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樂對話星云大師:明知是空為何還要奮斗?

\

  長樂先生:按照佛教的觀點,人生的所有一切,包括幸福、煩惱、快樂、悲傷、財富、貧窮,都會過去。請問大師:明知人生是一個“空”的結局,我們?yōu)槭裁催要奮斗呢?

  星云大師:過去的雖然過去了,也還會再來。像春夏秋冬,冬天會過去,春天會再來;像人生,生老病死,老病死了,還會再生。就如時辰鐘“1、2、3、4、5、6、7、8、9、10、11、12”,轉一圈,它又會再回來。這個世界永遠是一個環(huán)形,所謂因緣果報,前世、今生、來世都有關系,來的會來,去的會去,來來去去,去去來來,所謂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命不死。在我們了解,人死亡的只是身體,物質的東西無常,但是心靈、生命不是,它等于木柴,這個木柴燒了,另外一個木柴又生長了,生命之火一直會延續(xù)。所以,為善事、做好人,不要灰心,不要以為死了什么都沒有了,都落空了,所謂“一江春水向東流”。不管水流到哪里去了,還會再流回來。

  長樂先生:大師剛才所講人之一生,讓我想起一個朋友的短信,“八然堂”:忙時井然,閑時自然;順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褒則常然,貶則泰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大師一定還記得我那位得了肺癌的老友,當時醫(yī)院診斷說他的生命只有四個月了。在疾病的折磨下,老友越來越煩躁易怒。無奈之中,他弟弟對我說:你和星云大師很熟,能不能帶我大哥去見見大師,給他點撥點撥?我知道您非常忙,也很勞累,但人命關天,安撫一位垂危者也很重要,躊躇再三,還是向您說了,您立刻爽快地答應了。見面那天我感冒了,但不愿錯過當面求教的機會,就戴著口罩和老友一起去。您當時對我們講了兩層重要的意思——

  星云大師:生,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

  在覺悟者的眼中看來,生,是死的延續(xù);死,是生的轉換。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憂喜?有些人臨死的時候,苦苦戀棧世間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孫家產,不想死、不肯死,好比烏龜脫殼之被撕裂、被銼刮一樣痛苦。佛教不是這樣,在佛教里,人死亡之后,脫離了千鈞萬擔的軀殼,感到無比的輕松,就像“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袋,何等自在”一般飄然瀟灑,悠游逍遙。經過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里。

  長樂先生:您講得泰然,朋友聽得入神;厝ブ,我這位朋友的情緒變化很大,非常和順平靜,甚至能用一種詼諧的豁達對待生死。一年之后,這位朋友走了,他的兒子和太太請我轉告大師:他走得很安靜很坦然。

  星云大師:人的一生,都生活在五欲六塵的追逐里。世間什么是我們的?世間有沒有永遠存在的東西?所謂“真理”,必須符合“本來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這四個條件。“無常”,就是如此。因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所以會精進修行;生理細胞有新陳代謝的無常,因此能常保身體的無限活力;“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人事的新舊更遞也是無常的變化,如此社會有機體才能常顯生生不息的青春生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但“無常”,而且“無我”。所謂“我”,是恒常不變的實體,具有自我主宰的功能,然而,世界上有沒有能單一獨立、自我存在、自我決定的永恒事物?當然沒有!能夠明白這些真理,人生才能如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任運逍遙。

  長樂先生:大師所說,正如達摩祖師的教誨:如果你害怕生活的激流,總想脫離這個激流,表示你執(zhí)著于激流。你越是與激流拼搏,你遇到的阻力就越大。怎么辦呢?應該與生活的激流融為一體,萬事隨緣,讓因果自作定論,這樣反而能度過,獲得更廣闊的空間。

  生命是激流,我們只有先認識到此身為人的弱小,才能“向死而生”,勇敢地面對恐懼,面對死亡,在萬丈紅塵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度過不得不過的這一生。

誠信是金字招牌

  長樂先生:有一次,鳳凰在香港召開股東大會,一位特意從內地趕來參加的股東在建議書中說:“我們最引為自豪的,是鳳凰的誠信……”我當時聽了非常感動。“誠信”二字,就是企業(yè)的金字招牌,尤其是對媒體而言。如果你說的話沒人相信,那這個媒體還能持久嗎?你總是騙人,你的企業(yè)能長久嗎?

  在我們傳統(tǒng)的道德中,誠信是作為個人道德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但對于現代社會,信用是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總體要求,是對未來的一種承諾與抵押。在人際關系、商業(yè)關系中,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信息,信任,信譽,三信共生就是義,包括尊重他人的信仰和隱私,尊重與自己不同的文化,尊重世界通行的游戲規(guī)則,尊重反對自己的人……信譽施與四海,信譽自生。已諾不信則兵弱。這是真理,違背了就會受懲罰。

  星云大師:信用可靠是經商之道。商人不論經營的商店大小,一定要有信用,有了信用,各方顧客也就會云集而來。一個有招牌的商店,它的信用遠近皆知,主顧之間,都能互相信任。因此,有時候顧客上門,手頭不便時可以賒賬,等到逢年過節(jié)才來結賬,甚至平時只要招呼一聲,所需的物品立刻包裝完畢,就能方便帶走。古老的中國社會,視“信用”為人的第二生命,哪像現在的退票、假貨、仿冒等行為層出不窮,真是人心不古。

  長樂先生:有一個知名刊物的記者問我:你認為一個優(yōu)秀員工的標準是什么?我說,第一是忠誠,第二是能干。我所說的忠誠并不是從一而終,永遠對老板和上司唯唯諾諾,而是一種職業(yè)責任感,是承擔某一責任或者從事某一職業(yè)所表現出來的敬業(yè)精神。巴頓將軍曾說過,只要忠誠就能做到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只有忠誠的士兵才會情愿為他的國家流血犧牲。一個人的忠誠度越高,他的執(zhí)行力也越強。

  荀子說:“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現代人有一種逆反心理,也許正是對忠誠的誤解,使我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忠誠,導致中國在進入商品經濟社會之后,陷入了誠信危機。

  星云大師:誠信是社會關系的黏合劑,能使夫妻之間和諧生活,商業(yè)買賣不受損害,政治體制安定穩(wěn)固。沒有誠信,婚姻將會失敗,選民將會變得冷漠,企業(yè)將陷入混亂。所以,做人要對上不欺天,對下不欺人,對內不欺心,對外不欺世。

  長樂先生:抱樸守拙向來是中國哲學中的最高智慧,傻人有傻福,這是民間的經驗總結。所以人還是要講誠信,不要總是想著怎么占便宜。

  星云大師:成功失敗,不在于風水,不在于命運,不在于鬼神,甚至不在于別人的破壞;成功的條件,在于自身的健全。佛教言:“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沒有經過春耕夏耘,如何能有秋收冬藏呢?因此,一個人之所以成功,必有成功的原因;之所以失敗,也必然有失敗的理由,成敗之間,操之在我,能不慎乎!

精彩推薦