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jīng)
《維摩詰經(jīng)》簡稱《維摩經(jīng)》,全名是《維摩詰所說經(jīng)》,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jīng)》。維摩羅詰是梵語Vimalakirti之音譯,維摩羅意即“凈名”、“無垢”,詰即為“稱”,故《維摩詰經(jīng)》又名《凈名經(jīng)》或《說無垢稱經(jīng)》。摩羅詰又譯為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凈名...[詳情]
《維摩經(jīng)》與在家居士的佛法修學
若能熟讀此經(jīng),常識自足,而后深入諸門,讀《大般若經(jīng)》入般若門,讀《華嚴經(jīng)》入普賢門,讀《楞伽》、《深密》諸經(jīng)入瑜伽門,讀《大般涅槃》入涅槃門,然后融合貫通,知釋迦一代佛教。——歐陽竟無居士是怎樣的一個學佛群體?《維摩經(jīng)》一部什么樣的經(jīng)典?它與居士的在家佛法修學有什么樣的關系?本文就是對這些問題簡略而條理的敘述。下面分三部分展開:
一、居士的名義與在家學佛的特征
"居士"這個詞在中國出現(xiàn)的很早,最早指有才能、有道德、有知識、有學問,但又不與現(xiàn)實世界同流合污的"隱居不仕"一類人。印度最早的居士是四個種姓中的第三種姓--吠舍,就是平民階層的人。到了后來,居士由原來指普通民眾,變成有地位、有財富、有威望的大富長者的特稱。印度大乘佛教時期,"居士"所指又有變化,成為一般學佛者的通稱,意義變得更加寬泛了。
完整的佛教信眾是由僧團和居士二者共同構(gòu)成,從印度到中國,佛教從來不惟只有僧團存在。佛陀很早就開始收授在家的居士弟子,隨著佛陀在印度大地弘化的展開,居士數(shù)量也日益增加。據(jù)學者考證,到佛陀寂滅之前,佛教居士的數(shù)量已經(jīng)接近了當時印度人口的二分之一。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周總理對外宣稱中國的佛教徒有一億人,雖然經(jīng)過文革沖擊人數(shù)會有所減少,可是在二十多年的恢復發(fā)展下,現(xiàn)在的規(guī)模接近當時數(shù)目應不成問題。在這數(shù)以億計的佛教徒中,除了十幾萬僧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居士。由此可見,"居士"是佛教中的最大信仰群體。
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居士,要具備哪些條件呢?《雜阿含經(jīng)》卷四中有一段話:"佛告婆羅門:'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后世安,后世樂。何等為四?謂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
佛陀說一個居士具備了信仰、律儀、布施、智慧這四個條件,就可以得到此世后世安樂,此世后世解脫。
從"居士"的名義、來源與基本要求可以看出,今日佛教居士的基本特征有三:一是身處俗世,二是有家業(yè)、財產(chǎn),三是信仰佛教、修習佛法。
跟出家僧眾相比,在家居士由于生活方式、生活環(huán)境和身份的不同,在佛法的弘揚與利生的形式上,具有很多出家僧眾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
這種優(yōu)勢,首先體現(xiàn)在護教上。在佛教的兩千多年歷史中,從印度到中國,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的毀佛、滅佛的事件,每當遇到法難的時候,出家僧眾總是首先被打擊的對象,此時出家的身份很難直接做出護教的事情,而居士們可以利用社會關系,利用自己在社會上的身份地位,為維護佛法做出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唐代會昌法難的時候,湖南溈山的靈佑禪師和五百多位弟子幸免遇難,就與一個叫裴休的居士的護法有關。
其次,這種優(yōu)勢體現(xiàn)在對寺院建設的貢獻上。就印度而言,沒有佛陀在家弟子的奉獻,就沒有當時僧團安定的修學生活;沒有當時居士們的護法精神,佛教就不會在印度那艱苦的環(huán)境下扎根、生長、壯大,并傳播向全世界。佛陀和出家弟子們修學所居住的五大精舍,都是由在家居士們單獨或者共同捐獻而來。就中國而言,更是如此。如果用心就可以看到,中國佛寺的修建功德碑上,幾乎滿滿都是居士們的名字。
再者,這種優(yōu)勢體現(xiàn)在對佛法傳播和佛教學術研究的貢獻上。歷史上,很多居士曾經(jīng)參與過佛典的翻譯、注解工作,還有很多居士單獨撰寫闡釋佛法的書籍,著述弘揚佛法的著作。比如,清末的大居士楊仁山生活非常簡樸,卻把大量金錢翻刻佛典,培養(yǎng)人才,甚至遠涉重洋到日本去尋找佛經(jīng)。人生佛教的倡導者太虛大師就是在楊仁山所辦的佛學院里培養(yǎng)出來的,對此,印順法師贊嘆說:"為佛教人才而興學,且有世界眼光者,以楊氏為第一人。"
最后,居士的優(yōu)勢還體現(xiàn)在佛教本土化的貢獻上。正是因為中國佛教與中國人的血肉靈魂融結(jié)為一體,所以縱然經(jīng)過三武一宗的滅佛與文革的摧殘,仍然能夠"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具備強大的生命活力。如果沒有本土化,恐怕早就銷聲匿跡了?梢哉f,佛教本土化的功勞,居士占很大一部分,正是他們從家庭到社會的輻射作用,把佛教推廣到了每一個角落。
以上從四個方面可知,居士在佛法的修學與弘揚上有著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居士在佛教史上有的重要位置和巨大作用。了解了居士身份的可貴,在家學佛才就會妄自菲薄,就會充滿信心。
既然在家居士有獨特的優(yōu)勢,那么在家居士修學佛法要站在自己的本位上,走居士的修學方式,不要與出家僧眾的修學相混淆。
可是現(xiàn)實中,居士學佛有太多的問題出現(xiàn)。有些在家居士弄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的環(huán)境,學習佛法很茫然,看到什么"拿"什么,逮著什么"吃"什么,這造成不少人學有時日,獲無多少。還有一些在家居士盲目地去跟出家僧人相攀比,法師做什么他也做什么,給家庭生活帶來很多麻煩,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于是學得痛苦不堪。這樣的居士,佛法的好處他知道,所以舍棄不了,可是學得極痛苦,因此又十分煩惱。于是,進也進不去,退也退不出,形成了欲進不能、欲退不得的為難處境。這樣的學佛,是不會帶來智慧安樂的。
解決這些困惑與迷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認清自己的身份、地位,走自己該走的路,站在自己的本位上做事情。在這方面,有一部經(jīng)典可以作為在家居士學佛的很好向?qū)?-它就是《維摩經(jīng)》。
二、《維摩經(jīng)》的譯本、作者與影響
《維摩經(jīng)》一共有六個不同的漢文譯本,F(xiàn)在流傳下來的只有支謙、羅什、玄奘三個版本,其中又以鳩摩羅什法師的譯本為最好。羅什譯經(jīng)時,幾乎動用了北朝所有最杰出的翻譯人才,譯場中包括以僧肇為首的一百二十名義學僧,不但極其重視思想的表達,而且特別講究言辭的優(yōu)美與語言的平易,翻譯認真仔細,所以此以文質(zhì)皆美。自隋、唐以來,講習《維摩經(jīng)》的人,大都以這個譯本為根據(jù)。
《維摩經(jīng)》的翻譯者鳩摩羅什,漢語譯為"童壽",是我國東晉時著名的譯經(jīng)師。他是龜茲人,九歲時前往罽賓,師事當?shù)刂拇蟮卤P頭達多,并跟隨三藏法師佛陀耶舍研學佛教大小論典。后來他還師從了莎車大乘名師須利耶蘇摩,專修大乘諸論。苻秦時期,鳩摩羅什的名聲傳入中土,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苻堅遣呂光出兵西域,請羅什入關。但呂光攻陷龜茲后,自立為王。他將羅什帶至涼州,百般欺侮,還強迫他和龜茲王女結(jié)婚。羅什被困涼州長達十七年之久,直到姚興嗣位建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攻下涼州,才被迎入關內(nèi)。姚興對羅什待以國師之禮,盡力供養(yǎng)。弘始四年,開始翻譯經(jīng)典。他一生所譯經(jīng)論近三百卷。很多都非常知名。羅什法師神情開朗,秉性坦率,虛己善誘,專以大乘佛法教育門人,門下弟子極多。在東來的外國譯師中,他最精通中土語言。羅什法師的成就很大,翻譯的經(jīng)典,特別易于中土誦習者理解接受。羅什法師還第一次系統(tǒng)地向中國人介紹了大乘中觀思想,使這門學說得以在中國傳播發(fā)展。
《維摩經(jīng)》是真正融入中國文化的佛典之一,對中國的哲學、宗教乃至文學、藝術等多方面都有極大的影響,是中國人歷來比較偏愛的佛教經(jīng)典!毒S摩經(jīng)》語言汪洋恣肆而又優(yōu)美平易,思想豁達放曠而又不失法度,成為中國思想家、詩人、藝術家靈感的泉源,不論僧俗,不分學派,都樂于誦讀受持,許多人因它而契入佛教,如僧肇大師本來是一介儒生,就因為讀《維摩經(jīng)》而決心出家。
《維摩經(jīng)》像一部藝術作品,有戲劇般巧妙的情節(jié)安排,有精辟美妙的人物對白,有國人深愛的寓言小故事!队^眾生品》天女散花一段內(nèi)容詼諧詭趣,獨運匠心,精彩無比,把大小乘學人的境界巧妙展現(xiàn),催生了"散花供佛"高雅有趣的禮佛儀式,至今在中國、日本一些地方流傳。
經(jīng)中的維摩大士能"動"而又不離"靜",以不動而圓應萬方,表現(xiàn)出了通達無礙的自在,消解了人對"動"、"靜"認識的對立觀念,提升了中國人的抽象思惟,南宗禪法就受本經(jīng)很大的影響!毒S摩經(jīng)》中的主題思想--心凈國土凈,俗情轉(zhuǎn)真性,論諍為戲言,煩惱即菩提,眾生是菩薩,世出世不二,語默法不異,非道是道場,深奧玄妙而又剖析明了,矛盾對立而又和諧統(tǒng)一,體現(xiàn)出了大乘佛法圓融無礙的思想與博大精深的境界。古人常將《維摩經(jīng)》與《莊子》相提并論,認為它們有某些層面的共通性。
正因為《維摩經(jīng)》內(nèi)外一致的巨大吸引力,自有譯本出現(xiàn),就為廣大的僧俗信眾與士人所看重。東晉名士支遁讀《維摩經(jīng)》得到"空即色"的啟發(fā),著《即色游玄論》,成為當時佛學界的"六家七宗"之一,而且他還留下一個與《維摩經(jīng)》相關的知名典故。大文學家謝靈運的事跡中也流傳著一段與《維摩經(jīng)》有關的趣聞。中國的維摩大士多是一副美須長者形象,而謝靈運也長著一副特別美的大胡子,被稱為美須公,他得知廣州祗垣寺要塑維摩大士像,特地跑去,要供奉他的胡子裝飾維摩像。另外,《昭明文選》的編者蕭統(tǒng),自己的字號就取為維摩。唐代大詩人王維也以維摩詰作為自己的名號,他為六祖慧能大師撰碑,文中多處引《維摩經(jīng)》為喻。王維的朋友生病,他給友人的問疾詩,兩處用到《維摩經(jīng)》的典故。而且,他還以米贈病友,祝福他早日康復,這也是《維摩經(jīng)》中的典故。著名畫家顧愷之常游走于會稽的文士間,與人討論《維摩經(jīng)》。他首創(chuàng)把維摩大士畫為形容枯槁、隱機忘言的形象。據(jù)說寺院在為他的畫化緣時,顧愷之自己簽名捐款百萬,然后閉關逾月專心作畫,直到點睛之日,才請眾僧正式向民眾化緣,結(jié)果第一天就得錢十萬,隨后兩天各得五十萬,很快如數(shù)籌得。
《維摩經(jīng)》所表現(xiàn)的高度文學特色,引生了不少與它相關的文學藝術形式。比如《維摩經(jīng)》的經(jīng)文引生大量誦贊的"變文"出現(xiàn),變文后來成為中國小說及口頭通俗文學的起源。近代的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還把《維摩經(jīng)》中的天女散花搬上了戲劇舞臺!毒S摩經(jīng)》中的人物還被大量刻石,云崗石刻與龍門石窟的北魏造像中,常見維摩與文殊并列。另外,《維摩經(jīng)》中的一些詞匯,由于流傳普遍、悠久,也成為我們?nèi)粘I钪械某S迷~語,比如"不可思議"、"不二法門"、"無窮無盡"、"世間"、"世界"等等。
直到現(xiàn)代,還有不少人對《維摩經(jīng)》情有獨鐘。有個楊文園居士,不但為《維摩經(jīng)》做注釋、詞匯索引、翻譯白話,寫出兩本著作--《維摩詰所說經(jīng)譯釋》、《維摩詰所說經(jīng)索引》,前幾年,竟以七十多歲的高齡,用一百一十六天的時間將此經(jīng)一字不差的背了下來。
總的來說,《維摩詰經(jīng)》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佛教經(jīng)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思想,啟發(fā)了許多人的靈感,催生了不少人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藝術創(chuàng)造。
三、從《維摩經(jīng)》的宗旨、因緣看其與家學佛的關系
維摩大士又有無垢稱、凈名、維摩詰等稱呼,《維摩經(jīng)》全經(jīng)的內(nèi)容都是圍繞他而展開,所以這部經(jīng)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關于《維摩經(jīng)》的思想宗旨,僧肇大師《維摩詰所說經(jīng)序》中的一段話概括得最為全面透徹,他說:"此經(jīng)所明,統(tǒng)萬行則以權(quán)智為主,樹德本則以六度為根,濟蒙惑則以慈悲為首,語宗極則以不二為門。凡此眾說,皆不思議之本也。至若借座燈王,請飯香土,手接大千,室包干象,不思議之跡也。……非本無以垂跡,非跡無以顯本。本跡雖殊,而不思議一也。"文中的意思是:《維摩經(jīng)》所揭示的道理很多,統(tǒng)合萬行以權(quán)巧的方便智慧為主要落實方式,樹立德本以六度法門為行動的根本,利濟群生以慈悲的觀念為上首,宗旨極至以空有不二為入門。以上這些道理都是"不思議"的本質(zhì)、特性。至于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向燈王佛借寶座,向他方世界迎請香飯,以手斷取大千世界,一室之中包含干坤萬象等神異故事,都是不思議的跡象。沒有本質(zhì),就沒有現(xiàn)象出現(xiàn);沒有現(xiàn)象,就不能彰顯本質(zhì)。本質(zhì)與現(xiàn)象雖然有所不同,然而共同體現(xiàn)本經(jīng)"不可思議"的宗旨是一樣的。從僧肇法師話里可知,《維摩經(jīng)》的宗旨是展示大乘菩薩的"不思議"行。
而"不思議"行包含兩個層面的內(nèi)容,一是建立自己的福德根本,二是方便化度有情眾生。建立福德根本有化度眾生的資糧,化度眾生要有福德智慧的支撐,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根據(jù)太虛大師《維摩詰經(jīng)別記》的說法,世尊宣講《維摩經(jīng)》的因緣主要有四點,下面略為介紹:
首先,為引導居士學佛而說此經(jīng)。
自從佛陀在鹿野苑初轉(zhuǎn)*輪度五比丘之后,跟隨世尊出家的弟子不計其數(shù),還有不少悟入妙理證得勝果的。而且在佛陀初期的弟子群體中,以出家比丘為上首,菩薩居其后。聲聞弟子出家證果的實事與大乘菩薩眾對比丘的尊崇,讓小乘部派佛教諸師認為,只有出家行比丘法才能得到阿羅漢果等,否則無由解脫。這是一種與佛陀本懷不相符合的偏見,然而一般的在家居士并未覺察,覺得出家在家猶如天地差別,還沒有修學佛法就已經(jīng)甘居下位。多數(shù)居士不敢高攀出世的三乘圣法,唯有仰望感嘆自愧不如的念頭,以為此生能求得一點兒人天福報就已經(jīng)足夠了。其實,佛陀何曾放棄過在家修學佛法的居士們呢?
維摩大士是世尊時代大乘佛教的重要居士,他明達如來的本懷,深體佛陀的慈愿,示現(xiàn)居士身,有妻子眷屬,常修梵行、常樂遠離。曾經(jīng)供養(yǎng)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入深法門,辯才無礙,游戲神通,具足六波羅蜜,能以種種方便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他現(xiàn)這些不可思議的神通,說這些不可思議的妙法,根本目的在于使在家的學佛居士們真正的了解佛陀本懷,發(fā)起無上的大心,勇于承擔,敢于奉獻;在于使在家的居士們掌握真正的佛法精神,曉知佛法圓融不二,生起不退的精進之心,能不離俗染而得圣智。所以,為引導在家居士們修學佛法,是佛陀宣揚《維摩經(jīng)》的第一大因緣。
其次,為令聲聞回心向大而說此經(jīng)。
所謂"聲聞人",是指以聞如來名號、音聲、教理等,并由教起行,而證取果位的學佛人。聲聞人得到果位后,以為是究竟、無上的,因而不愿意繼續(xù)前進向上攀登。為了能夠令這樣的弟子們回小向大,走出狹隘的認識世界,佛陀就以維摩患病的機緣,借著維摩大士的講法,來教導小乘聲聞弟子放棄偏執(zhí),走向究竟佛法。
再者,為建立濁世凈土而說此經(jīng)。
娑婆世界是一個充滿五濁的惡劣世界,有許多有漏染污、痛苦煩惱,正是因為這樣,佛陀才為有情眾生宣說清凈佛國的教法,告訴大家念佛法門。
往生凈土佛國固然是是件美好的事情,可畢竟是來生甚至無數(shù)世之后的事情。而且,如果此生的生命充滿痛苦煩惱,此生的生活污濁腐化,那么即便念佛再多,來世也未必能夠得生凈土。所以,怎么解決此世的煩惱,怎樣讓現(xiàn)實的生命充實快樂,怎樣讓生活安然自在,這才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學佛最急須解決的問題!毒S摩經(jīng)》告訴我們"心凈則國土凈",試圖為我們在不凈的現(xiàn)實世界建立一個相對安樂的世界,努力為我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修學環(huán)境,盡量改善生活的質(zhì)量,盡力提升生命的品質(zhì)。這也就是說,世尊是為給我們建立一個"唯心凈土"而才宣揚《維摩經(jīng)》。
最后,為在家菩薩樹立楷模故說此經(jīng)。
其實早在《維摩經(jīng)》宣說之前,世尊就已經(jīng)開示在家居士要學佛。在家居士們知道要學佛,然而學什么法?怎么學?誰可以作為楷模去師從?這些問題是要解決的。
為了解決眾生的這些問題,所以維摩居士現(xiàn)菩薩身,修菩薩行,作在家居士學佛的典范,給居士提供修學的法門,為居士樹立信心,令他們精進努力,這就是佛陀宣揚《維摩經(jīng)》的第四個重大因緣。
從上可知,佛陀宣揚《維摩經(jīng)》,一是為了引導在家居士們學佛,二是為了讓一些思想狹隘的出家眾回小向大;三是為了建立濁世的凈土,四是為了給在家學佛樹立一個典范。四點因緣,或顯或隱,都與在家居士有一定關系。
從《維摩經(jīng)》的思想宗旨與生起因緣可以看出,《維摩經(jīng)》確實與在家居士有著不可思議的甚深因緣。在家學佛的居士,如果能夠深入《維摩經(jīng)》,認真誦讀奉持,理解落實,相信一定會找到一條正確而快樂的學佛之路!期待在家學佛的居士們,若有機緣,一定要看看《維摩經(jīng)》。
文/釋體恒
作者簡介:
體恒法師,河南南陽人,出家于洛陽白馬寺,現(xiàn)任中國佛學院講師。曾于各種雜志發(fā)表三十余萬字論文、隨筆,其中多篇論文獲得好評,有著作《慧燈無盡》與《僧眼看臺灣》出版。
- 仁德上人:體會體驗落實實踐佛法的道理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凈慧法師:修學佛法的關鍵就是從自身煩惱入手
- 星云大師:佛法在哪里?佛法遍在虛空之中
- 如瑞法師:修學佛法,要大膽的親近善知識
- 仁德上人:世間法與佛法有什么不同?
- 夢參法師:護持佛法功德無量,人人都能弘揚佛法
- 如瑞法師:人命無常,人身難得,聽聞佛法要及時
- 仁德上人:四首通達歌
- 體方法師:佛法是要鏟除欲望破除我執(zhí)
- 仁德上人:佛法的根本宗旨是為了明心見性
- 本源法師:如何得到佛法的智慧辯才?十種修持方式
- 靜波法師:心態(tài)決定命運,不要把法當作定法
- 正慈法師:大足石刻,將佛法的真諦講述給一代又一代人
- 仁德上人:為什么佛法要以戒為師?
- 仁德上人:佛法的根本是讓眾生都能明心見性
- 靜波法師:“佛法無量義,一以凈為本”是什么意思?
- 夢參法師:聽聞了佛法需要去修才有用
- 仁德上人:什么是佛法的稱性妙用?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體恒法師:慧燈無盡 在家學佛的第一本書 第七章 永不傾跌人生路——中道思
- 體恒法師:慧燈無盡 在家學佛的第一本書 第十二章 無盡智慧無盡燈——學佛
- 體恒法師:慧燈無盡 在家學佛的第一本書 第十一章 行無瘡疣生凈土——菩薩
- 體恒法師:慧燈無盡 在家學佛的第一本書 第二章 世間這樣一群人——居士與
- 體恒法師:《僧眼看臺灣》楊郁文先生的《阿含》課
- 體恒法師:慧燈無盡 在家學佛的第一本書 第八章 人間外處是佛國——唯心凈
- 體恒法師:慧燈無盡 在家學佛的第一本書 第四章 快樂成功有秘訣——六度佛
- 體恒法師:慧燈無盡 在家學佛的第一本書 第九章 入世出世兩不誤——佛教世
- 體恒法師:慧燈無盡 在家學佛的第一本書 第十章 己所利者亦利人——回向法
- 體恒法師:《僧眼看臺灣》監(jiān)獄弘法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