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大乘單譯經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九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師子林沙門 惟則 會解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第二義門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菩提名為出家猶隔日瘧惟愿大慈哀愍淪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結從何名解亦令未來苦難眾生得免輪回不落三有作是語已普及大眾五體投地雨淚翹誠佇佛如來無上開示。
溫陵曰前第二義文云不見所結云何知解故此牒之而請也孤山曰同體無明品數至多又迷境不一故曰諸生滅去來常在妄中故曰俱補注曰世之瘧病隔日而發(fā)為其病根未除故爾喻有學聲聞通惑雖破而別惑病根未除也。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亦為未來一切眾生為出世因作將來眼以閻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難頂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其光同時于彼世界來祗陀林灌如來頂是諸大眾得未曾有于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惟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無他物。
溫陵曰先摩其頂者表無上開示也六震者動起踴吼震擊表破六根妄結也諸佛頂光灌釋迦頂者示同發(fā)明無上頂法異口同告者示諸佛脫生死證菩提皆由斯要也俱生即根本無明也生死妙常同因六根者知見立知故輪生死知見無見即證妙常如下所明。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輪回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
吳興曰根塵識三攝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故曰同源凡夫迷真故縛圣人悟真故脫迷悟雖殊始終理一故曰無二同源必兼識性虛妄必具根塵文綺互也。
阿難由塵發(fā)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于交蘆。
吳興曰塵相通指六境知見略示二根根境對論攝十二處斯皆兩法相涉內無實性故喻若交蘆有以根境識三釋此喻者非也而不知經語巧妙從寬至狹上攝界義故三此攝處義故二下文又略其境單言其根故言知見立知等。
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凈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孤山曰上言立知而略見下言無見而略知經文互影也執(zhí)知見實有名立知見此即妄心是生死輪回之本故云即無明本達知見無性名無知見此即真心安樂妙常故云斯即涅槃無漏真凈是則惟一真心更無別法故曰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又解知見立知是迷真知見立緣塵等妄知見故即無明知見無見是達真知見無緣塵等妄知見故即涅槃故前文云入佛知見也佛知見外更無別法故不容他物前釋約常心即寂一切皆泯后釋約常心即照有真知見故茲兩釋并符佛旨補注曰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者由上諸佛告阿難言輪生死證妙常惟汝六根更非他物阿難于此有疑舉以問佛佛乃兼引根塵識三映帶辨釋而復結以知見立知等語知見二字通攝六根言為無明為涅槃無非六根而已豈更容他物哉此蓋釋阿難之疑而證諸佛之言也又阿難前云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又云今日身心云何是結從何名解故如來答以知見立知即是結也即是所結之元也知見無見即名解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真性有為空 緣生故如幻 無為無起滅
不實如空華
吳興曰真性即根塵之源也有為即縛脫之相也若真性在迷能生九界根塵之相名之為縛若真性出纏能起十界根塵之用號之為脫此縛與脫皆即真而俗故曰有為亦即俗而真故曰空也緣生故如幻釋成有空義也有為之法皆從緣生凡夫以惑業(yè)為緣圣人以機感為緣二緣所生俱是假名故云如幻此頌根塵同緣縛脫無二也無為下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上言如幻助成空義耳今云空華正顯虛妄也且識性是有為起滅之法真性反此故曰無為無起滅既云虛妄即是不實故喻如空華舊以前二句破有為后二句破無為出掌珍論。
言妄顯諸真 妄真同二妄 猶非真非真
云何見所見 中間無實性 是故若交蘆
吳興曰前長行但破于妄今復恐舍妄取真故重遣之孤山曰諸之也語助耳言根塵虛妄則顯涅槃真實對妄說真待對不絕真亦成妄故云二妄龍??云若法為待成是法還成待猶非能遣也真非真所遣也非真即妄見即是根所見即境對妄說真猶皆遣蕩云何更有妄中根境乎中間謂根境二法體中無性此頌相見無性同于交蘆。
結解同所因 圣凡無二路 汝觀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無明 發(fā)明便解脫
吳興曰欲明解結泛舉所因所因者六根也前諸佛同告云汝欲識知生死結根乃至速證安樂解脫惟汝六根更非他物正同此義孤山曰汝觀下重牒前喻令審觀也言空則蘆有外相言有則蘆中本空以喻根境妄執(zhí)似有其體元空迷晦下頌知見立知及知見無見等。
解結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選擇圓通
入流成正覺
溫陵曰躡前結解之義起后圓通之文也六解則根?一亡則湛圓選得圓根則入圣流證圣果矣。
陀那微細識 習氣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開演
溫陵曰陀那下頌根結初起之由也陀那此翻執(zhí)持執(zhí)持種子發(fā)起現行即第八梨耶含藏種子為習氣積生識浪為暴流湛由是分結由是起也此識依真如合生滅雜乎真妄之間故曰真非真也若以為真恐迷妄習而自誤以為非真恐迷自性而外求故權小教中皆不開演也深密經曰阿陀那識甚微細一切種子成暴流我于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zhí)為我外道所執(zhí)神我即此識也。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無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溫陵曰頌解結入圓之要也一切諸法惟心所現而于中取著妄成根結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也由妄取故有幻非幻若不妄取非幻亦無非幻尚無幻法何有幻法不立則根塵頓凈圓通現前矣。
是名妙蓮華 金剛王寶覺 如幻三摩提
彈指超無學 此阿毗達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門
溫陵曰此結頌也此之法門于凈不著于染不污名妙蓮華根境結惑擬之則銷名金剛王覺即為無為亡情絕解名如幻正受依此修進一彈指間可超無學而入圓位也阿毗達磨云無比法十方如來迥出生死速證寂常莫不由斯故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薄伽尊號具六義謂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孤山曰彈指超無學顯三止之功也若入地住則超小乘阿羅漢位縱入相似亦超無學以同除四住此處為齊若伏無明三藏則劣又縱在觀行亦超無學如太子處胎貴壓群臣頻伽在鷇聲逾眾鳥。
于是阿難及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祗夜伽陀雜糅精瑩妙理清徹心目開明嘆未曾有阿難合掌頂禮白佛我今聞佛無遮大悲性凈妙常真實法句心猶未達六解一亡舒結倫次惟垂大悲再愍斯會及與將來施以法音洗滌沉垢。
吳興曰祗夜云應頌又云重頌即頌上長行也伽陀云諷頌亦略云偈不因長行但諷羙而頌之二頌合明故云雜糅精瑩此指能詮也妙理清徹此謂所詮也溫陵曰無遮大悲言其博濟也性凈妙常真實法句則真妄兩忘稱性之談也沉垢微細結惑也長水曰由前偈云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故此疑之。
即時如來于師子座整涅槃僧斂僧伽梨攬七寶幾引手于幾取劫波羅天所奉華巾于大眾前綰成一結示阿難言此名何等阿難大眾俱白佛言此名為結于是如來綰迭華巾又成一結重問阿難此名何等阿難大眾又白佛言此亦名結如是倫次綰迭華巾總成六結一一結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結持問阿難此名何等阿難大眾亦復如是次第酬佛此名為結。
溫陵曰涅槃僧里衣也僧伽梨大衣也劫波羅云時分即夜摩天也補注曰由阿難未達六解一亡舒結倫次故如來示一巾成六結令悟六解則一亡示綰結之有次第令悟舒結之有倫次也。
佛告阿難我初綰巾汝名為結此迭華巾先實一條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復名為結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寶迭華緝績成巾雖本一體如我思惟如來一綰得一結名若百綰成終名百結何況此巾只有六結終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來只許初時第二第三不名為結佛告阿難此寶華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條我六綰時名有六結汝審觀察巾體是同因結有異于意云何初綰結成名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結生吾今欲將第六結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結若存斯第六名終非第一縱我歷生盡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結亂名佛言如是六結不同循顧本因一巾所造令其雜亂終不得成則汝六根亦復如是畢竟同中生畢境異。
吳興曰同謂一真之性理本無差譬巾之體也異謂六根之精事用有別如巾之結也補注曰此謂六結若存則倫次不容雜亂下言六結若解則一六俱亡。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愿樂一成復云何得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鋒起于中自生此結非彼彼結非此如來今日若總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
溫陵曰不成謂是非鋒起不成一體也愿樂一成莫非解除結惑不生則同異圓泯故曰尚不名一六云何成吳興曰六根之精元是一真之性以隨緣故在眼曰見精在耳曰??精等此皆如第二月捏所成故若能隨根脫粘內伏六既融一一亦斯亡如解結已巾亦無用。
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fā)發(fā)妄不息勞見發(fā)塵如勞目睛則有狂華于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吳興曰知見發(fā)妄此屬能見之相勞見發(fā)塵即對所見之境惟妄與勞五住備矣如勞目精下雙喻其義一切世間下示塵勞之相。
阿難言此勞同結云何解除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掣其左問阿難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復以手偏牽右邊又問阿難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設方便云何解成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于結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除結當于結心。
吳興曰左右牽掣俱不能解喻觀二邊皆不能破根本無明凡夫外道以斷常為二邊二乘菩薩以空有為二邊雖曰伏斷猶存巾結若欲除結當于結心者知見立知即名為結觀知中道是謂結心結不離巾解之則一知不異道亡之則中補注曰上心性狂亂等示其根結之由展轉虛妄此掣巾等示其解結之方也。
吳興曰既令解結當于結心欲使選根而修圓行故示佛法從因緣生反顯若無因緣佛法無由而生也如前文云譬如琴瑟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fā)是則圓修定慧是今因緣若三藏中事六度等皆是世間和合粗相。
如來發(fā)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現前種種松直??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
孤山曰世謂六凡出世謂四圣知此十界皆因于心隨無明之染緣則出九界隨教行之凈緣則出佛界故法華云佛種從緣起涅槃云亦有因緣因滅無明則得熾然三菩提燈吳興曰佛有權實二智實智冥理權智鑒物發(fā)明世出世法乃至知其種種元由者皆權智所鑒也既于情無情照了不昧顯今所說解結之法及選根之義悉是鑒物宜然固無差謬矣長水曰選擇六根者前文云若能于此悟圓通根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故令選擇。
阿難吾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解縈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結本以次第綰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結解時云何同除。
吳興曰綰巾成結雖有次第粘湛成根必無倫緒故不可以喻而難于法也蓋言見聞覺知六用差別如次第綰生也選擇六根隨于一根發(fā)觀如次第而解也愨師云意明六根不可齊觀但依一根入證自然銷六斯會經意焉。
佛言六根解除亦復如是此根初解先得入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吳興曰小乘析觀乃是作意先破人執(zhí)次破法執(zhí)然后會入空平等理大乘體觀人法無殊空非前后今言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者亦猶前文如澄濁水沙土自沉蓋任運而然也沇師以天臺別教釋之孤山斥云其失非小應知人空是破五陰假名即見惑也法空是破五陰實法即思惑也乃至破涅槃凈法即無明也俱空不生即平等空所空既盡能空亦滅如前火木然諸薪已亦復自然如是三空皆以中道而為觀體茍非此者何異解巾左右牽掣乎。
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慧覺圓通得無疑惑一時合掌頂禮雙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無礙雖復悟知一六亡義然猶未達圓通本根世尊我輩飄零積劫孤露何心何慮預佛天倫如失乳兒忽遇慈母若復因此際會道成所得密言還同本悟則與未聞無有差別惟垂大悲惠我秘嚴成就如來最后開示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退藏密機冀佛冥授。
溫陵曰慧覺圓通存乎一心已蒙開示故身心皎然圓通本根冥乎萬法猶未通達故冀佛冥授也密言即發(fā)明慧覺之言秘嚴即圓通本根秘要也慧覺圓通我固有之故雖因密言還同本悟若不開秘嚴則與未聞無異故別求開示也二十五圣于根塵七大各悟圓通是知本根冥乎萬法也佛不顯說而因眾敷陳是謂冥授也退藏密機即息慮凝心也。
爾時世尊普告眾中諸大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吾今問汝最初發(fā)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孤山曰此下二十五圣觀十八界及以七大乃是開合之殊耳識大則合于六識根大則合于六根余之五大則總[(冰-水+〡)*ㄆ]六境以六境之體不出地水火風及空故也但言十八則已攝七故前文云十方如來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又此十八只是六根以各開根境識三故是則言六其義亦周故前文云令汝生死輪轉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雞園觀見如來最初成道于佛音聲悟明四諦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于音聲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孤山曰妙音密圓者密悟圓理也或曰涅槃說身因而皆小圣凈名入不二則俱大士惟茲二十五圣大小相參而云方便多門歸元不二且陳那身子近悟偏空普賢彌勒久證圓理久近兩異偏圓二殊安得圓通其歸一揆對曰涅槃敘昔則小無大分凈名方等則大隔小乘其談所證豈得相混至若今經二乘作佛與法華同涂闡提有性將涅槃共轍教已開顯偏即圓融故使鹿苑之所證同成一乘之頓理均乎普賢諒無慚德此約實行聲聞也若乃內秘大道外現小乘則鹿苑以來何嘗非大既經發(fā)跡一揆何疑此約權行聲聞也悟理既同誰拘遠近以此觀之則大小相參之說怡然理順遠近偏圓之惑渙然冰釋吳興曰夫開權顯實之說惟諸佛秘要之事非諸菩薩羅漢所能顯示其猶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非諸侯之事今佛所問最初發(fā)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者且欲諸圣各述本根權實之道耳在昔方便未會真實諸聲聞人言與菩薩同入法性孰不自謂悟入圓通如陳那等雖曰妙音密圓但是聞生滅四諦微密圓悟未可混同如來藏理故中阿含云我至波羅柰擊妙甘露鼓又云如來說法初中后妙豈彼妙名便同法華之妙乎只如下文說緣覺聲聞云勝妙現圓及勝性現圓又說大梵善見身心妙圓及妙見圓澄豈此妙圓亦同圓覺妙明之性乎應知如來先令諸圣次第說竟后告文殊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yōu)劣前后差別斯則開權會實之正文也文殊偈云圣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蓋演如來之旨也主伴相濟雅合其宜又若陳那等本大跡小鹿苑所證不亦小乎豈顯本后翻令漸初密悟圓理天臺化儀四教龍??二種法輪顯露秘密俱無此說吾宗義學請熟思之。
優(yōu)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凈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凈白骨微塵歸于虛空空色二無成無學道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溫陵曰優(yōu)波尼沙陀此翻近少亦云塵性謂微塵是色之少分也因塵悟解故得此名昔多貪欲佛令作不凈觀長水曰因觀色塵本如來藏故曰悟諸色性吳興曰不然既云觀佛最初成道正是小乘無漏行法言悟諸色性者斯乃聲聞悟性念處也南岳師云觀五陰理性名性念處故雜心論偈云是身不凈相真實性常定諸受及心法亦復如是說以從不凈白骨微塵歸于虛空者由多貪欲修對治法成就九想發(fā)真破惑即壞法羅漢也九想成時得慧解脫于諸色相發(fā)明無漏故云妙色密圓。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fā)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槜李曰宴安息也晦冥寂也清靜之室謂之清齋資中曰非木等者觀性空也吳興曰凡言性空必推四性今當以木為自煙火為他和合為共空為無因此似衍門觀幻有即空之相下諸聲聞亦多是小乘觀實有滅空之義小衍雖殊所證圓通同一真諦耳若諸菩薩所悟湏約中道第一義諦言之應有歷別圓融之異經雖隱略理合該通如凈名室內三十二大士說入不二之法門天臺所解亦分圓別豈以不二混同諸入乎先云香嚴童子則從菩薩受稱復云得阿羅漢蓋敘昔日所證如下文月光童子初得小果后于佛所得童真名預菩薩會以彼驗此名實可知。
藥王藥上二法王子并在會中五百梵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無始劫為世良醫(yī)口中嘗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數凡有十萬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諸和合俱生變異是冷是熱有毒無毒悉能遍知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離身心分別味因從是開悟蒙佛如來印我昆季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今于會中為法王子因味覺明位登菩薩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味因為上。
孤山曰苦酢等六味也眾味共成名和合味直爾采用名俱生味修煉炮炙名變異味吳興曰由事佛故必聞正法即于味性了生無生空有謂味塵也身心謂舌識也以味從合中知故相對言之味非空故非離身心味非有故非即身心中道之性于是乎顯。
?陀婆羅并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聞法出家于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彼佛名我?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孤山曰?陀婆羅此云賢守亦云賢護自守護賢德亦守護眾生資中曰準法華經有二萬億威音王佛前后出世最初佛像法中此?陀等為增上慢毀常不輕故千劫墮阿鼻獄罪畢值后佛出家吳興曰水因謂所觸之因也塵體即能觸之緣也塵既無染體亦常凈能所如幻二邊俱空故中間覺觸之心安然契性矣泐潭曰觸具三和今翻為三德秘藏故名妙觸宣明也。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五卷 金光明經文句記
- 第六卷 敕修百丈清規(guī)
- 第六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二十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八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九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七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六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五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四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三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二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一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八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七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五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四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三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二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四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五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六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七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八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九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一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二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三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
- 第十四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