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若法師答:對于六道輪回之苦存有疑惑

   玄若法師答:弟子對于六道輪回之苦存有疑惑?祈請師父開示。

   師父們,你們好!有緣分看到這個網站我心里非常喜悅,前不久因為自己的事業(yè)到了一個求解的階段,又因一個好朋友的緣故,我皈依了一位來自四川的藏傳密宗上師,自此開始對佛從無知到尊敬到試圖去了解和信仰。我覺得我是和佛有一些緣分的人,過去30年間我不信佛,但是我信善,即便走進寺廟我不參拜菩薩內心也平和,因為我覺得我做了善待自己和周遭的事情,佛不會因為我沒有崇拜求助于他個人,而差異化對待我。助人和善心能給我的心帶來安寧快樂和榮譽感,即便在這個過程中遭遇欺騙和傷害,我也會努力說服自己這不是我的問題,我不需要為此痛苦。因為這種世界觀,很長一段世界里我會覺得自己對生活沒有太多的困惑,一直到近期遇到工作的抉擇令我的心產生了不確定的感覺,我偶然之間走進了佛教的世界。走進這個世界后,我的心產生了很多求知的快樂也帶來了很多困惑的問題,雖然書本上說,修行首先需要“信”,但是我誠心的希望能被說服。因為能在這個論壇上發(fā)表我的問題,尋求師父們的回答,我真的是好開心。

   今天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對六道輪回之苦的不理解。

   書本中很詳細的描繪了六道輪回是多么的苦,說實話我心中覺得有些牽強。從文字中我感覺到這些描述可能出自于古代封建社會的感受,F(xiàn)在至少“人”這個道,已經有很大的發(fā)展和進步了,大部分“人”已經不再那么苦,我們可以珍惜現(xiàn)在的健康,珍惜自己擁有的或多或少的物質和情感生活,雖然生活中難免有不公平,但是每個人肯定也都有被上天眷顧偏愛的時刻或者方面,只要有好心態(tài)的人,應該都不至于會很“苦”。那么佛是否還是希望我認可:做人是很苦的!這個價值觀呢?

   如果我覺得做人挺好,我覺得做人有很多實實在在的體驗和感悟和情感,對凈土并不是十分的向往,那么佛教的價值觀和目標對我還有意義么?

   此外6道輪回之其他5道,是否也和人道一樣,發(fā)生著進步和變化呢?比如餓鬼,古代的人可能挨餓受凍的真不少,想到饑寒交迫成這般痛苦人人都會毛骨悚然。今天的人挨餓受凍的已經少很多了,是否餓鬼道還是原來的規(guī)章制度呢?他們的世界會隨著人類的進步而進步么?

   師父,不知道我的問題是否超出了尊敬的范圍。如果超出了,我表示深深的歉意,但是我真心希望能夠得到師父的解疑釋惑,以后的問題還很多,辛苦師父!謝謝師父!

   玄若法師答:

   1.佛陀沒有希望任何人執(zhí)著的認可“做人是很苦的”這個觀點,因為這并非他的觀點,當初佛陀初成道,去鹿野苑度化五比丘的時候,雖然最初講的就是“苦”諦,但是,后邊還緊跟了“集、滅、道”三諦,簡單來講,也就是說,由于煩惱叢生,而產生苦,但是,這個苦并非無法改變,通過道的修持,苦即可滅。

   所以,你說“心態(tài)好,應該都不至于很苦”,這個心態(tài)好,就類似于佛陀所講的“道”的修持,與佛陀的法語并不矛盾。

   另外,人生之苦,不知道你經歷了多少?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求不得,種種苦境,多數情況下,不是想心態(tài)好就能心態(tài)好的,譬如說,非洲遭受種族屠殺的難民、飽受戰(zhàn)火蹂躪的平民等等。記得汶川地震那年,我一個同學的父親走在路上,忽然感覺天搖地動,然后他回頭,看見不遠處的公路裂開一條大溝,很多人立刻陷了進去,然后頃刻間,地縫又合上了,他立刻哭了起來,因為公路上除了一條深深的細縫外,什么也沒有,好像從來也沒有發(fā)生過這場災難一樣,對于那些生身陷入地下的人來說,他們的心態(tài)怎么可能好?他們怎么可能感覺不到苦呢?

   所以,禪宗講開悟,才會用“大死一番,方得重生”來形容,也因此,人生的苦受才會轉變?yōu)?a href="/remen/ziza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自在。

   2.佛教分為五乘,其中一乘即為人天乘,因為由于根機的問題,并非所有人都好樂佛乘,所以,佛陀才宣說《十善業(yè)道經》,告訴你怎么做人。

   至于佛法對你有沒有意義和幫助,我想,這要你自己思索啊,呵呵。

   3.所謂的進步,是相對的,你覺得什么是進步呢?是物質還是精神?

   古印度的哲學思想高度發(fā)達,雖然物質生活不怎么樣,但是人人都在思索生死的問題;現(xiàn)代人呢,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可是卻遲鈍到極少去思考生死的問題,往往到了臨終,才會長嘆一聲:我這一輩子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呢?

   所以,事事無絕對,這個世界有很多眾生很快樂,衣食自在,也有很多眾生正在遭受地獄之苦(你若不信地獄,看看屠宰場即可)。

   有人講過一個概念很合理:通常被我們稱為科學的就是:一個直徑幾千公里的行星(通常被稱為地球)上最多存活了數萬年的靈長類動物(通常被稱為人),通過其功能極為有限的幾種外設(通常被稱為感官)對光、聲、味、觸等有限的參數進行小范圍抽樣、處理,得到其賴以存在的環(huán)境(通常被稱為世界或者宇宙)相互作用的一種經驗總結。

   我們既然有因緣遇到佛法,為何不相信佛陀所說,反而要做佛教里的唯物主義者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