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游紀
浙之屬郡,北去止欈李。欈李以北,遂為姑蘇之吳江,而虎丘一山,亦三吳之勝地也。自姑蘇涉毗陵,經(jīng)錫山,由云陽,而達京口,皆江南大郡。渡揚子江,登金山寺,繞佛閣七層,高者臨絕頂。頂有二亭,為大學(xué)士張?zhí)}山、霍兀崖詩碑。下汲中泠,泉水清冽無比,品為天下第一;乩榷嗍,皆國朝名公之作。四顧青山,峰巒峭拔,如萬笏朝拱。睹江上舟航,往來迅捷,其行如飛。旦暮視日月之出沒,大如車輪,光焰萬丈,目奪神竦。時江飆乍起,波濤洶涌,雪浪排空;已而風恬日朗,江波澄靜,渾如素練。人生顯晦升沈,亦猶是耳,安得砥柱中流,屹然如金、焦者。
焦山去金山三十里,山面東南,即太倉通海處。溯焦山上流百余里,抵北岸,為儀真邑。下?lián)P州,之廣陵,泛邵伯湖,順風揚帆,迅疾飛渡。惟高郵、寶應(yīng)二湖,遇風最險,近筑內(nèi)堤,可免風波之患矣。自淮入河,為桃源、宿遷、邳州。嘉靖初年,黃河之水澎湃橫流,尚畏深險。數(shù)年后,河道頓異,流沙涌塞,僅存支派,浮舟甚難,行人摳衣可涉。時方命疏浚,殊勞民傷財,竟不能挽黃河之故道也。惟五月以后,河流沖突,從旁決開,行民間田野中,蕩為江湖,舟人亦稱曰湖中。但水勢散漫多淺,沿河堤岸皆為渰沒,舟行近逼民居,無牽纜之路。至馬湖口、沂河口,水涌急流,度纜而過,行者苦之。迨冬水涸,尤為難行。旋復(fù)流澌,河冰漸合,益不敢入湖。湖中留滯之舟,不可勝計。
自房村渡呂梁、徐州二洪為彭城,由此溯流而上,逾耿山,至沛縣,皆直隸界矣。夫二洪之間,猶可鼓枻而前,耿山以上,大水漫漫,浩蕩無涯,皆自溜溝來,不從浮橋出。村落僅存高阜之十一,余皆巨浸波濤,舟航無岸可傍,停于水中。官民舍宇,盡皆沒溺,一望渺然,惟數(shù)峰巔而已。田野之間,民船取捷,四散飛挽,莫辨所之。舟人以鐵錨前系,然后牽挽而行。過沽頭等閘,皆彌漫汪洋,森不知閘之所在矣。
自沛以北,經(jīng)二十余閘,始達濟寧,為山東界。涉獲麟渡,為南旺湖。湖中遍栽蓮花,香芬襲人,積水以防泉涸。東望一山,即梁山濼。西溯汶水,孔林在焉。汶水至此,南北兩分,以濟漕船。南流由徐以入黃河,北流由臨清以出衛(wèi)河。歷張秋七級十余閘,為東昌。東昌即古聊城。再經(jīng)堂邑之土橋、清平之戴灣,至臨清,始無閘。自臨清之武城,即弦歌古渡,過甲馬營,為德州。而東光、滄洲,乃北直隸之界矣。自青州歷天津、通州,始達京師。
京師為古燕都,左枕薊、遼,右控宣、大,以暨山、陜諸邊鎮(zhèn),而南面以統(tǒng)御寰宇。四海之內(nèi),輻輳歸命,海外四夷,咸納款輸誠。惟北虜黠驁難制,圣祖神謀,移都金臺,居重馭輕,乃萬世之長策也。洪武初,為北平布政司,永樂七年,改為北京。十九年,營建宮殿,后拓西苑,中有太液池、瓊?cè)A島、廣寒殿。乃筑城,周回四十里。立門九:南曰正陽,南之左曰崇文,右曰宣武,北之東曰安定,西曰得勝,東之北曰東直,南曰朝陽,西之北曰西直,南曰阜城。京城之外置御馬苑,大小凡二十所,相距各三四里。置南海子,大小凡三,養(yǎng)禽獸、植蔬果于中,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別名南海子。城池宮闕崔巍壯麗,勝于舊京。東南財貨與山海珍藏無不聚輦轂下,誠為塞途積路。毋論天府國儲,即世戚巨珰,口極膏粱,身衣紈綺,耳窮鄭、衛(wèi),目盈燕、趙,猶未足以厭其欲也。
自公卿百寮以下,兢兢奉法循例,趨朝鱗次,紀法森嚴,聲容稍失,御史糾其前,金吾系其后,天威咫尺,下逮矣。百官常朝,僅可遙瞻天表,而公卿入侍經(jīng)筵,始得近睹龍顏。然侍立移時,惟祗聆講讀,間聞天語,僅一唯喏而退。至出祀太廟,百官侍立階傍,咸得親炙休光。第一歲之中,僅三四出,而時或遣官告祭,不盡躬詣也。
出正陽門十里,為天壇。壇中建圓殿,覆以五色琉璃,而金頂光明映日,每郊祀上帝,以太祖配之。壇左有御寢室,朱門畫棟,亦若殿庭,而規(guī)制稍狹。壇右為神樂觀,道紀典樂官居之。其室宇幽靜,諸觀不及也。
出崇文門十里,為報國寺。寬廣深邃,百官奉表入覲者,皆寄居于中。其僧舍整潔,亦勝他寺。
東出得勝五里,為演武場。其地廣大,可容禁兵數(shù)十萬。內(nèi)有滿井,其水時時自井涌出,而清冽瑩澈,城中咸取汲焉。
西出阜城門三十里,為西山。層巒迭嶂,龍飛鳳舞。長溪曲折,自西旋繞而來,溪上鎖以白石橋。過橋為碧云寺,古剎連云,朱扉映水,景最佳麗。迤邐而下,北六十里為天壽山,長陵在焉。歷代諸陵,高下相因,若輔若翼。登山顧盼,及四圍山色之中,中開一境,平鋪土壤數(shù)十里,若出塵寰、升霄漢,別具一洞天也。
自京師以東,為良鄉(xiāng)。涿州即古涿鹿,黃帝戰(zhàn)蚩尤處。新城接古雄、任丘,經(jīng)白溝河,河水達天津丁字沽,凡三百余里。任丘涉滹沱河,為河間,而獻縣則獻王墓所在也。
自阜城、景州以達德州,有南留智、北留智,皆鄒、嶧之區(qū),而東岳泰山隱隱在望。逾恩縣為高唐,昔綿駒處此。東阿之西野有三歸臺遺址。逾東平為汶上,而兗州之曲阜,則孔林在焉。余登其堂,祗肅恭謁,徘徊不忍去。過鄒,謁子輿氏墓,因知近圣人之居之甚,其淵源誠有自云。
自涿鹿而西,經(jīng)琉璃河,橋曰瓊恩,坊曰永明、曰仙積,皆世宗所命。自保定走定州,投故人張風泉莊。莊五百畝,一望無際,中有蓮池、柳堰,蘆葦蕭蕭,流泉隱隱,而北岳恒山在望,可以眺聽。走真定,迤西為井陘,路在山谷中,兩崖相夾,大都似函谷關(guān),而狹隘過之,所謂車不得方軌,馬不得成列者。中途有淮陰侯廟,即韓信當年破趙處。其曰井陘口,即古關(guān)也。歷順德,渡沙河,直走邯鄲道上。途有黃粱夢,前殿祠鍾、李二仙,后殿塑純陽臥像,規(guī)制弘壯,覆以五色琉璃,光焰耀日,亦江北廟宇之僅見者。
再走湯陰,經(jīng)武穆祠。渡淇,為衛(wèi)輝。自衛(wèi)順流而下,經(jīng)?h,抵大名郡。大名為宋天雄軍,其俗素稱猛悍,強有力,善騎射,天性然也。沿衛(wèi)水下流,經(jīng)南館陶、北館陶,為大伾山。神禹東過洛、汭,至于此山,乃當時治水之故道。衛(wèi)河皆平川曠野,行之終日,罕見人煙。自衛(wèi)輝南,歷獲嘉、修武,為懷慶。自河內(nèi)渡沁河,見河水湯湯。自孟縣再渡孟津,曹操之遺冢七十二猶存,望之累累如也。
自孟津南渡,曰河南,亦曰周南。周南以東,有忠臣唐狄梁公墓碣,有孝子晉太師王祥石碑。而河名孝水,即王祥剖冰得鯉處。偃師乃武王伐紂息于此,遂以為名。再經(jīng)黑石渡,山皆玄石,西望數(shù)峰,即百印山也。鞏縣多土田,由汜水以東,至于滎陽,皆逶迤高岡。在漢為虎牢,后廢為關(guān)。而中牟之朱仙鎮(zhèn),即岳武穆班師處。至大梁,為汴會城,古之洛陽,中建周王府。城郭人民,咸整齊富庶,而冠裳禮義,猶近古先彬彬之遺。
洛當天下之中,氣候寒燠不爽,而寒多于燠,夏可無葛,冬不可無裘,猶近西北風土。地多樹黍麥,獨牡丹出洛陽者,為天下第一。國色種種,以姚黃、魏紫為最。品特著二十五種,不獨名圃勝園,在在有之,郊圻之外,多至數(shù)畝,或至數(shù)頃,一望如錦。郭外多長堤大道,道傍榆柳垂蔭。夾道溪流,可飲可濯。王孫貴介,時駕朱輪華晄,乘雕鞍玉勒,驅(qū)馳堤畔,御風而行,泠然怡快;蚰惶煜,順風長嘯,亦足賞心。秋冬草枯葉落,則駕鷹驅(qū)犬,追逐野獸于平原曠野,或挾彈持弓,釣弋于數(shù)仞之上,樂而忘返,不減江南勝游。此自古帝王都會也。
洛陽迤東,為陳留、通許,為葵丘、寧城。而歸德為古宋郊,碣題“先圣伐木之地”。谷熟為古亳都,即成湯始事之地。自周南以西,為新安,即古函谷關(guān)。由沔池至陜州之桃林,經(jīng)硤石,皆從山徑中行。至硤石,兩山相夾,危石嵯峨,中一泥濘路耳。由靈寶、閿鄉(xiāng)至潼關(guān),亦皆山路。沿河至關(guān),則河流山峙,自昔稱雄,非復(fù)向所見之山岡關(guān)隘矣。靈寶縣治之北,有老子故宅,南曰尚書里、曰太保巷,許氏一門咸萃焉?频谑朗,爵位世顯,甲于一省,而父子冢宰,國朝以來所僅見也。
- 卷三十四 聞人生野戰(zhàn)翠浮庵 靜觀尼晝錦黃沙巷
- 第九十一回 行淫亂和尚嫖妓女
- 第七十六回 戀女尼淫僧藏庵廟
- 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xué)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春
- 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
- 第十四回 大總裁私意污文
- 第一卷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 灑雪堂巧結(jié)良緣
- 第六十四回 蔣伯芳擂臺遭挫折 艾蓮池掌震璧和僧
- 第一回 神鏢將松林救難老 金頭虎水中戰(zhàn)淫賊
- 第五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 阮封翁
-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
- 第三十回 羿殺九嬰取雄黃巴蛇被屠洞庭野
- 第三十五回 亂人倫叔嫂暗通奸
- 卷十八 甄監(jiān)生浪吞秘藥 春花婢誤泄風情
- 第三十五回 故托病誘奸張廣太 感深恩殺死淫春姨
- 第三卷 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 卷之一 轉(zhuǎn)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
-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 第二卷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卷之二 姚滴珠避羞惹羞 鄭月娥將錯就錯
- 陸清獻公遺事
- 第五回 淫婦背夫遭誅 俠士蒙恩得宥
- 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zhàn)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
- 第八回 白素云兩番探虎穴 黃衫客一怒掣龍泉
- 卷之六 酒下酒趙尼媼迷花 機中機賈秀才報怨
- 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除魔
- 南山經(jīng)第一
- 第八十三回 捉奸情賊母教淫女 論親事悍婦的迂夫
- 第一百十六回 錯里錯安貴妃五更拼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
-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shè)莊留大圣 須彌靈吉定風魔
- 第一卷
- 敘
- 卷三十一 張福娘一心貞守 朱天錫萬里符名
- 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歡 老捕役潛身拿臬使
- 第001回 李節(jié)度拜佛求子 真羅漢降世投胎
-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縱欲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