行相所緣。如是如是漸近見諦。故世第一唯緣欲苦。修一行相唯一剎那。說無間入離生位故。此位決定無相續(xù)理。若謂于此既有處說。起世第一當入離生。應相續(xù)者亦不應理。顯入離生定由此故。謂此意顯諸欲當入正性離生。一切必應起世第一故作是說。或于此中所言起者。顯世第一未已生位。當至已生位入正性離生。不可引彼證此相續(xù)。又若相續(xù)第一不成。謂有二義可名第一。居異生身最后邊故譬如樹端。或世法中最為勝故譬如勝士。依此二理相續(xù)不成。以望后剎那前非第一故。謂前望后非最后邊。亦非最勝何名第一。由此故說開圣道門。此為最勝故名第一。尚無二心俱時而起。為初圣道等無間緣。況有多心故無相續(xù)。由此本論言唯一心。所以者何。若非一者后于前心為劣等勝。且劣非理要勝進時。入離生故等亦非理。前既有障后應爾故。后若勝者前非第一。此中有難暖善根等。亦應準彼如是推征。暖頂忍位若多心者。后于前心為劣等勝。且劣非理非劣能入頂等位故。等亦非理前不能入后應爾故。后若勝者前非暖等。彼難不然。于暖頂忍曾不有說第一聲故。謂于此中思擇第一。彼聲為說一心多心。然第一聲唯說最勝。最勝心位可名第一。尚不說等何況劣心。暖頂忍中不言第一。何勞思擇為劣等勝。由暖等位無第一言?傻梦鰹橄轮猩掀。有多品故可非一心。世第一法無容如是。以上上品一剎那心。能入離生可名第一。非暖頂忍能入離生。是故不應如世第一。推征暖等唯上上品。許是第一名所顯故。謂色界系有九善根。下下下中下上名暖。中下中中中上名頂。上下上中名忍。上上名世第一。彼又難言。如暖頂忍緣諸諦故。非唯一心世第一法。亦緣多諦寧唯一心。亦不應理。彼不了達此論宗故。夫欲設難須達論宗。知他所許方可征例。非我論宗許世第一。能緣多諦為例不成。又暖等中雖皆具有下中上品。曾不于彼說第一聲故。第一聲說上上品。上上品故唯一剎那。謂前三中皆有上品不說第一。故說第一唯上上品。由此第一剎那理成。對法諸師作如是說。為苦法忍等無間緣。故立一剎那名世第一法。有作是難此說不然。曾無此說故。無差別言故。異類為緣成過失故。唯一剎那不可說故。謂曾無圣教作如是說。能為苦法忍等無間緣故。立一剎那名世第一法。又諸圣教無差別言。但總相說起世第一。當入離生斯有是處。又若第一為苦法忍等無間緣。是則不應說名異類猶如暖等。謂如暖等能為頂等等無間緣。非是異類如是第一。若為苦忍等無間緣應非異類。若是異類能為苦忍等無間緣便成過失。又多物合一用方成故。若一剎那應不可宣說世第一法。能為苦忍等無間緣。唯一剎那義已成立。于如是說理應棄舍不應酬對。然彼愚類不了正宗。于此義中固為征難。今愍彼類略復開曉。反詰彼宗與此同故。言雖無別義已成故。等無間緣許異類故。許彼理實不可說故。謂亦無圣教說念住等名世第一。及成此必無斷善根理故名第一。彼宗何故作如是言。又圣教中但總相說起世第一。當入離生義已顯成世第一法。為苦法忍等無間緣。以苦法忍是離生一分故。說世第一無間入離生故。對法諸師為令所說易可了故。于離生位摽初剎那名苦法忍。彼宗亦許有苦法忍。以彼宗許苦法忍位有多剎那故。彼論言如世第一非唯一念?喾ㄈ痰壤鄳。或彼宗但許于離生位有多剎那。即許初剎那以世第一為等無間。非彼一切離生剎那。可有一時俱生理故。由此彼說曾無說故。言無別故皆不應理。又我宗許異類亦作等無間緣理必應爾。以有諸法俱生相違。彼生必由互相開避。前法為后等無間緣。非俱生相違唯諸同類故。異類相望亦為此緣。由此應知若染不染。有漏無漏及界地等。同類異類心心所法。展轉容作等無間緣。既爾彼言若世第一。為苦法忍等無間緣。是則不應說名異類。如暖等者有言無義。又我不言世第一法有能說者。如何為此許世第一有多剎那。然我所宗許世第一實不可說。而說名為世第一者。如說剎那謂如剎那實不可說。為欲展轉相開示故。世間非不說為剎那。說世第一應知亦爾。然彼所言要多物合一用成者。此亦不定用有二種。一者世俗。二者勝義。即是假實世俗。一用依多物成。勝義一用依一物成。世第一法既是勝義。寧說彼一用要依多物成。以許此中實不可說。故世第一唯一剎那由此所說。為苦法忍等無間緣。立一剎那名世第一理善成立。此義已了。今復應思暖等四法以何為體。暖等自性皆慧為體若并助伴皆五蘊攝。定俱必有隨轉色故然除彼得。勿諸圣者暖等善根重現前故。然已見諦不許暖等重現在前。已見諦者加行現前成無用故。有余師言。依異生法無容圣者身中行故。有說此二俱非過失。得雖暖等攝如異生性故。謂如異生性是不得圣法。得圣法已彼猶現行。然彼體非異生性攝。不得一切圣法方名異生性故。如是暖等得。雖是暖等體。而無圣者身中行失。俱生相續(xù)體非體故。如沙門果諸無漏得。若謂相續(xù)沙門果得亦沙門果故。非喻者則應于后勝果道中有果現前。成違宗失。以宗安立八圣者中。住勝果道時于前沙門果。許得成就遮在身行故。彼所許有違宗過。又應果向俱時現行。立八圣者便不成就。住后果向前果唯成。而不現行可立八故。謂諸后向說前位果不在身行。為遮全果在身現行故作是說。得雖是果而非全故。設后位現行無住前果失。彼應許畢竟無住果者。畢竟無全果頓現行故。又勝果道無全現行故。亦應無住勝果道。然勝果道一分現行。亦許名為住勝果道。住少分果例亦應然。若謂定中有所得道。于出定位彼道不行與果何殊。而決定說唯是住向非住果者。又住果者起有漏心。果道不行應非住果。以非全果現在前故。或應與彼復共思擇。何緣唯約圣道現行。立八圣者非約成就。勿住果向二圣相雜無如是失。以若住后勝果道時彼道勝故。如苾芻位雖成勤策近住律儀。而從勝故但名苾芻非勤策等。雖如是立八圣亦成。而約現行立八圣者。證知非住勝果道時。果不全現行故不名住果。由此前說于宗違害。及應果向俱時現行。二種過失彼定不免。是故前言俱生相續(xù)體非體故。圣者身中暖等諸得雖亦現起。而無暖等圣身行過故。應于此更辨。何緣暖等諸得非暖等體由此已遮。有余師說。勿世第一有相續(xù)過故。得定非世第一體。復有別失謂暖等三位。相續(xù)故得應彼體;虿粦允赖谝环ㄒ粍x那故得非彼體。如是所說言有理無。故應舍此攝受前說。謂暖等得如異生性理不應然。異生性體與諸圣法極相違故。暖等得體與諸圣法。都不相違如何成例。以暖等得通在圣身。異生性得則不如是。故彼所引為例不齊。又沙門果諸相續(xù)得。雖亦許為沙門果體。而無八圣位相雜失。以諸安住勝果道者。果攝所得法必定不行故。安住果者勝果道攝。諸所得法亦不成故。若爾應許如苦忍等。謂且應如苦法智忍自性是慧。若并助伴即兼俱得五蘊為性?喾ㄖ堑痊F在前時。彼苦法忍得不名苦法忍。不爾應有相續(xù)過故。智現行時應修忍故。忍智二體應俱行故。如是暖等俱生諸得。雖亦名為暖法等體。而頂法等現在前時。彼暖等得不名暖等。不爾應暖等頂等為因故。及有如前所說過故。如是所說亦無深理。以暖法等性類同故。暖頂忍三位相續(xù)故。謂前已說色界所系有九善根。分為暖等以同類故互不相違。后念起前亦無有過。又暖頂忍位相續(xù)長。體雖已滅得相續(xù)起。名為暖等斯有何失。非世第一一剎那故。彼得便非世第一體。與余善根性類同故。順決擇分相無異故。若俱生得亦彼體者。何理能遮彼相續(xù)得。后得非故前亦應非由此極成。若并助伴皆五蘊性然除彼得。此中暖法初安足時。于三諦中隨緣何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四。唯修同分非不同分。緣滅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一。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四。非初觀蘊滅能修緣蘊道。后增進位于三諦中。隨緣何諦隨一念住,F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緣滅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此初安足唯修同分者。先未曾得如是種性故。于諸諦中行未廣故。后增進位與此相違。故彼能修同分異分。頂初安足于四諦中。隨緣何諦法念住,F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后增進位于三諦中。隨緣何諦隨一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F在修未來十六。緣滅諦法念住,F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F在修未來十六。忍初安足及后增進。于四諦中隨緣何諦法念住,F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此依忍類總相而說差別說者略所緣時。隨略彼所緣不修彼行相。謂具緣四具修十六。若緣三二一修十二八四。世第一法緣欲苦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四唯同分修無緣余諦。世第一法是故唯修爾所行相。有余師說。近見道故似見道故。唯修爾所謂苦法忍。唯緣欲苦諦修四行相。世第一亦然。已辯所生善根相體。今次應辯彼差別義。頌曰
- 上一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六十二卷
- 下一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六十卷
- 五事毗婆沙論 第1555部
- 入阿毗達磨論 第1554部
-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第1563部
-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1562部
- 俱舍論實義疏 第1561部
-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第1559部
- 阿毗達磨俱舍論 第1558部
- 雜阿毗曇心論 第1552部
- 阿毗曇心論經 第1551部
- 阿毗曇心論 第1550部
-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第1549部
- 舍利弗阿毗曇論 第1548部
- 鞞婆沙論 第1547部
- 阿毗曇毗婆沙論 第1546部
-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第1545部
- 阿毗達磨發(fā)智論 第1544部
- 阿毗曇八犍度論 第1543部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第1542部
- 眾事分阿毗曇論 第1541部
- 阿毗達磨識身足論 第153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