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嗎?投巖墮河服毒居然都能安然無恙活下來
王舍城中輔相某,家財饒富,年老無子。聽得大眾說恒河邊有一社廟,神很靈感,合境人民,崇奉極敬。輔相某將信將疑,屢次聞人稱神功德,心有所動。入廟參拜,默默禱告道:「我無子息,熟聞天神功德無量,能如人愿,便益地方。我來求子,若蒙賜與,當以黃金飾神身,名香涂神室。如果無驗,當拆汝廟,杜絕淫祀,免眾受欺!箯R神震驚,以為此人勢力強盛,愿若不遂,必見毀辱。但非凡品得為其子,我德微薄,不能如愿。廟神往見摩尼跋羅,具述輔相語,請求解救。摩尼跋羅也辦不到,即代赴毗沙門王處,啟白此事。毗沙門王言:「亦非我力所能,當為進叩天帝釋,求償斯愿。」毗沙門王實時至天帝釋前,啟請道:「轄下社神摩尼跋羅來報,王舍城中,有一輔相,至社廟求子,立了重誓。謂愿遂即加崇敬,不遂即將毀辱。是人豪兇,此風實不可開,深望天王使彼有子!沟坩尨鹧裕骸杆故路且,當覓因緣!箷r有一天人,天福享盡,五德離身,轉(zhuǎn)眼便欲投身塵世,重遭磨折。帝釋與他商量道:「卿今垂終,可投身王舍城輔相家去!固烊舜鹧裕骸肝以出家,得修正行,不致退墮。若生富貴家,離俗萬難,造業(yè)甚易;我欲投生中等人家,得遂所志!沟坩審脱裕骸盖浔M可投身彼處,時節(jié)因緣到來,我當方便相助,遂卿志愿。」。
天人命終,即降生于輔相家,足月出世,形貌端正,人間稀有。即召宿儒,為題名字。宿儒問言:「此兒于何處求得?」輔相答道:「從恒河神社求得。」便題名恒伽達。恒伽達本性不昧,幼時舉動,大異常兒。年紀漸長,志在求道。啟請父母,求早出家。父母不許,謂:「吾今富貴,產(chǎn)業(yè)弘大,但汝一子,當撐門戶。我等在世,萬不允許!箖褐静凰,深自惆悵,便欲舍身,更求凡處,以為在貧賤家,離俗自易。于是秘上巖墻,向下跳躍;既墮在地,無所損傷。又到河邊,投身水中;水還漂出,亦無所苦,又吞毒藥,毒氣不行,從便溺出,仍未致命。忽又轉(zhuǎn)念:若犯王法,被王殺戮,從此求死,亦是一法。適逢酷暑,王妃宮女,出宮入池,欲滌煩熱,褪下衣服,掛樹林間。時恒伽達早已密入林中,取了衣服,大模大樣走出門去。門監(jiān)捕獲,報知阿世王。王聞此事,非常盛怒,便取弓箭,親手發(fā)射。箭箭飛還,正向王身,然后墜地。阿世王深恨取衣人狂悖無禮,敢在宮禁作此不規(guī)矩事,憤極,便親自取弓箭,欲將此人處以死刑。但射出之箭,卻箭箭飛還,不覺心驚手顫,投弓發(fā)問道:「卿是天龍乎?鬼神乎?欲有所開示于我乎?」恒伽達言:「賜我一愿,方敢自陳!雇醣阍实溃骸府斉c汝愿!购沐冗_言:「我非天神,亦非龍鬼,是王舍城輔相的兒子。我求出家,父母不許,故欲自殺,投生他處。投巖、赴河、飲毒,三次求死,均未如志,故犯王法,求遭殺戮。王今加害,又不能傷。匠與愿違,何酷至此!愿王憐憫,許我為道!雇跹裕骸笢嗜瓿黾仪蟮!我今送汝去見如來!辜纫姺鹨,佛為說法,心意開豁,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1],具八解脫。
阿世王請佛談因:「此恒迦達在先世時,種何善根,投巖不死,墮河不溺,食毒無害,箭射無傷,且遇圣尊,得度生死?」佛告王言:「過去無數(shù)世時,有一大國,名波羅奈。王名梵摩達,帶諸宮人,林中游戲。宮中彩女齊唱妙歌,林外有人高聲和唱。國王聞聲既妒且恨,使人捕來。立囑衛(wèi)士,押往某處,即行刑戮。時有大臣欲來王前,啟白要事,見此人囚執(zhí),便問左右:『何故至此?』左右陳白此人所犯罪狀。臣告衛(wèi)士:『且緩行刑,待我見王!淮蟪贾镣跚,為罪人營救,言:『臣自外來,見有人被執(zhí),將行刑戮,聞為和歌事。此人和歌無禮,罪無可逃。但未犯奸邪實事,罪不致死。王愿息怒,恕彼無知,從寬發(fā)落,免他一死!煌跻源蟪妓岳碛缮蹰L,不能固執(zhí),便霽顏作答道:『我依卿言,赦他無罪。』急喚衛(wèi)士,釋放此人。此人臨死得免,感大臣恩,求為仆役。奉事惟謹,跟隨大臣,服役多年。一日閑著無事,檢點到自己過去未來之事,忽然嚇出一身冷汗,心想:『淫欲傷人,利于刀劍。我前次大難臨頭,都是被一念的淫欲勾引出來。』即向大臣哀懇說道:『請求恩人,索性成全我,讓我出家修道,早早下些自拔自救功夫!淮蟪蓟匮裕骸捍艘馍鹾茫也蛔钃。他日學成,還來相見。』此人即走進深山,寂坐石室中,寂照雙修,死心力行。靈機頓顯,歷時無幾,而修成了辟支佛。此人苦行功成,還進波羅奈王城,到大臣家里,相機勸策。大臣知其人已經(jīng)得道,非常歡喜,留在家中,虔誠供養(yǎng)。當時這位辟支佛,在虛空中,顯出神通來─身出水火,放大光明,示現(xiàn)神變,以宏勸發(fā)。大臣見了,歡喜無量,便立誓愿,言:『善哉生佛!汝念舊情,仍來顧我。愿仗佛力,使我世世富貴長壽,殊勝奇特;使我德慧并,與佛一樣!弧狗鸶嫱跹裕骸笗r彼大臣,一念仁慈,救人性命,成人美事,功德超卓的,今恒伽達是。以是因緣,投生勝處,命不夭折。茍遇患難,化兇成吉,今植我時,應真[2]度脫!埂
出《佛說賢愚經(jīng)》
備注:
1、「三明六通」:在佛曰三達,在羅漢曰三明。
三明即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中之宿命、天眼、漏盡三通。
解深密經(jīng)疏:「問,六通中何故但說三種為明?答,神境智證通,如工巧處轉(zhuǎn);天耳智證通,唯能取聲;他心智證通,唯取自相;無勝用故,不立為明,余三通皆有勝用,故立為明。」。
2、「應真」:為阿羅漢之舊譯名。
- 上一篇:無須用藥即可讓病人痊愈的人藥王
- 下一篇:是什么原因讓他們狠心在幼兒身上割肉取食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