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一)
好逸惡勞或懈怠,可以說是人的通病。由于貪圖安逸,往往導(dǎo)致心神散漫,做事就不容易成功;因為惡勞,所以急功近利,只求速成,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一碰到困難就畏縮;尤有甚者,怨天尤人,不但對于前途毫無幫助,反而起惑造業(yè),空費大好的光陰,實在是可惜!對治之道無他,唯佛法中的「精進」是最好的針砭良藥。
何謂「精進」?簡而言之,「精」,即純而不雜;「進」,即前而不退。做人、做事,唯有專心一意,勇猛向前,才能達成目標(biāo)。在佛法中,精進是菩薩六度之一(亦是正道之一);六度以精進為主,無論實踐布施、持戒、忍辱、禪定、智慧,都必須精進,才能完成波羅蜜;所以說精進是成佛的階梯,一切法得成于精進。
又精進可分為「二種精進」及「三種精進」:
二種精進:
即「身精進」與「心精進」。精進者,謂心練于法而不懈怠。如法致財而用于布施等,為身精進;斷慳貪等惡心,使不得入者,為心精進。(《大智度論》卷八十)「心的精進,才是真精進。」
三種精進:
一、《成唯識論》卷九所立之三種精進:
。ㄒ唬┍患拙M,發(fā)勇猛、自利利他之大誓愿,期無數(shù)大劫而無退屈之念,誓成大事,恰如被甲臨敵之大威勢。
。ǘ⿺z善精進,攝諸善法精進修行。
。ㄈ├麡肪M,利樂一切眾生,心不疲倦。
二、《菩薩善戒經(jīng)》卷五所立之三種精進:
。ㄒ唬莊嚴精進:菩薩發(fā)心精勤修習(xí)一切梵行,莊嚴道果。復(fù)為化諸眾生,于三界中示現(xiàn)受生,乃至為慈悲故,入地獄中,代受其苦,心不休息。
(二)攝善法精進:菩薩既修六度梵行,不為煩惱、惡業(yè)、邪見之所傾動,攝持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心不放逸。
。ㄈ├姹娚M:菩薩于一切時,修習(xí)圣道,利益一切眾生,以種種法而化導(dǎo)之,咸使斷滅惡因,成就善果,雖歷塵劫,心不疲倦。
《梵網(wǎng)經(jīng)》中云:「為得道故,一心勤求精進,所以者何?諸佛一心勤求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褂纱丝芍M的功德不可思議。
往昔,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時,曾是弗沙佛的弟子,名釋迦菩薩,時入山尋求本師不見蹤影,正抬腳走時,忽見弗沙佛在寶龕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異于常。菩薩實時歡喜無量而忘了放下腳,就這樣經(jīng)過七天七夜,翹足合掌說偈:「天上天下無如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嘆世尊功德,因此精進,超過九大劫的修行。」
每想到諸佛為度眾生故,勤求佛道,如此精進,又怎不慚愧、感動?《阿彌陀經(jīng)》中提到「干陀訶提菩薩」與「常精進菩薩」。「干陀訶提菩薩」翻譯起來,就是「不休息的菩薩」;所謂「不休息」與「常精進」,都是非常認真的修行方法。這就是表示,當(dāng)釋迦牟尼佛在講《阿彌陀經(jīng)》的時候,有這么多的大菩薩在聽佛說法;這個不休息菩薩與常精進菩薩都是境界很高深的菩薩,可見《阿彌陀經(jīng)》不是一般的經(jīng)典,等于是所有的大菩薩都來聽佛講的經(jīng)典。
除了上述兩位菩薩外,還有后來結(jié)集經(jīng)典的上座比丘脅尊者,他們都給我們求學(xué)佛道、精進修學(xué)樹立了最好的榜樣,讓我們在漫漫的菩提道上自信有成就的一天。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二)
精進,可以說就是修行人最大的動力;有了精進的求道心,就會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地去完成菩薩道上種種艱難的任務(wù),下面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過去久遠劫前,有一只名叫歡喜首的鸚鵡,牠與許多鳥獸同住在雪山對面的大竹林中。有一天,竹林里起了大火,火苗迅速地漫延開來,竹林一下子就成了一片火海。由于火勢猛烈,鳥獸們都非常害怕,驚惶恐怖地四處逃竄。
眼見這一幕,歡喜首當(dāng)下生起悲憫之心,勇敢地飛向前方的一處大海去取水。盡管大海距此遙遠,竹林面積廣大,歡喜首仍不舍林中的鳥獸同伴們,毅然決然地往大海處飛去。歡喜首飛到了海面時,將自己的翅膀沾濕,再回到竹林中,用沾濕的翅膀朝竹林的上空振動,把翅膀上微少的水滴灑向已成火海的林中,希望熄滅這場大火。就這樣,牠不停地來回在大海與竹林間往返奔波著。
「碰!」此時忉利天宮突然發(fā)生了大震動,天主釋提桓因深感驚訝: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忉利天宮發(fā)生這么大的震動?于是用天眼觀察,當(dāng)衪看到鸚鵡歡喜首正在救火的景象時,露出非常詫異的神情,深受感動地想著:「這種事情,只有真正發(fā)心的菩薩才做得到。
于是,釋提桓因以神通力來到了歡喜首的面前,對歡喜首說:「這片竹林,有數(shù)千萬里這么廣大;你用翅膀所沾到的水也不過幾滴而已,要想熄滅這場大火實在太困難的!」歡喜首回答說:「我相信只要自己堅持這個心愿,精進努力一定可以滅掉這場大火;如果犧牲了性命而大火仍未熄滅,為了這竹林中的一切生靈,我愿意來生再繼續(xù)滅火,直到大火熄滅為止!」
釋提桓因被歡喜首的悲心及精進的行動力深深的打動,于是刻時用神通力降下大雨,而這場火也就迅速的被熄滅了。
由此可見,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難還是不難?就要看能不能精進不懈,堅持到底。
我們必須不斷精進修持,才能斷除無邊煩惱,攝化無量眾生呢?偈語說「不計寒暑,朝夕勤修」,指的就是:一、要有堅定的決心,不因氣候的變化而影響工作,不因情緒的低落而忘記初心,不因環(huán)境的動蕩而動搖己志,不因身體的倦怠而借口休息。二、要有耐久的恒心,必須用心觀照,念茲在茲。
所以說,精進就是最大的力量。佛典中,有關(guān)「精進」的故事,實在相當(dāng)之多:
兩位比丘從佛陀那里得到觀想的題目后,到森林里的一處精舍去禪修。其中一位比丘心不在焉,只知在火旁邊取暖,整個初夜和年輕的沙彌談話而浪費時光。另一位虔誠的比丘則善盡比丘的職責(zé):初夜時經(jīng)行,中夜時休息,后夜則再度禪修。由于他的精進并持續(xù)正念,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證得了阿羅漢果。
結(jié)夏安居結(jié)束后,這兩位比丘回去向佛陀頂禮報告修行心得。佛陀問他們這段時間如何安居?懶惰又心不在焉的比丘,竟然說另一位比丘只是躺著休息、睡覺而浪費時間。佛陀就問道:「那么你自己呢?」他回答說:「在初夜的時候,靠在火旁邊取暖,然后就整夜沒睡!沟鹜犹宄麄儍扇税簿拥那樾瘟耍跃蛯卸璧谋惹鹫f:「你明明懶惰、心不在焉,卻說自己精進努力、正念現(xiàn)前,而你的同修精進努力、正念現(xiàn)前,你卻說人家懶惰、心不在焉。你就像羸弱、步履緩慢的馬,而你的同修則是強壯、腳程敏捷的馬!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三)
有一天,佛陀率領(lǐng)眾弟子在外面弘化,途中,佛陀要阿難為同行的比丘們說法。阿難于是為大家宣說精進的重要,贊嘆精進的功德。佛陀聽了,說:「阿難!你贊嘆精進嗎?」阿難回答:「是的,佛陀!我贊嘆精進。」佛陀說:「精進是值得稱贊的。努力行善,名為精進。不但修行成佛非精進不可,就是世間的學(xué)問、事業(yè)、一切好的事情,也都要精進才能成功。懶惰的、放逸的,只知道享受而不肯勤勞努力的人,將來什么事也不會成功,所以精進是值得稱贊的!
最后,佛陀看了看阿難,對大眾說:「居家懈怠,則衣食不供,產(chǎn)業(yè)不興;出家懈怠,不能出離生死之苦。一切眾事都是由于精進方能成就!咕M是八正道之一,佛說四正勤,就是四種精進: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除滅!
《大智度論》說:「精進法是一切善行的根本,能生出一切諸道行,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箍梢娋M是修道的根本;精進是對治懈怠、懶惰的良方;佛陀時常告誡眾弟子,應(yīng)當(dāng)勤修精進,不要被懶惰的習(xí)氣所覆蓋。
在過去無量劫以前,有大覺如來,名一切度王,降世說法,廣度善根成熟的菩薩種。這時群眾中有兩位比丘,一位叫精進辯,一位名德樂止,一同到一切度王佛前,聽講法要,精進辯聞法歡喜,心領(lǐng)神會,立時得「阿惟越致」── 證入菩薩不退轉(zhuǎn)地,具足六神通。但是德樂止卻睡著了,清妙法味一毫不入,所以沒有得道。精進辯就對德樂止說:「勤奮修習(xí)才能獲得進步,不可貪圖睡眠!沟聵分孤犃诉@句良善的諫言,馬上振奮精神,但過不了多久又沉沉入睡。每次他都想:「不行!我一定要振作!」但總是忍不住又睡著。
這天,德樂止來到泉水旁邊,在水邊靜坐,想要入禪定,沒多久又昏昏欲睡。精進辨看到了,實時使用新得到的神通力,變成一只蜜蜂,飛撲到德樂止的眼皮上,做出要刺下去的樣子。德樂止被嚇醒,馬上重新坐正,但沒過多久又睡著了。蜜蜂看到德樂止又睡著了,便從他的袖口飛進去,從腋下鉆到胸腹,小力刺了他一下。
「!好痛!」德樂止得到痛楚的感覺,一下子驚醒過來,精神陡然振作。這只蜜蜂再從袖口飛出,停在附近一朵鮮花上,德樂止端正挺直的坐著,一直盯著蜜蜂,恐怕它再飛來,于是提起精神,不再想睡了。
蜜蜂為了幫助德樂止快點悟道,想給他一點啟示。牠假裝在花朵上睡著,睡得正熟時,腳跟站不穩(wěn),一陣風(fēng)將花吹動,蜜蜂便掉入污泥中,然后蜜蜂急忙飛到水面,將身體洗干凈再重新飛回來,安靜的停止在花朵上,迎著清風(fēng)唱出美妙的歌聲:
「佛陀的道理就像甘醇的露水,一聽聞就沒有滿足的時候。不應(yīng)松懈怠惰,昏沉的失去體會妙義的感覺,譬如掉落到污泥中,被愛恨和欲望所捆綁。應(yīng)當(dāng)精勤修業(yè),不要自恃佛陀常常會在!
德樂止聽到這首偈子后,心中智慧大放光明,才知道蜜蜂是菩薩的化身,馬上證得了無生無滅的菩薩境界──精進辯即是釋迦如來的前身,德樂止即是彌勒佛的前身。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四)
由此可見,我們要發(fā)起精進、不放逸之心,善知識對我們的幫助實在非常之大,如下面幾個故事的例子:
有一次,尊者阿難從禪修中起來,去見佛陀報告他的心得:
「世尊!我剛才在禪修中這樣想:如果能有善知識的引導(dǎo),解脫涅盤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
佛陀指正尊者阿難說:
「不要這么說,阿難!為什么呢?因為有善知識的引導(dǎo),必能圓滿完成清凈的修行。我也是因為有善知識的幫助,才證得了無上等正覺,然后成為他人的善知識,教導(dǎo)眾生以『依遠離、依離貪、依滅、向于舍』修七覺支、八正道,度化無數(shù)深陷于生、老、病、死的眾生,讓他們超越而免于生、老、病、死的。
又,阿難!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跟隨善知識修學(xué),就有助于信、聞、施、慧等德行的增長與成就,就像月亮從初一到十五漸漸地變圓、變亮一樣。由于跟隨善知識修學(xué),有這樣的方便與利益,所以說,具足善知識,是全梵行者!
。ū緞t故事前段取材自《雜阿含第七二六經(jīng)》、《相應(yīng)部第四五相應(yīng)第二經(jīng)》、《增壹阿含第四四品第一零經(jīng)》,另參考《雜阿含第七六八經(jīng)》。中段取材自《雜阿含第一二三八經(jīng)》、《相應(yīng)部第三相應(yīng)第一八經(jīng)》。后段取材自《雜阿含第七一七經(jīng)》、《雜阿含第七七八經(jīng)》、《相應(yīng)部第四五相應(yīng)第七七經(jīng)》、《相應(yīng)部第四五相應(yīng)第八四經(jīng)》。)
有一次,佛陀來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wèi)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天,憍薩羅國的國君波斯匿王,來拜訪佛陀,想要佛陀印證他的一個看法。波斯匿王說:
「世尊!我獨自沈思,認為世尊所教導(dǎo)的正法,可以讓人當(dāng)生就遠離苦迫煩熱的燒灼;沒有時節(jié)的限制,就能自覺自證。佛陀實在是我們的善知識、善同伴,不是惡知識、惡同伴。」
「是啊,大王!依我教導(dǎo)的正法與戒律去修學(xué),就是結(jié)交了善知識、善同伴,而不是惡知識、惡同伴,因為我可以引導(dǎo)深陷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眾生,趣向解脫,成就解脫。
大王!過去阿難比丘曾經(jīng)來告訴我,他在獨自沈思時,認為有善知識的引導(dǎo),就可以算是修行的一半了,我告訴阿難比丘說,有善知識的引導(dǎo),不只是修行的一半,而是修行的全部,因為善知識能引導(dǎo)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向于舍而修七覺支、八正道的緣故。
大王!所以,您不能沒有修學(xué)的善知識、善同伴,您應(yīng)當(dāng)這樣修學(xué)。
大王!要有善知識、善同伴,則不能不依于對善法的不放逸。
大王!不僅您應(yīng)當(dāng)依著不放逸,安住于不放逸,也應(yīng)當(dāng)要讓國王的后宮眷屬、文武百官、平民百姓們常常想到:我們的國王依著不放逸,安住于不放逸,我們也應(yīng)當(dāng)依著不放逸,安住于不放逸。這樣,國王不但以不放逸護衛(wèi)著自己,也護衛(wèi)了您的后宮與庫藏!
(故事前段的發(fā)生地,《相應(yīng)部》作「釋迦國」,《雜阿含》作王舍城,《增壹阿含》作舍衛(wèi)城,雖然傳說地點分歧,內(nèi)容也小有差異,但關(guān)于阿難尊者認為有善知識相伴是「半梵行者」,受到佛陀指正為「全梵行」的內(nèi)容,是一致的。)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五)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wèi)城祇樹給孤獨園教導(dǎo)比丘們說:
「比丘們!在我們自身以外的所有因緣中,除了善知識、善同伴外,我不見有任何其他因緣,能讓惡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斷除;能令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增廣。
比丘們!善知識、善同伴,能讓貪欲、瞋恚、貪睡、掉悔、疑惑,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yè)、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等惡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斷除;能令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舍覺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增廣。
比丘們!相反的,除了惡知識、惡同伴外,我不見有其他外在因緣,能讓惡不善法生起,已生起的擴大;能令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萎縮、消失!
。類翰簧品〝喑⒉簧;善法生起、增廣,這四件事也叫「四正勤」、「四正斷」。要做到這樣,非得「起欲、發(fā)勤、精進、策心、持心」不可(《集異門足論》《大正藏》第二六冊第三九一頁下),所以「四正勤」也是「正精進」、「精進覺支」的內(nèi)容(《法蘊足論》《大正藏》第二六冊第四九二頁中)。
精進的力量實在是不可思議,可使剛強變?yōu)槿犴,兇惡變(yōu)樯屏,傲慢變?a href="/remen/qianbe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謙卑,浮躁變成忍耐,如以下凈精進菩薩教化王子的故事:
過去,在人壽有八萬四千歲的時候,國家太平、人人安樂,當(dāng)時的佛名為「廣光明」。廣光明佛住世時,國王、大臣以及百姓人人信受佛法,個個安居樂業(yè)。
國王有個兒子名叫財功德,年方十六,面貌英俊端正,風(fēng)度不凡,因此非常傲慢,從來不向佛陀恭敬禮拜。于是廣光明佛便慈悲的請凈精進菩薩前去教化王子。
有一天,當(dāng)王子進宮門時,看見菩薩站在宮門前,便生氣的罵道:
「你這下賤東西,為什么擋在宮門前?快滾!」
凈精進菩薩微笑的看著他,身體卻一動不動。
王子大怒,便用石頭砸他的臉,用刀刃割他的手臂。凈精進菩薩頓時血流如注,王子看到高興極了,心想:「這下你該走了吧?」不料菩薩反而更加和顏悅色,身體還是一動也不動。
看到菩薩一直保持微笑,不生氣也不發(fā)怒,王子反倒氣餒了,只好繞過菩薩,罵著走進了宮門,心里還嘀咕著:
「什么妖孽?不會說話也不會生氣,真見鬼了!」
第二天王子要進門時,看到仍然是慈愛微笑著的菩薩,不由得心頭冒火,隨即將菩薩痛打一番。就這樣過了一千年,凈精進菩薩天天挨打受罵,卻毫無怨言。
到了一萬年的時候,凈精進菩薩雖然被允許進到第二道宮門,但仍是天天挨揍,受辱罵不止。
又一萬年過去了,凈精進菩薩沒有前進任何一步。
三萬年過去了,凈精進菩薩仍未跨過第二道宮門。
四萬年過去,受盡折磨的凈精進菩薩才走到第四道宮門前。
五萬年到六萬年間,凈精進菩薩終于到了第六道宮門,王子每天進出仍然要賞他耳光,但是凈精進菩薩始終是微笑著。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六)
精進是對治懈怠、懶惰的良方
八萬年又過去了,凈精進菩薩挨耳光的位置換到第六道宮門前!肝颐刻煊萌崮愕哪,看你還笑不笑!」無可奈何的王子還在發(fā)狠。
眼看再過七日就滿八萬四千年了,凈精進菩薩終于來到第七道宮門前,仍是不生氣也不發(fā)怒,和顏悅色的看著王子走下樓來,準備承受王子的折磨。
「你到底是不是人?每天看著你我都厭倦了,為什么你受了那么長久的痛苦仍不厭倦?」王子終于改變了態(tài)度,臉上顯現(xiàn)著對菩薩的敬佩。
凈精進菩薩見王子的惡心已經(jīng)被平伏了,便開始說佛法度化他。
「菩薩啊!請接受我的懺悔!」王子聽到佛法的甘露,實時跪在地上痛哭不已。
「王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你隨我到佛所聽廣光明佛說法吧!」
王子跟隨凈精進菩薩來到廣光明佛面前,向佛陀至誠禮拜懺悔。
從此,財功德王子放棄王位,出家學(xué)法修道,最后終于得道證果。
那時的凈精進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而財功德王子就是彌勒菩薩。
又精進是對治懈怠、懶惰的良方,沒有比精進更能改變一個人懶惰的惡習(xí)了。如以下「佛陀感化懶惰的孩子成精進如來」的故事: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城郊有一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其妻生下一個非?蓯鄣暮⒆,夫婦高興地為孩子慶生,并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悉心喂養(yǎng),孩子很快地就長大起來了。但這孩子特別懶惰,整天躺在床上不起來。父母很擔(dān)憂地問他:「孩子,你是身體不舒服還是心里不舒服?」他連話都懶得回答。父母請來醫(yī)生診斷,得知孩子身心健康,只是過于懶惰不愿起床,于是苦口婆心地勸導(dǎo):「孩子,這樣懶惰下去以后怎樣生活呢?要想得到安樂必須勤勞精進才是啊!
父母又一一迎請六大師來家里應(yīng)供為他加持,但都沒起作用。后來聽說世尊的威望能力無比,即恭請世尊及僧眾來家中應(yīng)供。
世尊著衣持缽率領(lǐng)僧眾前來,孩子一見世尊身心調(diào)柔、身相莊嚴,生起極大歡喜心,立即從床上跳下急趨佛前恭敬頂禮,與父母一起供養(yǎng)世尊飲食。飯食訖,世尊為他傳予相應(yīng)之法,宣講了精進的教言,并告訴他:「只要你精進修持,定能獲證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顾氲绞雷鸾陶d精進積累資糧才能獲得佛果,自己如此懶惰怎能對世尊及三寶做有益之事?于是便發(fā)起勇猛心入海求取如意寶作供養(yǎng)!
他去到大海順利圓滿取回珍寶后,在三個月中供佛及僧,最后一天對世尊供以最好的衣食,亦對僧眾一一供養(yǎng),并未發(fā)愿:「以此善根,愿我將來能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無明的眾生。」世尊授記曰:「汝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號稱具精進如來,能度化無量眾生!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七)
有一位在凈居天的居士,名字叫做「勤」,他一心想到人間禮拜佛陀,希望能夠聽聞佛陀的開示。然而,天人的身體非常地柔軟微細,所以無法站立于人世間。于是,佛陀教導(dǎo)這位勤居士說:「人的身體是粗糙堅硬的,你要先轉(zhuǎn)化自己的色身如世間人一樣,這可藉觀想世間大地的相狀而達成!
這位勤居士立即聽從佛陀的開示,專心觀照,轉(zhuǎn)化自己柔軟的身體,最后終于如其所愿,以五體投地禮向佛恭敬禮拜。佛陀問勤居士說:「你曾經(jīng)不厭不倦地做過那些事情,才能讓你有此福報生在凈居天呢?」
勤居士恭敬的回答說:「我曾經(jīng)努力精進,毫不懈怠地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供養(yǎng)及瞻仰諸佛,我不曾有過厭倦。第二件事情,對于聽經(jīng)聞法,我總不厭倦的反復(fù)聽聞。第三件事情,無有疲厭的供養(yǎng)僧眾一切所需,所以今日我才能有此福報生于凈居天。」
佛陀也藉此因緣教誡弟子們,修行就是要對法有堅定的信心,即使是已證果位的聲聞與菩薩,仍是不斷地反復(fù)熏修,從聽經(jīng)聞法中,檢視自心,去除無明煩惱。所以大眾若能以此惕勵,修行必能有所成就。(參考《大智度論.卷十》)
慈悲的佛陀有教無類,依眾生根機而巧設(shè)八萬四千法門,目的就是要讓所有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只要我們對法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依循佛陀的教法如實修行,最后必能脫離苦海,獲得解脫與自在。正如古德所云「信滿成佛」,修行學(xué)佛必須要信、愿、行具足,有深厚的信心、持之以恒的愿力,再加上確確切切的落實在生活中的實行,不斷努力精進,如此的話,將來必定會有所成就。
相反地,如果作為修行人,如果沒有精進用功的話,后果又會是怎么樣呢?
晉朝時,有一位出家人法名釋法衡。他雖然出家為僧,但一直不能精進修行,僅僅只是心中懷有對佛法與修行的仰慕而已。后來有一次他得了一場大病,受了十來天的病痛之苦后,便元神離體到了陰間。大家都以為他已經(jīng)死了,可過了三日他又蘇醒過來了。
他蘇醒過來后,對眾人講述了他在陰間所見到的景象。他說:在元神離體的時候感到被陰間的人抓走了。走了一段路后,他就被帶到一處有數(shù)間官舍的地方。他發(fā)現(xiàn)還有一些其他的人也被抓到這里來。他隱約知道那大概不是什么好地方,所以不肯進去。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八)
這時他看見面前出現(xiàn)了一件非?膳碌臇|西,就像一個帶著鐵爪的大鐵輪,轉(zhuǎn)駛?cè)顼L(fēng)。這時一個陰間的官吏命人把一個罪人抓過來,然后那帶著鐵爪的大鐵輪,就轉(zhuǎn)過來碾壓他,頃刻之間這罪人就被肢解成一堆碎爛肉塊。接著又將幾個罪人如法炮制,那景象實在是可怕無比,慘不忍睹。
不久,那陰間官吏命人把釋法衡牽來準備受此酷刑懲罰。此刻,他心中頓時感到無比恐懼,又無比自責(zé);他萬般悔恨自己,從前為什么不趁活著的時候精進修行佛法呢?如果生前精進修行的話,又豈會遭受今日之酷刑?于是,他心中開始虔誠念佛,發(fā)誓將來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會精進修行。
這時陰間的官吏看了看釋法衡,然后對他說:你可以回去還陽了。于是他就又被人帶走,經(jīng)歷一番坎坷后,終于還陽復(fù)活了。從此,他幾乎晝夜不停的努力用功,成為一個非常精進的佛弟子。
釋法衡一念虔誠念佛,并且發(fā)愿精進修道,此心一起,此念一發(fā),頓時超越地獄受苦之報,由此可見,一念發(fā)心、一念精進,其功德力量是多么的不可思議。所以,我們念佛人應(yīng)以此為鑒,來警剔自己。
但我們?nèi)绾尾拍苡行У乇3志M念佛的道心?
必須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生死心切,智慧思惟無常,生命在呼吸間,三界火宅魔窟,不容片刻停留,今生不了生死,下生定入三涂,萬劫千生,難聞佛名,思地獄苦,發(fā)往生心。將深信、切愿二法,常存在心,憶念不忘,作為人生唯此為大之要事。
第二、一門深入,莫換題目,摒棄這山望到那山高的偷心。深知我等業(yè)力凡夫,處于濁世,唯有全身心依怙阿彌陀佛才可得救。
第三、記數(shù)念佛,克期取證。每日有定課,持念佛號不少于一萬聲(當(dāng)然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記入功課冊。有機會多參加精進佛七,或百萬佛號閉關(guān),或晝夜經(jīng)行念佛,如是在實修中得到真切的體驗,獲得法喜;沐浴在阿彌陀佛光明之中,念佛的道心才能有進無退。須知,凡夫眾生道力怯弱,多有退轉(zhuǎn)。而皈投阿彌陀佛悲愿之海中,彌陀之光明便會攝受我。
所以說,精進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是學(xué)佛修行不可缺的動力,是獲得涅盤妙果的首要條件,是趨向菩提覺岸的無窮力量;總而言之,世出世間,無論學(xué)業(yè)、道業(yè),皆須經(jīng)番辛勤努力,精進不懈,方得以圓滿成就。誠如經(jīng)云:「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dāng)克果,何愿不得。」有了精進,一切修行、一切功德必得成就。(全文完)
- 如瑞法師:修行人要勤求佛道,遠離放逸,把當(dāng)下價值最大化
- 夢參法師:怎么樣修行?至心精進
- 宏海法師:修學(xué)法門都要有慚愧精進的心
- 正如法師:精進向上 掌握命運
- 靜波法師:怎樣精進?
- 寬運法師:念佛要有什么心?念佛人在心性上要好好下功夫
- 大安法師:早晚定課念佛三四個小時,這樣是否不夠精進?
- 法藏法師:什么是精進?為什么“老修行人脾氣大”?
- 能弘法師:為什么精進修行一段時間后,就會變得懈?
- 寬運法師:佛教生態(tài)觀:一切眾生相互依存,皆應(yīng)重視
- 宏善法師:如何做到精進念佛?
- 靜波法師:什么叫四種精進?
- 星云大師:從勤勞奮發(fā)中去打發(fā)時間
- 仁清法師:由于精進念佛,轉(zhuǎn)后報為現(xiàn)報,轉(zhuǎn)重報為輕報
- 如瑞法師:改變自我,精進不懈
- 如瑞法師:學(xué)佛離不開精進,精進必須看準方向
- 如瑞法師: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diào)御,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 寬運法師:人心能造天堂,也能造地獄
- 寬運法師:悲憫眾生,真正的離苦得樂
- 一誠法師:有大企圖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