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自結(jié)于惡,否則終難得安樂!

切勿自結(jié)于惡,否則終難得安樂!

  自從拘薩羅國王波斯匿皈依佛陀以后,國王便常去拜訪佛陀,披露自己的想法,借此請求佛陀的裁定,以便檢討自己的想法是否妥當。自從拘薩羅國王波斯匿皈依佛陀以后,國王便常去拜訪佛陀,披露自己的想法,借此請求佛陀的裁定,以便檢討自己的想法是否妥當。自從拘薩羅國王波斯匿皈依佛陀以后,國王便常去拜訪佛陀,披露自己的想法,借此請求佛陀的裁定,以便檢討自己的想法是否妥當。

  今天,國王又來拜訪佛陀,講了一篇話。

  「世尊!我獨坐靜思時,想起一件事來。我想:真的愛自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愛自己,又是怎么回事?

  后來,我得了一個結(jié)論。我想:無論是誰,假如在其行為上做了壞事,在其言語上說了壞話,而在其心里懷著壞念,這個人即不是真正愛自己的人了,因為這個人就像是以不自愛的心待自己一般的對待別人,所以這種人不是真正愛自己的人啊。

  .相反的,假如在其行為上做了好事,在其言語上說了好話,而在其心里懷著善念,這個人即是真正愛自己的人了?v使這個人自言自語:『我不愛自己』,這個還是真正地愛他自己呢!因為這個人就像是以自愛的心待自己一般的對待別人,所以這個人是真正愛自己的人啊。不知道這個想法對不對?」。

  佛陀聽了國王的見解,深表中肯的說:

  「大王!誠然,照您所講,若以身、口、意(將人的行為(業(yè))不限于身上的行為,連以嘴的語言,心上所想者亦為對象者。三者稱為三業(yè)。)做惡事,此人則不是真正愛自己的人。若以身、口、意做善事,此人則是真正的愛自己的人!。

  然后,佛陀以一首偈啟示其意:

  「若知自己可愛,切勿自結(jié)于惡。

  蓋因作惡業(yè)者,損壞他人及自己,

  終難得安樂。」。

  這種說法,看起來非常淺俗,但其道理卻是非常深刻實用的,其實這正是貫通佛教平等慈悲的大乘精神的原始理念。

經(jīng)典出處:

  ◎相應部經(jīng)典三·四愛著

  ◎雜阿含經(jīng)·四六·七愛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