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了怎么辦?

\

  人是常常會做錯事的,做了比較大的錯事,往往不敢讓人知道,怕被人知道了,會受人蔑視,被人看不起。于是,便將那些事悶在心底,使得心里難過、痛苦

  這在一般人,以及描寫人性的文學小說和感情故事之中,是很容易看到的。

  每個人的心理都有道德意識的存在。道德意識,也就是宋明理學家所說的良知良能,以及世俗所說的良心。道德意識指示著人善惡的觀念,令我們知道什么應(yīng)該做,什么不該做,如此,人才能成為有別于一般動物的高級靈性動物。

  另一方面,每個人的心理又都有著各種的欲求,比如:居住、衣著、飲食、男女、感情、享受……所謂的七情六欲,往往塞滿了我們的心底。

  道德意識是理性、知性的,欲望則是感性的;道德意識是根源于人的本性,欲求則是產(chǎn)生于肉體的官能。所以,道德意識與欲望是互相對立、矛盾而沖突的。常常,欲求會突破道德意識的禁制,做了不應(yīng)該做的事情,于是,引起良心的不安與痛苦。

  這個時候,應(yīng)該如何呢?一個人做錯了事情,往往是怕人家知道,總是想把它壓在心底,不讓人知道?墒牵彦e事悶在心里,越不讓人知道,自己心里就越不安、越痛苦!在心理學來說,這是有礙于心理健康的。所以,解決的方法,就是要勇于認錯,也就是懺悔。

  懺悔就是將所做的錯事發(fā)露出來,不要再悶在心里。發(fā)露出來以后,它就消失掉了,心理也就漸漸的平靜。

  發(fā)露也就是將所做的錯事,讓人家知道,接受人家的譴責,領(lǐng)受做錯事應(yīng)得的處罰。于是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yīng)之后,心理就不會再難過了。

  所以,凡是宗教都講究懺悔,而懺悔也就是要發(fā)露。

  在印度的佛教僧團里,發(fā)露是要向人的。也就是說,如果出家四眾中,有人犯了戒,做了不該做的事,就要向僧眾表白發(fā)露,然后接受僧團的處罰;在家居士犯了過錯,則要向出家僧眾發(fā)露懺悔。

  這種儀式,在佛教傳來中國之后,雖然已漸漸消失了,但中國佛教徒在修行上,還是注重發(fā)露懺悔,只是由印度式的向人發(fā)露,轉(zhuǎn)為向佛菩薩像發(fā)露而已。

  這是有宗教信仰的好處,不論所信仰的是任何一種宗教,都可以作為發(fā)露、懺悔和傾訴的對象。

  那么,如一個人,他什么宗教都不信仰,而他做錯了,心里難過,卻又不敢向人說,那將怎么辦呢?在西洋,有專業(yè)的心理醫(yī)師,專門替人解決這些心理問題,人們可以對他傾訴;但在我們這里,心理醫(yī)師還是比較少,就算有,我們中國人比較含蓄,也不見得會信任心理醫(yī)師。

  如此,又將怎樣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它寫出來——以懺悔的方式寫出來,寄放在文字中,心里就不會再難過了。

  總之,有了過錯,不要老放在心里。過錯是違背了內(nèi)心的道德意識的,所以,當它存在心里的時候,我們心理就會難過,把它發(fā)露出來之后,它就消失了,心理也就安然了。因此,佛陀曾說:他常告誡弟子們,做了善事,不要宣揚;做了惡事,要發(fā)露懺悔,不要覆藏。實在是深具意義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