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篇(4)
問:釋迦牟尼佛的洪名,歷史上都有記載,何以阿彌陀佛的洪名大家都要稱念,獨于歷史上無記載乎?(林景星)
答:一個國家成立,有職官記載國家之事,后人再據(jù)之編纂史書,世界各國,中國最古,史書所載者,亦不過四千余年耳。釋尊降世,距今僅二千五百余年,故史有記載,彌陀成佛于今十劫,史書何能知其事耶?
問:彌陀經(jīng)上:‘從是西方……\’的‘是\’字,既系指世界而言,則天文學云:‘太陽乃恒星,永不移動,地球繞太陽而自轉(zhuǎn)。’若果如是,則早晚用何判別西方?(樓永譽)
答:西方之名,本依所居之處而假定,此為便于言說,非實有也。經(jīng)意原系借此,使人攝散心于一處,果能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矣。明乎此,但當依經(jīng)所教,以日落處為西,不起分別,即得受用,待得經(jīng)教漸明,功夫漸深,此等問題,便有著落。
問:帶業(yè)往生西方后,是成為五十一階級內(nèi)之菩薩?或為階級外之凡夫菩薩乎?(奚子為)
答:既云菩薩,安有階外?經(jīng)云:生皆不退,一生補處。但能往生,不愁不成菩薩。
問:已然念佛求生西方,是求不受生死苦,若是行善、布施、敬佛、敬神,沒有念佛,這能得生西否?(慧貴)
答:行善至敬神四事,只是有漏善業(yè),僅得福報而已。至云沒有念佛能生西否,請思不求種因,而希得果,有是理乎?
問:念佛是念心,敬佛敬神是表現(xiàn)敬意,如此,豈是佛神時時刻刻在寺廟佛像神像之前嗎?有人教三二日為一期,規(guī)定集合來拜誦經(jīng),這豈不是團體湊熱鬧?如此有什么功德?也能消災嗎?(慧貴)
答:佛之法身,充滿虛空,不限于廟;無始無終,有感斯應,不限于時。神則未證法身,當然拘于一處,不能與佛同時并論。三二日集合誦經(jīng)一次,自比一天經(jīng)也不念者好。能否消災,更須視誠敬若何而定。
問:多拜佛拜神功德較大?或是多聞法多念佛功德較大?(慧貴)
答:此四者以念佛功德為最大,為其是無漏正道,能證涅槃也。拜神功德最小,以其不過對他方一種恭敬而已,無他益處也。
問:彌陀成佛至今十劫,故史書不能記其洪名,那么世人何以知彌陀佛的生日?(葉慶春)
答:宋代永明大師,有彌陀化身之號,后人即取大師之誕辰,而紀念彌陀,此系借用。
問:站在人類中,好壞份數(shù),就有六分壞,如果誠心念佛,在可能中罪障消盡,否則能往生西方否?(戰(zhàn)覺力)
答:有意者多為罪,無意者多為過,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只求不造新業(yè),便亦大佳,縱未消盡夙業(yè),亦可仗佛愿力,帶業(yè)往生。
問:定、夢境界,合目坐定,誦大悲咒,觀想在眼前,有許多的大和尚站在身前,如何請指示!又睡眠間夢見多位老先生,內(nèi)中有兩位坐在左右,口說演戲,第一幕二幕,最后一幕,觀音地藏,說完時大家各自散去。夢已清醒,好壞如何請指示?(戰(zhàn)覺力)
答:此皆妄境,宜急排而去之。念佛注重一心不亂,宜取加注之彌陀經(jīng)詳研為妥。蓋是經(jīng)為持名之根本教典,不可不知也。
問:每日早晚各念佛二百聲,并彌陀經(jīng)大悲咒心經(jīng)各一遍(因家務及小孩太多不能多念),工作時外加散念可否往生?(鄭蘭蓀)
答:只能誠敬,無不往生,所云規(guī)定大致尚可。
問:未皈依佛教的人,有實行八德,不犯十惡,像這樣人臨終有可能去到西方嗎?(柯仙江)
答:此等善人,只能升天,享受有限度之假樂,決不能往西方。不種如是因,希結(jié)如是果,何能講得通?
問:學佛念經(jīng)之人,若未修身口意之十善業(yè)道,不知念佛有效否?(魏柏勛)
答:念佛是正行,清修三業(yè)是助行,正助雙修,如鳥之兩翼,方能翱翔前進。據(jù)此義而論,尚是加修十善為妥。倘念佛者念到萬緣放下一心不亂,即不必另修十善,蓋既得一心,三業(yè)俱臻清凈矣。
問:學佛以后,受了世俗人譏誚話,不免起嗔恨心,也知這心是地獄種子,但是功夫不到,聽了閑言,就要管不住自己,請師指示最好辦法!(周慧德)
答:對己著想,我是菩薩,應起覺照,當行忍辱。對他著想,爾乃癡漢,應起悲心,與以原諒!再急用一句洪名,當作金盾,綿綿念去,壓住嗔心,不然他癡我嗔,同一墜落。
問:念佛是愿見佛的,這不是抵觸著:‘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之世尊金言呢?(李永茂)
答:此禪凈功夫修法之不同,禪在明心見性,得見心性,即是見佛,但心性無相,若以相求,自是邪錯。凈依經(jīng)教,以心作佛,不妨相求,然佛有三身,境有四土,法身及寂土,亦皆無相,是則根本上又無不同也。
問:念佛往生與否,盡在臨命終時之一念如何,但徹悟禪師念佛法語云‘當密自檢點,日用所起之念,與何界相應者多,與何界相應者猛,則他日安身立命之處,不勞問人矣’。未知哪個為實?(李永茂)
答:臨終所起之念,全系平素積習所成,事不兩歧。
問:上品上生是帶業(yè)往生嗎?如果能夠把一切的罪業(yè)都消滅得干干凈凈的時候,證得什么果位呢?(李永茂)
答:極樂四土,各分九品,如常寂光土上品上生,并不帶業(yè)。古德云:未斷二惑,生凡圣同居土;二惑若斷,生方便有余土;塵沙無明若斷,生實報莊嚴土;生相無明若斷,生常寂光土。
問:記得十六觀經(jīng)中云:除了上品能即時花開見佛,中品及下品都要坐在蓮花中,經(jīng)過相當時間,甚至要十二大劫,蓮花才開。何以彌陀經(jīng)中講已生彼國之眾生,能聽空鳥等演法,能看極樂世界之各種莊嚴,能盛眾妙華供他方佛,這些眾生,如是花開,已證圣人,為何還有凡圣同居土之名稱呢?(舒淑婉)
答:小本略,觀經(jīng)詳。略詳雖殊,其理無二。小本所云見者聞者,皆是花開見佛以后之事。其花開后,并非盡是圣人,此圣字是指證有果者而言。如上品中生之經(jīng)經(jīng)過七日,得無上正正覺,下品上生之經(jīng)十二劫得入初地,正等覺初地,皆是證果,其在七日及未得十二小劫以前,則仍是凡夫。至下品中下兩生,只云發(fā)無上道心及菩提心,更是證果有待矣,所以有凡圣同居土也。
問:佛不妄語,經(jīng)說極樂國土莊嚴美妙繪聲繪色,宛爾具在。該土樓臺地榭,花樹禽羽,是否全為精神活動,而非色塵境界,如莊周夢蝶,非實有耶?(瑞錫)
答:所疑極樂,謂非色塵,而是夢境非實,此對佛學名相,未知其義,凡是目取之相,皆名色塵,空則萬法皆然,豈獨莊生蝶夢,即此根身器界,亦是眾緣和合,幻出之相,并無實體,然有相即起用耳,望先辨明界說,自減誤會。極樂世界,土分四類。有真實,有方便,須憑學者功夫分證,向人講解,亦須觀察對方,應機與說,否則錯下一語,兩無所益,居士既知佛不妄語,又奚疑極樂非實耶。
問:佛說阿彌陀經(jīng)時,文殊、彌勒諸大菩薩皆列席參聽。蓋菩薩之身相殊勝莊嚴,而凡夫之身形短小粗陋,乃迥然不同也。但未知當時菩薩是現(xiàn)凡夫身而列席聽法?或本以菩薩身相?又當時大眾(凡夫眾)是否均睹菩薩圣相,或有緣者方能睹之?或唯憑世尊金口說示即知者也。又天人與世人不同,未知現(xiàn)我人之身量(七八尺高)?或本以天人之身量(數(shù)由旬)?而在座之大眾,是否知是天人或不知者?(邱炳輝)
答:佛菩薩天人等身之勝劣,隨眾生緣各異其相,如一溪水,天視為琉璃,人視為水,龍魚視為云煙,餓鬼視為焰火,其理正同。倘有現(xiàn)凡夫身者,則凡夫自得見之,否則開天眼者方能見之耳。
問:不度眾生,閉門自修者,是自了漢,出來度眾,多惹是非,然即兩不全一,不如學老太婆規(guī)矩念佛,比較可否?(蕭慧心)
答:不宜如此消極,可參看二九六頁答周慧德之問,無煩惱何有菩提?兩者只在一轉(zhuǎn)移間。
問:常聞凡圣不同居,又說西方無分凡圣,此意義尚未明白,請示!(蕭慧心)
答:帶業(yè)往生,未斷諸惑,得與上善,俱會一處。此即極樂凈土殊勝處,此即彌陀威德無極處,但此只是西方四土之一耳。
問:聞天外有天,此指西方是否?地外有地,此指地獄是否?(蕭慧心)
答:世界無邊,此世界之上,尚有世界,彼自有天,故可曰天外天。此世界之下,又有世界,彼自有地,故可曰地外地。無涉與西方及地獄耳。
問:樓下開賭博或開飯店殺生等為業(yè),但樓上作道場,有所損害于念佛人否?(蕭慧心)
答:初學人未能泯相,遠之為宜,事實上一時如離不開,只有攝心守意,各干各事,各不相妨,亦無有害。
問:佛說娑婆是苦,西方極樂無勝,眾生何以取苦舍樂事究何也?(蕭慧心)
答:耽著五欲,以苦為樂,永劫習氣,一時難除。彼對佛言,既不起信,極樂勝境,又不曾見,譬如蠅性喜臭,栴檀龍腦等處,總不喜前趨耳。
問:阿彌陀佛,本極樂教主,彼之形像,何以傳來此土?而現(xiàn)傳之形像,是否真實?(王權)
答:無量壽經(jīng)及觀無量壽經(jīng)均載彼佛德相,此界所傳,本有所據(jù)。
問:臨命終時種種瑞相,可以斷定生西無疑,然而遺族或其友人夢中或由巫者之言或由其術看見在陰間地獄受苦,或要其遺族超度,如何一旦到了極樂世界,皆是不退轉(zhuǎn),哪有再在地獄之理?(王權)
答:噩夢原本無憑,覡巫更是虛妄,不足聽信。
問:禪宗皆不著相,凈土因初機,從著相入手,為方便故,究應要否破相?抑在何時期學習破相耶?(智恒)
答:初學之人,教相不明,遂有執(zhí)空執(zhí)有之病。要知有見須破,空見亦須要破,以二者皆不圓實也。既至學有深造,便知真空不離妙有,妙有即是真空,空有不異,然亦非有非空,若到此境,試問還破什么?
問:念佛人倘無發(fā)慈悲喜舍之大愿難于往生,對否?(智恒)
答:念佛為大乘法門,以發(fā)菩提心為正因。菩提心者,上求下化是。只求己生,果能正助雙修,功夫精進,亦能往生。因凈土一法,普攝根也,但品味不高而已。
問:既有正信念佛,念念相繼不斷,倘有故意犯五戒十惡者,能否往生乎?(智恒)
答:念佛貴心與佛德相合,存心犯戒造惡,凈念即不相繼矣。往生與否,何能此時預斷,哪粒種子先熟,須看臨終時遇何因緣而定。黑白二業(yè),遇緣各起現(xiàn)行耳。
問:阿彌陀經(jīng)中世尊言‘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注釋言\‘若只修自己好,不發(fā)菩提心度脫眾生是為小乘,就是小善根,故要孝養(yǎng)父母,念經(jīng)拜佛,修六度,十善,受持禁戒等之助行,方得生極樂’。若如此則經(jīng)云帶業(yè)往生如何?又鸚鵡及殺豬業(yè)者等一時念佛,聽念佛,就可消業(yè)障帶業(yè)往生極樂,他是罪業(yè)重重之輩,可證無小善,豈能修助行之六度、十善、五戒?弟無明不能理解望為明示!(吳倫炳)
答:系指何人之注,未曾說明,無從查起。且恐來問錄此注時,尚有遺漏。凈土三經(jīng),皆重正助雙修,此是通義。取法乎上,僅得乎中;若取法乎下,試問將何得乎?此古人必策勵修者努力上乘之苦心也。觀無量壽經(jīng),往生列有九品,無量壽經(jīng),尚說邊地。鸚鵡屠戶,只有正行,雖得往生,但品不高耳。
問:依歧路指歸等書之次序,念佛后念回向偈完了禮畢(課程完了)后,隨即念地藏菩薩名號百聲,或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百聲,而為祈禱病苦或福利,未知可否?(吳倫炳)
答:課外別愿,有何不可。
問:阿彌陀經(jīng)末之咒語,未知念經(jīng)后定一要念否、其咒未知有何能得大靈驗否?念幾回就能應驗否?其念不在念經(jīng)后,另在別處可以念否?(吳倫炳)
答:倘系往生咒,當然須念。其念誦次序,詳列歧路指歸。按持咒通例,十萬遍謂之成就,其后作課時,三遍七遍二十一遍,皆可隨忙閑而定。若問應驗,是在誠心,又不能以次數(shù)作標準也。
問:阿彌陀經(jīng)之解釋云:念第一種回向偈‘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佛土甚多,恐有害怕須要念第二種回向‘愿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為穩(wěn)當,不知如何?或二種一時同念不知可否?(吳倫炳)
答:心既存西方凈土,彌陀自然知之。安有敲鐘而鼓忽發(fā)聲之理?不過此二偈,以前者為最圓滿,居士欲統(tǒng)念,亦無不可。
問:念佛的十念佛,聞印光大師有言能可十念而已,不可用十念、二十念、三十念之法未知實否?因用十念未記數(shù),二十念三十念四十念的記數(shù)容易,不知可否?(吳倫炳)
答:十念而已者,指念十口氣之法,十念記數(shù)者,又另是一法,勿得相混。大師之言,豈有不實?可細心讀之,不可誤會!
問:愿生極樂,必須發(fā)度脫眾生的大愿則可云云。未知其發(fā)大愿是不時有所心念,或念頭就可否?或是要不時在佛前誓愿則可?但不論大小功德都要念回向偈,其偈是用第一種,或是用何?念偈是在佛前?或是在不論成何等之功德,同時在成功后隨時而念否?(吳倫炳)
答:心須常存此事,更貴實行此事,方為愿不虛發(fā)。回向以第一偈為功德普遍,在家可向佛前,在外則心念一遍,諸佛皆知。
問:無量壽經(jīng)四十八愿別行略解,第二不更惡道愿,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后,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國中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壽命無量無邊,如何更有壽終?(慧性)
答:此須與第十五愿合觀,其十五愿之大意,是壽命無量為原則。但或長或短,各隨其愿,倘為欲度眾生,往投濁世,即為極樂壽終時。
問: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教人修持方法,專念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以心不純,百中稀得一二。此兼修種種是甚么?(陸玄智)
答:佛法雖有十宗,歸納之可分研教行持兩門。禪凈密三宗,皆是屬于行門。善祖之訓,專為指凈宗范內(nèi)之法;兼者指夾禪夾密等行。
問:修凈土法門可以帶業(yè)往生一事,弟子想三皈依以前所作惡事屬于舊業(yè);三皈依以后若作惡事,即屬新業(yè)。新舊業(yè)均可帶同往生否?(陸玄智)
答:已經(jīng)皈依三寶,便不應再造惡業(yè)。若一面念佛,一面造業(yè),是染凈二力互熏,究竟誰勝?豈能預料。染勝三途有分,不生即是不生;僥幸凈力勝矣,勝即得生,即已生矣,試思業(yè)不帶去,置于何處?
問:十方都有三千大千世界,不知西方亦是三千大千世界否?(詹秀)
答:經(jīng)云西方有無量壽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等句,是知西方并不例外。
問:有人謂阿彌陀佛圣誕是十一月十七日,何以知之,出在何經(jīng)?(王成一)
答:彌陀既非此世此土之佛,又以歷法種種不同,何能知其誕辰。相傳是日為永明大師壽誕,大師弘揚凈宗,有小彌陀之稱,故借是日以紀念彌陀也。
問: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什么紀念?(王成一)
答:相傳二月系誕辰;六月系成道日;九月系出家日;此亦借日紀念而已。
問:為人祝壽誦阿彌陀經(jīng)及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五百遍以上可否?但此時要用之回向文請開示!(陸天養(yǎng))
答:回向文可念:‘愿消三障諸煩惱……\’四句,余無不可。
問:為人消災誦彌陀經(jīng)及念南無無量光佛六字五百遍以上可否?但此時要用之回向文請開示!(陸天養(yǎng))
答:回向文亦可念‘愿消三障諸煩惱\’四句;或念‘愿以此功行,莊嚴佛凈土……’等八句。但佛號直念\‘南無阿彌陀佛’即可。緣阿彌陀三字,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慈悲,無量智慧等無不包括也。
問:凈宗專以念佛拜佛為往生資糧,而般若宗(金剛經(jīng))以‘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四句呵斥行者,此豈不與凈宗教理完全相違,不知釋尊是何密意?請示之!(方明)
答:一個法門,一個修法,猶之一把鑰匙,開投一鎖,其理正同。人手固有不可,結(jié)處無不一樣,至舉相違之處,只系因地上之分別而已。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也。再舉一例:如四方各地有人欲往臺中,臨行問路,答者對臺北來者則曰向南進行,對屏東來者曰向北進行,臺東來者則曰向西進行,清水大甲等地來者則曰向東進行,驟然聽之,似是相違,其實是觀其立場,應機施教。若諸人不起疑惑,皆能達到臺中。倘以答者語言相違,不加信從,必皆取一方向而進,定有三人離臺中轉(zhuǎn)遠也。
問:彌陀經(jīng)中,六方諸佛贊嘆凈土,是不是釋尊說此經(jīng)時,六方諸佛同時贊嘆?(陳凈愿)
答:是。
問:阿彌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二愿中有云:‘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xiàn)前修習普賢之德’句,‘普賢\’是現(xiàn)在普賢菩薩否?若是現(xiàn)在之普賢菩薩,云何阿彌陀佛因中即發(fā)愿修習普賢之德,其義云何?(陳凈愿)
答:彌陀昔為轉(zhuǎn)輪王,其第八王子名曰泯圖,于寶藏王所,曾發(fā)大愿,彼佛號之普賢。廿二愿謂他方菩薩來生我國為眾生故,游諸佛國,現(xiàn)修普賢之德,非彌陀自效普賢也。然現(xiàn)在之普賢亦即當日之泯圖王子展轉(zhuǎn)而現(xiàn)。
問:無量壽經(jīng)云‘此土修行一日,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若此則何必求生西方?(陳凈愿)
答:此是生死岸,彼是涅槃岸,成就有難易,所以必去。
問:阿彌陀經(jīng)上西方極樂世界種種功德莊嚴,是實相或幻相?若說幻想實有其所,若說實相沒有實景可見,如斯可說心相否’(智幻)
答:既信實有其所,往生以后,自有實景可見。
問:阿彌陀佛之九品度眾生,是眾生有九品往生之謂,若至西方極樂世界,尚有九品之境界否?(廖武卿)
答:往生以后,花開悟證均有遲早,是即品位不同。
問:如彌陀經(jīng)義蘊注釋‘求衣得衣,求食得食,’一節(jié)不知究屬何意:若謂極樂世界倘要衣食,何謂極樂,晚自思‘極樂世界是不是不必衣食之境地?’若謂不必要,何必求衣食之念頭呢?(林柳淋)
答:此為初機衣食之見未泯者,方便示相耳。
問:釋迦牟尼佛尚須六年之苦修,韋提希夫人與五百侍女,為何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呢?(慧德)
答:承佛神通及威力加被之故。
問:自皈依佛法,勤念愿求生西,常常聽講,臨終之時,若受障礙,不能往生豈不白費其功。在娑婆之時,似須先有師長或是親友,已經(jīng)往生極樂代為作證,來招同往西方,比較穩(wěn)當?(慧德)
答:阿彌陀佛四八大愿,慈悲無量,神通無邊。常以光照十方國,攝取念佛眾生,不少暫舍,經(jīng)訓煌煌,難道還信不及?居士之意,以為彌陀之平等大慈,反不如師長親友之私愛可靠耶?此層卻屬誤解。
問:臨命終時,全家能不哭泣,一意念佛,固在最有利益。別世以后,四十九天念佛以外,要誦什么經(jīng),為利亡者?再請問頭七至滿七,有用什么方法超度好?(慧德)
答:不必多生分別。既是凈宗學人,只誦六字洪名,往生咒,彌陀經(jīng),便極妥善。如喜多加,可誦毗盧遮那佛大光明灌頂真言,或大悲咒,或拜彌陀懺足矣。
問:早晚念佛,日間為他項工作未能持念,又未能即時茹素,尚食三凈肉,未知于凈修有何妨礙?(葛曉凡)
答:檐溜穿石,要在恒久,晨間之課,關于一日薰習,不可疏忽,宜早起半點鐘去作。果忙,但取十念法,不過五分鐘時間,似乎不難作到。余時亦可散持,現(xiàn)食三凈肉并無妨礙,但希功與慈悲并進,以達到純素為佳。
問:阿彌陀經(jīng)摘注接蒙內(nèi)釋提桓因(疏鈔擷)‘此云天主即帝釋也。迦葉佛滅時一女人發(fā)心修塔,卅二人佐之,今王忉利統(tǒng)卅二天故曰天主’。此迦葉佛應不是當時在座聽經(jīng)之摩訶迦葉,請示迦葉佛系何時人?(葛曉凡)
答:迦葉佛乃過去劫七佛之第六佛,并非釋迦佛之弟子摩訶迦葉也。
問:凈宗以專心念佛為往生成佛之道門,禪宗則以難言絕語,專求向上一著,呵佛罵祖,若念一句佛,漱口三日等事,此則都與凈宗念佛之旨乖違,但誰為究竟之正門?請乞一示!(方明)
答:禪家呵佛罵祖,是為逗機不得已時偶然之事,并非以此為專門,切勿誤會!禪凈兩家之法,皆是大乘了義,不過起手方法少似不同,凈家有相易入,禪家離相難尋,至其歸元并無二致。
問:追頂念佛據(jù)說治妄想之最佳方法,有位朋友問我說:‘我的妄想熾盛,你說追頂念佛可治,那么追頂念佛怎樣念呢’!未知若何念法?及何經(jīng)有說及?祈示之!(呂順運)
答:‘追\’作追逐不舍講,‘頂\’作頂接不斷講,即前句之末字方去,急追一句接住,如鉆木取火,不使少停。又如奏樂,必字字逐拍,不使走漏。此法經(jīng)中未言,乃系古大德經(jīng)驗之法。
問:據(jù)說命終后八小時方可移動,設若精通念佛之輩,命終后即隨佛往生,何必再等八小時,方可移動,其理若何?(呂順運)
答:眾生命根系第八識,投胎先來,死時后去,余識舍時,即現(xiàn)死相,然實非真死。今醫(yī)學界已有證明,在現(xiàn)死相之八小時內(nèi),誰能知其第八識何時始去,此為策萬全起見而取此法。(飭終津梁一書內(nèi)詳)
問:為何學佛人(在家出家)每逢相遇,皆揖手云:‘阿彌陀佛\’,這是不是把阿彌陀佛當世俗問候之用?或有其他用意,祈示之!(呂順運)
答:至心念阿彌陀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此語最為吉祥,相逢稱誦,祝福之意,且使對方一歷耳根,八識田中得到佛種。
問:無見頂相與肉髻,是一是二?(大寬)
答:觀佛經(jīng)三日,佛頂肉髻,生萬億光,光光相次,乃至上方無量世界,諸天世人十地菩薩亦不能見。據(jù)此,無見頂相,是指頂光也。
問:坐念佛號,有跏趺,吉祥,降魔各坐法,弟子以年齡稍大,全趺半趺皆不可能,擬采用吉祥二坐法,不知二者以何者為善?及其坐法各如何?請詳示!(大寬)
答:跏趺有單結(jié),雙結(jié)之別,不論雙單,左加右上為降魔,右加左上稱吉祥。坐時兩手掌向上仰,如降魔坐,左手即加右手上;吉祥坐右手即加左手上。兩大指尖接抵,此名定印,安于臍下。頭脊正直,鼻與臍取一直線,各種坐法,任意自擇,久坐麻木,亦可換腿。
問:觀經(jīng)觀世音菩薩,項有圓光,中有化佛菩薩,無量諸天,舉身光中,五道眾生,皆于中現(xiàn),既度五道眾生到極樂去,因何留一道不攝,豈不有背慈悲平等乎?(雙木)
答:天人畜鬼四道皆有修羅,言五指即含修羅在內(nèi),各經(jīng)中亦多有語五道者,若為易于明了,則又言六道耳。經(jīng)文并非故留一道不攝。
問:凈土按臺宗教義,分為四土,末法眾生帶業(yè)往生者,生于何土?(雙木)
答:四土往生,但論行持之功夫而分其證得,并不限于何期行者,證何等土也。
問:當失眠苦不入寢的時候,想起來坐一會,但不知佛教打坐之要領?(鄭敦)
答:失眠之人,最宜右脅而臥(即側(cè)身右方在下),兩足疊齊,右手托腮,左手搭胯,瞑目調(diào)息,放下萬緣。心中默轉(zhuǎn)‘阿彌陀佛\’四字,再用耳聽(心轉(zhuǎn)自有聲相),能入眠固佳,縱不入眠,念歸于一,亦得息養(yǎng)。若要打坐,亦是萬緣放下,默轉(zhuǎn)佛號。其坐法參上頁答大寬居士之問便知。
問:月刊上?吹缴彴顕,而是否以佛化國家聯(lián)邦之稱?(鄭敦)
答:阿彌陀佛愿力之極樂世界,蓮花最為微妙特殊,故稱極樂世界為蓮邦。由今中國以梅花為國花,日本以櫻花為國花,稱梅稱櫻,便可代其國名耳。
問:念阿彌陀佛經(jīng)之聲音宜拖長好還是短促好?每日至少宜念若干?(鄭敦)
答:拖長及短促,皆不相宜。當如小溪流水,不急不緩,念多念少須酌自己時間。但既念阿彌陀經(jīng),誦畢宜持彌陀圣號幾百聲乃至數(shù)千聲,閱前贈學佛淺說,及歧路指歸,自明大義。
問:凈宗以九品蓮花為父母,他宗托何物為父母呢?(陸天養(yǎng))
答:凈宗是橫超三界,帶業(yè)之識往彼極樂,托蓮化育而生。待悟無生,直證佛果,則無所謂生矣,是往生與成佛為二層階級。他宗是豎出三界,斷盡諸惑,見性成佛,即性是佛,安用依托。
問:阿彌陀經(jīng)說,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yǎng)他方十萬億佛。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為何因要供養(yǎng)他方佛呢?(陸天養(yǎng))
答:供佛積功德,聞法增智慧,若功德智慧不圓,安能成佛?不積不增,豈能圓滿?釋迦世尊,亦曾于過去世供無量諸佛,觀世音菩薩亦復如是,故皆圓成種智。往生之人,在未證補處之前,必須上求下化,覺行雙圓,方得證補處耳。
問:專一持佛的圣號與持往生咒的成就功德有何差別?(鄧慧心)
答:并無差別。但事忙人,持咒不如持名方便;臨終時持咒不及持名容易耳。
問:臨命終時,能得正念,卻是西方阿彌陀佛來接引,或是自己心佛來接引呢?(慧貴)
答:是西方極樂世界彌陀來接引,經(jīng)訓煌煌,何必疑惑。但西方彌陀,乃我平素心中想念之佛,故又說是我心中之佛,恐君誤會。今舉一例:如我與父母遠離多年,心中日夜想念、寫信拍電,催來相聚,一日我之父母竟遂我愿而來,便可說我心中父母來也,其理如是。
問:念佛人積欠債務,到命終時,不幸還不清楚,能帶業(yè)往生嗎?或是再輪回還他欠債呢?(慧貴)
答:真實無力償還者,是無貪吝惡業(yè),或不妨礙。若一面念佛求生,以西方作逃藪;一面貪吝世財,起賴債之心。念佛既不為上求下化,因已不凈,再加貪吝之心,此兩粒種子起現(xiàn)行時,試問結(jié)什么果?不過問中云‘不幸\’兩字,自是屬于真實無力一類。
問:有一夜晚課后,對菩薩祈求世間法之事,當夜隨時得夢老師,對我說祈壽命,這壽命是當生之壽耶?抑是求生西方之壽耶?(慧貴)
答:夢多幻妄,本不足憑。因世法求菩薩,而夢他人,或是菩薩化現(xiàn),亦未可知。告君祈壽,當是教祈無量壽命之常樂我凈。似不能教祈濁世不究竟之短短壽命也。
問:彌陀經(jīng)‘晝夜六時\’,西方既無晝夜,哪有六時?(慧貴)
答:雨花一次謂之一時,蓮合謂夜,蓮開謂晝,彼之晝夜時分,佛順此方說耳。
問:‘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佛位平等,如何又有等級?(慧貴)
答:此存指度生愿力而言,佛在實智上平等,在權智上少有不同耳。
問:凈土宗帶業(yè)往生之說,似與因果之理不相符合,造惡之人,只要念佛,便不受罪報,反生極樂,此話果然,誰肯自己刻苦去作善事?(游玉耀)
答:一切善惡念頭善惡造作,總名曰業(yè)。當起造時,即是一粒種子(習氣異名)印落八識田中,異日遇有增上緣,發(fā)生作用,能牽八識,六道投胎。通途法門修行,專為消滅此類種子,名曰斷惑。至斷凈盡,便是涅槃。念佛法門,是止息善惡念頭及造作,單提一句佛號,印入識田,舊日種子,不遇增上緣,無由而起作用。佛號種子(念即由心,是心是佛)愈積愈厚,時時有增上緣,能得先起作用,報盡生西,惟舊種依然存在,故曰帶業(yè)。生西后,舊種仍須求斷,方證補處,是與通途之法,始異而終同也。若謂只管造惡,而以佛號作護符,則誤會矣。
問:一生造惡,臨終十念,即得往生。如此則不妨只管造惡,待到臨終,專作十念可矣。又何必日日苦修乎?(游玉耀)
答:指夙有善根,一時著迷之人而言。若非夙有善根,健康之時尚不喜聞佛名,何況四大分離萬苦交煎之際,而能念佛乎?觀經(jīng)下品下生,固云臨終十念,要在‘至心\’二字。至心是放下萬緣,徹底專精之謂。俗子待到臨終,皆是多所依戀,決難念佛,安能還發(fā)至心。此時能發(fā)至心者,定屬夙根深厚之人,不容借口僥幸。
問:念佛之時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但在要完之時,為何只念‘阿彌陀佛\’四字,是有甚么關系嗎?(慧霖)
答:先念緩,后念急,急時四字易念耳。
問:聽老師在說法之時,講阿彌陀佛四字,就包含三藏十二部經(jīng),又是經(jīng)王和咒王,那么還是有阿彌陀佛這人沒有?或是僅僅的一個經(jīng)王咒王的代名呢?(慧霖)
答:此須分二段答覆:一、‘阿\’字為一切梵字發(fā)音之初,無‘阿\’字即無一切經(jīng);又為八萬四千陀羅尼之心,無‘阿\’字即無八萬四千陀羅尼。僅此一字,亦可曰經(jīng)王咒王。是顯密二教均不能離此一字。若講四字勝義,顯教各大經(jīng)中處處指歸,人多曉了,不必覆贅。茲就密教言,‘阿\’字總表佛部,具理智不二義。‘彌\’字總表蓮花部,具生法二空義。‘陀\’字總表金剛部,具堅固不壞義。所說包括三藏十二部誰曰不宜?二、上系解釋四字勝義,何可疑無其人,凈土三經(jīng),所說甚詳,彌陀乃為極樂導師,不過此尊導師洪名,已具此不可思議功德耳。
問:弟子自學佛到如今,為什么沒有聽說過阿彌陀佛的圣誕?(慧霖)
答:阿彌陀佛,乃法藏比丘修成,彌陀經(jīng)曰:‘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再說到法藏生時,無量壽經(jīng)曰:‘過去無量不思議無央數(shù)劫……有大國王名世饒王……棄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如此久遠,年尚不知,何能知其月日。今人以舊歷十一月十七日為彌陀圣誕,相傳是日為永明大師誕辰,借來紀念彌陀。
問:年少而至老只念佛求生西方,與閑時少研佛理,將盡能力救脫眾生,如何方好,有何不同?(慧性)
答:發(fā)菩提心是凈業(yè)正因,念佛是上求佛道,研理是廣學法門,救脫眾生是下度眾生,此三者均是菩提心。應并尊重,不可軒輊。
問:定課念佛時妄想心繼續(xù)顯出,心不想佛,耳不聽佛,在念日子不久,亦念不多聲(約念一千多聲),知念多聲始可斷妄,但無時間,如此者,只可種善緣,亦能生西否?現(xiàn)事多亂心甚重,暫停待將事少,才開始定念好嗎?(慧性)
答:至心十念,亦可往生,何況日課千聲。凡夫家居,安能無事,若待事少再念,則永無能念之時矣。要在自己觀機利用時間,作事用身用手,念佛用心用口。定課但能早起半點鐘,即能照作,散課隨時隨地,皆可執(zhí)行,不管心亂不亂,總是一直念去好。
問:又普門品中:‘若有女子設欲求男,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菩薩是度眾往西,豈有度眾生出生娑婆世界乎?(陸天養(yǎng))
答:生西必聞法信修,方能成就,其有眾生,但修人天福報,不發(fā)出世大心者,自不能超出娑婆。菩薩即以此類眾生,而與求男求女之人;實以此眾,佛緣未熟,本在娑婆,行一時之權智,滿求者之心愿,并非度眾出生娑婆也。
問:佛有三身:一、釋迦佛,二、大日如來佛,三、彌陀佛,實一佛之德,所流出之三體也。大日者,釋迦之法身;釋迦者,大日之化身。亦分為:釋迦教,大日教,彌陀教三教。為彌陀者之身,究為何身?釋迦教大日教所為何解?(管新盤)
答:此密家之說,釋迦教即顯宗,大日教即密宗,彌陀教即顯密雙融之凈土宗。既云大日為法身,釋迦為化身,彌陀自是報身矣。
問:凈土宗,依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三經(jīng)為宗,遵以念佛,藉他力而求解脫,我等愚夫愚婦,因時間及事務關系,未能讀誦兩種壽經(jīng),專念小彌陀經(jīng)及念佛,臨命終時,倘一心不亂,是否違犯未誦壽經(jīng)?可否往生凈土?(管新盤)
答:凈土三經(jīng),各有其用。無量壽經(jīng)主廣修六度萬行,觀無量壽經(jīng)主心作觀想,阿彌陀經(jīng)主一心持名。研教時不妨廣學,修法時貴在專一,果能依彌陀經(jīng)持名有恒,決定往生,況能持至一心,更千妥百穩(wěn)矣。
問:一般居士,現(xiàn)為國家服務,對于佛示,求解脫法門,因俗務瑣事羈身,未遵奉行,除每日念佛后誦彌陀經(jīng)外,始終未能奉行佛示法門,可否往生凈土?有否違犯居士戒?(管新盤)
答:日誦彌陀經(jīng)及念佛,便是奉行佛法,身在含元殿上,何必更問長安?至云居士戒,乃另為一事,須依他正受,今雖未受,凡屬佛子,殺、盜、邪淫、妄語、飲酒,亦須發(fā)心自戒耳。
問:念佛人因疑未斷盡,信不堅固,往生邊城,若然往生邊城,是不是有佛接引?抑或自己往生乎?(智梁)
答:化佛接引,不過蓮花不及開耳。
問:古德常有凈業(yè)功成,平時或臨命終時,每有見彌陀,見觀音、勢至或諸菩薩,吾人所以能認識不常見之客其名是誰,必有人介紹,才能認識。若佛及菩薩,突而其來,并無人介紹,亦無自我介紹,何以能認識乎?能保不差誤乎?(智梁)
答:三圣乃我平素意念已久之相,屆時當如念而現(xiàn),不過更加莊嚴。再舉一喻,夢中所見之人,并無介紹,有時亦知其名字,理與此同。
問:自友啟示宗教的信仰,自心信念持行學佛念佛之時,心猿意馬侵擾菩提果園,是否障深業(yè)重?(黃重富)
答:障深業(yè)重,娑婆之人,大抵皆然,不止居士。念佛心亂,是功夫尚淺,應有理象,不可急躁,以求速效。只宜念時字字清楚,自聽字字清楚,再從一至十(一氣三句再三句后四句)記數(shù)清楚,久久自能一心。
問:東土難生,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遇,而我東土已生,人生已得,佛法微聞,明師未遇,有志入釋門修真,遠離六道輪回之苦,不合家境窘迫,家務纏身,是否無衲福之緣?(黃榮富)
答:東土二字錯記,乃是‘中國難生\’,中國指一國之中心,別于邊地。凈土法門,有師固佳,無師亦能看書自修,而成功不限于出家也,但肯發(fā)心,無須擇境。
問:夜眠之時妄想頓生,想而不想,不想而想,往往魔軍隨時隨地進攻靈山之境,倉猝之時,持佛擋退,息而復來,是否精神衰弱或者戒定未持?(黃榮富)
答:此仍功淺現(xiàn)象,是精神衰弱,亦是戒定無力。眠時宜默持四字洪名,(不念南無),不管有魔無魔,只是醒時便持。
問:阿彌陀經(jīng)云:‘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yǎng)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時經(jīng)行’。極樂世界為出離三界之圣域,豈尚有食欲乎?佛是否尚有飲食之欲乎?請釋其疑!(葉普開)
答:凡夫界之色空二天,尚無食欲,安有佛陀還存食欲之理。極樂世界之飲食,一為帶業(yè)往生未斷習氣之眾生而現(xiàn),然亦是意食。二為六塵說法,以使此土眾生起極欣極厭之心。
問:或疑金剛經(jīng)無相,凈土有相,二法如何相融?(林夢丁)
答:僅入手修法不同,但凈土之寂光,亦是無相。此皆是一真法界,有何不相融處?
問:魔術(如走陰之類)敢觀地獄相,云何不敢觀極樂世界相?(呂慧良)
答:外道之智,只知高者為天堂,低者為地獄,高者自知無分能去,只好說些地獄鬼話,欺騙愚人。至不觀極樂世界者,彼于佛經(jīng)毫不了解,又安足以語取道。
問:觀經(jīng)中觀世音菩薩放六道光明,救六道眾生之苦厄,那么三惡道之眾生,到底菩薩救他們往什么地方去?(呂慧良)
答:要須視其業(yè)力及夙根深淺而定,惡業(yè)淺夙根厚者,亦可頓出輪回,反之則次第漸超耳。
問: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時,是否即能現(xiàn)佛,如不能一心不亂,恐不能往生吧?(白潔卿)
答:不問現(xiàn)佛與否,得到一心,自是最好境界?v得不到一心,只要臨終正念分明,亦能往生,但品位不高耳。
問:持名念佛外,必須想佛威德相好,種種光明,極樂世界種種莊嚴,次第觀想,觀成就時能往生西方,如觀不成或單觀相好光明,極樂世界八功德水,或諸寶行樹或諸鳥之音,是否一樣能觀成功?這樣觀法,是否合理,可不可往生?(白潔卿)
答:持名與觀想,原是兩事。古人曾主兼修,后來漸主分修。即持名者不必兼觀想也。至云單想相好光明等,亦甚合理,即為第十三雜想觀之法,理事不違,安能不生。
問:龍舒凈土文中,云持是咒‘滿二十萬遍即菩提芽生,滿三十萬遍即面見阿彌陀佛’,此是與念佛入定一樣道理否?(許炎墩)
答:此亦克期求證之一法,如持名之一日至七日義耳。
問:彌陀經(jīng)中‘今現(xiàn)在說法\’一句,是否隨時隨地念念至寧靜地步,觀想經(jīng)中妙境,就是聞法?(張廷榮)
答:小彌陀經(jīng)未教作觀,不必如是著想。此句不過云今日之時,彌陀亦正在極樂說法也。
問:偈中之‘我今大皈依\’句,若但皈依二字,則學人亦粗知其義,今加‘大\’字,其義為何?(陳如德)
答:此有三義。一者佛之法身遍滿法界,我之心愿亦隨之遍滿法界。如無量壽經(jīng)優(yōu)婆提舍愿生偈云‘歸命盡十方\’,是其一例。二者古德云:皈依阿彌陀佛,即是皈依一切諸佛。三者阿彌陀經(jīng)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量壽經(jīng)及觀經(jīng)皆云:彌陀光中化佛無數(shù),我今皆皈依之。備斯三義,是故云大。
問:嘗閱凈土古德語錄中云:‘極樂世界,純是大乘菩薩之境界’。而觀經(jīng)中品上生章中,有說苦空無我四諦等法,又往生者,復有證聲聞小果者,其義云何?(陳如德)
答:曇鸞大師注優(yōu)婆提舍愿生偈云:‘聲聞以實際為證(三德中只樂涅槃)計不應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指彌陀)以本愿不可思議神力攝令生彼,必當復以神力生其無上道心’。又云:‘安樂國不生二乘種子,亦何妨二乘來生耶’。據(jù)此,是未生在因地時本修小乘,生后不執(zhí)著實際,終能回小向大,故云極樂是大乘根界。請細體觀經(jīng),上三品在因地皆修大乘,故生后證果皆為大乘,中三品因地修聞小法,生后故先證小乘,下三品生前雖未修行,但臨命終時,所遇知識,為說大乘,故生后上生者得入初地,余二發(fā)心,俱是大乘。知乎此義,是因是果,理方無礙,知乎前義,極樂畢竟是大乘界。
問:彌陀經(jīng)中云‘出廣長舌相\’,為是表法,為是實有其舌,遍覆大千?(陳如德)
答:此有二義:一者佛身充滿大千,舌相自然遍覆大千。二者佛音播到之處,即等舌相覆到之處。
問:觀經(jīng)下品下生章中云:‘蓮花經(jīng)十二大劫乃開\’,此‘劫\’為是數(shù)西方之日數(shù),為是娑婆之劫數(shù)?(陳如德)
答:是指娑婆之劫數(shù)。經(jīng)云‘彼佛國土,無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晝夜之象,亦無歲月劫數(shù)之名’。又善導大師觀經(jīng)四帖疏上品中生,七日即得無生一段云:‘七日者,恐指此間七日,不指彼國七日也’,據(jù)此,故知是指娑婆。
問:老師在佛七內(nèi)開示中囑:專心念佛,即使不能得一心不亂,也有功德及好處。我們念佛者存此心理是否太執(zhí)著功德?(王鎮(zhèn)芬)
答:七中所說之功德,是說雖未得到一心,亦除去妄念不少,較不結(jié)七念佛者,所得境界,未可同語。今借物喻,得一心者,假如十五滿月,未得一心者,或如十二十三之月,然較初一二之月,則大不相同,所言指此,非謂世間之有漏福報功德。
問:聽經(jīng)時曾記得說過佛在心內(nèi),西方即在眼前,若是把心收在一處就會看到嗎?(慧霖)
答:看到看不到另是一回事,要至心念佛,這佛總是在汝心中,如月能照水,若水濁時,則月不現(xiàn),月雖不現(xiàn),非月不照。
問:念佛果到萬緣放下,一心不亂,就會得到神通嗎?(慧霖)
答:這卻不一定,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境界,縱然得神通,也非念佛的本旨,此心切不可存。
問:有念佛者因生產(chǎn)病死,可往生否?(佚名)
答:只要正念分明,當然往生。細揣來問,或系懷疑產(chǎn)婦身體不凈,佛嫌污穢,而不來接;實則人不生產(chǎn),亦屬不凈,試看九竅流出者為何物?即能明其不凈矣。不過產(chǎn)婦之不凈表現(xiàn),特別明顯罷了。感佛來接,純在乎心,如池水澄清,天月自現(xiàn),若單論人身,原是三十六種骯臟物體假合而成,根本就不清凈,至于平素敬佛,沐浴涂香等,仍是心理表示潔誠,而體中之膿血尿糞,何嘗洗去。
問:晉唐高僧,取經(jīng)來到中國,以后的眾生,都有經(jīng)法可看,才有成佛的往生的;但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不知怎樣成佛往生的?(普慧)
答:既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就有十方三世一切法。
問:若三寶弟子,沒工夫聽經(jīng),只在家作功課,吃長素,守五戒,能往生否?(普慧)
答:正因一心念佛,助緣能守五戒,決定往生。
問:佛徒發(fā)愿超升西方,而志不在救脫眾生,是否為自私,是否有違釋遵慈悲宗旨?(管新盤)
答:如此小心人,并無菩提心,當然有違釋尊慈旨,縱能精進往生,恐品亦不能高。
問:吾師叔公他平日念佛,勇猛精通功行高深。但到臨終時,他父母均在他面前哭泣,勢甚悲哀,未知如此可否往生?(呂順運)
答:如正念不亂,無礙往生。但遇此環(huán)境而能不亂者,非有真實功夫,不能作到。
問:如平時有暇學習歌贊固然很好,但若無暇,猶以念佛不學歌贊,此亦可否?(呂順運)
答:歌贊乃是禮儀之一種,念佛乃是修道之主體,不學歌贊,并無不可。
問: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和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和極樂國土阿彌陀佛,其是否同一阿彌陀佛?各何因緣望釋是祈!(呂順運)
答:既云同名同號,當不是一,此世尊教人省時而念多佛之法。法界藏身彌陀,即云彌陀之法身周遍法界,隨感應現(xiàn)。極樂之彌陀,雖云別是一尊,若準法界身講說,與多教之同名同號者,說是一非異,也未嘗不可,極樂彌陀之因緣,詳載無量壽經(jīng),文繁不能備述。
問:‘唯心凈土\’此是表明心能做地獄,能做天堂,因之凈土亦不出心外否?‘自性彌陀\’是指自己之佛性否?(呂順運)
答:如是如是。
問:在家居士,佛理欠明,又未受過教育,性更魯鈍,欲入涅槃,有何方便之法?(王慧錦)
答:凈土法門,三根普被。一句彌陀,只要深信切愿,念念不離,往生西方,即等涅槃。此是最捷便穩(wěn)當之法也。
問:往生西方,身體既是化生,不知用手去摸,可有形質(zhì)?(慧霖)
答:經(jīng)中浴八功德水,以衣朑盛眾妙花,足托蓮花,飛乘樓閣,豈非皆是形色。摸之當然有形,如夢中之身,雖屬意想而生,行動觸摸,尚似有質(zhì),能起作用,可以思悟。
問:念彌陀是借彌陀愿力往生,念己名是否也可往生?(佚名)
答:按無量壽經(jīng),彌陀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曾選二百十億佛剎莊嚴之相,修習五劫,方造成極樂凈土,更發(fā)四八大愿,專接念佛眾生,俱蒙世自在王佛授記印可。請問居士之土何在?往生何處?如云希望亦生極樂,而既念己名,是與彌陀愿力無涉,何有感應?此等于撒豆種,希求生瓜也。
問:念佛有疑之人,往生邊地五百年可以見佛,若即悟者可以隨時見佛否?(林慧蘭)
答:五百年者,言其最長之時耳。如云人生百年,其實一歲二歲,十年二十年,俱有死者,處邊地者,若果有悟,隨時花開見佛,不待五百之數(shù)。
問:生在邊地蓮花胎生,胎生與人類同樣否?(林慧蘭)
答:胎為不自由之譬喻,其實亦是蓮花化生耳。
問:佛家眾生平等,極樂世界有分階級各修道果之差別,豈不是不平等嗎?(林慧蘭)
答:眾生皆具佛性,在因地時及究竟果位時,無不平等,但修證過程中,以遇緣及勤惰而有種種不同,故有頓漸取果等級之不齊,若加精進,皆能到一生補處,何有差別?
問:阿彌陀佛法門(包括三藏十二部經(jīng)在內(nèi))不知大慈大悲是包括些什么?(周慧德)
答:凡普拔眾生之苦,普與眾生之樂,便是大慈大悲。三藏經(jīng)典無不句句說此。這可以說大慈大悲,包括世出世間一切萬法。三藏十二部是經(jīng)之體,大慈大悲是經(jīng)之用。
問:六祖謂:‘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此點之意未知何在?(林夢丁)
答:阿彌陀經(jīng)中分明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據(jù)此,西方人焉有再重造罪之理?六祖豈有不知?此為防范禪家學人,不求自心,及不能專修之方便語言耳,修凈學人不可誤會!
問:佛家的修行,單念佛未免過于消極,若全世界統(tǒng)統(tǒng)念佛,即無有種種事業(yè)的發(fā)達是不是?(張慶祝)
答:念佛是修參心性,屬于學;發(fā)達事業(yè),是莊嚴剎土,利益群生,屬于行。念佛譬如儒家之可格致正誠,發(fā)達事業(yè)如修齊治平。有學方能起行,心端方能利眾。極樂凈土,為法藏比丘精勤求索,恭慎修習,滿足五劫之所成就,種種莊嚴,超過一切佛剎,專為利益眾生,念佛即是學佛,果佛徒都照法藏比丘榜樣去作,行為是不是消極?事業(yè)是不是發(fā)達?
問: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圣之一,輔助阿彌陀佛救度眾生,有人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圣號,其人將來往生如何?(達文)
答:如發(fā)愿求生西方,念觀音圣號,亦有往生可能,但不甚如法,因凈土三經(jīng)中都教持彌陀圣號也。不求生西,而有別愿念觀音圣號者,當不往生,以無其愿也。
問:無始的無明,即無終的無明,念佛生西,能永脫輪回,是無明的終止,這豈不是有終嗎?(李鋡榮)
答:無明只可言無始,不能云無終,諸惑俱斷即是無明終時,但生西者,有斷盡者,有未斷盡者,所云帶業(yè)往生,即是未斷之類,故生西可說脫出輪回,不可說無明終止。
問:佛無掛礙可是阿彌陀佛發(fā)愿度眾生,念彼佛者,接引往生,這不是有掛礙嗎?(李鋡榮)
答:未斷二惑,發(fā)大悲心救度眾生,名曰愛見大悲,此是執(zhí)著人我相而起,尚屬虛妄不凈。佛智如大圓鏡,雖森羅萬象來即應現(xiàn),實則空無所著,安有掛礙。
問:念佛人每日精進,實行,萬一有障礙,死后是邊地往生,到了邊地,心知念佛,五百年后就可見佛,聞法成就,假若心不知念佛五百年后到哪里去?(鐘智)
答:往生邊地,是未能深信有疑之人;但雖生邊地,已無娑婆之種種惡緣,智慧自比世人高出百倍,焉有不知念佛之理。
問:造善惡業(yè),得決定果,果如不能轉(zhuǎn)移,如何人死念佛,念經(jīng)為他超度,能轉(zhuǎn)業(yè)往生呢?(姚慧芳)
答:業(yè)因如堅冰,佛號經(jīng)聲如炎日,冰遇日射,總要融解幾分,惡因由經(jīng)佛功德之力,可以減其成分,故應結(jié)重果者,得以減輕,若說生前自己不修,死后憑人超度,便生西方,恐不如是容易。
問:往生西方?jīng)Q定蓮花化生,若往生其他佛土,是不是亦蓮花化生?(智梁)
答:不如是。此世間乃釋迦佛土,人是胎生,可以類推。
問:地藏菩薩度眾生,是度往西方,抑或他處?(智梁)
答:此隨眾生之愿,不限西方。
- 李炳南佛學問答--凈土篇
- 各教各用何法證明人有靈魂?
- 居士見比丘尼用何種禮?
- 如何才能真謙虛?
- 李炳南老居士開示邪淫因果和破除方法!
- 釋迦佛及觀音菩薩,頭額之中為何皆有一痣?
- 世尊涅槃后,是生何佛國?抑是三界內(nèi)?
- 鬼為什么都出現(xiàn)在我們地球的夜間?
- 釋迦牟尼佛涅槃有多少舍利珠?
- 眾生未發(fā)生輪回前面目是何樣?
- 植物是否有情?
- 佛如何成的?人如何成的?魔鬼如何成的?
- 人壽歲數(shù)是否即指當時全人類的平均壽命?
- 眾生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福壽?真正的福壽是否有盡?
- 釋迦牟尼佛為何不留肉身后世?
- 佛教有何原因要分宗派?自古以來有分幾宗派?
- 天界有幾層?地球有幾個?
- 點香應該用幾條?
- 誦經(jīng)之時為什么用佛具?
- 佛陀之圣號為何十種,以何因緣而稱呼?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上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一》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一天
- 凈土篇(1)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1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三天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二天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二》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四天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下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六》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三》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四》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五》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目錄 出版說明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2
- 解惑錄一
- 凈土篇(2)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一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一):什么是覺知、覺性
- 佛學問答四篇-生活實踐篇
- 解惑錄二
- 凈土篇(4)
- 佛學問答四篇-止觀坐禪篇
- 開示問答 1 廣開如意門
- 凈土篇(3)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15
- 佛學問答四篇-凈土念佛篇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十二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十四):關于其他(2)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八):關于動中禪要領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四):動作、時間、行禪坐禪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八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一):關于妄念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3
- 佛學問答四篇-教義抉擇篇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二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二):身苦、心苦、苦滅
- 開示問答 3 啟發(fā)般若慧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5
- 回向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誦觀世音菩薩圣號時如何觀想?用觀想菩薩形象嗎?
- 佛教為什么有這么多法門,有區(qū)別嗎?
- 看恐怖電影時,明知所演皆是幻相,為何還是恐懼?
- “上報四重恩”的“重”怎么讀?
- 違五戒不殺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殺戒、不妄語二戒?
- 安樂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樣的嗎?
- 信愿念佛是專修,怎樣持咒念經(jīng)?
- 來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體是不持續(xù)的嗎?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嗎?
- 念佛號有沒有方向?
- 菩薩戒從善知識獲得,需要反復在佛像前自受嗎?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條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須要一心不亂,發(fā)菩提心才能往生嗎?
- 如何看待善知識,要如何依止世間的善知識?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積累廣大的福德嗎?
- 學佛人可以化妝嗎,學佛后化妝打扮是否如法?
- 發(fā)不起度眾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 佛菩薩圣誕時,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樣按儀軌做嗎?
- 何者是“心”?是六識嗎?如何定義、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養(yǎng),功德有差別嗎?
- 為什么拋妻棄子的男人不遭報應,反而過得很好?
- 可以重復受戒嗎?
- 學佛學偏了,是因為沒有真的深信嗎?
- 受五戒后犯了不飲酒戒和不邪淫戒,該怎么辦?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運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讓愿力大過業(yè)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審罪還是該請師父?
- 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卻很難?
- 小孩念佛怎樣回向?要回向嗎?
- 怎樣讓年輕人接受并歡喜聽經(jīng)聞法?
- 寺院為犯煞星順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順星?
- 為什么一念經(jīng)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對治?
- 念經(jīng)過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為什么要知母、念恩、報恩,對眾生有意義嗎?
- 親人去世后,皈依證怎么處理?
- 遇到假和尚化緣該怎么辦?
- 幻化出來的眾生有貪愛嗎?
- 大悲咒問答
- 印光大師問答
- 佛咒問答
- 地藏經(jīng)問答
- 心經(jīng)問答
- 大安法師問答
- 楞嚴咒問答
- 南懷瑾問答
- 星云大師問答
- 金剛經(jīng)問答
- 因果問答
- 念佛問答
- 虛云法師問答
- 元音老人問答
- 風水問答
- 楞嚴經(jīng)問答
- 夫妻問答
- 妙法蓮華經(jīng)問答
- 李炳南問答
- 皈依問答
- 瑪欣德尊者問答
- 趙樸初問答
- 無量壽經(jīng)問答
- 婚姻問答
- 財富問答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 夢參法師問答
- 子女問答
- 藥師咒問答
- 禪修問答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問答
- 往生咒問答
- 往生問答
- 算命問答
- 藥師經(jīng)問答
- 阿彌陀經(jīng)問答
- 回向問答
- 佛經(jīng)問答
- 華嚴經(jīng)問答
- 蓮池大師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