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浴
人需要有靈魂的“憩息日”:一切都不去做,“出一次家”,脫離一次“工作”的載體,遠離城市,遠離喧囂,遠離家庭,找一塊相對干凈的地方,對往日的歲月、行為、判斷,做一個小結,做一次反省,對靈魂進行一次徹底的沐浴。將頭腦里那些塞得透不過氣來的人間瑣事掏得空空蕩蕩,如同空房一樣,于簡單與清爽之中,做重新的設計。
當日,故鄉(xiāng)天下正是秋濃蓋世的時節(jié)。兼秋涼與秋寒的交替襲來,渡江的游人已成為寥寥。我獨自一位,買舟過江。
由于渡江人少,使得舟資下跌,只幾毛錢的勾當。即便如此,偌大的倉內也只有三、四位客人。
搖船北渡——但見,秋水如瀉,滔滔然從西天逶迤而來,煞是壯觀。大江之寬雖不足三里,但天荒地老,其行程卻有千里之遙,兼無邊碧落之上的南行雁陣,與江爭速的逐水江鷗,聚眾聒噪的覓食烏鴉,連同江心小洲上密不透風的蠟色蘆葦,竟讓我這個舟客有如砍頭噴血般的大痛快。真該向天地江河做一大揖。
水涌浪拍,船抵北岸,攀堤而上。
太陽島,風清氣純,幽靜大焉。一位老漁人,坐在一株古樹下,盆賣新網的跳跳小魚。一切儼然古畫之中。漫步過去,躬身垂問,價格竟驚人的便宜。
“炸大醬吃,好。鮮吶——”老漁人招攬地說。
孩提時,故宅亦在江邊。有道是“靠水吃水”。母親也常做這種“魚醬”。摻以嫩蔥和鮮姜,剛剛出鍋為最佳。熱熱的,其味道之鮮,之美,由舌而漫布著我整個生命流程。
……
隨心所欲,沿堤信步而行,秋高氣爽,我已年少矣。
大江的北巖,其實并無名勝亦無古跡可觀。江北的勝境,尤屬秋節(jié),品在清晨,更在黃昏落日之時:西天上,辭日如血,大造輝煌。江水、霞云,滔天滔地,儼然傳世高僧臨江坐之豐采,西天佛祖憑空吊唁之氣派。放懷賞去,大江上下,天上人間,不可一世。
夕照的前路上,恰有一條供游人憩息的長椅閑在那里,便臨時坐下,舒展全身,燃一棵煙,擎著吸時,一臉的怡情,再看秋浴之下的樹木花草,先季輕靈的綠色已成杏黃與老紫,姹紫嫣紅,層層簇簇,匯入心界,融入西天。坐在這條長椅上我才悟出,大江北岸的太陽島,之所以是人間佳境,其實盡在一個“靜”字上,幽靜才是人間的極品,莫大的享受啊。樓臺亭閣,古榭寺院之類,固然可偶或一賞,但絕非久戀之家,比之造化無涯的天籟之境,終是遜之一籌。這恐怕已是當代成熟民眾的共識了。
歸途上,憑江而渡,幾度把欄桿拍遍。江面上,船家猛地一聲招喚,讓我頓時驚住,驀然回首,見逝水滔滔,才體悟出人生苦短的分量來。
- 上一篇:參公案的誤區(qū)(二)
- 下一篇:打坐呼吸怎樣調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