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脈論
達摩大師:血脈論
達磨祖師著
渝州華嚴寺沙門釋宗鏡 校刻
三界混起,同歸一心,前佛后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問曰:‘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答曰:‘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汝若無心因何解問吾?問吾即是汝心,從無始曠大劫以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
自性真實非因果。法即是心義,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佛及菩提皆在何處?譬如有人以手提虛空得否?虛空但有名,亦無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見佛終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離此心外覓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處?心外既無佛,何起佛見?遞相誑惑,不能了本心,被它無情物攝,無自由。若也不信,自誑無益。
佛無過患,眾生顛倒,不覺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應心外覓佛。佛不度佛,將心覓佛不識佛。但是外覓佛者,盡是不識自心是佛。亦不得將佛禮佛,不得將心念佛。佛不誦經(jīng),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無持犯,亦不造善惡。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jīng)持齋持戒亦無益處。念佛得因果,誦經(jīng)得聰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
若自己不明了,須參善知識,了卻生死根本。若不見性,即不名善知識。若不如此縱說得十二部經(jīng),亦不免生死輪回,三界受苦,無出期時。昔有善星比丘,誦得十二部經(jīng),猶自不免輪回,緣為不見性。善星既如此,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jīng)論以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識得自心,誦得閑文書,都無用處。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須參善知識,切須苦求,令心會解。生死事大,不得空過,自誑無益。縱有珍饈如山,眷屬如恒河沙開眼即見,合眼還見么?故知有為之法,如夢幻等。
若不急尋師,空過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明了。不因師悟者,萬中希有。若自己以緣會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參善知識。此即是生而知之,勝學也。若未悟解,須勤苦參學,因教方得悟。若未悟了,不學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別皂白,妄言宣佛敕,謗佛忌法。如斯等類,說法如雨,盡是魔說,即非佛說。師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揮,不覺墮生死海。但是不見性人,妄稱是佛。此等眾生,是大罪人,誑它一切眾生,令入魔界。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jīng)教,盡是魔說。魔家眷屬,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憑何免生死。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
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即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jīng)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問:‘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回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
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yè)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凈。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見此義,一切時中,一切處處,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見性,一切時中擬作無作想,是大罪人,是癡人,落無記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惡。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然后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yè),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解。’
問曰:“既若施為運動,一切時中皆是本心;色身無常之時,云何不見本心?”
答曰:“本心,F(xiàn)前,汝自不見?”
間曰:“心既見在,何故不見?”
師曰:“汝曾作夢否?”
答曰:“曾作夢。”
問曰:“汝作夢之時,是汝本身否?”
答曰:“是本身。”
又問:“汝言語施為運動與汝別不別?”
答曰:“不別。”
師曰:“既若不別,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此心從無始曠大劫來,與如今不別;未曾有生死,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好不惡,不來不去;亦無是非、亦無男女相、亦無僧俗老少、無圣無凡;亦無佛、亦無眾生、亦無修證、亦無因果、亦無筋力、亦無相貌;猶如虛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為礙;出沒往來,自在神通;透五蘊山,渡生死河;一切業(yè)拘此法身不得。此心微妙難見,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見。
于此光明中運手動足者,如恒河沙,及乎問著,總道不得,猶如木人相似,總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識?
佛言一切眾生,盡是迷人,因此作業(yè),墮生死河,欲出還沒,只為不見性。眾生若不迷,因何問著其中事,無有一人得會者,自家運手動足因何不識。故知圣人語不錯,迷人自不會曉。故知此難明,惟佛一人能會此法;余人天及眾生等,盡不明了。若智慧明了,此心號名法性,亦名解脫。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來;亦名不思議,亦名圣體,亦名長生不死,亦名大仙。名雖不同,體即是一。
圣人種種分別,皆不離自心。心量廣大,應用無窮,應眼見色,應耳聞聲,應鼻嗅香,應舌知味,乃至施為運動,皆是自心。一切時中但有語言道斷,即是自心。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色無盡是自心,心識善能分別一切,乃至施為運用,皆是智慧。心無形相,智慧亦無盡。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四大色身,即是煩惱,色身即有生滅,法身常住無所住,如來法身常不變異故。經(jīng)云:眾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迦葉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諸佛心。前佛后佛只傳心,除此心外,無佛可得。顛倒眾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馳求,終日忙忙;念佛禮佛,佛在何處?不應作如是等見,但知自心,心外更無別佛。經(jīng)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又云: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自心是佛,不應將佛禮佛;但是有佛及菩薩相貌,忽爾見前,切不用禮敬。我心空寂,本無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盡落邪道。若是幻從心起,即不用禮。禮者不知,知者不禮,禮被魔攝?謱W人不知,故作是辨。諸佛如來本性體上,都無如是相貌,切須在意。但有異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來清凈,何處有如許相貌。乃至天龍夜叉鬼神帝釋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懼;我心本來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見,但莫取相。若起佛見法見,及佛菩薩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墮眾生位中。若欲直會,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無別語。故經(jīng)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無定實,幻無定相。是無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故經(jīng)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問曰:因何不得禮佛菩薩等?
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羅示見神通,皆作得菩薩相貌。種種變化,是外道,總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錯禮拜。佛是西國語,此土云覺性。覺者靈覺,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禪之一字,非凡圣所測。
又云:見本性為禪。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假使說得千經(jīng)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話會,典教憑何所及。但見本性,一字不識亦得。見性即是佛,圣體本來清凈,無有雜穢。所有言說,皆是圣人從心起用。用體本來空,名言猶不及,十二部經(jīng)憑何得及?道本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唯有如來能知,余人天等類,都不覺知。凡夫智不及,所以有執(zhí)相。不了自心本來空寂,妄執(zhí)相及一切法即墮外道。若知諸法從心生,不應有執(zhí),執(zhí)即不知。若見本性,十二部經(jīng)總是閑文字。千經(jīng)萬論只是明心,言下契會,教將何用?至理絕言;教是語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
若夜夢見樓閣宮殿象馬之屬,及樹木叢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樂著,盡是托生之處,切須在意。臨終之時,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魔攝。法身本來清凈無受,只緣迷故,不覺不知,因茲故妄受報。所以有樂著,不得自在。只今若悟得本來身心,即不染習。若從圣入凡,示見種種雜類,自為眾生,故圣人逆順皆得自在,一切業(yè)拘它不得。圣成久有大威德,一切品類業(yè),被它圣人轉,天堂地獄無奈何它。凡夫神識昏昧,不同圣人,內外明徹。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無相救處。貧窮困苦皆從妄想生,若了是心,遞相勸勉,但無作而作,即入如來知見。
初發(fā)心人,神識總不定;若夢中頻見異境,輒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從外來。夢若見光明出現(xiàn),過于日輪,即余習頓盡,法界性見。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說;蜢o園林中行住坐臥,眼見光明,或大或小,莫與人說,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蛞轨o暗中行住坐臥,眼睹光明,與晝無異,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顯;蛞箟糁幸娦窃路置,亦自心諸緣欲息,亦不得向人說。夢若昏昏,猶如陰暗中行,亦是自心煩惱障重,亦自知。
若見本性不用讀經(jīng)念佛,廣學多知無益,神識轉昏。設教只為標心;若識心,何用看教?若從凡入圣,即須息業(yè)養(yǎng)神,隨分過日。若多嗔恚,令性轉與道相違,自賺無益。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沒,隱顯不定,一切業(yè)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眾生但見本性,余習頓滅。
神識不昧,須是直下便會,只在如今。欲真會道,莫執(zhí)一切法;息業(yè)養(yǎng)神,余習亦盡。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不會佛意,用功最多;違背圣意,終日驅驅念佛轉經(jīng),昏于神性,不免輪回,佛是閑人,何用驅驅廣求名利,后時何用?但不見性人,讀經(jīng)念佛,長學精進;六時行道,長坐不臥;廣學多聞,以為佛法。此等眾生,盡是謗佛法人。前佛后佛,只言見性。諸行無常,若不見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十大弟子阿難多聞中得第一,于佛無識只學多聞,二乘外道皆無識佛,識數(shù)修證,墮在因果中。是眾生業(yè)報,不免生死,遠背佛意,即是謗佛眾生,殺欲無罪過。經(jīng)云:闡提人不生信心,殺欲無罪過。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見性,即不用取次謗它良善,自賺無益。善惡歷然,因果分明。天堂地獄只在眼前,愚人不信,現(xiàn)墮黑暗地獄中;亦不覺不知,只緣業(yè)重故,所以不信。譬如無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縱向伊說亦不信,只緣盲故,憑何辨得日光;愚人亦復如是,F(xiàn)今墮畜生雜類,誕在貧窮下賤,求生不得,求死不得。雖受是苦,直問著亦言我今快樂,不異天堂。故知一切眾生,生處為樂,亦不覺不知。如斯惡人,只緣業(yè)障重故,所以不能發(fā)信心者,不自由它也。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須發(fā),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須發(fā),亦是外道。
問曰:白衣有妻子,yin欲不除,憑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見性不言yin欲。只為不見性;但得見性,yin欲本來空寂,自爾斷除,亦不樂著,縱有余習,不能為害。何以故?性本清凈故。雖處在五蘊色身中,其性本來清凈,染污不得。法身本來無受,無饑渴,無寒熱,無病,無恩愛,無眷屬,無苦樂,無好惡,無短長,無強弱,本來無有一物可得,只緣執(zhí)有此色身,因即有饑渴寒熱瘴病等相,若不執(zhí),即一任作。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轉一切法,與圣人神通自在無礙,無處不安。若心有疑,決定透一切境界不過。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輪回生死。若見性,旃陀羅亦得成佛。
問曰:旃陀羅殺生作業(yè),如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見性不言作業(yè)?v作業(yè)不同,一切業(yè)拘不得。從無始曠大劫來,只為不見性,墮地獄中,所以作業(yè)輪回生死。從悟得本性,終不作業(yè)。若不見性,念佛免報不得,非論殺生命。若見性疑心頓除,殺生命亦不奈它何。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遞傳心印。吾今來此土,唯傳頓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進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劍輪,一食長坐不臥,盡是外有為法。若識得施為運動靈覺之性,汝即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傳心,更無別法。若識此法,凡夫一字不識亦是佛。若不識自己靈覺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塵,覓佛終不得也。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無形相,無因果,無筋骨,猶如虛空,取不得。不同質礙,不同外道。此心除如來一人能會,其余眾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離四大色身中,若離是心,即無能運動。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身是無性,因何運動。若自心動,乃至語言施為運動,見聞覺知,皆是動心動用。動是心動,動即其用。動用外無心,心外無動。動不是心,心不是動。動本無心,心本無動。動不離心,心不離動。動無心離,心無動離,動是心用,用是心動。動即心用,用即心動。不動不用,用體本空?毡緹o動,動用同心,心本無動。故經(jīng)云:動而無所動,終日去來而未曾去,終日見而未曾見,終日哮而未曾哮,終日聞而未曾聞,終日知而未曾知,終日喜而未曾喜,終日行而未曾行,終日住而未曾住。故經(jīng)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見聞覺知,本自圓寂。乃至嗔喜痛癢何異木人,只緣推尋痛癢不可得。故經(jīng)云:惡業(yè)即得苦報,善業(yè)即有善報,不但嗔墮地獄,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執(zhí)即業(yè)脫。若不見性,講經(jīng)決無憑,說亦無盡。略標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頌曰
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偈曰
吾本來此土。 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達摩大師血脈論終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軍事賜緋魚袋任哲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觀諸家禪說一切經(jīng)文,原其至當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來真佛。達磨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蓋謂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向外馳求。將謂自性真佛外更有別佛,故諸佛諸祖師說法要人省悟自己本來真佛,不假外求。又緣種種法語泛濫不一,轉使學人惑亂本性,無悟入處。惟有達磨血脈論,并黃檗傳心法要二說,最為至論。可以即證自己佛性,使人易曉。比之求師訪道,鉆尋故紙,坐禪行腳,狂費工夫,相去萬倍,此非小補。紹興癸酉見獨老人任哲序。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凈慧法師:達摩祖師傳授入禪門的四句口訣
- 達摩祖師:達摩為什么被認作禪宗的始祖?
- 圣嚴法師:達摩為什么說梁武帝沒有任何功德?
- 明賢法師:達摩祖師創(chuàng)立的禪宗影響了誰?
- 延理法師:菩提達摩《二入四行論》講談
- 達摩祖師:南天竺國菩提達摩禪師觀門
- 達摩祖師:無心論
- 達摩祖師:菩提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
- 達摩祖師:見性即是佛
- 達摩祖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超然法師: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 真禪法師:菩提達摩的生平和禪法
- 白云禪師:達摩
- 惟賢法師:論達摩禪
- 達摩祖師:修行人該如何過自己的日子?
- 達摩祖師:達摩祖師皮囊歌
- 達摩祖師:六波羅密不在身外
- 達摩祖師:莫將福德當功德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夢參法師]死亡像什么呢?
- [黑茶]黑茶是怎么來的?黑茶的起源
- [禪宗公案]不得其門
- [生活故事]彎腰做一個直立的人
- [哲理故事]包容勝過萬般責難
- [佛與人生]人為什么活著,活著是為了什么,怎樣才算活明白了?
- [佛學常識]“無我”觀有什么針對性嗎
- [佛學常識]無我分幾類
- [其他漢傳法師]世間的事業(yè)不外乎成住壞空這四大原則
- [黃茶]蒙頂黃芽屬于什么茶,外形有什么特點?
- [禪宗文化]叢林清規(guī)對中國文化貢獻如何?
- [生活故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 [哲理故事]遇事兼容并蓄,對手亦可是知音
- [佛與人生]多情至極是無情
- [佛與人生]順其自然,便能萬事遂心
- [佛與人生]少一份爭執(zhí),多一份從容
- [佛與人生]不抱怨,心中無嗔便是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