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做好人
堅持做好人
能活一天,便多助人一天,人家記得你的好處,這已經(jīng)是一種莫大的榮譽和幸事了。
一位老人拉著很沉的手推車上坡,如果有年輕人從后面推一把,那么老人便會感到輕松多了。
小孩的玩具壞了,大人看見后,如果幫他修理好了,那么小孩便又快樂起來。
母親生病了,如果她的子女能夠帶她去看醫(yī)生,打針吃藥,問寒問暖,那么這位母親的病便好得快了。
陌生人迷路了,向路邊的行人問路,如果行人為他指路,那么這個陌生人就能夠到達目的地,并放下沉重的行囊了。
恩澤不在大小,只要可以救人一時之急就夠了。因一只手、一句話、一個餅,處于困難中的人就會覺得,生活一下子變得輕松的多,心窩窩里便會感到溫暖。
從小,大人們教育我們要互相幫助。今日你助人,明日人助你。人在社會上生活,誰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那時候,若是能得到他人的幫助,你就可以更好地挺過難關(guān)。所以,互助,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的必需的美德。
人生在這個社會上,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全都在一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網(wǎng)絡(luò)中。一個人,是群體中的一員,不可能離開群體獨自生存。個人與群體,群體與個人,是相互依存的。群體是個人的生活的導師與保障,個人是群體構(gòu)成要素與動力。為了群體就是為了自己,為害群體也是為害了自己。個人與群體的關(guān)系是唇齒相依,唇全而齒暖,唇亡而齒寒。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努力工作,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與完善。而一個進步且日趨完善的社會,又能為一個人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促使其進步。相反,社會上有一個人墮落,這個社會也會隨著有一分墮落。而社會的墮落嚴重一分,也會使個人多一分墮落的理由。因此,個人的行為,隨時影響著社會。而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也隨時改變著單個的人。
因為人與人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所以人與人便應該互相幫助。人生的意義,不在于僅僅追求個人的享受,而是要謀求個人的健全,繼而謀求社會全體的幸福。假若社會健全了,個人的幸福便也就包含在其中。互相幫助,能為別人增添一分幸福,便也是為自己也為社會增添了一分幸福。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喝著同樣的流水,互相幫助便是我們的本分。
大禹治水,是大禹有著普利天下的慈悲。然而這慈悲,同時也是為了大禹自己。假使大禹整日留在家中,飽食終日,到水患來時,他和家人不是也只能葬身魚腹嗎?而損人利己之人,看似為自己謀福利,不也是像飲下毒藥來止渴一樣愚蠢嗎?待一時暢快之后,終有一天將會走向自我毀滅。所以,我們要懷有一顆互助的良心,朝謀求社會的大福利中求取個人的幸福,這樣的幸福,才是問心無愧、可以長久的幸福?梢哉f,沒有好人的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這樣的一個社會已經(jīng)失去了存在的基礎(chǔ),也就是失去了人與人之間“善” 的溝通。
一名消防人員在酒吧坦率向朋友這么感嘆自己的命運:“有一天,我?guī)鸵粦羧思覝缁?救了屋里兩條狗,你以為有誰記得這件事?還有一次,我跟同事為了搶救一座老教堂,吸進大量濃煙,事后也沒人提過這回事。我還冒著生命危險沖進一棟失火住宅,救出兩個小孩,誰又記得這檔事?當然沒半個人。可是,有一回別人看到我對著市長他家那只亂叫個不停的狗兒又罵又踢,就……”
這故事的寓意是:善行常被遺忘,惡行總被記得。雖然這樣,但人們不能停止行善,因為,“遺忘”和“記住”只是受到了人們的情緒影響,根本不代表“行善”就是不重要的,或者,行善之人就總是要被遺忘的,況且,“行善”的關(guān)鍵之處就在于,不渴求你所救助的人記住你。
一個年輕人出差到了外地,先是到達了一個偏僻的小鎮(zhèn),然后又坐車要到一個村子里去。去往山村的路極為難走,汽車顛簸著緩慢前行,沒多久年輕人就開始暈車了,當?shù)氐母辨?zhèn)長說路還遠著呢。后來遇到一條湍急的河,司機減速并異常小心地駕駛,年輕人說這樣的水很危險啊,車上的當?shù)厝司驼f雨季一到水就把橋都淹了,比這更危險。
在村里時,一群好奇的孩子圍了上來,年輕人把換下的空膠卷盒給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顯得格外高興,而其他的孩子則羨慕地看著這個有盒子的孩子,年輕人于是又拆了一個膠卷盒給另一個孩子,然后打開自己的包找出兩支筆,也給了小孩?粗@群農(nóng)村孩子那么興奮,年輕人就說回去后會給他們寄書,并拿出自己的本子記下了地址,聽孩子說,他們學校什么書也沒有,只有校長那里有一本字典。
離開這個村子后,年輕人又去了其他地方,回到北京也一直在忙工作,幾乎把陜西那個偏遠山村里的孩子忘了。一天,她在自己的本子上看到了地址和人名,才突然想起來答應過孩子要給他們寄書,但年輕人又有一些猶豫:孩子們可能早就忘了吧?能寄到他們手里嗎?很可能書會在路上丟了,或是被其他人拿走。不過,年輕人還是跟自己的同事說了這件事,叫大家?guī)б恍┡f書來,同事們都很熱情,從家里拿來幾十本各種各樣的兒童書,年輕人就把書全寄走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年輕人幾乎都忘了寄書的事,卻受到了一封來自山村的信,信是孩子們寫來的,信上說非常感謝好心的姐姐,全村的孩子等這些書已經(jīng)等了兩個多月,他們幾乎天天都到鎮(zhèn)上的郵局去看書有沒有到,大人笑話他們,說城里的姐姐只是說說罷了,但孩子們不信,他們說姐姐都記下了他們的地址,怎么會只是說說的呢?發(fā)大水的時候橋被淹了,但孩子們還是瞞著自己的父母往鎮(zhèn)上跑,終于等到了年輕人寄去的書,這可把他們高興壞了,孩子用化肥袋子把書包了好幾層,一路從鎮(zhèn)上跑回了村子,整個村子的孩子都聚到了一起,學校的老師說要成立一個圖書角,大家要把手洗干凈才能看書,他們都沒看過這么好看的書,把故事全背下來了,還說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看到這里,年輕人的眼睛濕潤了,城里的孩子很難想象那些孩子的艱辛。
后來,這個年輕人又給孩子寄過一些文具和書,秋天她就收到了從那個山村寄來的包裹,包裹了里裝的是孩子們,還有全村人給她和她的同事特意留的大棗——最好的大棗,年輕人和自己的同事都覺得,他們一輩子都沒有吃過這么甜的大棗。
這時,這個年輕人才知道,從頭至尾堅持做一個好人是多么的重要,她很慶幸自己沒有違背諾言,但同時,她也很慚愧,因為關(guān)于要不要寄書,她曾經(jīng)猶豫過,還好,她最終還是寄了書,否則,那里的孩子該有多傷心?如果她真的失信了,那么,沒有什么東西能夠彌補由于她的失信而對孩子們所造成的傷害。
僅僅有做好人的想法,并不等于你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好人,如果你由于一時猶豫而后退了,那你不僅沒有成為好人,甚至連最初的好想法也變得沒有意義了。
做好事不僅能助人參透智慧,佛教認為人的命運并非是不可改變的,在一些因果緣起的作用下,人們的命運很可能發(fā)生意想不到的變化,而做好事其實是在積極地改變事物的因果。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