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因果故事 >

大龜因緣

  大龜因緣

  名聞利養(yǎng)對提婆達(dá)多而言,有著無比的吸引力。長久以來,他對世尊不肯將僧團交給他統(tǒng)理之事,感到非常不滿。他心想:「只要世尊死了,我就可以成為新佛,未來豐厚的利養(yǎng)和眾人的恭敬,將屬于我的了!」想到這里,嘴角不禁泛起奸邪的微笑。他開始處心積慮地計畫謀害世尊。

  有一天,提婆達(dá)多雇了五百位善于射箭的婆羅門,埋伏在世尊的精舍附近。共同約好等世尊一出現(xiàn),就一齊用亂箭把世尊射死。大眾屏息以待……。

  世尊出現(xiàn)了!一枝枝箭應(yīng)弦而出。當(dāng)箭射到世尊身邊時,竟全都化成拘物頭花、芬陀利花、波頭摩花及優(yōu)缽羅花,美麗的花朵緩緩飄落在世尊的四周,形成一片美麗的花海。

  這五百位婆羅門看到如此神奇的景象,心中既驚訝又害怕,不約而同地全都舍棄了弓箭,跪在世尊前,向世尊懺悔。

  世尊微笑著,并慈悲為他們說法,這五百婆羅門心開意解,當(dāng)下就證到了初果。此時,他們向世尊請求出家,希望世尊答應(yīng)他們出家學(xué)道。世尊也答應(yīng)了,便說:「善來比丘,須發(fā)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乖捯徽f完,五百婆羅門須發(fā)自行掉落,身上的衣服也即時變成了袈裟。世尊再次說法,五百人都證得阿羅漢果。

  其他的比丘聽說了這件事情,贊嘆地說道:「世尊的神力實在不可思議,竟讓惡人悔改,并立刻證得阿羅漢果;世尊的慈悲更是廣大無邊,即使提婆達(dá)多屢次加害,而世尊總是以大慈悲心原諒包容,諄諄化導(dǎo),真是令人感動!

  世尊告訴大眾:「提婆達(dá)多不斷加害于我,并非今世方才如此。過去久遠(yuǎn)劫前,波羅奈國有一位商主,名為『不識恩』。有一次,不識恩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入海采寶,經(jīng)過幾番努力之后,采得豐盛的寶物,大眾歡喜地啟程返航,希望早日回鄉(xiāng),好好享福。

  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看似平靜的海面下竟藏著一個可怕的漩渦……。

  當(dāng)船航行至此,船身一陣劇烈的搖晃,沒幾秒的功夫,整個船身就被卷入漩渦之中。更可怕的是,在漩渦中還出現(xiàn)了一個面目丑陋的水羅剎。它猙獰地笑著,伸出恐怖的雙手捉住了船身。

  大眾驚慌不已,有的哭、有的大叫,船長馬上下令,水手們一齊使出吃奶的力氣搖槳。過了一會兒,船身仍然動彈不得,只聽到羅剎的笑聲在風(fēng)中飄蕩。

  恐懼萬分的商人們,紛紛向日月天神祈禱,希望有奇跡出現(xiàn)……。

  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遠(yuǎn)處海天交際的地平線上,有一座大島緩緩地飄動過來。

  當(dāng)「大島」愈來愈近時,商人們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只背寬有一里的大海龜。

  大海龜聽到了商人們的哭號,心生悲憫,于是靜悄悄地繞過了羅剎,不動聲色地游到了船邊。大伙兒喜出望外,毫不猶豫爭先恐后地跳到龜背上。大海龜趁著羅剎笑得忘神之際,賣力地劃動四肢,急速地脫離了羅剎的魔掌,背后傳來的是羅剎氣極敗壞的謾罵聲……。

  游至岸邊,大海龜已經(jīng)累壞了,便趴在岸邊閉眼小憩,由于體力的透支,不知不覺中就睡著了。商人們這時才松了一口氣,陸續(xù)爬下大海龜?shù)谋巢俊?/p>

  經(jīng)過剛才的驚險及恐怖的經(jīng)驗,大家都又累又餓又渴,擠在商人中間的不識恩,才剛爬下龜背,便想用石頭砸死大龜充饑。

  所有的商人見狀都趕緊阻止他:「剛剛在海中如果沒有大海龜前來拯救,我們早就葬身海底。它對我們有救命之恩,你怎么可以殺它呢?況且龜是有靈性的動物,這么大的海龜,想必也修持了很多年了,殺它是很不吉祥的!

  不識恩說:「現(xiàn)在大家都又累又餓,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食物充饑,如果這個島上沒有食物,我們不也是一樣會餓死嗎?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想辦法求生!」

  于是,不顧大家的阻撓,不識恩找了一個大石頭,用力地朝龜頭砸去。大海龜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當(dāng)場就死了。

  忘恩負(fù)義的不識恩,撕下龜肉,大口咀嚼,拍拍肚子,感到滿足極了。

  這一天經(jīng)歷許多險難,大伙都非常疲累,到了晚上,紛紛找地方躺下來休息。在波濤的伴奏及海風(fēng)的吹拂中,很快地都入睡了。

  誰知道噩運還沒結(jié)束呢!到了半夜,遠(yuǎn)遠(yuǎn)地傳來「轟隆,轟隆……」的巨響,接著是一陣天搖地動,灰暗的夜色下卷起一陣沙塵,大眾還來不及張開惺忪的雙眼,一群大象早已瘋狂地向他們沖過來。這時已無路可逃,想再找大龜幫忙,為時已晚。所有的人,都被象群給踩死了。

  當(dāng)時的大海龜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不識恩就是提婆達(dá)多,五百位商人就是現(xiàn)在出家修行得道的五百婆羅門。

  原公案出自《雜寶藏經(jīng)》卷三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