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種后悔

  過去有一位云居大師,曾經(jīng)說過人事上的八種后悔,勸告我們:不要輕忽蹈陷,這八種悔事是:

  1、逢師不學去后悔:

  善知識難遇難求,良師給予我們的影響非常深遠,一句真實話,就足夠終生受用,象善財童子不辭艱苦去五十三參,趙州禪師活到八十歲還行腳參訪,都是因為經(jīng)師易得,人師難求。如果遇到了人天師范,卻不知道好好親近學習,等到機緣流失,徒然悔憾不已。

  2、遇賢不交別后悔:

  古人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得一賢達知己,能夠常常切磋懇練,是極稀有難得的殊遇,我們對于犯顏直諫的賢人益友,要能傾心接納,千萬不要排斥,否則賢友忠友一一絕去,人生的好機緣也失之交臂了。

  3、事親不孝喪后悔:

  所謂“生前一滴水,勝過死后百重泉”。父母長輩在世的時候,不能承歡膝下、甘旨奉養(yǎng),甚至百般忤逆。等到慈親逝世了,縱然身后極盡風光體面,墓冢巍峨,又有什么意義呢?“堂上雙親你不孝,遠廟拜佛有何功?”倒不如父母活著的時候,多盡一點孝心。

  4、見義不為過后悔:

  生命的境界,常在一剎那間取決,一念迷即卑私,一念覺即高義。如果見義不為,錯失良機,懊惱也于事無補。

  5、見危不救陷后悔:

  良知是一種無法欺瞞的東西,見他人危難而吝于伸出援手的人,事后總難免有“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實因我而死”的無窮悔恨。

  6、有財不施失后悔:

  有能力布施功德時不做,等到失去了財勢機緣才后悔,已無濟于事了。過去有一位居士對法師說:“師父!您來為佛教辦一所大學,我捐助凈財。”法師以為他只是說說而已,想不到?jīng)]有幾天,他真的把錢送來了。法師跟他說辦佛教大學不容易,不必那么快把錢送來,他回答:“不行啊,我現(xiàn)在有布施,萬一將來貧了,想?yún)⑴c佛教大學建校這么有意義的事也不行了。”這位居士能夠未雨綢繆,已得到佛法的深深妙用了。

  7、因果不信報后悔:

  一粒稻種子拌在不同的土壤里,會以不同的因緣生長結(jié)穗,水肥充足的必豐收,瘠土上的稻穗必貧枯,一粒稻種子都有明顯的因果差異。我們應相信“如是因,如是果”的業(yè)報真理,時時警惕自己,不要放逸六根種下惡因,否則感受惡果時已悔之莫及了。

  8、佛道不修死后悔:

  身體強健時,不好好修行菩提,等到白發(fā)增添牙齒松動了,連佛號都念不清了,把“南無阿彌陀佛”都念成“哪有阿彌陀佛”了,還能精進修持嗎?所謂“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等到無常來臨,才勞駕別人為我們持念“往生咒”就太遲了。

  綜合上面八種后悔來看,人際之間的因緣要及早把握,經(jīng)常保持一顆懺悔的心。覺得我對不起一切眾生,有了這顆有謙有讓、不爭不執(zhí)的心,就可以避免貪嗔煩惱的染污,人事關系自然隨之和諧了。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