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名詞 >

佛教中說的【慈悲喜舍】是什么意思

\

慈悲喜舍(佛教解釋)

  慈悲喜舍,是《阿含經(jīng)》到大乘諸經(jīng)中反復(fù)倡導(dǎo)的精神。慈、悲、喜、舍的無限擴(kuò)大、無限深化,稱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無量心”,或稱“四梵住”(四種清凈無染的心)。

概述

  (梵maiteya),音譯為“彌勒”,著名的彌勒菩薩即以之為名。慈由“友”〔mitra〕演變而來,意為以深刻、親切之友情待人,慈憫眾生,深心愿給予眾生快樂、幸福。

  悲〔梵,巴利karuna〕,原意為痛苦,引申為能感同身受地體察他人的痛苦(屬于心理學(xué)所謂“移情”),深切同情、憐憫,愿為其拔除痛苦。佛典解釋說:“慈名予樂,悲名拔苦”。

  喜〔梵muditd〕或作“隨喜”,對眾生所在善事隨喜功德以促成,勸進(jìn)行者。

  舍〔梵upekga,巴利upekkha〕,意為舍棄、施舍,主要指舍棄怨親等分別和自己的財物身命。也包括舍棄煩惱及過分的慈悲喜樂等,保持平靜空寂的心境。

其它解釋

  《大般涅盤經(jīng)典》

  《大般涅盤經(jīng)典》卷十五佛解釋說:

  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

  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

  于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

  自舍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

  《維摩詰所說經(jīng)》

  《維摩詰所說經(jīng)》觀眾生品第七中,文殊師利菩薩與維摩詰居士問答:

  何謂為慈?

  文殊師利言:“若菩薩作是觀者,云何行慈?”

  維摩詰言:“菩薩作是觀已,自念我當(dāng)為眾生說如斯法,是即真實慈也。行寂滅慈,無所生故;行不熱慈,無煩惱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無諍慈,無所起故;行不二慈,內(nèi)外不合故;行不壞慈,畢竟盡故;行堅固慈,心無毀故;行清凈慈,諸法性凈故;行無邊慈,如虛空故;行阿羅漢慈,破結(jié)賊故;行菩薩慈,安眾生故;行如來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覺眾生故;行自然慈,無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無等慈,斷諸愛故;行大悲慈,導(dǎo)以大乘故;行無厭慈,觀空無我故;行法施慈,無遺惜故;行持戒慈,化毀禁故;行忍辱慈,護(hù)彼我故;行精進(jìn)慈,荷負(fù)眾生故;行禪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無不知時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現(xiàn)故;行無隱慈,直心清凈故;行深心慈,無雜行故;行無誑慈,不虛假故;行安樂慈,令得佛樂故。菩薩之慈,為若此也。”

  何謂為悲?

  文殊師利又問:“何謂為悲?”

 。ňS摩詰)答曰:“菩薩所作功德,皆與一切眾生共之。”

  何謂為喜?

 。ㄎ氖鈳熇謫枺“何謂為喜?”

 。ňS摩詰)答曰:“有所饒益,歡喜無悔。”

  何謂為舍?

 。ㄎ氖鈳熇謫枺“何謂為舍?”

 。ňS摩詰)答曰:“所作福祐,無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