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煩惱菩提零距離

煩惱菩提零距離

  文殊思業(yè)禪師祖上世以屠宰為業(yè)。他未出家前,也是一個屠夫。一日,他正在殺豬,就在尖刀刺進豬頸、豬血向外噴涌的時候,他忽然洞徹心源,于是便放棄屠宰,出家為僧,并作偈云: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薩面。菩薩與夜叉,不隔一條線。

  不知諸位朋友看到這個故事有何感想,我已經(jīng)是被感動地淚流滿面。都說生活不容易,但糾結(jié)與解脫,焦躁與清涼,殘忍與悲憫,自私與奉獻,從來就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鴻溝。在這寬闊的生命里,沒有什么錯誤不可以被原諒,沒有什么錯誤不可以被改變。生活里的解脫,也從來就不需要去畫蛇添足地加上很多硬條條、硬框框,而是一場隨時隨地的成就,是一場隨時隨地的改變。

  雖然生活里有很多不可避免的煩惱,但從來就不需要動不動就自稱“業(yè)障重”,這種故作謙虛的表達,會把自己帶入一種深深的偏見:“業(yè)障重必然不得解脫,業(yè)障重必定需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那么你業(yè)障重就業(yè)障重去吧,那么就去自己折磨自己吧,帶著這種有色眼鏡打量自己。不要把任何事情看得多么絕對,要知道,世事無絕對,任何絕對的認知,不是哪個人、哪件事沒有了希望,是自己讓那個人、那件事,在自己心里橫出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墻。

  生命如此輝煌,你卻如此幽恨綿長;世界如此美好,你為何卻被氣得跳腳?生活從來就不是一場固執(zhí)的自我折磨。生活的禪法,需要的不是對煩惱的沉溺,也不是一味的對自我的否定,而是一場深刻的洞察,去看破那些煩惱的虛妄不實;生活的禪法,需要的也不是那些被動應(yīng)付,而是一場積極的自我成就。

  如果要說生活里什么最公平,我可以確定地告訴大家:是智慧最公平。智慧的獲得,從來就不依靠權(quán)力,也不依靠錢財,更不會依仗其他勢力去強取豪奪。它是一種對生活的思考,是一種對煩惱的洞徹,它是一種在磨礪中的覺醒,是一種在偏見中的解脫,但它更是一種自我受用。

  什么是生活?是一種用透徹的智慧,去活一場寬闊的解脫,更是一場隨時隨地的覺醒。糾結(jié)的是自己,解脫的也是自己;懦弱的是自己,勇敢的也是自己;焦躁的是自己,平和的也是自己;躲避的是自己,承擔(dān)的也是自己;用一種偏見、一種固執(zhí)去折磨生活,這生活自然是千瘡百孔;用一種寬闊、一種溫和去對待生活,這生活自然是自在超脫。生活里缺少的不是幸福,而是那場積極的自我承當。

  夜叉菩薩不隔線,煩惱菩提零距離。什么是生活的真諦?有所著就是生死,無所著就是涅盤;有所著就是煩惱,無所著就是菩提。生活里需要多幾份覺醒,多幾份透徹,去活出自己的坦坦蕩蕩、心無所著。對生活的解讀,更要側(cè)重于那個立竿見影的當下承當和解脫。(文/恒愚法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