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玄論二諦義選

  大乘玄論二諦義選

  【題 義】

  『大乘』是相對于小乘而設(shè)立的稱謂。在印度,大乘思想是指般若中觀唯識和如來藏等思想。最早的般若思想約開始于公元前后,對菩薩修行的方法和目標(biāo),都有新的觀點,并強調(diào)以佛陀為榜樣,最終達(dá)至成佛的理想。在中國,大乘思想則指南北朝時期的地論師、攝論師、成實師〈其實應(yīng)屬小乘教〉及后來形成的三論、天臺、法相等宗派的思想。這里『大乘』是指南北朝時期流行的大乘思想,即『大乘玄論』探討有關(guān)二諦、佛性、涅槃等問題的思想!盒皇巧願W、幽深的意思!憾B義選』是『大乘玄論』所探討的八大類內(nèi)容中的第一類,即論述真俗二諦的思想,此處只是節(jié)錄其中吉藏分析二諦思想的一部份,故說為『二諦義選』!从嘘P(guān)吉藏的二諦思想請參閱本文的分析〉

  『大乘玄論』是吉藏晚年的著述,由后人輯錄而成,全書以三論宗空觀中道的基本精神論述大乘佛法,并博采不同經(jīng)論和南北朝諸師的學(xué)說,而一一加以評論;內(nèi)容分為二諦義、八不義、佛性義、一乘義、涅槃義、二智義、教跡義和論跡義等八大類,對南北朝時期佛學(xué)界所熱烈探討的問題,站在三論宗的立場提出了超卓、精深的剖析,是理解三論宗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

  【作 者】

  吉藏〈五四九── 六二三〉隋唐時僧人,三論宗的創(chuàng)立者。俗姓安,本安息人,先祖已定居金陵,約三、四歲時,其父帶他見真諦法師,法師為他取名『吉藏』,又常隨父親到興皇寺聽圣朗講三論,幼年隨法朗出家,十九歲學(xué)有成就,善講經(jīng)論,后于會稽〈今淅江紹興縣〉,嘉祥寺講法,人稱『嘉祥大師』。后受隨煬帝的邀請,入住長安日嚴(yán)寺,大概在這段期間完成三論的注疏,創(chuàng)立三論宗。唐初,高祖在長安設(shè)十大德管理僧眾,吉藏亦入選。他的著述豐富,主要有『中論疏』、『百論疏』、『十二門論疏』、『二諦義』、『大乘玄論』、『三論玄義』和『華法經(jīng)玄論』等,是中國著述最多的僧人之一。

  二諦,蓋是言教之通詮,相待之假稱,虛寂之妙實,窮中道之極號。明如來常依二諦說法:一者世諦,二者第一義諦。故二諦唯是教門,不關(guān)境理,而學(xué)者有其巧拙,遂有得失之異。所以若有巧方便慧,學(xué)此二諦,成無所得;無巧方便慧學(xué)教,即成有所得。……

  問:『攝領(lǐng)、興皇何以言教為諦耶?』

  答:『有其深意,為對由來以理為諦故,對緣假說!

  問:『中論』云:諸佛依二諦說法;『涅槃經(jīng)』云:隨順眾生,故說二諦。是何諦耶?』

  答:『能依是教諦,所依是于諦』

  問:『何意開凡圣二于諦耶?』

  答:『示凡圣得失,令轉(zhuǎn)凡成圣。』

  問:『于諦為失者,何以言諦耶?』

  答:論文自解!褐T法性空,世間顛倒謂有,于世人為實,名之為諦;諸賢圣真知顛倒性空,于圣人是實,名之為諦。此即二于諦。諸佛依此而說,名為教諦耳。』

  問:『教若為名諦耶?』

  答:『有數(shù)意:一者依實而說故,所說亦實,是故名諦;二者如來誠諦之言,是故名諦;三者說有無數(shù),實能表道,是故名諦;四者說法實能利緣,是故名諦;五者說不顛倒,是故名諦。與他家異有……他但以有為世諦;空為真諦。今明:若有若空,皆是世諦;非空非有,始名真諦。三者:空、有為二,非空、有為不二;二與不二,皆是世諦;非二非不二,名為真諦。四者:此三種二諦皆是教門,說此三門,為令悟不三,無所依得始名為理!

  問:『前三皆是世諦,不三為真諦?』

  答:『如此』。

  問:『若爾,理與教何異?』

  答:『自有二諦為教,不二為理。皆是轉(zhuǎn)側(cè)適緣無所防也!

  問:『何故作此四重二諦耶?』

  答:『對毗曇事理二諦,明第一重空有二諦。二者、對成論師空有二諦。汝空有二諦,是我俗諦;非空非有方是真諦。故有第二重二諦也。三者、對大乘師依他、分別二為俗諦;依他無生、分別無相、不二真實性為真諦。今明:若二若不二,皆是我宗俗諦;非二非不二,方是真諦。故有第三重二諦。四者、大乘師復(fù)言:三性是俗,三無性非安立諦為真諦。故今明:汝依他分別二、真實不二是安立諦,非二非不二,三無性非安立諦皆是我俗諦,言忘慮絕方是真諦。

  【分 析】

  本篇內(nèi)容可分為三部份。

  第一部份由『二諦者』至『成有所得』。首先吉藏以三論宗的立場分析二諦的性質(zhì),指出二諦的本質(zhì)就是佛陀以語言假設(shè)的教化,但這些教化有窮究離言中道的功用。其次三論宗強調(diào)二諦是為了教說的方便才建立的,并不是對向于所了解的境與理而說有真諦俗諦。從南北朝以來,那些缺乏巧方便慧的人,才把二諦看成為與境理有關(guān);若果具有巧方便慧的智者,便不會著于境理,而能夠了解二諦只是導(dǎo)引眾生達(dá)至離言中道的方法。

  第二部份由『問:攝嶺、興皇』至『五者說不顛倒,是故名諦』。這部份可分為兩個重點:一、說明『教二諦』和『于二諦』及二者關(guān)系;二、、教二諦名為『諦』的原因。

  這部份首先陳述三論宗自僧朗以來,已經(jīng)主張二諦是『對緣假說』的,無論在龍樹『中論』,抑或『涅槃經(jīng)』里也可找到證明,而且吉藏在『教二諦』外更提出『于二諦』的說法,認(rèn)為眾生的心靈境界有差異,對真理的把握便有不同,因此有『諸法性空,世間顛倒謂有』的『凡夫于』;與『諸賢圣真知顛倒性空』的『圣人于』等兩層境界。這兩種于諦的出現(xiàn),是對向于眾生不同的認(rèn)識能力,而有各自認(rèn)為的諦理,這就是所謂『于二諦』。吉藏認(rèn)為對向不同根性的人,便有適合他們的言教,故說:『能依是教諦〈言教二諦〉,所依是于諦〈于二諦〉。即是說能夠表達(dá)道理的教諦,教諦的內(nèi)容要依眾生的根機而有真、俗的差異,這便是所依的于諦。

  其次,說明『教諦』稱為『諦』的理由有五義:一、依真實的道理而立說。二、如來的教化是真實的、不虛假的。三、指能將真理恰當(dāng)?shù)乇磉_(dá)出來。四、說教諦真實地有助眾生的修行。五、教諦的施設(shè)是與真實相應(yīng),而不顛倒。

  第三部份由『他家異有』至『言忘慮絕方是真諦』。這里可分兩方面來說:第一方面明他家對二諦理解的種種錯誤,因而建立吉藏的『四重二諦』學(xué)說,最后顯明無所依的理體才是真諦。第二方面指出開展『四重二諦』的理由,此乃針對南北朝以來,毗曇?guī)、成論師、攝論師和地論師在不同層面上把二諦構(gòu)成相待的關(guān)系,而最終還是墮入俗諦,不能進入理體的最后真實,故只有三論師能顯示一切相待的施設(shè)都是俗諦,只有『言忘慮絕』不可詮表的真實才是真諦;這亦即本篇主旨所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