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辟佛長嬰病苦,革先心出家為僧
印光大師幼承庭訓,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郃陽在乾隆嘉慶以來,佛法絕響,外道亦無,就是說既沒有佛教,也沒有其他的宗教。大師成長的環(huán)境完全是儒家文化的環(huán)境,接觸不到佛法。到了六歲該讀書的時候,大師沒有進私塾拜師讀書,而是始終由兩位哥哥教他讀書。但開頭兩年遇到兵荒馬亂,家里忙于避難,所以耽擱了兩年。后來能夠讀書了,又體弱多病。大師非常穎悟,博聞強記。四書五經爛熟于心,經史子集無不通讀。這從后來說法教化中所引經史可以得到佐證。例如,大師在《林文忠公行輿日課發(fā)隱》(文鈔續(xù)編卷下)中談到“舊唐書,凡佛法事跡,及士大夫與高僧往還之言論,俱擇要以載。歐陽修作新唐書,刪去二千余條。五代史亦然。蓋惟恐天下后世,知佛法有益于身心性命,國家政治,而學之也。其他史官,多是此種拘墟之士。故古大人之潛修而密證者,皆不得而知焉”。不過大師在讀書過程中,也走了一段彎路,這就是仿效韓愈和歐陽修辟佛。不過大師宿根深厚,善于反省,知道自己的錯誤后,出家弘揚佛法。
大師十五歲的時候,讀了韓愈和歐陽修辟佛的文章,就很喜歡。在儒家文化占統(tǒng)治地位的封建時代,一般讀書人受辟佛觀念的影響是普遍現(xiàn)象。在我國儒家思傳統(tǒng)中,辟斥“異端”,不僅由來己久,而且被看作是儒者的天職,認為非此不足以為圣人之徒。大師生長在儒家文化環(huán)境中,以弘揚儒家圣賢之學為己任,雖然并未讀過佛經,也不了解佛法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也受到韓愈和歐陽修辟佛思想的影響,寫了辟佛的文章。
韓愈和歐陽修辟佛是怎么回事呢?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春,唐憲宗想迎佛骨入宮中供養(yǎng),一時轟動了長安城。韓愈以其一貫的反道、反佛的立場上了一道措辭尖銳的諫書,逆拂龍顏,憲宗大怒,差點要了他的命,后來幸虧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一死,被貶為潮州刺史。在往潮州路上,他在詩中寫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敢將衰朽惜殘年。”(《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昌黎先生集卷十)就是說的這件事情。韓愈是自命承緒儒學道統(tǒng)的人物,他和同時代的李翱等是宋明理學的先聲。他之所以激烈反佛、道,是想恢復自魏晉以來旁落的儒學一統(tǒng)的至尊地位。韓愈在《諫迎佛骨表》中指責佛教是夷狄之一法,提出五帝、商周帝王長壽、天下太平、百姓安樂,不是事佛的結果。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此后亂亡相繼,梁武帝虔誠信佛,餓死臺城,事佛求福,乃更得禍。因此佛不足信。又指責“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行,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他又作《原道》、《原人》等批駁佛、道,態(tài)度鮮明,言辭激烈,一點不講情面。韓愈被貶到潮州后,遇到大顛禪師,一向對佛教桀傲不友善的韓愈,受到大顛禪師的教化,從此對佛教一改過去的態(tài)度,對佛教能夠站在“同情”的立場,給予客觀的評斷,并且和大顛禪師相交甚好,其往來問答的公案很多,臨別潮州時,曾經贈送禪師詩句說:“吏部文章日月光,平生忠義著南荒;肯因一轉山僧話,換卻從來鐵心腸。”宋代的黃魯直也曾說:“退之見大顛后,作文理勝,而排佛之辭為之沮。”這是后話了。
宋代理學興盛,一代碩儒歐陽修以儒家的立場,著《本論》毀謗佛法,并且蔚為風氣,獲得多人響應,明教禪師于是針對時弊,倡導儒、釋、道三教思想一貫,著《輔教編》加以辯正。歐陽修看到此書之后,遂完全改變以往錯誤的觀念,說:“我連佛教經典中只有二百六十字的《心經》,都未明其義理,還談什么佛法?”并且贊嘆明教大師道:“不意僧中有此龍象。”天微明,就整裝肅衣去拜見明教禪師,請求禪師開示,共語終日。歐陽修在明教禪師處得到開示之后,從此對佛教有了截然不同的體認,經常到名山寶剎去參訪。有一次游廬山,禮拜祖印禪師,祖印禪師引用百家之說來啟迪他對佛法的認識,使歐陽修肅然起敬,大有省悟,對過去自己的狂妄謝罪道:“余舊著《本論》,孜孜以毀佛法為務,誠不知天地之廣大,不知佛法之奧妙,更不知佛之為圣者,今修胸中已釋然矣!”于是信仰佛教,自稱為六一居士,時常行文勸善,與佛門高僧來往甚歡,成為當時文壇的佳話。
印光大師在沒有遇到佛法之前,先讀了韓愈和歐陽修辟佛的文章,以圣學自任,與韓歐產生了共鳴,因為天資很高,大師的辟佛比一般的讀書人更加狂妄百倍。大師回憶說:“光本生處諸讀書人,畢生不聞佛名,而只知韓歐程朱辟佛之說。群盲奉為圭臬,光更狂妄過彼百倍。”①不過大師自此之后病了好幾年,大師說“由此意惡,長嬰病苦,數(shù)年直同廢人。”說明病得很重,病的時間也有好幾年。大師在生病的幾年中,仔細思考,深深反省,覺悟到了自己辟佛的錯誤。大師回顧說:“余自愧多生多劫,少種善根。福薄慧淺,障重業(yè)深。年當志學,不逢善友。未聞圣賢傳薪之道,爭服韓、歐辟佛之毒。學問未成,業(yè)力先現(xiàn)。從茲病困數(shù)年,不能事事。”大師是怎么反省的呢?大師說:“諦思天地鬼神,如此昭著。古今圣賢,如此眾多。況佛法自無權力以脅人服從,必賴圣君賢相護持,方能流通天下耳。倘其法果如韓、歐所言,悖叛圣道,為害中國。豈但古今圣君賢相,不能相容于世。而天地鬼神,將亦誅滅無遺也久矣。又何待韓、歐等托空言而辟之也耶?《中庸》謂君子之道,夫婦之愚,可以與知與能。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焉。韓、歐雖賢,其去圣人遠甚。況圣人所不知不能者乎!佛法殆非凡情世智所能測度之法也。遂頓革先心,出家為僧。”(《凈土決疑論》)大師的反省非常徹底,并立下了出家修學和弘揚佛法的偉大志向,成就了凈宗十三祖的應化因緣。大師善于自我反省,成就入佛因緣,為當時的知識分子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梢姡芊褡苑词侨氲乐P鍵。后來大師在復永嘉某居士書一中開示說:
“夫人宿世果種善根,且無論為學求道,可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貪瞋癡等煩惱惑業(yè),疾病顛連種種惡報,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緣。顧其人之能自反與否耳。不能自反,且無論碌碌庸人,為世教之所拘。即晦庵、陽明、靖節(jié)、放翁等,雖學問、操持、見地,悉皆奇特卓犖。然亦究竟不能徹悟自心,了脫生死。其學問、操持、見地,雖可與無上妙道作基。由不能自反,竟為入道之障�?芍氲乐y,真難于登天矣。”
按大師家里的期望,是希望大師考秀才、舉人進學作官,但大師初期想學宋明理學,后來反省到辟佛的錯誤,一心想出家修行,所以不愿意學八股文章。大師的哥哥因為大師常常生病,所以也沒有強迫大師學應試的文章②。
到光緒七年(1881年)大師二十歲的時候,大師的哥哥回到老家住,大師一人在長安(西安)讀書。大師趁此機會到南五臺山蓮花洞寺拜道純和尚為師,剃發(fā)出家。道純和尚以為大師出身讀書人家,總該有些積蓄,說大師出家可以,但出家的衣服必須自備,只給了大師一件大衫,一雙鞋。不過,住房吃飯,不要錢。山上苦寒,燒飯和打掃衛(wèi)生都是大師自己來做。
�、傥拟n三編卷二復邵慧圓居士書一
②文鈔三編卷四復卓智立居士書一
- 上一篇:觀秋祭臭穢不堪 祭圣人當用蔬果
- 下一篇:借吃肉掩蓋真心,尋機會逃回佛門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印光大師: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印光大師: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印光大師: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印光大師: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印光大師: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印光大師: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印光大師: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印光大師: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印光大師: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印光大師: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印光大師: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印光大師: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靜波法師:病苦是對治貪欲的良藥
- 印光大師: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印光大師: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印光大師: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
- 印光大師: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印光大師:富貴使人迷惑,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烏龍茶]漳平水仙是什么茶,怎么制作出來的?
- [禪宗五家]萬松行秀是怎樣使曹洞宗宗風大振的?
- [哲理故事]忍耐記心間,煩惱不沾邊
- [宗門故事]是法平等,惟政禪師的慈悲
- [佛與人生]追著別人的幸福跑,你永遠不會幸福
- [佛學常識]法相宗緣何而來
- [其他漢傳法師]眾生的自性又叫佛性,具備不缺不少的了了常知
- [普洱茶]普洱茶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普洱茶名的來歷
- [禪宗典藏]《指月錄》是怎樣一部禪門經典?
- [佛經故事]世上沒有單獨存在的東西
- [哲理故事]常釋懷,做人何必太較真
- [佛與人生]不要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 [佛學常識]什么是六相
- [其他漢傳法師]一計漂亮常知歌
- [紅茶]古樹紅茶的功效、作用與工藝
- [禪宗五家]臨濟宗在元代保持著怎樣的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