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水乳和合共處 無漏善根在有漏的阿賴耶識暫時寄住嗎?

  我們凡夫在「證得」無上「菩提」之前,就是在這個金剛道之前,這個時候,第八識異熟識都是存在的。我們在因地的時候,所積集的戒定慧的善根,都是依止在阿賴耶識當中。怎么依止呢?「隨在一種所依轉處,寄在異熟識中!埂鸽S在一種」,就是說隨在一種三界果報當中,阿賴耶識有不同的轉生處所,你就住在這一期阿賴耶識的轉生處所當中,跟阿賴耶識俱生俱滅同時地運轉。比如說:你是一個人,你在人道的時候,栽培了聽聞佛法、如理思惟的無漏善根,你來生生到天人,你這個時候是一個「所依轉處」,你的阿賴耶識就變成一個天人的阿賴耶識,這個時候你雖然看起來外表是有漏的,但是你這個天人跟一般的天人不同。比如說:他是一貫道信徒,他也修習善業(yè)到天人去了,他也現(xiàn)出天人;你是佛弟子,你修習戒定慧,但是你還沒有成佛之前,你也做天人。你們二個是隔壁,看起來沒什么差別,但是有差別!就是你這個有漏的天人果報當中,內(nèi)心有無漏的善根,這一點是不共于一般的天人。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當中,也講到一個情況:白鶴聽法而轉成一個禪師。說:誒,你看它是一只白鶴,是一個畜生道五蘊身心,但是這只白鶴,它雖然過去生有一種罪業(yè)的力量起現(xiàn)行而變成白鶴,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它這個有漏的、帶有罪業(yè)的身心當中,它有無漏的善根,它能夠來到法師的說法處來聽法。所以在《瑜伽師地論》上說:菩薩在因地的時候,栽培無漏的善根,即使墮落到惡趣,「若墮惡趣,終不久留」。就是說有善根的人,在苦惱當中,他很容易生起慚愧心,所以他的罪業(yè)會比一般人早一點結束。也就是說,當我們聽聞佛法以后,這個善根,在成佛之前,生生世世隨著我們某一期生命當中的轉生處所,就寄在這一期的異熟識當中,跟異熟識和合俱生俱滅。講一個譬喻:「猶如水乳」。這個「乳」指的是雜染性,「水」是清凈的,水跟乳雖然體性不同,但是它們二個能夠完全和合的混在一起;說水是清凈的,乳是有雜質的,雖然體性不同,但是不影響它們之間的和合相處。就好像這個善根是無漏的,阿賴耶識是有漏的,但是它也可以暫時的寄住在阿賴耶識,這是合理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