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嚴法師《心無掛礙》

\

  菩薩因為已到無所求無所得的程度,那是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的力量所致。由于般若的空慧,已將一切自我的執(zhí)著掃蕩清凈,自心即是清凈的智慧,等同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佛心,等虛空遍法界,無處不照,亦無痕跡,正如《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心的功用,無心的執(zhí)著,所以是「心無掛礙」。

  普通人無法做到心無掛礙的程度,因為凡是起心動念,都有主觀的立場,既然缺省立場,就不容易把心門敞開,尊重他人、接受他人。如果經常學習菩薩精神,以慈悲為著眼,以智慧作指導,就能凡事多為他人的立場設身處地,諒解他人、同情他人、協(xié)助他人,而少為自我的主見作保護,少為自我的得失作考量,則雖不能「心無 掛礙」,至少也能心情愉快了。

  不妨將菩薩的心,譬喻成山中的一朵祥云;云是不請自來的,不驅自走;云在山巒之間,穿來穿去,游走自在,遇到了山峰,不會被擋住,越過山巔,繞過山腰,消失于無形。云是有的,但不會受到任何東西的阻礙,因為它本身沒有固定的目的,沒有固定的形體。云在遇到不同的氣溫氣流,便會隨緣變化成雨、露、雹、雪、霜、冰以及水、氣等形狀。這就是菩薩無心如云出岫的意思。凡夫也不是完全不能學習的。

  掛礙是妨礙、牽掛的意思,也是心有煩惱、病態(tài)的意思,有掛礙的心,就是心有了牽累障礙的病。例如《維摩經》說維摩詰長者因為眾生有疾,所以維摩詰長者也示現有疾;眾生害了生死煩惱的大病,所以心有掛礙,菩薩已離生死煩惱大病,所以心無掛礙。菩薩為了慈悲眾生,示現于眾生群中,看來也象是掛礙有病的眾生,但他們的內心已空無一物,故名心無掛礙。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