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 十九

  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十九) ──寬運法師西方寺「華嚴吉祥法會」午齋過堂開示

  這幾天我們連續(xù)講到「十地品」與十地菩薩;菩薩以「地」分階位,是因地能生萬物,地能生諸功德。登地以后的菩薩,稱為「地上菩薩」;「地上」也就是指初地以上;而初地以前,稱為「地前」。又地上者稱為「法身菩薩」,地前者稱為「凡夫菩薩」。[1]一般來說,菩薩經(jīng)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初斷一分之惑,證一分之理,稱為歡喜地,是為初地;初地以上有九地,合稱「十地」,若滿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就可以到達佛果。所以菩薩登地以后,就是真正的大菩薩,就離成佛不遠了

  前面提到觀音菩薩因為持誦《大悲咒》的關系,從初地超升直入第八不動地,而不動地之前一地是第七「遠行地」;此地的菩薩,安住在滅盡定中,出定入定,隨念自在,不用功而能行諸佛法,度眾生而有無限方便,遠大的目標,即將到達,所以稱為「遠行地」。

  可見要達到「不動」,即永不搖動、永不退轉(zhuǎn)的境界,第七地是一個往上升華的關鍵,所以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這「遠行地」。據(jù)《華嚴經(jīng)》卷第三十八〈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中,經(jīng)文所載:

  是時天眾心歡喜 散寳成云在空住

  普發(fā)種種妙音聲 告于最勝清凈者

  這時在法會的天眾們,大家的心里,都充滿了歡喜的情緒,于是散發(fā)出各種珍寳,在空中結成美麗絢爛的云彩。他們普徧發(fā)出種種美妙的音聲,告訴最殊勝最清凈的佛。

  了達勝義智自在 成就功德百千億

  人中蓮華無所著 為利群生演深行

  佛能了達一切最殊勝的義諦,又有自在的智慧,所成就的功德有百千億那樣多,這可譬喩為人中的一朵大蓮華──蓮華出淤泥而不染,也不著于水。佛已無任何執(zhí)著,為了要利益眾生,才演說這甚深微妙的法門。

  自在天王在空中 放大光明照佛身

  亦散最上妙香云 普供除憂煩惱

  是時,大自在天王也在空中,放出最大的光明,照著佛的身體,又散出最上好的妙香,在虛空中結成香云。一切都是供養(yǎng)給沒有憂愁、沒有煩惱的世尊。

  爾時天眾皆歡喜 悉發(fā)美音同贊述

  我等聞斯地功德 則為已獲大善利

  大自在天王和天眾們,在天空中散華,散香成云,放光照佛的時候,夜摩天王和他的天眾,也非常歡喜,于是大家異口同聲,同時發(fā)出美妙的音聲來贊揚佛,說:我們現(xiàn)在能聽到第六地──「現(xiàn)前地」的法門,眞是不可多得!因為這是發(fā)大心和大愿力的菩薩們所修行的善根功德。而今我們聽了之后,也得到莫大的善業(yè)和利益,令我們明白應該趕快覺悟,捨迷歸眞。

  以上是說法前的序幕,情景是如此優(yōu)美動人,同時更顯示出天眾們對佛陀法音的贊 嘆與期待,從而引發(fā)讀者對殊勝妙法的欣仰與渴求。

  (中略)

  威儀寂靜最無比 能調(diào)難調(diào)世應供

  已超一切諸世間 而行于世闡妙道

  佛的威儀是無限慈祥的、令人敬畏的;在寂靜中流露出和藹,令人見了生起孺慕之情。世間無人可與佛相比擬。有些難于調(diào)伏的剛強眾生,他們無明闇障很多,對于事理不明白,對人貢高我慢,姐自視甚高。一旦得遇善知識,稍明事理,反而更加傲慢。他們的障礙實在太重了,使得他們不容易放下,破不了對自我的執(zhí)著。佛對于這些可憐的剛強眾生,用無上的智慧及各種善巧方便法門,來調(diào)伏、教化他們,引導他們走上光明的大道。所以世上的眾生都應該尊敬供養(yǎng)佛。佛是;具足覺行圓滿天人師表,一切都超過了凡圣。但佛的慈悲心如海,從不會舍離我們,隨時都為苦海中的眾生,宣揚離苦得樂的無上妙法。

  雖現(xiàn)種種無量身 知身一一無所有

  巧以言辭說諸法 不取文字音聲相

  佛雖然現(xiàn)出種種不同、無量不可數(shù)知的化身來教化眾生,但佛并不執(zhí)著于這些化身,因為佛知道一切終歸都是虛幻不實的。佛深知眾生的根性,他知道運用巧妙的言辭和方便的方法,契合眾生的根機,對眾生演說諸法。佛為教化眾生,用了種種言辭、種種文字、種種音聲、種種化相;雖然這樣,但他并不執(zhí)著于說、執(zhí)著于教,和執(zhí)著于文字音聲的假相。

  往詣百千諸國土 以諸上供供養(yǎng)佛

  智慧自在無所著 不生于我佛國想

  佛教化眾生,不限于一國一地,他徧歷百千億的國土,教化眾生。行菩薩道的大菩薩們,也到百千億的國土,去親近佛。菩薩用最上、最好的各種物品,供養(yǎng)十方諸佛。佛和菩薩的智慧,都已達到自在無所著的境界,所以諸佛是一體的,諸佛的國土不分彼此,沒有界限,沒有差別。因之,佛不會有令眾生到我的國土來的想法。

  雖勤教化諸眾生 而無彼己一切心

  雖已修成廣大善 而于善法不生著

  佛雖然常常無休無息地在教化眾生,但心里只是:「我令一切眾生滅度,而無一眾生得滅度者」的思想。這也就是不取于相的意思。佛也沒有「你是眾生,我是佛」的分別心。雖然知道自己修成了廣大的善根和功德,而對于自己所修的善法并不生執(zhí)著心。

  以見一切諸世間 貪恚癡火常熾然

  于諸想念悉皆離 發(fā)起大悲精進

  佛見到世上所有眾生,無量劫以來,常被貪、瞋、癡的烈火燒得遮蓋了本來的眞性。凡夫為什么不易修成佛果?就因為在這三毒的烈火中,被燒得迷糊昏亂,出不來了。如果能息滅了三毒烈火,親近于佛,勤修戒、定、慧三無漏學,得到三學的清涼,就可以成佛道。是故,一切眾生應該舍棄心猿意馬、癡心妄想的習性,返樸歸眞,發(fā)起無量的大悲心,勇猛精進,勤求佛道。

  以上這段經(jīng)文,是多么的引人入勝啊!它把佛的慈悲,欲救眾生出離迷惑生死苦海的無窮愿心,以及其說法的無上智慧與種種善巧方便,均作出動人的描述,令讀者自然生起欲勇猛精進,勤求佛道的菩提心。優(yōu)美而喻意深刻的文字,實在令人贊嘆不已。(未完待續(xù))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