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舍財求福

  求福

  守成法師著

  世間上的人,南來北往,熙熙攘攘,無一不是為財而忙。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得百望千,乃至上萬,希望無窮。貪婪無饜,如是日久,習(xí)以為性,不但不覺其苦,反而愈忙碌愈感精神愉快。像這類人,你如果教他舍財求福的話,正如《藥師經(jīng)》上說:“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shè)不獲己,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根本就不知道布施的福利,只知唯財是命。像這類眼光近視的人,你說他是智人呢?抑是愚人呢?以下面的譬喻來分判之,讀者當(dāng)會得到答案。

  如失火的人家,有明識火勢的黠慧者,在千鈞一發(fā)的時候,首先以救出財寶為要。何以呢?若房屋燒盡,財寶全在,而后再行修建舍宅,廣開利業(yè)。智慧之人,處處植福,勤修布施,亦復(fù)如是。了知我人這個臭皮囊(身體)是危脆的,財物是無常的,世界是虛幻的。如遇有植福的地方,總是毫不猶豫的當(dāng)仁不讓來及時布施,唯恐失掉了這良好的機(jī)緣,成為憾事。即如黠慧之人,眼看火勢漸漸兇猛,立時從火宅中,奮不顧身的首先救出了財寶,萬不可使它藏于火窟之中。

  我們布施是培植后世的福樂,即如救出了財寶,才可計(jì)劃災(zāi)后的復(fù)興。愚癡之人則不然,眼看自家的屋子失了火,空在那里著急和嘆惜,狂惑失智。他不作火勢的營救,頓時猛風(fēng)絕焰,于是玉石俱焚,須臾之頃,華屋蕩然,變?yōu)榛覡a,屋既救不了,財物亦喪失無余。因此,啼饑號寒,憂苦畢世。

  按:慳貪之人,亦復(fù)如是。不知身命無常,須臾難保,所謂:“半夜來時三更去,有錢難買到天明。”時時斂聚,銖錙必算,一錢到手,守護(hù)愛惜。殊不知:“財堆北斗有何用,天邊日月快如梭。”死神是不與人定期的。轉(zhuǎn)息即是來生,一旦嗚呼哀哉,頓時形如土木,財物俱棄,所謂:“一點(diǎn)靈光消散去,萬兩黃金買不還。”買不還猶自可,要知道在生不種福,死后難免保證不入地獄,何以呢?人生如天秤,不向高處攀(作善),即向低處墮(作惡),絕無中間路線。

  有人說:我也不吃齋,我也不行壞,乍聽好像是聰明話,似乎覺有理?其實(shí)是自欺欺人。限于篇幅,不容多辯。就此作個總結(jié)吧:明慧之人,才能覺悟是身如幻,財不可保,萬物無常,惟有舍財求福,福可持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