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一 廣西六
◇思恩府東至柳州府賓州上林縣二百五十里,東南至南寧府二百三十里,西南至南寧府歸德州二百五十里,北至慶遠府那地州百七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五百里,至京師一萬一千三百里。
古百越地。漢郁林郡地。晉、宋以后,皆為蠻所據(jù)。唐置羈縻思恩州,屬邕州都督府。宋仍為思恩州,錄邕州遷隆鎮(zhèn)。元屬田州路。明初,屬田州府。永樂三年,改隸廣西布政司。正統(tǒng)五年,改為思恩府,尋升軍民府《土夷考》:洪武初,土酋岑永昌歸附,授世襲知州,時居民僅八百戶,子瑛強勇,有謀略。洪熙間,以武緣白山峒七百戶分屬思恩。宣德間,又以上林淥溪洞八百余戶益之。正統(tǒng)間,從安遠侯柳溥議,升為府,又益以宜山八仙諸峒六百六十戶,尋升為軍民府。弘治中,岑?恃兵力,屢寇思城、果化、上林,又攻陷田州,放兵大掠。官兵討之,?敗死,因改設(shè)流官,其土目叛服不常。嘉靖初,王守仁列其地為九土巡簡司,亂稍弭。其后,九司日熾,府不能制。萬歷七年,督臣吳文華請割南寧府之武緣縣屬思恩,自是遂成巨鎮(zhèn)。弘治中,改同正府編戶二十里,領(lǐng)縣一。今仍曰思恩府。
府土田廣衍,山溪環(huán)錯,控臨諸夷,為西土之外險《志》云:府舊治橋利,四面絕壁,署據(jù)?確,觸之皆芒刺利?令砑之石,如在矛戟中,瘴霧昏塞,薄午始開。今治四野平曠,軒豁秀麗,后山起伏蜿蜒,敷為平原,兩水繞山合流,而入巨浸。江水既通,商賈輻輳,益比于內(nèi)地矣。
○思恩舊城在今城西五里,地名橋利。其西北又有舊城,今名寨城,明初思恩州治也。正統(tǒng)七年,岑瑛以府治遐逖,遷于橋利。成化初,始筑城,有門四。嘉靖七年,督臣王守仁奏徙治于荒田,創(chuàng)筑磚城。十七年,大水,城壞,旋復(fù)修治。二十一年及萬歷十九年,俱重修。有門三,北面無門。城周三里有奇。
鳳化廢縣府北三十里。正德七年增置,屬思恩府,治以流官。嘉靖七年,王守仁議割武緣止、戈二里益新郡,又議割上林三里移鳳化縣治焉,為犬牙相錯之勢。明年,林富議以三里地遷置南丹衛(wèi),遂并鳳化縣裁之,于是府治益孤。三里,在府東百十里。其地在八寨間,平曠博衍,多良田茂林。南丹衛(wèi)置于此。詳見前上林縣。
○獨秀山在舊城東半里。一峰峭立,亦名印笏山。又舊治南有筆架山,五峰并聳!吨尽吩:舊府城內(nèi)有仙女山,前有大潭,水光如鏡。其環(huán)繞舊治左右者,又有獅子、棲霞諸巖!饘④娚,在舊府城西,山勢雄偉,狀如兜鍪。旁有兩峰,峭拔夾峙。
崇武山在舊城西北十里。高峻,為一方之巨鎮(zhèn)。又文筆山,在府西北五里,高插云中!鸢采,在府北十里,為郡后屏障,土人訛為暗山。又鷹山,在府西北七十五里,臨江屹立。又西有仙跡山,上有池,登其巔可見田疇。
大名山府東南五十里,即大明山也。形勢高廣,接上林、武緣二縣界,遠近群川多出于此?蔀o水亦出焉,下流入于郁江。余見前上林縣!痣p馬山,在府西五十五里,二峰昂聳,如駿馬并馳,因名。
都陽山府西北二百余里。山高廣,有泉下注成溪,引流溉田。舊有都陽寨。弘治中,土酋岑?作亂,?都陽等寨石城十有八所,即此處也!鹁高h峰,在府東北,近慶遠府宜山縣界。弘治中,官兵討岑?,道出此,登此峰以望賊氛,事平,名曰靖遠。又黃?嶺,在府北四十里,其高處有廢壘。
白云巖《志》云:在舊城東北十余里。林壑甚勝,泉自巖出,流成溪澗。又滴玉巖,在舊城西十余里,又西七十余里有通天巖,皆深廣。
○清水江在府北。東南流,城中有通津水、橋利水,俱流合焉,下流會于大欖江。《志》云:大欖江,一名劍江,出大明山,流入武緣縣,沿江立陂以溉田,蓋即可瀘水之別名矣。又府南有?朱砂江、粟谷江、淥流江,皆分流并導(dǎo),有灌溉之利。
洪水江府西北六十里。一名馱蒙江。源出府西北都陽諸山,經(jīng)鷹山下,又東會于清水江。或以為即清水江之上源!鸹萑,在府城西,流經(jīng)城中而東出,引流灌田!鸢咨芥(zhèn)府北六十里。正德中,土目王受與田州土目盧蘇合謀煽亂。嘉靖初,督臣王守仁招撫之,尋分思恩地為九土巡司,管以頭目,而授王受白山巡司是也。今府西北六十里有興隆巡司。府北五十里有那馬巡司,隆慶中,移治?布咳。府東北七十里有下旺巡司。府東八十里有古零巡司。府東北三百二十里有安定巡司。府西一百三十里有定羅巡司。府西北百五十里有舊城巡司,百六十里有都陽巡司。俱嘉靖六年置。
八仙堡在府東北,即元所置八仙屯也。亦曰八仙峒。本慶遠府宜山縣地。正統(tǒng)中,割屬思恩,置堡于此,仍以八仙為名!吨尽吩:堡東五里即靖遠峰。弘治中,討岑?,以堡為駐兵之所。○淥溪峒,在府東,本上林縣地。宣德中,改今屬。又白山峒,在府南,本武緣縣地。洪熙元年,改屬思恩是也。《志》云,有在城、荒回、蘇韋三驛,又有古陵驛,今革。武緣縣府南百五十里。東南至南寧府八十里,西至南寧府隆安縣百二十里,東至賓州百五十里。漢領(lǐng)方縣地。梁置武緣縣,屬嶺山郡。隋平陳,郡廢。大業(yè)初,以武緣縣并入嶺山縣。唐武德五年,仍置武緣縣,屬南晉州,尋屬邕州。宋因之。元屬南寧府。明初仍舊。萬歷七年,改今屬。《城邑考》:縣城,洪武二十四年筑,周三里有奇。編戶十五里。
○樂昌廢縣在縣東南。劉宋時,置樂昌郡,治樂昌縣。齊、梁因之。隋廢。唐為晉興縣地,屬邕州。宋初,置樂昌縣,仍屬邕州。景?二年,省入武緣縣!吨尽吩瓶h北有永寧廢縣,誤。
羅波城縣東四十里。正統(tǒng)中,土官岑瑛筑石城于此,中有羅波潭,因名。又東二十里有鏌?石城,亦岑瑛所筑。今皆廢!疰?山縣東八十里,即大明山也。延袤甚遠,舊為邕、澄二州之望。又武臺山,在縣東二十里,山后有大章嶺,聳秀冠于一邑。又起鳳山,在縣東九里,平地特起,兩峰軒聳,秀麗如雙鳳之騰霄!皙毿闵,在縣南五十里,平地突起一峰,高數(shù)十丈。其相近有高峰嶺,高二百余丈,長十五里,南接宣化縣界。
帽山縣西十五里。山形圓聳。又郎山,在縣西北六十里,山狀如人。又西北十里有崢山,上有泉,甚清冽。○紫金嶺,在縣南二十里。又南五里有天井嶺,山頂有井。俗傳儂智高敗遁經(jīng)此,人馬渴甚,穿石得泉。似誤。
○南流江縣南二里。源出大明山麓,西流合西江水,南流經(jīng)宣化縣界會于郁江!鹞鹘,在縣西門外,可瀘水支流也。源亦出大明山,其正流經(jīng)縣西入隆安縣界,支流經(jīng)城西南合南流江而注于郁江。
○博澀寨縣東六十里。有巡司。又縣東五十里有鏌?寨巡司,縣北百五十里有高井寨巡司,縣西北百里有西舍寨巡司,縣南四十里又有橫山寨巡司,俱為戍守處。
高峰堡縣南四十里。又縣東百十四里有馬頭堡,百二十里有彭嶺堡,百四十里有扶臺堡。又有暗山堡,在縣南三十里。俱撥兵戍守。
橫桐驛縣東六十里,馬驛也。又縣北四十里有?朱砂馬驛,縣西百二十里又有白石馬驛。《志》云:縣南五十里有暗橋,與宣化縣接界。又縣北五十五里有?朱砂渡,思恩府境?朱砂江所經(jīng)也。
附見:
武緣守御千戶所在縣治西。本南寧衛(wèi)前所。洪武二十四年,撥武緣縣守御,仍隸南寧衛(wèi)。萬歷九年,改屬思恩府。
◇鎮(zhèn)安府東至向武州界八十里,西至交趾廣源州界三百五十里,南至都康州界六十里,北至奉議州界四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六百五十里,至京師一萬一千四百九十四里。
古百粵地。漢屬交趾郡。唐為羈縻蠻地。宋于鎮(zhèn)安峒建右江鎮(zhèn)安軍民宣撫司。元改鎮(zhèn)安路。明洪武二年,以舊治僻遠,移建于廢凍州或曰:元上凍州嘗置于此,改鎮(zhèn)安府《土夷考》:洪武初,土酋岑天保歸附,世襲知府,流官守領(lǐng)佐之。三十五年,向武知州黃世鐵侵奪高寨等地,督撫遣兵平之,仍以其地屬鎮(zhèn)安,隸布政司編戶二里,秋米千二百五十石,貢馬。今仍舊。府高峰峻嶺,環(huán)帶左右,內(nèi)撫溪峒《志》云:府壓溪峒二十有八,外控安南,亦形勝處也。
○鎮(zhèn)安舊城在府西感馱巖下,即故鎮(zhèn)安峒也。宋時,宣撫司置于此。元泰定三年,鎮(zhèn)安總管岑修廣為其弟修仁所攻,來告,命湖廣行省辨治之,即此地。明初,移置于廢凍州,即今治也。○岜筆山府城北。上有數(shù)峰相連。又云山,在府城東,峰巒聳拔,上接云霄。其北又有嶺曰雷高嶺!鸶疑,在府西十里,下有泉流,為?布來水。感馱巖府西四百五十里。巖周二十余丈,內(nèi)有石柱如盤,亦名盤石巖。側(cè)有鎮(zhèn)安峒,宋、元時鎮(zhèn)安舊治也!瘃W命江在府城南。府境之水皆流匯焉,東北歷奉議州界,入于大江。又?布來水,在府城北,南流合馱命江。
黑洞水府南二百余里。水出洞中,長流不竭,引以灌溉。又蓮花塘,在府南,其水四時不涸。又那盎陂,在府東三里。皆潴水溉田,為利甚博!?布桑泉,在府西百八十里,亦有灌溉之利。
○上映洞在府東。元置上映州,屬鎮(zhèn)安路。明初,廢為上映洞。明崇禎十年,復(fù)為州,仍屬鎮(zhèn)安府。土官許朝卿管峒事,世守其職。
湖潤寨在府東南。明初,土酋岑元全歸附,授巡簡司,世襲傳至岑穩(wěn)。隆慶三年,調(diào)征廣東,陣歿,其子復(fù)繼其職!髿w順州東北至鎮(zhèn)安府百余里,東至都康州界四十里,南至太平府安平州界七十里,西至交趾界二百余里。宋羈縻蠻地。明初,為歸順峒,隸鎮(zhèn)安府。弘治九年,升為歸順州《土夷考》:永樂中,鎮(zhèn)安知府岑志綱分其第二子岑永福領(lǐng)歸順峒事,傳子瑛,屢率兵報效。弘治中,都御史鄧廷瓚奏:歸順峒舊為州治,洪武初裁革,今其峒主每效勞于官,乞設(shè)州治,授以土官知州。從之,仍增設(shè)流官吏目一員。后又以瑛子岑璋奏,改隸布政司。從之,仍隸鎮(zhèn)安府。嘉靖初,改隸布政司編戶一里,秋米一百五十石,貢馬。今仍曰歸順州。
○歸順江在州北。流入鎮(zhèn)安府,合于馱命江。
○祿峒在州西。又州西北有計峒,西南與祿峒接界。元皇慶二年,交趾犯鎮(zhèn)安、歸順二州,陷祿峒、計峒,焚養(yǎng)利州,尋引去。
◇思明府東至廣東欽州界三百里,南至思陵州界八十里,西至交趾界一百三十里,北至江州界四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寧府六千三百六十里,至京師九千五百二十七里。
古百越地。漢屬交趾郡。晉、宋以后,皆為蠻地。唐置羈縻思明州,隸邕州都督府。宋隸永平寨。元至元二十四年,改置思明路。明初,改為思明府《土夷考》:洪武初,思明總管黃忽都歸附,世襲知府,流官佐之。編戶三里,秋米六百三十七石,貢馬。舊領(lǐng)州七、縣一,領(lǐng)州一。今因之。
府密邇交趾,江山環(huán)帶,資為屏蔽。
○回團山府治西南十里。以山勢盤旋而名。又府南百二十里有公母山,以山頂有兩峰相對也!鹉μ鞄X,在府南十五里,道出思陵州;又府北十里有風(fēng)門嶺,皆高峻。
○明江在府治南。源出上思州之十萬山,西北流,繞府治而北流百八十里,入龍州之龍江。龍江,即麗江也。
太子泉在府治西!吨尽吩:元鎮(zhèn)南王討占城,師還思明,士卒飲明江水而病,禱于神,馬跑泉涌,味甘美,汲之不竭,因?為井,亦名太子井。明初,建樓其上。
○遷隆峒府東二百里,東至上思州五十里。亦曰遷隆寨。宋邕州五寨之一也,為控扼要地。元曰遷隆峒。明洪武初,峒長黃氏歸附。四年,置遷隆峒土巡司,以黃氏世其職。秋米四十石。況村在府西。成化中,思明庶孽黃紹治兵況村,殘思明州及下石西、上石西州,并據(jù)府治。弘治十八年,討平之。紹子文昌后肆惡,遷府治于況村,筑城拒命,復(fù)討擒之,思明始定!吨尽吩:有明江驛及永平寨巡司,今革。
下石西州府西百四十里。西至上石西州十五里,北至思明州界三十里。
本蠻峒地。唐置石西州。宋嘉?間,分置下石西州,屬永平寨。元屬思明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二年,土官閉賢歸附,授世襲知州,流官佐之,屬思明府編戶一里,秋米二十五石,貢馬。今省。
○白樂山在州治北。峰巒聳秀,林木蒼翠。
附見:
祿州府東南二百余里。
本蠻洞地。唐置羈縻祿州,屬安南都護府。宋屬邕州永平寨。元屬思明路。明洪武初,省入思明府。二十一年,復(fù)置,尋沒于交趾。永樂二年,開復(fù)。宣德二年,復(fù)沒于安南州南三里有棟包山。
西平州府西南二百里。
本蠻峒地。唐置羈縻西平州,屬安南都護府。宋屬永平寨。元屬思明路。明初省。永樂二年,復(fù)置。宣德二年,沒于安南。
◇田州東南至南寧府歸德州三百里,南至奉議州界一百里,西至泗城州界百十里,北至慶遠府東蘭州界二百五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一千三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五百二十里,至京師一萬一千三百三十里。
古百粵地。漢屬交趾郡。晉、宋以后,皆沒于蠻。唐開元初,置田州。天寶初,曰橫山郡。乾元初,復(fù)故,后為羈縻蠻洞地。宋亦置田州,隸邕州橫山寨。元改為田州路。明初,曰田州府《土夷考》:洪武元年,土官岑伯賢歸附,世襲知府。弘治三年,恩城州土官岑欽、泗城州土官岑應(yīng)攻寇田州,自是田州與鄰境互相仇殺。正德中,酋岑猛恃其強狡,凌粇鄰境。嘉靖初,驕慢益甚,督臣姚鏌遣兵攻之,猛走死。疏請改置流官,從之。未幾,田州復(fù)亂,乃命王守仁總制軍務(wù)。七年,諸蠻聽命,守仁疏言:治田州非岑氏不可,請降府為州,分設(shè)土巡司以殺其勢,而添設(shè)田寧府,統(tǒng)以流官知府,俾總其權(quán)。從之。未幾,以都御史林富言,罷府治,惟分置十九土巡司。嘉靖五年,改為流官。七年,降府為州,復(fù)添設(shè)田寧府治焉。明年,廢府,仍為田州,直隸布政司編戶十里,秋米四千八百六十五石,貢銀爐并馬。舊領(lǐng)四州一縣,領(lǐng)縣一。今省。
州山川平曠,控帶百粵,翼蔽南荒《風(fēng)土記》:田州臨大江,地勢平衍,沃野方數(shù)百里,兵力悍勇。
○田州舊城州東四十里。唐置州,治都救縣,兼領(lǐng)惠隹、武龍、橫山、如賴四縣。大歷以后,為羈縻州縣。宋諸縣皆廢,而田州如故。元末,移于今治。今故址猶存。
廢來安路在州西。元置來安路軍民總管府于此。明初,岑伯顏以田州、來安二路來降。洪武七年,來安酋岑即廣叛命,旋討平之,尋以來安省入田州府。又唐興廢州,亦在州西境,元置,屬來安路。延?六年,來安總管岑世興叛,據(jù)唐興州,即此。明初廢。
婪鳳廢州在州境。宋所置羈縻州也。元廢。今為婪鳳巡司。
○橫山州東南十里。以山勢蜿蜒橫列而名。又岜野山,在州東三十里!吨尽吩:州西十里有怕武山!鸸爬徤,在州境。萬歷二十一年,土目黃關(guān)據(jù)周安鎮(zhèn)作亂,官兵討之,賊敗遁古缽山,官兵追及之于石崖藤蘿間,斬之。周安鎮(zhèn),見前上林縣。
○左江州東南三十里。自泗城州流入界,又東入奉議州境。詳見大川左江!鹑f洞溪,在州西二十里,水深闊,居民常漁于此,下流入于左江。又州西五十里有那壩泉,四時不竭,引流溉田。
○工堯隘在州東南。亦曰工堯村,州之險塞也。嘉靖初,官兵討岑猛,猛以勁兵屯工堯隘,別將沈希儀擊之,去工堯五里而營,夜分三百人緣山而右走間道,三百人緣江而左繞出工堯山背,黎明接戰(zhàn),間道兵登山樹我旗幟,賊驚潰,遂入田州!鹞溽,在州東。萬歷二十一年,州目黃關(guān)作亂,掩州之武峒,大掠而去,即此。一名武籠峒。
凌時鎮(zhèn)在州境。嘉靖七年,王守仁撫定田州土目盧蘇等,因分州地置十八巡司,以盧蘇為巖馬甲巡司,余曰凌時,曰大田子,曰萬岡甲,曰陽院,曰思郎,曰累彩,曰洎河,曰武隆,曰拱甲,曰床甲,曰婪鳳,曰下隆,曰寨桑,曰思幼,曰侯周,曰縣甲,曰篆甲,俱以土酋世襲!稌洹:有怕牙土巡司,又有平馬土官驛,慕化、馱淮、橫山各驛,俱革。上林縣州東南三百八十里,西至向武州界六十里。宋置羈縻上林縣,隸橫山寨。元屬田州路。明洪武二年,土官黃嵩歸附,授世襲知縣,以流官吏目佐之,編戶一里。今省。
附見:
恩城州在田州北二百五十里。舊為蠻峒地。唐置恩城州,隸邕州都督府。宋因之。元屬田州路。明初,屬田州府《土夷考》:明初,岑氏世襲知州。弘治中,知州岑欽與田州相攻,官軍討之,欽服罪。弘治末,思恩岑?作亂,攻田州,欽孫桂佩黨于?,官兵討?,并誅桂佩。印失,今無襲。舊有編戶六里。弘治末廢。
上隆州在田州北八十里。
舊為蠻峒地。宋置上隆州,隸橫山寨《宋志》不載。元屬田州路。明屬田州府《土夷考》:洪武初,以上林知縣岑永通管州事。成化間,移置潯州府武靖州,州遂廢。舊有編戶四里。成化三年,州廢!筱舫侵輺|至東蘭州界三百里,南至果州界百八十里,西至上林長官司界一百二十里,北至貴州永寧州界百六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一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六百里,至京師一萬一千四十五里。
漢交趾郡地。唐羈縻蠻地。宋置泗城州,隸橫山寨。元屬田州路。明初,移州治古?洞,仍曰泗城州《土夷考》:洪武初,土官岑善忠歸附,世襲知州。宣德七年,岑豹襲職,桀驁亡狀,子應(yīng)及接,世濟其惡,迫逐程縣流官知縣,攻殺上林安隆長官司,殘破田州。嘉靖初,為田州所戕殺,自是衰息。編戶二里,秋米一千六百四十一石,貢馬,隸廣西布政司,領(lǐng)縣一。
州山川明秀,境壤深僻,與慶遠羈縻諸州互相雄長《風(fēng)土記》:泗城方千余里,兵倍田州,散居巖洞,石城險絕,芭蕉關(guān)尤峻而固。
○泗城舊城在州西南。宋、元時,州皆治此。今治即古?勘洞也。或曰:宋置勘州于此,元州廢,改為古?勘洞。明初,移州治焉。
○凌云山州治北。極高峻。又治東有迎暉山,治西有餞?山,東西并峙,為州之勝。
○左江州東八十里。其上源即南北盤江也。自貴州慕役長官司合流入州境,又東南入田州界。詳見大川左江!鸪伪趟,在州東北三里。又州南百五十里有龍淵水。
○羅博關(guān)在州界。有巡司戍守。又州界有芭蕉關(guān)!鸸拍谴,在州西北,與利州接界。宣德七年,總兵柳溥以泗城與利州爭地,議將古那易利州之利甲莊,不果!吨尽吩,有木沙、板馱、上林、博賽、泗城、往甸、歸樂七土官驛。舊又有羅博驛,今革。
程縣州東北三百二十里。東至南丹州界二百里。舊名程丑莊。洪武初,土酋歸附。二十一年,升置程縣,隸泗城州,尋以縣距州遠而距宜山稍近,因改屬慶遠府。宣德初,改任流官,還隸泗城州。正統(tǒng)間,為泗城岑豹所竊據(jù),凡七十余年。嘉靖初,始征縣印,貯于公帑。其地已為蓁莽,南丹、那地諸州俱圖吞據(jù),治兵相攻。舊有編戶一里。
○回顧山縣東五十里。又縣西百里有藩籬山。
○布柳水在縣西。流入那地州境,合于都泥江。
◇利州東至泗城州界八十里,南至田州府界二百五十里,西至隆安長官司界百五十里,北至貴州永寧州界六百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五百三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六百里,至京師一萬一千四十五里。
漢交趾郡地。隋、唐以來,為溪峒地號阪麗莊。宋置利州,屬邕州橫山寨。元仍置利州。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官岑姓者歸附,授世襲知州,流官吏目佐之。正統(tǒng)間,利州知州岑顏為泗城酋岑豹所攻,奪其地二十五里。顏訴于上,屢敕鎮(zhèn)官開諭豹,終不悛,攻殺顏及子得,奪去州印,遂以流官州判管州事。嘉靖二年,泗城土酋岑接為田州岑猛所攻殺,督府始遣官按問,州印核顏,宗枝無可據(jù)者。印貯賓州庫中,而以地方兵民歸并泗城州。舊有編戶二里,秋米一百石,貢馬,直隸布政司。今省。
○白麗山州治北。又州西二里有巴牙山。
○阪麗水州北二里。又蒙泓水,在州東百三十里。阪作水,在州南八十里。三水皆小溪,亂石嵯岈,難通舟楫!蠓钭h州東至田州界十里,南至鎮(zhèn)安府界百二十里,西至田州界十五里,北至田州界一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四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五百十里,至京師一萬九百五十五里。
漢交趾郡地。隋、唐以來,為溪洞地。宋置奉議州《志》云:初屬靜江軍節(jié)度使,后屬廣西經(jīng)略安撫司。元因之《一統(tǒng)志》:元屬廣西兩江道宣慰司。明洪武五年,省入來安府。七年,復(fù)置。二十八年,改為奉議衛(wèi),尋罷衛(wèi),復(fù)置州《土夷考》:洪武初,奉議州為土酋所竊據(jù)。七年,向武土官黃志威招撫有功,兼轄州事,世襲。弘治中,殄世。今以判官掌州事。編戶二里,秋米二百八十六石,貢馬,直隸布政司。今仍舊。
○奉議舊城州東十五里。宋置州治此。元大德中,始筑此城。明洪武初,遷州治于柴林村,即今治。舊城遺址尚存。
○唏沙山州南十里。州東南十六里又有石門山!鹱蠼谥莩潜。自田州流入境,又東入南寧府歸德州界。今州城北門外有州門渡,州東二里有通濟橋,即左江經(jīng)流處也!兑唤y(tǒng)志》作右江,而謂交趾所出之麗江為左江,誤。詳見大川左江。○蓮花關(guān)《圖經(jīng)》云:在州北,與田州接境處也。
◇
向武州東至田州上林縣界五十里,南至太平府鎮(zhèn)遠州界七十里,西至鎮(zhèn)安府界百二十里,北至田州界百二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四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五百里,至京師一萬九百四十五里。
漢交趾郡地。隋、唐以來,為溪洞地。宋置向武州,隸橫山寨《宋志》不載。元隸田州路。明初,亦曰向武州。洪武二十八年,改置向武軍民千戶所。三十二年,復(fù)曰向武州《土夷考》:洪武二年,土官黃志威歸附,世襲知州。七年,以志威兼轄奉議州及富勞縣,皆世襲。弘治中,奉議改流官,而向武、富勞羈縻如故。編戶七里,秋米八百六十八石,貢馬,改隸布政司,領(lǐng)縣一。今省。
○向武舊城州西北五里。元筑。延?中,遷州治于岜棒村,即今治也。舊城故址尚存。○武林廢縣,在州東北十里,元置。明永樂初,省入富勞縣。又向武千戶所,在今州城內(nèi),洪武中置。正統(tǒng)中,徙潯州府貴縣!瘃R鞍山州東三里。又州南有武城山。
○枯榕江在州城南。其上流即馱命江也。自鎮(zhèn)安府流入州境,又東至田州上林縣界合于左江。又泓氵?江,在州東南。自太平府境流入州界,有多罕泉江流合焉,復(fù)流合枯榕江,注于左江。
富勞縣州北三十里。元置,隸向武州。明初,為蠻獠所據(jù),縣廢。二十五年,復(fù)置富勞縣,仍隸向武州,以知州黃志威兼轄,仍命世襲。編戶二里,秋米二百一十四石。
○坡州山縣北三里。山勢如虎,一名虎山。又塘濱山,在縣西五里,山勢縈紆聳秀,下有塘濱泉。
◇都康州東至太平府龍英州界二十里,南至龍英州界五里,西至鎮(zhèn)安府界十里,北至向武州界五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四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五百五十里,至京師一萬九百九十五里。漢交趾郡地。隋、唐皆為蠻地。宋置都康州,隸橫山寨《宋志》不載。元屬田州路。明初,州廢。建文元年,復(fù)置都康州《土夷考》:洪武初,蠻獠作亂,酋長馮原保出奔,詔撫還。其子進福以安集民夷,后置州以授。進福子斌世襲知州,設(shè)流官吏目佐之。編戶二里,秋米二百三十石,貢馬,直隸布政司。今省。
州崇山峻嶺,環(huán)列左右,控御諸蠻,亦稱險固。
○唏顯山在州治北。州治東又有岜望山。
○岜爐江州西四里。下流入龍英州界,合于通利江!鹪遮,在州西,其地有爐泉水,涌流不竭,筑為陂。又州治南有黎塘。俱為灌溉之利。
◇江州東至南寧府忠州界百二十里,南至思明府界百里,西至龍州界九十里,北至太平府界十五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一百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里,至京師一萬四百四十五里。
漢交趾郡地。隋、唐時,皆為蠻地地名江陽。宋置江州,隸古萬寨。元屬思明路。明初,屬思明府《土夷考》:洪武元年,土官黃威慶歸附,世襲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編戶二里,秋米二百二十石,貢馬。洪武二十五年,改隸布政司,領(lǐng)縣一。今仍曰江州。
州山川環(huán)帶,土田曠遠,于諸部中稱為饒沃。
○波漢山在州治后。山勢起伏如波瀾,因名。
○綠眉水在州治南。下流入麗江。又有歸安水,自上思州流經(jīng)州境,下流亦入麗江。
羅白縣州東北百里。本蠻地。宋置羅白縣,屬遷隆寨。元屬江州。明洪武初,土官梁敬賓歸附,授世襲知縣,仍屬江州。編戶一里,秋米一十五石。縣今省。
○羅高山在縣治東。
○隴冬水在縣南。下流入于麗江!笏剂曛輺|至南寧府忠州界四百二十里,南至交趾界三百九十里,西至思明府界七十里,北至思明府界一百二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一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寧府六千四百八十里,至京師九千九百二十七里。漢交趾郡地,后為溪峒雜夷所據(jù)。唐置羈縻思陵州,屬安南都護府。宋屬永平寨。元屬思明路。明洪武初,省入思明府。二十一年,復(fù)置州授土酋韋氏世襲。編戶二里,秋米二十五石,貢馬,直隸布政司。今省。
州逼近交趾,山川回繞,亦為要地。
○峙壁山州東六里。又東四里有紀(jì)牟山。又東陵山,在州東四十里。州南二十里又有角硬山。
○淰削水在州治南。流入思明府,入于明江!鸾怯菜,亦在州南,源出角硬山,北流二十里合于淰削水。
○辨強隘在州西南。道出安南,為戍守處。
◇龍州東至太平府百八十里,南至思明府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太平府上下凍州四十里,北至太平府安平州二百余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三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一百五十里,至京師一萬五百六十里。
漢交趾郡地,后為溪洞地。唐置龍州,屬安南都護府。宋改隸邕州太平寨。元大德中,升州為萬戶府。明初,復(fù)為龍州《土夷考》:洪武初,土官趙帖堅歸附,世襲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編戶五里,秋米四百五十五石,貢馬,隸太平府。洪武九年,直隸布政司。今省。
州控制交趾,藩屏中原!锻了菊摗吩:永樂中,問罪安南,由龍州度憑祥,用扼交人之吭,最后,安南納款,叩關(guān)請命。則二州固中國之藩籬,亦入交之門戶哉!瘕堉菖f城州東北百里。元初筑。大德間,遷于龍江,即今治也。其故址尚存!鸾斜街莩悄。城西又有馬傾山!鹦銕X,在州西二十里。其山高聳,為州境諸山之冠!瘕埥谥莩悄,即麗江也。源出交趾,經(jīng)州境入太平府界。今州東四十里有馱河渡,即龍江津濟處!鹆_回洞在州西。元泰定中,安南廣源賊閉覆寇龍州羅回洞。又嘉靖中,討交趾,分道出兵,以羅回峒為左哨,是也!瘕堄误A,在城西!遁洺逃洝:自龍州驛正南渡廣源州江,入白藤大小兩江,為龍州入交趾之道!吨尽吩:州有龍游、鐙勒、叫壘、龍步四土官驛。
◇憑祥州東至龍州界六十里,東南至思明府百里,西至交趾界七十里,北至龍州界五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零四十里,至江南江寧府六千四百七十里,至京師九千六百三十里。
唐羈縻蠻地。宋為憑祥峒,屬永平寨。元屬思明路。明初因之。洪武十八年,置憑祥鎮(zhèn)。永樂二年,升為縣,屬思明府。成化十八年,又升為州《土夷考》:洪武初,憑祥峒長李?內(nèi)附。十八年,授?憑祥鎮(zhèn)巡司。永樂初,改為縣,?子應(yīng)清世襲。成化中,以縣當(dāng)交趾要沖,升為州,授李廣寧世襲,流官吏目佐之。編戶二里,秋米一百六十五石,貢馬,直隸布政司。今省。
州控馭安南,為出入沖要。《志》云,州境有一關(guān)三隘,稱西南門戶,是也。
○坡干山在州治北。有六尖峰!瘥惤谥菸鞅。亦曰左江。自交趾廣源州流入界,又東北入龍州界,謂之龍江。○鎮(zhèn)南關(guān)州南三十里,即界首關(guān)也。嘉靖十六年,兵部尚書毛伯溫督師討交趾,莫登庸受降于關(guān)內(nèi)!遁洺逃洝:自兩廣、云南三省,軺車往來必由龍州龍游驛,陸路四十里至憑祥,出界首關(guān)而南,皆土山,緣坡嶺行二百四十里至卜鄰站,山溝皆深峻,又百里過濮上站始平,又二百十里渡富良江抵安南城,此入交趾之正道也。
絹隘《圖經(jīng)》云:在州西。其南又有坡口隘。又鎮(zhèn)南關(guān)旁有南關(guān)隘。所謂州有一關(guān)三隘也!笊狭珠L官司東至泗城州界百里,南至云南廣南府富州界百五十里,西至安隆長官司界百五十里,北至泗城州界一百五十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二千三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四百里,至京師一萬八百四十五里。漢交趾郡地,后為蠻地。宋為上林峒,屬泗城州。元因之。明永樂七年,建上林長官司《土夷考》:永樂中,置長官司,以泗城土酋岑善忠第三子子成世襲長官。天順八年,為泗城酋岑豹所戕殺,擅據(jù)其地。嘉靖初,泗城衰亂,而子成之裔皆絕,因以流官吏目掌司事。管十六甲,秋米四百石,直隸布政司。今省。
○潺岜山司東十里。司南二十里又有晚架山。又累峰嶺,在司南二里,嶺有數(shù)峰,因名。又司北三里有倉冒嶺。
○馱娘江在司治西。流入田州界合于左江。
◇安隆長官司東至泗城州界四十里,南至上林長官司界二百里,西至云南廣南府界三百里,北至貴州貴陽府界六百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二千五百三十里,至江南江寧府八千一百二十里,至京師一萬一千五百六十里。
漢交趾郡地。唐、宋時,皆為蠻峒地。元置安隆寨,屬泗城州。明永樂元年,置安隆長官司《土夷考》:永樂初,置長官司,以泗城土官岑善忠次子子德世襲長官。弘治四年,為泗城酋岑接所戕殺,自是數(shù)為泗城所侵?jǐn)_。嘉靖初,亂始息。編戶一里,秋米一百四十一石有奇,直隸布政司。今省。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yīng)篇感應(yīng)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yīng)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